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 张兴俊 孙明月 姚然

摘 要:花卉苗木产业是甘谷县最具有活力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花卉苗木产业在甘谷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甘谷县花卉苗木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强有力的行业监管部门、建立花卉苗木创新繁育基地等发展对策,旨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甘谷;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9-58-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9.012

0 引言

“甘谷月季”于2022年成功申报并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甘谷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为进一步提高县域苗木生产水平,带动种植农户就业增收,进而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全面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对该产业优势、现状和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对策。

甘谷县是渭河流域的农业大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花卉苗木种植条件。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是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更是积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

1 甘谷县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优势条件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总面积达1 572.6 km2,总人口超64.39万人,常住人口超57.55万人[1]。甘谷县花卉产业“起步于民间,发展于民营”[2],广大农户以市场为导向,在渭河沿岸地区选择适合种植的花卉。近年来,甘谷县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种植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勃勃生机。

1.1 花卉苗木种植区交通条件便利,地理优势明显

甘谷县花卉产业主要分布在渭河川道区域,该地区的海拔为1 300~1 400 m。温暖的气候、完善的水利灌溉设施、丰富的水资源,加上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条件,为花卉苗木的引种、培育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该地区交通便利,物流发达,为花卉苗木的、运输、远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甘谷县地处南北气候交汇点,成为南花北上、东木西引的理想天然驯化场。

1.2 花卉苗木种植区域劳动力富足

甘谷县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务经济也是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农户在闲暇时间以务工为主,全县年均输转劳动力11万人(次)以上。近年来,甘谷县政府高度重视花卉产业发展,主管部门通过花卉苗木产业的培育,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甘谷县通过发展花卉产业,在种植区域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民富足。在苗木繁育量最大的新兴镇和六峰镇,甘谷县第二中学和甘谷第六中学两所高级中学吸引了众多陪读家长。这些家长利用闲暇时间务工赚钱养家,增加家庭收入,是当地花卉苗木繁育的主力军。

1.3 花卉苗木繁育的技术优势明显

甘谷县的花卉苗木繁育主要采用钢架棚、温棚、小拱棚等保护设施。据统计,甘谷县用于花卉苗木繁育的节能日光温室面积共6.5万m2,大、中、小型棚共82万m2,遮阴棚16万m2。至于小拱棚,更是家家户户根据需求临时搭建,灵活用于育苗,待育苗结束后转为农作物种植时,农户会自行拆除。长势健壮的苗木一年内就可以出苗,收入为45万~75万元/hm2。多年的花卉苗木繁育种植实践,使当地苗木企业和农户积累了丰富的花卉苗木繁育、培育经验。在渭河川道区,露地苗木扦插繁育、建育苗小拱棚、小拱棚田间管理(包括幼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等技术已经普及,几乎家家都会育,人人可上手。从整地、施肥、扦插、培育、扣棚、灌溉、到除草、通风、移植,当地农民田间管理技术娴熟,且培育的苗木健壮,病虫害少,易于成活。

1.4 花卉销售渠道较为成熟

甘谷县现有1个月季实验园、1个花卉市场,以及上百家花卉企业,其中大中型企业5家。多年来,这些企业依赖老客户的线上订购或上门采购进行花卉销售,主要市场包括西藏、西宁、西安、河南、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市)。同时,一些大型企业和合作社积极拓展业务,走出甘谷,南下北上联系花卉苗木业务,将自家繁育的优良种苗销售出去,并将新的苗木品种和技术引进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当地形成了较成熟的销售渠道,常年从事销售的人员超10 000人。

1.5 花卉苗木繁育资源潜力大、种质资源丰富、品类繁多

甘谷县花卉苗木以月季为主,品类繁多,繁育苗木品类有100余种。这些苗木包括木本类和草本类等[3]。目前,甘谷县繁育的灌木花卉苗木种类多达81种,如月季、玫瑰、水蜡、冬青卫矛等常见绿化苗木,其中以月季最为出名。目前,甘谷县花卉苗木的种植面积已超667 hm2。

2 甘谷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和创新做法

2.1 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甘谷县为内陆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天无严寒,夏天无酷暑,昼夜温差大。该地区的土壤pH值在7.5~8.5,为偏碱性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月季等花卉苗木的生长[4]。

2.1.1 月季栽培成为县内花卉苗木行业领头者

甘谷月季素以花色艳丽、花香浓郁、花期长、花型硕大、刺少、抗旱耐寒、品种多等特点而著称[1]。多年来,通过交流学习,甘谷县从全国各地引进的月季品种有1 500种,自育品种有13种,现留存有600多种,其中以姚天基的“甘谷县实验月季园”取得成果最多。多年来,该月季园培育出了“冀城红”“满堂红”“冀城和平”等多个月季品种,先后在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等大会上荣获多个包括金奖在内的奖项。甘谷县实验月季园先后被评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中国月季基因库”,成为月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理事单位。甘谷县成为西北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1]。

