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策略探究

作者: 赵瑛

摘 要: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农村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我国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其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是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培育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各地的重视,给予适当指导和融资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新兴产业;提质增效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5-66-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5.013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产业兴旺是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尤其是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融入农村后,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为主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到目前已经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新生力量和重要力量的转变[1]。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更有利于我国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农村新兴产业除了是依靠先进科技发展起来的全新业态外,也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产物,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让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目的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明确了乡村休闲旅游等农村新兴产业的价值。目前,国内学者对农村新兴产业的研究比较深入,许多学者对农村新兴产业都提出了相应的学术观点。陈陶[2]认为乡村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产业之间的互补与协同,强调加速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升乡村产业质量和产业竞争力。胡然等[3]认为,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对数字金融的需求较高,强调价格数字金融与数字乡村建设结合,为农村产业升级提供支持,保障农村新兴产业健康规范发展。尹成鑫等[4]明确了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等农村新兴产业,认为发展农村新兴产业对农民收入增长和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强调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来破除制约农村新型产业发展的枷锁。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普遍认可农村新兴产业的价值,明确了农村新兴产业的定位。笔者在借鉴国内学者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的基础上,立足于乡村振兴视角对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路径展开探索。

1 我国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各地围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建立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了大量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对传统乡村产业实现了再造、创新与升级,如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现代种养业等。据中国经济网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在农村新兴产业的带动下,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收总额为87 000亿元,同比增长1.1%;乡村休闲旅游业平稳发展,现已累计建设180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1 95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累计培育139个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同时培养了大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3年,我国农村电商初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国农村电商销售额高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与2024年相比增长接近13倍,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高达5 870.3亿元,同比增长12.5%。从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以农村电商、休闲旅游等为主的农村新兴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 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现存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各地越来越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手段之一,在网络、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大幅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但农村新兴产业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例如,部分地区依托农村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短期内会吸引大量游客,但当地农村公路狭窄,停车场规划不足,可能造成交通堵塞、停车困难等问题,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可能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再如,农村电商产业对网络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但5G网络覆盖面还存在不足,网络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对网络基础设施的要求。

2.2 缺少有力的金融支持

我国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规模扩张、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品牌建设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资金需求,以商业银行为主的涉农金融机构同许多新兴产业主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由于许多农村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传统融资模式下产业主体取得融资支持的能力有限,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这也成为限制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例如,在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的主体中,农户占比较高,许多主体可能由传统产业主体转型而来,短期内还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缺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在农村信用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可能影响金融业支持农村新兴产业的积极性。

2.3 产业布局缺乏竞争力

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是许多地区都存在的问题。我国许多地区尚未结合农村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区域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的未来动向,只是将重点主要集中在立足资源禀赋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现代种养、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等方面,在科技含量更高的领域尚未完成布局[5]。此外,我国部分地区在发展农村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完全脱离了传统产业,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视为互相独立的部分,如数字农业、生物制造、细胞农业、合成生物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制约了乡村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加快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

2.4 农村地区人才与技术资源匮乏

目前,我国的许多农村新兴产业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上还面临着巨大挑战。

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不少农村地区存在大量闲置耕地。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可能导致农村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人才缺口,现有人才或人员数量难以支撑农村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特色农产品基地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挑战。我国部分地区在轮作套种、农业机械化、生态养殖等新技术的推广上存在滞后的问题,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这不仅对部分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额外压力,还可能制约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的技术发展。

在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农产品上行成为一个亟待突破的瓶颈。目前,我国不少农村电商平台还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这主要归因于缺少专业开发企业、核心技术人才的参与,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

3 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策略

要想实现农村新兴产业提质增效,必须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建立强大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发挥农村新兴产业对农业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为解决农村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

3.1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速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各地应认识到基础设施与新兴产业的关系,主动调查和了解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基础设施短板,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新兴产业投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各地要围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目标,加大力度调查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现实需求,协同农村新兴产业主体做好未来战略规划,以构建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补齐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短板,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升级和更新,以便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为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各地可通过构建布局合理、绿色智能、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体系,来支持农村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各地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信息传播、优化农村环境为目标,加快农田水利设施、生产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提高技术、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在农村基础设施上采取超前布局手段,面向未来强化基础设施研发投入、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最大限度发挥基础设施对农村新兴产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6]。各地要努力发挥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体系的数字化引领功能,在遵循绿色智能、适度超前等原则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面向智慧农业、智慧旅游、农业科技园等新业态,加快信息共享平台、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支撑农村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活力的迸发,尽快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通过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与改造,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

3.2 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发挥资金扶持保障作用

我国各地要想扶持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应着重解决其面临的资金问题,主动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发展数字金融和创新金融产品,精准发力,合理利用金融资源,赋能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尽快补齐数字金融赋能农村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新兴产业深度介入数字金融,建立农村金融新格局。地方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立足农村资源禀赋,采取宏观调控手段明确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找准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在数字金融赋能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确保农村产业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并提高农村新兴产业主体对数字金融的认识,增强企业与涉农金融机构的沟通,为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公平的融资渠道。

二是重点扶持农业科技创新。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农村新兴产业,都是以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基础的。为发展更多新业态和推动各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各地要利用好数字金融的资金优势,加快培育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创新主体,通过数字金融赋能支持农业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攻关项目,确保农业科技成果更符合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并通过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尽快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更好地发挥金融与科技对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各地还可以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将政府部门、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数字金融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纳入协同创新体系,凝聚各方力量在技术创新上形成合力,高效利用资本和科技创新资源,通过开发先进农业科技,在数字金融产品赋能下推动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三是大力建设农村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在政府的政策指导和大力扶持下,通过农村新兴产业示范区建设,理顺区域范围内新兴产业的发展脉络,在示范与推广的过程中找准农村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数字金融和政府财政提供的资金支持下,各地应结合农村新兴产业战略规划,优先建立特色产业示范基地[7]。在农村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中,各地要为数字金融机构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采取就近设点的方式为示范基地的新兴产业主体提供优质的数字金融服务,发挥数字金融对示范基地建设及新兴产业发展的多重支撑作用,进而更好地发挥农村新兴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

3.3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十四五”规划强调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的发展先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农村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地区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农村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新动向,合理对产业布局进行规划。

一是优化农村新兴产业的布局,培育具有农村特色的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农村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各地要立足于农村地区的特色和优势,抓住机遇,采取超前部署的方式规划农村新兴产业。例如,在农业领域部署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绿色低碳农业、生物制造等产业,抢占市场未来产业高地,不断夯实农村产业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