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树人工林抚育措施对病虫害发生影响及其科学防控机制

作者: 张孝文

0 引言

按树作为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的速生树种,成为全球及我国工业重要的原料树种,其大规模的人工种植为造纸等诸多行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然而,随着桉树人工林面积的持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愈发频繁且危害程度不断加剧,这不仅严重影响桉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品质,还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峻威胁[1]。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桉树人工林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维护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保障国家木材战略安全,以及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飞防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精准的先进植保手段,在桉树人工林病虫害防治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飞防技术通过无人机或直升机等飞行器搭载喷雾设备,对大面积林区进行空中喷洒农药,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地面施药方式效率低下、覆盖不均匀等问题,实现快速响应、精准防治,显著减小病虫害带来的损失。然而,飞防技术在桉树人工林的应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林地的日常抚育管理紧密相关、相辅相成[2。科学合理的抚育措施,如土壤管理、树种配置、林分密度调控、修枝整形、清除病死木等,能够显著改善林地微环境,有效增强林木的抗逆能力,从源头上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为飞防技术的有效应用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深入探究桉树人工林抚育措施对病虫害的具体影响及其与飞防技术的协同作用机制,不仅有助于优化桉树病虫害防控策略,也有助于推动飞防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切实提升我国桉树人工林的病虫害防控水平,实现桉树人工林的高质量发展。

1桉树人工林主要病虫害及危害

1.1主要病害

按树人工林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青枯病、焦枯病(落叶病)和桉苗茎腐病等。青枯病由细菌侵染引起,其危害表现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病株会迅速失水萎蔫,症状发展迅猛;而慢性型病株则表现为树势逐渐衰弱,叶片变黄并脱落,最终导致植株死亡。焦枯病则以叶尖、叶缘焦枯,甚至提前落叶为显著特征,严重时全树叶片落光,影响光合作用及树木的正常生长。桉苗茎腐病主要发生在桉树幼苗期,病菌侵害根部和茎基部,导致植株萎蔫、倒伏甚至死亡,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给林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

以广西百色地区为例,青枯病和焦枯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有差异。夏季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青枯病的发生,而秋季干燥天气则可能加剧焦枯病的蔓延。桉苗茎腐病在苗期管理不当或土壤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发病率较高,对当地按树种植造成严重威胁。具体来说,青枯病在高温季节的发病率超 30% ,而焦枯病在秋季的发病率在 20% 左右。桉苗茎腐病在苗期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发病率甚至在 40% 以上,严重影响了桉树的种植成活率。

1.2 主要虫害

按树的主要虫害种类繁多,包括松材线虫、尺蠖、核桃蚜、红松蚜、桉小卷蛾、白蚁和金龟子等。松材线虫以昆虫为媒介进行传播,进而引发桉树木质部组织病变,导致水分输送受阻,植株逐渐枯死。尺蠖和桉小卷蛾幼虫以叶片为食,严重时可将叶片蚕食殆尽,影响光合作用及树势。蚜虫通过口器吸食汁液,造成枝梢萎缩、叶片皱缩,同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白蚁和金龟子等地下害虫则会破坏根系,进而影响水分和营养吸收,削弱树体稳定性,对桉树的健康生长构成严重威胁。

在广西百色地区,松材线虫和尺蠖是较为常见的虫害。松材线虫的高发期通常在春夏季节,尺蠖则在夏秋季节对桉树叶片造成严重破坏。核桃蚜和红松蚜在局部地区也有发生,对桉树幼树和新梢生长影响较大。据统计,松材线虫在春夏季节的感染率在 25% 左右,而尺蠖在夏秋季节的虫口密度每株树高达50头,严重影响了桉树的正常生长。

