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商业银行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谭飞 朱妮

乡村振兴背景下商业银行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研究0

摘 要:商业银行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九江银行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从现有信贷产品出发进行分类管理,不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有效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和银行自身发展。借鉴九江银行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建议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合理调整信贷准入门槛、完善客户分类管理机制和业务审批机制、优化自身风险防控体系,最终实现自身服务支持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商业银行;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832.33;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8-71-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8.016

0 引言

农业是国家之根本,乡村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2年12月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农业生产具有风险大、周期长等基本特点,要想实现农业稳步发展,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由此产生的农业产业资金缺口问题也变得越发突出,而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支持则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1 九江银行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让信贷产品更好地贴合农业产业发展特点,九江银行于2019年从现有信贷产品出发进行分类管理,将贷款产品重新划分为五大类,并且针对贷款对象、用途等,设置了9个维度,尽可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第一类,政府调控贷款。根据中央政策要求,九江银行设置了信贷粮油贷款产品、中央储备粮油贷款产品等。第二类,农产品购销贷款。主要针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开展收购业务等发放金融贷款。第三类,农业基础设施贷款。主要针对农村土地整治、扶贫搬迁等项目提供贷款。第四类,涉农流动资金贷款。主要针对涉及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贷款。第五类,小微企业贷款。主要针对农业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产品。在这一背景下,农业产业整体融资规模逐步提升。

1.1 整体农业产业信贷规模持续上升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九江银行的信贷余额得到了快速提升。2019—2023年,九江银行涉农贷款规模从524.87亿元逐步上升到688.66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6%以上,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不难发现,2019—2023年,九江银行一直不断增加涉农贷款发放额度,持续平稳地加大对农业产业领域的投入规模。作为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九江银行通过直接发放农业产业信贷资金的方式,为涉农小微企业及涉农产业提供贷款。2023年,九江银行涉农贷款规模已达688.66亿元,高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制造业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总量的28.99%,位列第一位。对当前九江银行针对不同涉农贷款的发放余额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发现,九江银行涉农贷款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各个领域均获得了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贷款占比最大,为实现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服务农业产业贷款覆盖面持续扩大

九江银行不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于一些生产规模大、专业化水平高的经营主体,进一步扩大了贷款支持范围。第一,通过贷款发放,支持收购家庭农场及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九江银行为广大农产品收购商提供了相应的贷款产品,用于玉米、小麦等农产品收购。收购商通过与银行签订合同,约定将收购的农产品作为抵押品,从银行获取相应的资金,解决自身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二,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提供直接贷款。九江银行通过金融支持的方式为涉农企业提供专项资金,包括提供机械设备信贷支持。第三,为农业产业发展主体提供土地流转专项资金。为了支持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自身经营规模的扩大,九江银行在政府政策引导下,通过面向农户直接代发土地流转金,完成向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的业务。九江银行通过不断创新业务内容,从而实现自身业务覆盖面的持续扩大。

1.3 农业产业信贷资金减费让利力度不断增大

作为一家城市商业银行,九江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利用政府提供的政策优势,并且充分发挥自身成本优势,提升金融服务水平。2019—2023年,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滞销现象一直存在,导致企业资金回收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九江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九江银行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支持作用。一方面,对符合普惠信贷业务的涉农企业提供贷款,并帮助其主动申请普惠信贷资金。而对于符合政府贴息的涉农企业,则帮助其办理贴息贷款业务,从而减轻企业的压力。另一方面,对于满足条件的中小规模涉农企业,充分利用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贷款利率。2019—2023年,九江银行每年为涉农企业减免利息达1亿元,切实减轻了企业的整体负担。

2 九江银行服务农业产业的具体成效

2.1 有效推动产业发展

随着九江银行服务农业产业金融业务的持续开展,其在推动产业整体发展能力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先,通过资金注入的方式,为当地土地资源整合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截至2023年底,在九江银行的信贷支持下,九江市共完成土地流转整合项目10个,涉及农田面积达到4 002 hm2,从而使得区域内的土地资源整合力不断提升。同时,促使当地家庭农场数量增加28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加351个,具体如表3所示。通过表3不难发现,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九江市在发展农业产业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根据九江市政府网站数据,截至2023年底,九江市家庭农场数量已经达到4 2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也已经达到8 968个,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能力得到了持续提升。如今,九江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经营基地已经超过52个,茶叶、酿酒等众多特色产业规模得到了持续扩大。

