基于Probit模型的农户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作者: 马婷婷

基于Probit模型的农户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0

摘 要:农户作为农业生产最直接的参与者,其认知与意愿直接关系农地利用的政策效率。通过构建Probit二元回归模型,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及规模经营的外部条件3个方面出发,基于甘肃省武威市679份有效调查问卷,对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有32.27%的农户有意愿参与规模经营,而有67.73%的农户的意愿较弱;②文化程度对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即文化程度越高,农户参与规模经营的意愿就越强;③家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规模经营政策感知对规模经营意愿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④土地流转价格水平对农民规模经营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准确把握农户个体意愿,引导形成正确的农地利用意识,对推进农地流转的政策实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地规模经营;农户意愿;Probit模型;甘肃省;武威市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9-42-6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9.009

0 引言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地的非农化利用与农村大量劳动力显著转移改变了区域人地关系格局,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农地制度逐渐衍生出农地过度细碎化,农业粗放经营等深层次问题。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土地细碎化的负面影响更加凸显,如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制约技术采用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等[1-3]。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但随着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推行,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也是促进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4-5]。

目前,基于农地规模经营意愿视角研究方向相对不足。从农民角度出发,独自经营土地或进行土地流转,都是基于其自身客观理性选择的结果。农民的选择则对区域农地规模经营具有直接影响[6]。然而,农民的选择往往取决于其固有的认知,这种认知往往是片面的。农民的片面认知可能会导致政策的目标偏离和有效性减弱,进而对其规模经营的意愿和行为产生影响[7-9]。

此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的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构建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地规模经营的因素,提出从尊重农户意愿的角度出发,合理制定农地规模经营的政策和制度,为农地规模经营的有效推进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含义是农民是否愿意参与土地规模经营,包括愿意(扩大)和不愿意(缩小或保持不变)两种情况。以农民是否愿意参与土地规模经营为因变量,即当农民愿意时取值为1,不愿意时则取值为0。对于二元离散现象的数据分析,常用的模型有Probie模型和Logit模型[10]。运用Eviews软件,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对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客观定量地分析影响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各因素的作用方向,更加准确地测定其影响程度。

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自课题组在武威市一区两县的176个行政村、306户农户进行的实地调查。该调查于2022年8月进行,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样点涉及武威市周边及边缘乡镇,包括经济社会发达和欠发达乡镇,基本满足样本覆盖均匀、社会调查大样本容量的要求。经室内核查,剔除无效问卷27份,得到有效问卷共279份,有效率达91.18%,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样本描述性分析

经过实地调查,对279份调查问卷的基本特征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看出,受访者中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女性身兼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责任,一般留守家中,从事简单农业生产活动);从年龄分布来看,51~60岁的人员最多,占调查人数的29.01%;其次是41~50岁和60岁及以上的农户,分别占24.74%和25.48%,21~30岁的农户所占比例较少,即年轻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较多,部分拥有职业技能,容易找到工作,而年龄较大的农户由于身体条件限制、生活压力减少等因素,选择留在农村务农;从婚姻状况可以看出,已婚农民占调查者的比例较高,为84.39%,未婚比例较小,即婚后农民的生活压力加重,承载着家庭的重担,而未婚的农户没有家庭的约束,可以外出追求新的生活方式;从家庭人口总数方面看,被调查者家中的人口数量主要为3人或4人,所占比例均在20%以上,而家庭人口总数为2人和5人及以上的比例为3.98%和34.02%;从农户拥有农地规模来看,户均耕地在0.333 hm2及以下的有248户,占所调查样本户数比例为36.52%,1.000~1.333 hm2的有54户,占7.95%,1.333 hm2及以上的有75户,占11.05%。

从表1可以看到,样本户中有62.00%的农户耕地面积在0.667 hm2以下,81%家庭的耕地面积不足1 hm2。在调查样本中,如果按照每个农户家庭平均有4个人计算(实地调查为4.06人/户),有36.56%的农户家庭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1 hm2,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家庭的农地规模仍处在一个“小规模”的经营阶段。

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有32.27%的农户有规模经营的意愿,相应地,有67.73%的农户不希望自家土地参与规模经营(其中,有农户希望自己现有的农地规模保持不变,更有部分农户则有意缩小农地经营规模)。通过计算,样本农户平均实际经营农地规模为0.710 hm2,而实地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样本农户平均意愿经营规模为0.586 hm2,比实际规模小0.124 hm2。就我国的现状,以土地为生产资料的农业生产活动仍是我国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国家就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大部分农户的意愿经营规模应当大于实际经营规模,但是事实恰好相反,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两者之间的差异呢?可就其原因进行探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模型构建

