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我国订单农业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 刘承飞 廖灵芝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订单农业研究现状与展望0

摘 要:基于CiteSpace对我国订单农业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厘清我国订单农业发展脉络和研究重点,促进乡村振兴。以2000—2024年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期刊中的433篇文章为数据来源,通过CiteSpace软件探析订单农业领域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表明,我国在订单农业领域已经有一批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学者,但发文量波动性较大;作者合作关系较为固定;机构以经济管理学院为主;关键词联系较为紧密,经历了发展探索、模式建设、发展模式优化等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基于现有研究,总结目前订单农业不足,对作者、机构合作关系及订单农业中发展模式加以讨论,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订单农业;知识研究图谱;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4-67-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4.014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代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指南,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现代化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1]。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厘清订单农业发展脉络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有必要对国内文献进行梳理。基于此,笔者采用文献计量法,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国内订单农业研究现状、热点变迁及研究趋势进行计量和图谱分析,希望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期刊,采用高级检索方法,检索主题为订单农业,检索时间段设置为2000—2024年,检索时间为2024年7月12日。上述期刊的文献质量较高,在订单农业领域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学术性。通过手动删除重复文献、非学术性报纸、访谈等,最终得到433篇文献。

1.2 研究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 6.2R4软件处理数据,分析“订单农业”主题下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设置时间段为2000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时间切片设置为1,g-index(k=10)。通过图谱、图表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订单农业发文量分析

2000—2024年,“订单农业”主题下发文量呈波动变化(见图1),总体来看,2002年开始上升,2007年达到最大(33篇),2008年开始下降,2008年下降最为明显,较上一年下降了21篇。按时间节点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以前,国内每年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2007年到达顶峰,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对订单农业关注度逐年上升。第二阶段:2008年以后,国内每年发文量趋于平稳,2009—2024年平均发文量为每年16篇。总体而言,该阶段的发文情况与订单农业建设有关,多数学者认识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出现停滞,容易出现公司和农户双方契约问题,展开积极探索以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如“公司+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以解决订单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订单农业发文量增长较快。第三阶段: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由于新政策的出台,土地确权工作和土地流转工作的逐步落实,多数学者积极探索小农户在订单农业中的新发展模式,因此发文量略有波动。

2.2 订单农业核心作者发文量分析

依据普赖斯定律,作者发文量超过最低发文量时,才能被称为高产作者[2]。其具体公式见式(1)。

[Nmin=0.749Nmax]                          (1)

式(1)中,[Nmin]为订单农业领域高产作者的最低发文量,[Nmax]为订单农业领域作者最高发文量[3]。

订单农业领域最高产作者为叶飞学者,发文量为10篇,根据公式(1)可知,[Nmin]=2.369。由此可知,发文量超过3篇的作者可以认为是高产作者,如表1所示。

总体来看,订单农业领域高产作者共计24位,发文量为101篇,占总篇目的23.33%。从合作关系来看,基于CiteSpace得到作者合作关系图谱,图谱显示有8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2 6,形成了以叶飞、张闯、魏福全、孔祥智等学者为核心节点的合作关系;学者间合作程度较低。以叶飞学者为例,其主要关注农户“融资难”的问题,深入讨论由农户和公司及金融机构所组成的供应链模型,比较分析银行信贷融资和贸易信贷融资下公司和农户的生产决策问题[4]。

2.3 订单农业核心机构分布分析

在核心机构方面,由于没有特定的评价指标,因此笔者采用公式(1)将订单农业领域发文量超过3篇的机构定义为订单农业领域高产核心机构[5]。从总体来看,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发文量最大,为13篇;高产机构一共发文87篇,高产机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20.09%;在机构分布中,绝大部分为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类院校发文量为32篇,仅占总发文量的7.39%,说明农林类院校对订单农业关注较少,如表2所示。

为分析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可基于CiteSpace得到机构合作关系图谱。图谱显示,一共有5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1 8,主要围绕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整体而言,机构合作关系较弱,多为独立研究。

2.4 订单农业关键词分析

2.4.1 订单农业关键词共现热点分析

对订单农业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内共有节点239个,连线325条,网络密度为0.011 4,说明图谱内共有239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共有325个共线关系,因网络密度为0.011 4,可以认为关键词之间联系较为紧密[6]。从关键词频次来看,“订单农业”“影响因素”“农户”“农产品”“期货市场”等出现频次较高,节点较为突出。从关键词中心性看,主要集中在“订单农业”“农业保险”两个领域,其中心性分别为1.19和0.05。在“农业保险”关键词上,出现频率为7次,但是中心性为0.05,表明在目前乡村振兴背景下订单农业中关于“农业保险”的研究较为薄弱,但是在该领域中其重要性又位居第二(中心性位居第三的关键词有“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成本”“资金约束”“政府补贴”,为0.04),所以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如图2所示。

