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挑战与发展

作者: 李晓敏

0 引言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江西省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通过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服务能力等举措,构建起一体化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在实践探索中,江西省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新经验。从理论价值到实践创新,从难题突破到经验总结,江西省数字乡村建设的探索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推广价值。

1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

1.1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理论内涵

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是信息技术与乡村社会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技术、平台和数据三重维度的有机结合,重构了传统乡村治理的基本范式,形成了以数据驱动、智能协同、精准服务为特征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在技术维度,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乡村治理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在平台维度,构建一体化的乡村治理信息平台,整合行政、经济、社会等各类资源,打造全方位的治理支撑体系,实现治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数据维度,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为乡村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提升治理的精准性。这种数字化赋能推动乡村治理实现从经验导向转向数据导向、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从单向管理转向多元协同的三大转变,深化了乡村治理的内涵,拓展了治理外延,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指导,展现出数字化转型在乡村治理领域的创新价值。

1.2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价值

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数字化赋能形成了系统化的创新应用体系。在治理机制上,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政务、村务、党务等管理事项,构建“互联网+治理”新模式,实现一体化治理和资源优化配置。在决策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人口流动、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要素进行深度分析和综合研判,为村域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监管服务方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部署智能监控系统,实施全程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在公众参与层面,开发网络议事平台和移动应用终端,拓宽群众参与治理渠道,打造“指尖上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提升群众参与度。在应急管理方面,建立智能预警和处置体系,构建全方位的应急管理网络,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这些数字化创新实践显著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率、精准度、科学性和民主性,增强了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人了强劲动力。

2江西省农村数字化治理的结构性瓶颈分析

江西省农村数字化治理进程中存在深层次的结构性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制约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速度和实施效果。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化应用水平低下、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治理困境。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数字化转型对乡村治理的赋能效应,进而阻碍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进程。

2.1 基础设施数字化程度偏低

江西省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显著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基础设施覆盖率和承载能力难以满足现代化治理需求。山区农村网络基站分布稀疏,光纤宽带覆盖率偏低,这导致互联网接入带宽不足,网络信号质量欠佳。农村地区5G网络建设进程缓慢,高速率、低时延的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尚未形成规模化布局,制约了数字化服务的深化发展。物联网感知设备部署严重不足,无法实现对农村生产生活场景的全面感知和数据采集,阻碍了智慧农业与智慧生活应用场景的落地。农村公共数字化设施建设投入匮乏,智能终端设备配置率低下,公共服务场所数字化改造进程迟滞,致使公共服务效能低下。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运维保障能力薄弱,维护资金短缺,设备更新升级滞后,严重影响了基础设施的持续运行效能。诸多维度的基础设施短板严重制约了数字化治理手段的有效落地,降低了农村居民对数字化服务的体验度和获得感,亟待系统性解决方案提升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2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不足

江西省农村治理信息化发展面临多重制约因素(见图1)。从治理主体维度看,乡村管理人员对信息化认知不足,数字化工具使用能力有限,导致信息系统效能难以充分发挥。从技术层面看,信息系统功能设计与基层需求脱节,系统界面不友好,操作流程复杂,呈现“重建设、轻应用"特征。从系统整合角度看,跨部门、跨层级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程度低,信息孤岛现象突出,影响治理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从人才支撑看,基层治理人员缺乏持续性的培训指导,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难以保障信息化治理工具的持续优化与创新应用。这些问题的叠加导致农村基层组织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仍停留在传统的纸质记录和人工统计阶段。

数字化转型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挑战与发展0
图1 乡村治理信息化制约因素分析

2.3数据资源整合应用滞后

江西省农村数字化治理中的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系统性困境。农村数据采集缺乏统一标准规范,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数据资源的可用性和可信度。乡村治理相关数据呈现分散化存储状态,各部门信息系统间存在明显数据壁垒,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建设滞后。由于数据资源价值挖掘程度低,缺少针对性的数据分析模型和应用场景,数据在辅助决策和精准治理中的支撑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亟待完善,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等环节规范性不足,潜藏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农村数据治理专业人才匮乏,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薄弱,制约了数据资源向治理效能转化的进程。数据开发利用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持续性的数据更新和维护机制缺失,限制了数据资源的时效性和可持续发展,亟需建立健全农村数据资源整合应用体系,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1906.pd原版全文