为了分析影响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确定其作用方向及其影响程度,此研究通过构建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Probit模型,对279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模型见式(1)。

[Y=f(X1,X2,X3,…,X14,X15)],以及

[Y=1,农户愿意进行农地规模经营0,农户不愿意进行农地规模经营]              (1)

式(1)中:Y为是否愿意进行农地规模经营,其取值为0和1;X是实际观测到的自变量,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和外部条件。其中,户主个人特征包括文化程度、农户类型和职业技能;农户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实际耕地面积、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家庭务农人数、家庭农业机械化水平、被雇务农收入、规模经营政策制度感知和规模经营后生活水平预测;外部条件包括土地流转价格水平、农业技术培训、农用地品质、通勤条件和村集体态度。

农户是否愿意进行农地规模经营实质上是一个二元选择的问题,模型的解释变量不是一个连续变量,而是一个离散变量。采用Probit模型对农户参与意愿进行回归分析,见式(2)。

[Prob(Y=1X=x)=α+β1X1+β2X2+]

[β3X3+…+β14X14+β15X15]                            (2)

式(2)中:Prob为被解释变量Y的估计概率;X1,X2,…,X14,X15为因变量Y的解释变量;[α]为模型的估计常数项。

3.2 变量说明

构建的模型中各变量的具体说明如表2所示。

此研究主要选取文化程度、农户类型和职业技能来反映户主个人特征。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对于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来为自己的家庭谋求更高生活水平的能力越强,愿意接受农地规模经营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农户类型为纯非农户的农户由于长期从事非农工作,对土地的依赖性降低,因此参与农地规模经营的意愿较弱。农户若具备职业技能,那么将其土地流转后,享受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职业技能谋求非农工作来获取收入。

研究选取实际耕地面积、非农收入比例、家庭务农人数、家庭农业机械化水平、被雇务农收入、规模经营政策制度感知、规模经营后生活水平预测来反映农户家庭特征。实际占有耕地面积越大,那么其在农地规模经营中的优势越大,增加的收入份额越多,提高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非农收入比例较高的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农民的第二、三产业的收入,而不是务农,这样降低了其规模经营意愿;家庭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增加了农户扩大农地规模的有效劳动资本,农业装备水平越高,那么农业生产率就越高,农户扩大规模经营的意愿越强;被雇务农收入越高,那么农户的农地规模经营的生产成本也越高,这样,农户更愿意缩小经营规模来提高收益;农户对于农地规模经营制度较了解,对农地规模经营具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就会结合自身条件,权衡利弊,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认为规模经营后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并能改变现有生活模式,提高生活水平,这是每一位农户的目标,这也会增强其参与规模经营的意愿。

选取土地流转价格水平、农业技术培训、农用地质量、通勤条件和村集体态度来反映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外部条件。农户是否愿意流转土地,除了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是重要的生活保障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土地流转带来的收入问题,土地流转价格水平越低,农户参与规模经营的成本就越低,那么农户将自己土地流转出去的意愿就越强烈;农业技术培训的目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参与农技培训,拥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农户更加有信心通过有效经营来提高收入,参与规模经营意愿较为强烈;农户对于自家周边通勤条件比较满意,那么农业规模经营的生产运输方便快捷,增强了农户参与规模经营的意愿;农户所在村集体对于农地规模经营予以较大的支持,积极宣传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对于农户规模经营意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3 模型运行与结果分析

根据有效调查问卷279份农户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6.0对调查数据进行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估计方法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最终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知,从Probit回归模型的估计统计量中可以看到,该模型的LR统计量(LR统计量用于检验模型的整体显著性)较大,达到12.571 4,而LR检验统计量相应的概率值为0.001 207,从而拒绝H0:β1=β2=…=β14=β15=0的原假设,表明构建的回归模型整体上是显著的。同时,参与模型的约束变量(包括常数项)共计16个,最终估计结果显示其对应的P值除X13以外其他均达到不同的显著水平,整体基本达到预期结果。根据模型的估计效果,就影响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因素在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和外部条件3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户主个人特征方面,X1(文化程度)在5%水平上显著,X2(农户类型)和X3(职业技能)在10%水平上显著,X1、X2和X3等3个变量对应的概率值分别为0.000 47、0.000 36和0.000 67,变量系数分别为0.392 154、-0.420 425和-0.571 705,说明文化程度对农民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而农户类型和职业技能则在10%水平下对其产生负向影响,这与前面的预期方向一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