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作者: 卓慈利
摘 要:为了研究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5%戊挫醇水乳剂、30%井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嘧菌酯乳油、70%苯醚甲环锉·丙环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湖南省张家界慈利县实际种植的水稻品种为试验对象,并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零阳镇永安村试验田开展试验,共设5组药剂处理及1个清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30%井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防治纹枯病及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水稻纹枯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 1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9-81-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9.019
0 引言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病害[1],主要发生在水稻的叶鞘和叶片上。患病初期水稻叶片会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会逐渐扩大,并融合成云纹状的大病斑,导致叶片发黄、枯萎,甚至死亡。水稻纹枯病会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对养分的吸收,从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也越来越严重[2-3]。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测报处公布的资料,我国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的年均发病面积为1 500万~2 000万hm2,每年损失稻谷约60亿kg,占水稻病虫害损失的40%~50%[4]。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以清除病菌源为前提,以合理施肥和科学管水为核心,并采用适时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策略。在水稻纹枯病化学防治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而筛选出多种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筛选出高效、低毒、环保的药剂是当前水稻病害防治研究的重点[5]。农业防治措施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6],包括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施足基肥、及时追肥、配施磷钾肥、切忌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采取湿润灌溉、干湿交替,既要避免长期深灌,也要防止晒田过度,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菌蔓延扩散[7]。同时,种植抗病水稻品种也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应根据种植地的生态特征,在农艺性状相近的前提下,种植抗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8]。综上所述,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9-10]。基于此,笔者选用5种常用的防治真菌性病害的药剂,研究其防治效果,以期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零阳镇永安村开展试验。该地(东经111.13°,北纬29.4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8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 4.3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5 ℃,无霜期为267 d,年降水量为1 373.3 mm,年日照时数为1 569.6 h。永安村地形平坦,有3座小型水库及30多口蓄水堰塘,水体面积为14 hm2;土壤主要为水稻土,保水保肥能力强。此外,永安村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兆优5455(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由深圳市兆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在湖南省作中稻栽培时,兆优5455的抗病性表现为叶瘟5.0级、穗颈瘟6.3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7、白叶枯病5级、稻曲病5级。
供试药剂有240 g/L 噻呋酰胺悬浮剂、25%戊唑醇水乳剂、30%井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均购自江苏农药有限公司),20%嘧菌酯乳油、7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均购自山东化工有限公司)。
2.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详见表1。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式,且不设置重复,每个处理区域的长为60 m,宽为5 m,面积为300 m2。试验于2023年进行,共施药2次,于水稻分蘖末期(7月17日)第1次施药,于水稻破口期(8月18日)第2次施药,种植人员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喷雾,用水量设定为230 kg/hm2。
2.3 调查方法
分别在施药前、施药后的第45 d和第90 d进行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即以株为单位,在每个试验小区随机选取5个点,每点面积均为0.5 m2,调查并记录水稻总株数、病株数、各病级株数,从而计算出病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见式(1)到式(3)。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1)
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数×相对级值)÷(调查总株数×9)]×100 (2)
病指防效=[(清水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 清水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3)
根据相关标准对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在水稻成熟后收割,测定各处理的水稻实际产量,并计算增产幅度。施药后,定期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是否出现药害现象,如果出现,要详细记录药害症状及危害程度。
2.4 数据分析
用Excel 2019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用SPSS 26.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施药前纹枯病的发病情况
施药前纹枯病发病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施药前,各处理的病株率有一定差别,但不显著。其中,处理1的病株率相对较低,且其他处理的病株率与处理1相近。这说明施药前各处理的纹枯病发生情况相似,各药剂处理初始抑制效果并不明显,要观察施药后的情况来评估药剂的防治效果。
3.2 施药后45 d病株率
各处理施药后45 d病株率见表3。由表3可知,施药后45 d,各处理的病株率存在差异。其中,处理3的病株率最低(31.3%),且与其他处理的差异显著;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5的病株率(39.1%~42.6%)较为接近;处理6的病株率为50.7%。这说明30%井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其他药剂也有一定防治作用。
3.3 施药后90 d防治效果
各处理施药后90 d的防治效果见表4。由表4可知,施药90 d后,处理3的病株率(40.2%)、病情指数(12.6%)均较低,防效最高(40.3%);其次是处理5,病株率为36.9%、病情指数为18.7%、防效为23.6%;清水对照处理的病株率为64.3%、病情指数为23.4%。由此可知,处理3的防治效果最佳。
3.4 各药剂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各药剂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知,不同处理下,水稻株高(116.8~ 117.5 cm)无显著差异;在成穗方面,处理3的成穗最高(281.3万穗/hm2),且高于处理1,处理2等的成穗中间水平;处理3的穗粒数最高,其他处理相对较少,且处理1的穗粒数最少;各处理的千粒重差别不大(25.6~27.8 g);折合产量方面,处理3的折合产量最高(8 420.5 kg/hm2),其次是处理2,处理1的折合产量较低(与清水对照处理接近)。综上所述,30%井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明显,是理想的药剂选择,其他药剂也有防治作用,清水对照处理的整体产量非最优。
4 结束语
笔者通过试验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施药前,各处理的病株率差别不显著;在对施药后 45 d的防治效果分析时发现,30%井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的水稻病株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对施药后90 d的防治效果分析时发现,30%井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的水稻病株率、病情指数均较低,防效最高,其他药剂处理(如7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的防效次之;在水稻产量方面,用30%井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水稻成穗最高、穗粒数最多、产量也最高。综上所述,30%井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及提高产量的效果最为显著,其他药剂也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建华.试论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3):142-144.
[2]卢惠迪.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31):20-21.
[3]张振.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试验[J].现代农业,2017(4):28-29.
[4]谷春香.水稻主要病虫害预测与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5(16):88.
[5]徐小龙,任美伶,郑然,等.微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24,45(5):26-31.
[6]PORRAS M F,MALACRINÒ A,AN C,et al.A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program outperforms conventional practices for tomato (solanum lycopersicum) in cambodia[J].Plant Health Progress,2022,23(2):206-211.
[7]黄龙兵,吴龙飞,吴莲,等.2020—2022年江苏响水县水稻纹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控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6):28-29.
[8]徐云珂,李宽.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24(1):121-122.
[9]刘素玲,汤玉煊,楚宗艳,等.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3(22):65-66,72.
[10]于湧鑫.纳米农药制剂对洪泽区水稻穗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23(6):108-110.
作者简介:卓慈利(1980—),男,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