1.3病虫害的影响

病虫害的暴发对桉树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植株矮小、枝叶稀疏、树干弯曲,显著降低木材产量和质量。病虫害造成的早期落叶、枝稍枯死、植株死亡等现象,不仅减少了林木生物量,缩短了轮伐周期,也大幅增加了补植和管理成本。此外,病虫害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林火风险增加、生态系统功能减弱等,进一步损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而言,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将严重制约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对林业产业的稳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以广西百色地区为例,在病虫害高发年份,桉树人工林的木材产量可下降 按树人工林抚育措施对病虫害发生影响及其科学防控机制0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数千万元。同时,补植和管理成本的增加进一步加重了林业企业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病虫害高发年份,桉树人工林的补植成本可增加 30% 以上,管理成本也增加 20% 左右,严重影响了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2桉树人工林抚育措施概述

2.1抚育措施的分类与内容

按树人工林抚育措施主要包括土壤管理、树种配置与混交、林分密度调控、修枝整形、清除病死木等。其中,土壤管理涉及合理施肥、改良土壤结构、控制杂草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与通透性,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树种配置与混交则通过选择适宜的伴生树种,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降低单一病虫害暴发风险;林分密度调控旨在调整林木间的竞争关系,确保个体间充足的光照、空间与养分分配,防止过度拥挤导致病虫害蔓延;修枝整形则是去除病虫枝、过密枝和干扰枝,以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滋生空间;清除病死木则是及时移除感染病虫害的林木,切断病虫源,防止病害扩散[]。

2.2抚育措施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机制

抚育措施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改善林地微环境,如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光照条件、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显著增强桉树抗病虫能力;其次,直接消除或减少病虫害发生与传播的条件,如清除病死木、杂草,修剪病虫枝等,有效降低病虫源密度;最后,通过合理密度调控和树种混交,打破单一寄主群落,破坏病虫害的生命周期,降低大规模暴发的可能性。这些措施共同作用,通过改变病虫害发生和扩散的生态条件,从源头上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为飞防技术等防治手段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1928.pd原版全文

3桉树人工林抚育措施对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影响

3.1土壤管理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

土壤管理通过合理施肥、深耕改土、覆盖物应用等手段,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养分有效性,增强按树抵抗力。适量施用磷、钾等肥料,可显著增强桉树对病虫害的耐受力,降低感染概率。有机肥和绿肥的施用不仅能为桉树提供丰富的营养,还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病原菌活动,减少根部病害发生。此外,定期耕作与杂草控制可减少病虫害中间寄主,降低虫口密度,间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在广西百色地区,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实施土壤管理后的林地,桉树的病虫害感染率降低了 按树人工林抚育措施对病虫害发生影响及其科学防控机制1 。有机肥和绿肥的施用,使得土壤微生物群落更加丰富,病原菌的繁殖得到了有效控制。具体来说,施用有机肥后的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 20% 以上,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了30% 左右,有效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

3.2林分结构与病虫害发生关系

合理调整林分密度、树种配置与混交方式,可以改变林内微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产生重要影响。适当稀植可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不利于病菌繁殖和害虫隐蔽,同时提高天敌活动空间,增强自然控害能力。通过混交造林引人伴生树种,增加林内生物多样性,可以打破单一寄主格局,降低特定病虫害的大规模暴发风险。部分树种间存在互惠共生关系,能通过化学防御物质的释放,对某些病虫产生驱避或抑制作用。

广西百色地区在实施林分结构调整后,桉树人工林的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在混交林中,由于伴生树种的存在,病虫害的传播路径被切断,特定病虫害的大规模暴发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林内天敌数量明显增加,自然控害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具体来说,混交林中的病虫害发生率比纯林降低了 按树人工林抚育措施对病虫害发生影响及其科学防控机制2 ,天敌数量增加了 40% 左右,有效增强了林分的自然控害能力。

