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新品种康大602、康大603的选育
作者: 徐青 张晓炎 王亚锋 李永辉
摘 要:为满足市场对早熟、高产、优质、大果牛角形辣椒的需求,开展辣椒新品种选育工作。利用国内外优良的辣椒育种材料,成功选育出品性优良的父母本自交系,并结合配制杂交组合、组合筛选、品种比较试验、多点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病性鉴定等,成功选育出康大602、康大603这2个辣椒新品种,并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通过对康大602、康大603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期实现辣椒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辣椒;新品种;康大602;康大603;选育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9-66-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9.014
0 引言
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为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1-3]。辣椒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4]。辣椒自明朝传入我国,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时间,已成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而我国也是世界上辣椒种植面积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5-6]。辣椒的适应性强,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7]。
河南省是我国辣椒优势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椒农种植经验丰富,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hm2以上[8-9]。大果牛角椒因产量高、效益好而深受种植户喜爱,但老品种存在抗病性差、种性退化、品质不佳等问题,已无法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10]。为此,郑州郑研种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开展早熟、优质、抗病、丰产大果牛角椒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1 选育过程
1.1 康大602父母本来源
康大602的母本ZY37-7-3是用荷兰引进的杂交品种,经后代分离、多代自交提纯的大果深绿色甜椒自交系;父本ZY2021-混2是以D-69为母本,以康大301、康大601等品种的混合花粉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经10代分离选择、定向选育出的稳定自交系。
1.2 康大603父母本来源
康大603的母本ZY37-7-8是用国内地方品种经多代纯化复壮选育而成的羊角形辣椒自交系,父本ZY201-5是用国内地方品种经多代自交提纯的大果深绿色甜椒自交系。
1.3 选育过程
2007年,配制辣椒杂交组合;2008—2009年,进行组合力测定,牛角形辣椒组合ZY37-7-3×ZY2021-混2(编号为07-172)、ZY37-7-8×ZY201-5(编号为07-103)的表现优于同类型其他组合,符合育种目标,并分别命名为康大602、康大603;2012—2013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5—2016年,进行多点区域试验;2017年,进行生产试验。康大602于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辣椒(2018)410433;康大603于2017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辣椒(2017)410082。
2 栽培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与分析
于2012—2013年,在郑州市蔬菜研究发展中心进行塑料大棚春提前辣椒品种比较试验,以康大301为对照,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2012年、2013年,康大602每667 m2前期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3.0%、13.2%,每667 m2总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3.7%、14.4%,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康大603每667 m2前期产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6.9%、11.3%,每667 m2总产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6.0%、16.2%,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2.2 区域试验结果与分析
2015—2016年,康大602、康大603在河南省多地参加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采用塑料大棚春提前栽培模式,以康大301为对照,共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见表2、表3。由表2、表3可知,2015—2016年,各试点康大602每667 m2前期产量的平均值为771.4 kg(较对照组增产13.5%),每667 m2总产量的平均值为4 227.4 kg(较对照组增产12.1%);康大603每667 m2前期产量的平均值为781.0 kg(较对照组增产14.9%),每667 m2总产量的平均值为4 287.5 kg((较对照组增产13.7%)。
2.3 生产试验结果与分析
于2017年进行塑料大棚春提前栽培生产试验,并以康大301为对照,设2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60 m2,试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在5个试点中,康大602、康大603的前期产量及总产量增加值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各试点种植的康大602每667 m2前期产量的平均值为775.1 kg(较对照组增产12.4%),每667 m2总产量的平均值为4 180.1 kg(较对照组增产13.6%);康大603每667 m2前期产量的平均值为786.5 kg(较对照组增产14.1%)每667 m2总产量的平均值为4 232.5 kg(较对照组增产15.0%)。
2.4 抗病性鉴定
在2015—2016年多点区域试验中,重点调查康大602、康大603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康大602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0.18、10.23、12.88,康大603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1.39、12.27、11.63,康大301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3.24、12.56、14.21。由此可知,康大602、康大603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抗病性略强于康大301,都属于抗病品种。
3 品种主要特征特性
康大602为鲜食型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早熟性较好;果实为粗长牛角形,果色较绿;果实纵径为18~25 cm,平均果实横径为4.81 cm,平均果肉厚为0.32 cm,单果质量为90~190 g;每100 g维生素C含量为98.65 mg,辣椒素含量为0.08%;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且抗逆性较强,较耐低温弱光;适宜在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春秋保护地和春露地栽培。
康大603为鲜食型品种,植株长势旺盛,早熟性好,易坐果,连续坐果能力强,膨果速度快;果实为粗长牛角形,果色较绿;果实纵径为19~26 cm,平均果实横径为4.8 cm,平均果肉厚为0.33 cm,单果质量为110~200 g;每100 g维生素C含量为92.86 mg,辣椒素含量为0.07%;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且抗逆性较强,耐低温能力较强;适宜在江苏、浙江、贵州等地的春秋保护地及春露地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康大602、康大603的栽培技术要点如下:冬春育苗时注意防寒保暖,夏秋育苗时注意遮阳防雨;定植前施足有机肥,每667 m2定植3 700穴,每穴双株或单株;定植缓苗后应及时追施提苗肥,结果期肥水勤攻,及时追肥,并补施钾肥;门椒及早期果要适时早采,防止坠棵;及时防治病虫害,并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张秀荣,刘亮希,胡文兵,等.早熟线椒品种:种椒1号[J].吉林蔬菜,2023(4):318.
[2]姜秀梅.外源物质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抗冷性的影响[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
[3]任宏程,李学林,桂敏,等.云南特色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蔬菜,2022(8):7-12.
[4]时凤丽.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2(25):6-8.
[5]范丙雄.露地辣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分析[J].吉林蔬菜,2024(1):33.
[6]王文霞.辣椒的生产现状及发展[J].北京农业,2014(18):58-59.
[7]张桂兰,李新虎,陈清华,等.辣椒新品种“青果帝王”的选育[J].中国瓜菜,2017,30(10):22-24.
[8]苏鹤.河南省辣椒产销情况及建议[J].河南农业,2018(13):10-11.
[9]申爱民,赵香梅,梁新安.河南省泡椒育种研究[J].长江蔬菜,2013(14):17-19.
[10]申爱民,李永辉,徐青,等.辣椒新品种“郑椒20”的选育[J].中国瓜菜,2019,32(9):64-66,3.
作者简介:徐青(1970—),女,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辣椒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
通信作者:李永辉(1978—),男,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蔬菜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