2.4.2 研究路径演进

通过CiteSpace突发性检测功能,得到关键词突现图,可以分析历年关键词热点,有助于把握“三农”问题与研究领域发展脉络,促进乡村振兴,如图3所示。从发展脉络来看,订单农业领域大致可以分为发展探索(2000—2008年)、模式建设(2009—2016年)、发展模式优化(2017—2024年)等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讨论订单农业中农户与农业公司违约行为原因、违约影响因素和治理对策。此阶段“优质”“期货市场”“农村经济”“农业风险”和“影响因素”等关键词成为热点,围绕订单农业的外部环境和履约影响因素等进行讨论,即“公司+农户”的模式存在内在缺陷,违约成本低于合约成本时,则农户和公司双方均可能存在违约行为[7]。此外,该阶段对治理对策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展望,如扶持龙头企业、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抗风险能力等,创新组织形式,如“公司+合作社+农户”。

第二阶段,主要研究“农户+公司”“农户+专业批发市场”“农户+基地+公司”等多元化发展模式。这一阶段主要是讨论农户参加订单农业影响因素及产业化发展水平[8]。“交易关系”“产业化”“农超对接”等关键词成为当时的热点研究方向。多数学者认为,要因地制宜地构建农业经营体系,梳理农民与企业的“交易关系”,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产业;优化流程,注重农民与超市、菜市场对接,保证订单农业良性发展。

第三阶段,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现代化农业强国,多数学者致力于订单农业融资履约问题[9]。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电商行业飞速发展,“多多买菜”“美团优选”“饿了么”等上下游电子商务平台让订单农业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因此,该阶段研究的关键词较为集中,主要有“乡村振兴”“供应链”“土地流转”“互联网+”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订单农业中各成员所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得到缓解,优化农民与市场的供应关系,做好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工作;丰富农户融资渠道,以银行、农业合作社等主体加强农户融资服务,促进订单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笔者梳理和分析了2000—2024年中国关于订单农业的学术文献,得出如下结论。

①从订单农业领域历年发文量和作者发文量来看,历年发文量总体平稳,但是2008年波动较大,并且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就作者发文量而言,作者间合作紧密程度较低,以叶飞学者研究较为突出。②从订单农业机构发文变量来看,经济管理学院较为突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订单农业领域发文量为13篇,是订单农业领域发文量最大的机构,但是总体来看,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较弱。③从订单农业关键词共现性和研究路径演进来看,关键词之间联系较为紧密,多围绕“订单农业”“农户”“农产品”等关键词。研究路径总体分为3个阶段。

3.2 展望

未来,订单农业领域作者和发文机构应加强合作。高影响力学者、机构应加强双向合作与交流,共享订单农业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促进订单农业领域的学术建设,促进知识创新[10]。在订单农业领域,学者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目前订单农业的新问题、新挑战,可尝试研究订单农业现有发展模式的分配问题,以不同视角完善订单农业研究。

参考文献:

[1]罗重谱,高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订单农业的运作模式及其高质量发展路径[J].宏观经济研究,2022(5):94-103,110.

[2]冉鑫.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领域核心作者测评: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J].内蒙古统计,2021(6):33-35.

[3]胡臻,张阳.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和扩展核心作者分析: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2(3):351-354.

[4]蔡子功,叶飞,梁伦海,等.政府干预下订单农业供应链农户融资模式选择研究[J].运筹与管理,2024,33(5):226-232.

[5]覃诚,方向明,陈典.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10):198-208.

[6]刘欢,陈家宝,彭青和.我国2003—2023年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4,51(11):2078-2083.

[7]胡克敏,郭锦墉.商品契约中农户违约行为研究的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08(6):194-197.

[8]刘建徽,张应良.订单农业模式中主体纵向协作选择行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11):104-114.

[9]吴绒,朱琳.融资道德风险下订单农业供应链成员信任决策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6(3):116-124.

[10]石晓芬,石贤超,郑俊杰,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分析:基于C0-ocurrence可视化[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4,26(1):139-14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