3.3修剪整枝与病虫害发生关系

定期修剪整枝能有效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害滋生风险。剪除病虫枝、过密枝、下垂枝等,可直接减少病虫源,防止病害蔓延。同时,修剪后的伤口处理与愈合剂的应用,能有效防止病菌侵人,减少腐烂病等病害的发生。合理地修剪还能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增强树势,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在广西百色地区,通过定期修剪整枝,按树人工林的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了 按树人工林抚育措施对病虫害发生影响及其科学防控机制3 。修剪后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病虫滋生环境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树木的健康生长有利于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进一步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具体来说,修剪后的林地,病虫害的发生率降低了 12% 左右,树木的生长速度提高了 10% 左右,显著增强了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4飞防技术在桉树人工林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

4.1高效精准施药

飞防技术利用无人机或直升机等飞行器进行农药喷洒,凭借其精确导航与变量喷洒技术,能根据地形、树高、病虫害分布等情况精确调整喷洒剂量和范围,快速覆盖大面积林区,减少农药浪费,显著提高防治效率与防治效果。尤其对于山地、陡坡等难以人工进入的区域,飞防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确保病虫害防治全覆盖,

4.2 实时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

结合遥感、无人机巡检、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飞防技术平台可实时监测林区病虫害发生动态,提前预警,实现精准防控。一旦发现病虫害热点区域,利用飞防技术能迅速响应,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喷药作业,有效遏制病虫害扩散。这种快速响应能力对于应对突发性、暴发性病虫害尤为重要,大大降低了灾害损失。

4.3绿色环保与可持续防治

飞防技术采用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减少农药使用总量,降低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配合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制剂,能有效保护林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残留,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此外,飞防技术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结合,可实现病虫害的精准预测、智能识别与精准施药,形成按树人工林病虫害可持续防控体系,保障按树人工林的长期健康生长并维持其生态服务功能。

5飞防技术在广西百色地区的应用效果分析

近年来,广西百色地区积极推广飞防技术在桉树人工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效低毒农药,对大面积林区进行精准喷洒,有效遏制了病虫害的蔓延。

5.1 受灾比例下降

应用飞防技术后,广西百色地区桉树人工林的受灾比例显著下降。据统计,与传统地面施药方式相比,飞防技术使受灾面积减少了 按树人工林抚育措施对病虫害发生影响及其科学防控机制4 。在病虫害高发季节,飞防技术的快速响应和精准施药,有效降低了病虫害的扩散速度,控制了受灾范围。具体来说,实施飞防技术后,受灾面积比例从原来的 40% 降低到了 20% 左右,显著降低了病虫害对桉树人工林的影响。

5.2 出材率增加

随着飞防技术的应用,广西百色地区按树人工林的出材率明显增加。林场数据显示,飞防技术实施后,桉树的出材率提高了 按树人工林抚育措施对病虫害发生影响及其科学防控机制5 。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使得桉树的生长更加健康,木材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具体来说,实施飞防技术后,按树人工林的出材率从原来的 70% 提高到了85% 左右,显著提高了木材产量和品质[4]。

5.3构建科学防控体系

综合运用抚育措施与飞防技术,构建科学、精准的桉树人工林病虫害防控体系,是保障桉树人工林健康、稳定、高效经营的关键[5。科学的土壤管理、林分结构调整、修剪整枝等抚育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林地环境,增强桉树的抗病虫能力。而飞防技术的高效精准施药、实时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则能够快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两者协同作用,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防控体系,能够更好地保障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6结束语

以广西百色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按树人工林病虫害问题及其防治策略,阐述了抚育措施和飞防技术在病虫害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数据表明,应用飞防技术后,广西百色地区桉树人工林的受灾比例显著下降,出材率明显增加。综合运用抚育措施与飞防技术,构建科学、精准的防控体系,是保障桉树人工林健康、稳定、高效经营的有效途径。这一研究为我国桉树人工林病虫害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对推动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志育.桉树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乡村科技,2020(35):77-78.

[2]廖佳松.广西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中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6):100-102,106.

[3]范业春.广西桂中地区桉树青枯病发生规律分析与防治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21,41(12):68-70.

[4]洗学涛.桉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5):113-115.

[5]廖国一,王礼明,林高,等.桉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有效防治措施探讨[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3):10-1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1928.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