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优化策略
作者: 马波 姜华 王君0 引言
农村体育健身设施是农民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基础保障和重要载体。研究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对体育发展的积极影响,研究探讨了农村居民对体育健身设施的实际需求,并分析现有设施建设与管理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设施规划与布局优化、资源整合与多元化发展等策略,以提升我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居民满意度。
1背景与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契机。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体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在此背景下,优化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不仅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推进,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优化具有多重意义。它能够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升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2]。完善的体育设施有助于推动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3]。体育设施的优化还可以增强农村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析,可以借鉴其在设施规划、资源整合和社区参与等方面的经验,为我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优化提供指导。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设施建设路径,推动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高效发展,为我国乡村的全面振兴贡献体育力量。
2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体育现状
2.1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现状分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现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诸多不足。设施的数量和种类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所增加,但其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在偏远地区,设施的可及性较差,难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例如,皖西大别山区的研究显示,尽管体育场所与设施的数量有所增加,但便利性与可及性仍需提高[4]。设施的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地区的设施闲置或利用率低,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关武汉城市圈的调查发现,城乡体育设施配置不均,使用情况差异显著,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不明,致使设施建设水平差距较大。
当前,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机制不完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维护资金,导致设施的使用寿命缩短,影响居民的使用体验。而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效能评价角度来看,设施维护人员的数量和对不同类型设施的资金投人是影响设施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同时,设施的规划与布局缺乏科学性,未能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体育需求和文化背景,也会导致设施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5]。
2.2乡村振兴政策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为农村生态文明与体育发展注人了新活力。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完善基础设施,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使更多农村地区得以建设和维护体育场地,提升了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数量和质量。通过深化“农村体育 + ”的融合,政策激发了农村体育的活力,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发展,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群体的健身需求,从而推动了农村体育服务供给的多样化和精准化。
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了社会资本力量参与我国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极大地优化了供给资本配置结构,提高了社会资本的参与度,也促进了体育市场的开拓和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种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模式,不仅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发展赛道。
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注重文化振兴与体育发展相结合。发展农村体育是文化振兴的一部分,对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作用。通过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体育服务的质量提升提供了科学的评估工具,确保了体育设施和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3]。
乡村振兴政策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政策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缩小了城乡体育发展的差距,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农村体育的整体水平,更为实现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与挑战
3.1农村居民体育健身需求调查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农业农村人口对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设施的设置可及性、种类多样性和使用便利性等方面。体育设施的可及性是影响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因素。由于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分散,许多居民难以便捷地使用现有的体育健身设施,这一问题在偏远地区尤为突出。因此,提高体育设施设置的可及性是满足农村居民需求的重要途径。
农村居民对体育健身设施的种类多样性有着较高的期望。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体育设施种类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农村居民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群体的健身需求。例如,年轻人可能更热衷于使用健身房进行塑形练习、大力量训练以及篮球这类具有对抗性的体育项目。而老年人则更需要步道和太极广场,进行身体功能性的练习。因此,增加设施种类的多样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高设施的使用率。
体育健身设施的使用便利性也是农村居民关注的重点。许多现有设施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维护,导致使用体验不佳,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提升这些设施的管理水平和维护质量,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是提高受益群体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3.2 当前设施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在建设与管理中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规划布局、资源配置、管理机制等方面。设施规划布局不合理是一个普遍问题,尤其在偏远地区,设施的可及性较差,难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这种不合理的布局不仅影响了设施的使用效率,也限制了居民的体育参与度。
资源配置不均衡也是一大挑战。我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往往会受到规划、土地、资金等客观限制,导致设施种类单一,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身需求。设施的维护和更新通常也因资金不足而受到影响,进一步降低了这些设施的使用寿命和居民的使用意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1907.pd原版全文
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同样制约了体育健身设施的有效利用。许多农村地区没有专业的健身设施维护团队和管理人员,影响了这些设施的正常使用,居民的健身体验感较差。同时,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与知识相对薄弱,这也对设施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优化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策略
4.1设计规划与布局优化
设计规划与布局的优化是提升我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使用效果的关键环节。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布局不仅能够提高设施的可及性,还能有效地满足我国农村居民多样化的健身需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优化设施的设计规划与布局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从而提升使用效果,满足居民需求。
设施规划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地理特征和人口分布。我国偏远地区农村可及性较差,在规划时应优先考虑这些地区的需求,确保设施的合理分布。通过合理的选址和布局,可以有效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设施的规划还应结合农村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增强设施的吸引力和使用率。
设施布局的优化需要注重功能的多样化及其综合利用。单一功能的设施难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身需求,因此在布局时应考虑多功能设施的建设,以提高设施的利用率。例如,可以通过灵活的设计,实现设施的多用途使用,或开展场地内的多种运动项目。这不仅能够节约建设成本,还能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更多居民参与。
设施规划与布局的优化还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居民的健身习惯,及时调整设施的布局和功能设置,以此实现设施的规划和布局更加科学,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居民。
4.2 资源整合与多元化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资源整合与多元化发展成为优化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重要策略。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体育资源,通过政府、社会资本和社区的多方协作,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共享。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确保农村体育设施的普及和升级。同时,社区作为资源整合的重要主体,应积极参与设施的规划与管理,增强居民的归属感与参与度。
要实现多元化发展就要强调设施功能的多样化和服务的多元化。设施功能的多样化不仅包括体育健身功能,还应涵盖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服务的多元化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丰富的体育活动和指导服务,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通过组织多样化的体育赛事和活动,提升农村体育文化氛围,促进乡风文明建设[4]。
5.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5.1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是优化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关键因素。政策支持不仅为设施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框架,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金保障则是确保这些政策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设施的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率。
符合发展实际的政策支持可以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优化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举措,政府能够明确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目标和标准,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使用效率的提升。例如,乡村振兴政策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多样化体育服务,提升农村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政策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农村体育市场和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措施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体育差距,还能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充足的资金保障是政策支持得以有效落实的前提条件,可以确保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为后续的管理和维护提供必要的支持。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能够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居民的满意度。资金投入的增加可以显著改善设施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从而激发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的有效结合能够形成合力,推动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重与社会资本和社区的合作,形成多方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还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参与感。例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通过多方合作的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和充足的资金投入,有效提升了设施的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人实施[5]。
5.2社区参与及管理机制完善
社区的参与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在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社区参与能够有效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居民的满意度。通过社区的积极参与,居民可以在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表达需求和意见,从而确保设施更符合实际需求。这种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还能促进设施的可持续使用。
社区参与有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通过社区组织的协调,能够更好地整合政府、社会和居民的资源,实现设施的多元化发展。例如,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参与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同时,社区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体育活动,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提升设施的使用率。管理机制的完善是确保设施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应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合理的激励措施。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对体育健身设施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保养,也可用作运营创收,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和设施闲置,最大化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实现降本提效。社区也可结合当地的乡村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使得健身活动更加喜闻乐见,吸引更多居民参与,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6结束语
我国农业农村人口对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农村居民尤其关注设施的可及性、种类多样性和使用便利性,提高设施的可及性和多样性,提升管理和维护质量是满足居民需求的关键。通过政策支持和积极的社区参与,优化设施规划和管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成功案例的分析显示,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社区参与是优化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关键因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社会资本和社区的共同参与能够有效推动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发展和创新不仅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杨向军.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3.
[2]武捷.新时代农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延安市黄陵县为例D].太原:山西大学,2022.
[3]黄昱寒.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23.
[4]肖伟,田媛,夏成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方向与路径研究:基于乡村振兴与体育发展关联的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1):24-29.
[5]杨羿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韶山市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2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190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