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的分析
作者: 李桃根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产活动给自然生态带来了较大影响。森林资源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低效林的改造力度。研究重点分析了森林抚育与低效林改造的措施,旨在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森林质量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7-113-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7.024
0 引言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是否完整,是判断生态系统自身状况的基础。其中,生态系统自身的恢复能力尤为关键,不仅影响着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可以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在过去的经济飞速发展中并未得到应有关注,导致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运作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是土壤侵蚀、土壤退化等。为确保后续发展不受影响,应加强森林抚育与低效林改造,以提高森林质量,挖掘森林生态系统潜力。
1 森林抚育及低效林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的构成主要是幼龄林和中幼龄林,其数量庞大,但生产力有待提高,林分品质较差,密度高,杂草众多,这对树木的正常生长产生了较大影响。除此之外,自然灾害频发。
在整个森林资源中,不同林分产生的利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森林的类型、结构及每公顷蓄积量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而进行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工作的首要目标是要恰当地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让树木在整个生长阶段都能保持合适的生长速率[1],这对提高林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森林抚育是提高森林质量的有效途径
2.1 人工抚育与补植
人工抚育与补植是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林分结构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对现有森林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林分稀疏或树种单一区域进行补植作业。
在人工抚育方面,定期采伐过密、生长不良的树木,可以减少林木间的竞争,为保留木提供更好的生长空间;同时,修剪枯枝、病枝有助于改善林木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此外,科学施肥可以补充土壤养分,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抗逆性。补植则主要针对林分稀疏或由于自然灾害等导致的林木缺失区域,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补植,可以增加林分密度,提高森林的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补植应考虑树种的适应性、生长速度及与其他树种的相容性,以确保补植效果[2]。
采取人工抚育与补植措施,不仅可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还能为森林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 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提升森林抚育成效的关键环节,涵盖从规划、设计到实施、监督的全过程。科学管理强调生态学原理和林学知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以确保森林抚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科学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建立完善的森林抚育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森林抚育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制订详细的抚育计划,确保抚育活动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2.2 加强抚育作业的过程管理
加强抚育作业的过程管理,包括抚育前的现场调查、抚育中的技术指导和抚育后的效果评估。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实现抚育作业的精准定位和动态监测,提高抚育的针对性和精确度。
2.2.3 注重抚育作业的质量管理
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对抚育作业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通过设立样地、监测指标等方式,收集和分析抚育数据,为后续抚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2.3 提高林地生产力
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森林抚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林木的生长速度、健康状况和整体效益。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以优化林地的土壤条件、水分状况、养分供应状况和生态环境。
2.3.1 改善林地土壤条件
采取深翻、松土、施肥等措施,增加土壤的疏松度、透气性和保水能力,为林木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要定期监测土壤养分状况,根据林木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确保林木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
2.3.2 优化林地水分管理
根据林地的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规划排水系统和灌溉设施,确保林地既不过湿也不过干[3]。在干旱季节,要采取必要的灌溉措施,以保障林木的正常生长;在雨季,则要加强排水,防止水土流失和根系受损。
2.3.3 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
保留和保护林地内的自然植被、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群落,构建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可以增强林地的自我恢复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同时,要合理控制林木的种植密度和树种搭配方式。
2.3.4 加强林地生态保护
在抚育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生态保护原则,避免对林地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对于生态敏感区域和珍稀物种栖息地,要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确保林地的生态安全。
3 低效林改造是提高森林质量的有效途径
3.1 补植与更新
补植与更新是低效林改造的2种重要手段,旨在增加林分密度、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从而改善低效林的生长状况,恢复和提升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1.1 补植
补植主要针对林分稀疏、树种结构单一的低效林区域。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按照合理的密度和配置方式进行补植,可以有效增加林分密度,丰富树种结构,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逆性。补植时,应注重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的选择,以增强林分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同时,补植后的林木需要进行科学的抚育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松土等),以确保其健康生长。