2.1.2 花卉苗木种植产业形成良好格局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甘谷县苗木繁育工作也逐渐增多。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结合传统的生产基础、资源、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因地制宜的原则,甘谷县花卉产业逐渐形成相对合理的区域布局。甘谷县花卉苗木种植主要分布在大像山镇、新兴镇、六峰镇、磐安镇、礼辛镇等5个镇。新兴镇、六峰镇种植规模较大,发展优势比较明显。该区域种植培育的花卉苗木品类繁多,品种齐全,苗木健壮,病虫害少,易于成活,花卉苗木产业的观赏、食用、药用等价值也逐渐被开发利用。同时,甘谷县也涌现出甘谷县实验月季园、甘谷县天河绿化苗木有限公司等上百个花卉苗木繁育企业、合作社,推动县域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带动了花卉苗木产业快速发展。目前,甘谷县已是甘肃省内花卉苗木生产大县,也是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5]。

2.1.3 花卉苗木种植人数多,经济效益明显

甘谷县花卉苗木企业有100多家,从事花卉繁育种植的农户有12 500户,主要分布在新兴镇、大像山镇、磐安镇,从业人员有53 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为6.7 hm2,年销售额高达2 000万元,是该县种植面积最多、销售额最大的种类;盆栽植物种植面积为106.7 hm2,年销售额达10 000万元;食用与药用花卉以玫瑰、月季为主,共种植267.0 hm2,年销售额达2 100万元。其余如种子用花卉、种苗用花卉、种球用花卉、盆景植物、花坛植物、鲜切叶植物、鲜切枝植物的种植总量也在200 hm2以上。甘谷县露地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已超266.7 hm2,年产值达4亿元。

2.2 甘谷县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创新做法

2.2.1 依靠龙头企业建设,强化甘谷花卉苗木品牌

为做大做强甘谷县花卉苗木产业品牌,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谷县实验月季园在六峰镇筹建甘谷月季产业振兴示范园。该示范园规划占地面积为10 hm2,建设育苗联栋温室面积达32 000 m2,月季新品种组培繁育实验室面积达5 000 m2,月季品种母本园面积达3 hm2,实验品种月季种植面积达3 hm2。该示范园将保存甘谷月季所有品种,计划收集全球绝大多数月季品种,并建立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月季种群基因库。该示范园预计年产月季可达300万株,年销售额可逾1 200万元。

2.2.2 依靠品牌助力农村集体经济

甘谷月季产业振兴示范园将六峰镇苍耳王村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企业,以党建引领、租金入股的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举措进一步带动了周边散户从事月季花卉苗木种植繁育,将六峰镇打造成联农带农花卉培育种植中心,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六峰镇通过当地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探索,可为其他乡镇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提供有效示范。

2.2.3 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

甘谷县花卉苗木产业主管部门鼓励花卉经营主体科学种植。县内花卉苗木企业、合作社先后引进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专家教授到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开展科技合作,在持续抓好苗木繁育的同时,逐步提高自身苗木繁育科研水平。同时,在月季示范园区设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实习点,共同合作研发月季新品种和月季产品深加工技术。

3 甘谷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甘谷县花卉苗木产业虽然起步早,但科技水平仍然不高,育苗技术比较传统,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直接影响了花卉产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3.1 缺乏统一的行业监管

甘谷县虽在早期成立了甘谷县花卉协会和甘谷县月季花协会,但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针对该产业,县内主管部门又存在农业、林业、乡村振兴、市场监督等多部门监管的现象。相关单位职能交叉、职责不明确,导致制定的相关政策、措施时存在叠加或空白,造成了产业推进缓慢。产业经营主体无法向单一主管部门联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花卉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

3.2 产业结构没有得到良好调整

甘谷县花卉苗木种植总体数量大,有80多家花卉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上千户农户从事花卉苗木生产销售。但种植较为分散,没有进行连片开发,种植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种植大户、合作社和种植企业分散经营,经营种类繁杂,有的经营绿化大苗,有的经营盆栽花卉。花卉种植结构没有得到良好调整,没有形成大的花卉市场,缺乏资金支持,繁育的花卉苗木品种单一,未形成产业化经营,导致当地花卉苗木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水平不高。

3.3 没有形成月季以外的特色种类

甘谷县花卉苗木产业基础薄弱,月季以外花卉苗木自给自足能力差,主要繁育大众化绿化苗木品种。甘谷县市场中的观赏花卉及高档的精品苗木少,鲜切花主要依靠调运,观花、观叶花卉则主要从陕西省、河南省引进,对当地花卉盆景和特色花卉苗木没有进一步开发,水培观赏植物仅限于个别花卉,无法满足花卉苗木对外市场的供应,亟须建立大型花卉苗木示范园引领推动产业发展。花卉苗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缺乏长远规划、政府主管部门扶持投资开发项目较少、资金周转紧张等因素,导致甘谷县虽有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但没有形成除月季以外的花卉苗木品牌。

3.4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科研水平滞后

甘谷县从业花卉苗木生产繁育的人员虽多,但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绝大多数从业者之前从事的是蔬菜和粮食种植,未接受较系统的园林和花卉苗木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由于甘谷县懂得花卉苗木繁育、栽培、养护等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少,现从业人员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未成立花卉苗木研究开发机构,因此当地花卉苗木的生产以常规培育为主,无土栽培、组织培养等先进技术尚未充分应用,野生花木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处于空白状态。

4 甘谷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对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