3江西省数字乡村治理的系统化推进机制

江西省围绕数字乡村建设目标,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系统推进机制,形成了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治理平台构建和信息服务能力提升的协同发展格局。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实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创新突破。这种系统化推进机制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实践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人了新动能。

3.1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3.1.1 基础通信网络建设

江西省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构建全方位的农村通信网络体系。在基础网络建设方面,大力推进5G网络、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通过建立以县为单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机制,优化基站选址布局,完善配套供电设施,提升网络覆盖质量。针对山区、偏远地区,采用定制化网络覆盖方案,确保通信基础设施平衡发展。同时部署窄带物联网,构建低功耗广域网络,满足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等物联网应用需求。强化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管理,制定统一的建设规范和验收标准,确保建设质量。建立健全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维护机制,组建专业运维队伍,定期开展设备巡检和维护,保障网络稳定运行。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农村地区网络全覆盖、广覆盖、深覆盖,为乡村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支撑。

3.1.2边缘计算基础设施部署

围绕农村数字化应用需求,在重点乡镇部署边缘计算节点,构建农村云计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分布式边缘计算中心,实现计算资源下沉,解决农村地区数据处理实时性需求,通过边缘计算节点部署,为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提供本地化计算支撑[3]。优化边缘计算资源调度机制,实现计算资源的灵活分配和高效利用。建立边缘计算平台运维体系,确保边缘计算设施稳定运行。构建边缘计算安全防护体系,加强数据传输加密和访问控制,保障边缘计算环境安全。开发边缘计算应用支撑平台,提供标准化的应用开发接口和工具,便于快速部署农村数字化应用。建立边缘计算资源监控系统,实时掌握资源使用情况,优化资源配置策略,提升边缘计算效能,为农村数字化应用提供可靠的计算能力支撑。

3.1.3数字化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场所数字化改造升级,优化数字化服务环境。在村委会、文化站等重点场所配置智能终端设备,建设标准化农村数字服务站点。建立健全基础设施运维保障体系,明确管理责任,落实运维措施,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创新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统筹整合通信、广电、电力等多方资源,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村公共数字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建设农村数字化服务综合平台,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数字化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建立数字化服务效果评估机制,持续优化服务模式,完善农村公共数字服务设施布局,构建覆盖城乡的数字化服务网络,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

3.2智慧乡村治理平台构建

江西省着力构建集约化、一体化的智慧乡村治理平台,实现治理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见图2)。通过搭建省级数字乡村综合管理平台,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4]。开发乡村治理移动应用终端,整合党务、政务、村务等功能模块,打造便捷高效的移动办公环境。建立乡村网格化管理系统,实现人口、土地、产业等基础数据的精细化管理。构建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教育、医疗、社保等服务事项线上办理。开发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提供农业的生产指导、市场信息、物联网监测等专业服务。建立应急管理智能平台,构建灾害预警、应急响应、救援调度的数字化支撑体系。

数字化转型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挑战与发展1
图2智慧乡村治理平台体系架构图

3.3 信息服务能力提升

江西省通过系统化培训和实践创新,全面提升农村地区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分层分类的数字技能培训体系,针对基层干部、村民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群体开展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各层级数字化应用水平。组建乡村信息员队伍,每个行政村培养至少2名信息服务骨干,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支持。引入专业技术团队,为乡村数字化建设提供运维保障和技术支撑,确保数字化项目持续稳定运行。开展数字化应用示范创建活动,培育智慧治理样板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区域数字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建立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乡村数字化发展储备人才力量。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设立便民服务站点,提供信息查询、业务办理、技能培训等综合服务,同时创新服务模式,开发适应农村特点的应用场景,全面提升服务的可及性和实用性。

4江西省数字乡村治理的创新成效与发展趋向

江西省数字乡村建设在实践探索中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治理经验。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了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的双重提升。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普惠性增长,深刻改变了乡村发展轨迹,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4.1数字化治理效能的提升表现

江西省数字乡村建设通过系统化推进,在基础设施覆盖、信息服务供给和数据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5,具体见表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行政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自然村组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较高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在农业数字化应用方面,智慧农业示范项目成效显著,智慧果园和水肥一体化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县乡村三级电商合作社建设深入推进,“电商企业 + 电商合作社 + 电商产业基地 + 农户"协同发展模式逐步完善,为传统农产品打开了电商销售渠道[6-7]。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一窗式”综合受理系统和"赣政通"平台实现政务服务线上全流程闭环办理,远程医疗等公共服务实现乡镇全覆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190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