3.1.2 更新
更新适用于林分退化严重、无自我更新能力或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低效林区域。通过全面或局部的采伐更新,将低效林分改造为高效、稳定的林分。更新时,应根据经营目标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和更新方式。例如,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区域,可以选择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的树种进行人工造林;在土壤贫瘠、水分匮乏的区域,则可以选择耐旱、耐贫瘠的树种进行自然更新或人工促进更新。更新后的林分同样需要进行抚育管理,以确保其快速生长。
补植与更新作为低效林改造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改善低效林的生长状况,提高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合理的树种选择和配置,还可以增强林分的抗病虫害能力和稳定性,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在实施补植与更新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以及经营目标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同时,还应加强后期的抚育管理,确保新植林木的健康生长。
3.2 抚育与修枝
抚育与修枝是低效林改造的重要环节,对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2.1 抚育
抚育是低效林改造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灌溉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对低效林进行定期抚育,可以改善林地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林分的通风性和透光性,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抚育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林木的抗逆性和稳定性。在抚育过程中,应根据林分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抚育计划和方案,确保抚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4]。
3.2.2 修枝
修枝是低效林改造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可以改善林木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修枝时,应根据林木的生长特性和经营目标,选择适当的修剪时间和方法。一般来说,修枝应在林木休眠期进行,以免对林木造成过大伤害。同时,修枝时应注意保留树冠的骨架枝和结果枝,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和结果。修枝可以调整林分的密度和结构,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风倒能力,为林木的优质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3.3 复壮改造
复壮改造是低效林改造的一项重要技术,其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生长不良、功能退化的林木恢复健康,提高林分的质量和生产力。复壮改造通常针对因土壤条件恶化、病虫害侵袭等导致的林木生长不良的情况。常采取的措施如下。
3.3.1 土壤改良
通过施肥、深翻、松土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为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3.3.2 病虫害防治
对遭受病虫害侵袭的林木及时防治,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或物理防治等方法,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保护林木健康生长。
3.3.3 修剪整形
对生长不良、枝条紊乱的林木进行修剪整形,去除病弱枝、枯死枝,调整树冠结构,促进林木健康生长[5]。
3.3.4 平茬更新
对于萌生能力强的树种,可采取平茬措施,使其从基部萌发新枝,从而恢复林木的生长势。
3.3.5 水分管理
根据林木生长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含量,促进林木生长。
3.4 科学封育
针对满足封山育林要求的林区,往往会采取人为推动的封山育林措施。而那些拥有自然播种或萌发能力的稀疏林地、低产林地及灌丛林地,也适合实施封山育林。利用植被的自我增长,再配合人为的林业管理改造手段,能够提升森林质量[6]。此外,还可以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于具备自然生长能力的母树林、分布均匀的幼树林,以及分布均匀的萌芽能力强的乔木和灌木丛林地,可以实行全面封闭的策略,每个策略的计划周期为5 a。在此期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施辅助造林(如人工推动土壤整理、恢复土壤肥力及补充种子等)。
科学封育不仅需要考虑封育区域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状况,还应有当地社区的参与和支持。与当地居民合作,可以更好地保护封育区域,防止人为破坏和非法采伐。同时,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参与封育工作,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或就业机会,从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在封育期间,应定期对封育区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封育措施的有效性。监测内容包括植被生长状况、林分结构变化和野生动物活动等,这些数据可以评估封育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管理策略[7]。
4 森林抚育与低效林改造策略保障手段
4.1 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森林抚育与低效林改造策略的有效实施和顺利推进,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或工作机构,由具有丰富经验和高度责任心的人员组成,全面统筹和协调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应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要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确保信息畅通,指令准确[8]。建立定期汇报、信息共享等机制,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此外,还应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站位和全局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确保各项措施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4.2 严格林地管理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的管理措施。要建立健全林地保护制度,明确林地的权属、使用、保护和管理要求,确保林地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制订详细的规划,对林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利用,防止过度开发和滥用。要加强林地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巡查和执法机制[9]。组织专业的巡查队伍,定期对林地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加强与执法部门的协作,对破坏林地的行为进行处罚。
4.3 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