其次,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2019—2023年,九江银行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用于农村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不断完善九江市农业水利设施,以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农村田间道路网络,并且支持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从而加快推动九江市农业发展。

最后,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多产业融合能力不断增强。随着九江市农业产业示范区的建设,九江银行针对农业产业示范区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3年底,九江银行已经累计投入33亿元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这促使当地农业产业园区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九江市综合服务产业产值规模也持续上升。尤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融合优势也变得越发突出。

2.2 加快推动银行自身改革

伴随着九江银行服务农业产业金融业务的大力开展,其自身的整体发展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首先,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九江银行存贷比等指标的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数据显示,在2018年之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九江银行针对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的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为实现银行自身整体发展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九江银行2018年银行存贷比为64.22%,而在2023年已经提升到79.16%,同时贷款余额占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也达到58.25%,处于持续上升态势。这意味着随着九江银行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业务的拓展,银行自身的整体发展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随着涉农金融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传统金融机构进入农业产业市场,从而改变了市场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九江银行的信贷体量。对此,九江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农业发展扶持,在实现九江市农业发展能力提升的同时,推进自身持续发展,促使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其次,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完善优化,信贷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九江银行坚持以客户服务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产品整合,将现有信贷产品整合成多个细分产品,从而确保信贷产品与项目的匹配。结合九江市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创新推出生猪贷、家禽贷等9个重点农业产品贷款,在信贷领域的创新融合,使得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不断完善,风险控制能力得到提升。2018—2023年,九江银行已经完全实现正常贷款;同时,随着整体信贷余额规模的扩大,正常贷款余额也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坏账率控制在1.4%以下,从而实现了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

最后,合理引导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充分发挥自身支持职能。九江银行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及涉农信贷业务开展等,不断完善自身信贷产品服务,从而促进九江银行业务创新能力的提升。而这有助于合理引导资金流向,支持九江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 商业银行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为了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商业银行应当注重解决服务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市场准入、风险防控等多个方面加以改善[2]。

3.1 合理调整信贷准入门槛

现阶段,商业银行涉农金融服务业务门槛较高。因此,商业银行应逐步调整农业企业贷款标准,努力提升自身不良贷款容忍度,给予农业产业经营主体更大的支持。

3.1.1 科学调整融资信贷准入审批标准

在涉农主体融资业务请求进行审批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负债情况,也要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空间等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授信等级[3]。除此之外,还应建立财务和非财务综合指标,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综合起来评价企业整体经营发展潜力。建立信贷弹性标准,针对一些发展潜力大、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支持的企业或者经营主体,适当放宽要求,降低审批标准,从而实现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

3.1.2 提升对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

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更多地利用政策性普惠资金来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通过“输血”的方式提升农业产业“造血”能力[4]。考虑到农业产业本身的高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适当提升自身坏账容忍力,同时还可以积极寻求坏账保险等产品的综合利用,实现整体风险抵抗能力的提升。此外,根据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设置不同的不良贷款容忍值,并且形成相应的预警体系,全面提升自身的风险容忍力和风险抵抗力。

3.2 完善客户分类管理机制和业务审批机制

银行服务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的分类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并且实现审批流程的优化,让基层机构具备更多的审批权,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3.2.1 建立客户分级管理机制

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农业资源优势也会有所不同,农业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因此,商业银行在服务广大农业产业客户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分级管理机制,要对不同规模和经营类型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客户建立不同的信贷融资流程,从而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信贷服务。尤其是对于一些地方特色农业产业链内的企业,可以通过对整个产业链进行考察,事前建立授信档案,以便于企业在出现资金需求时能够更快地提供服务,满足他们多样化需求。

3.2.2 优化融资业务审批流程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必然会进一步增加。在此背景下,进一步优化业务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应当从信贷审批申请、受理、审议等多个环节出发进行精减,提升自身审批效率。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还可以针对一部分信用度较高的客户建立绿色通道,确保授信资金能够及时到位;还要尽可能地压缩审批环节,实现审批权限下放,并且建立配套权责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基层单位审批有效性的考察,从而提升整体服务效率[5]。

3.3 优化自身风险防控体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