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

作者: 贺铭琳

0 引言

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振兴是国家在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方面的大趋势,即结合具体条件科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但是,全面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内在机理和实施路径尚未完善。因此,对于山东省泰安市当地的乡村振兴发展来说,重视数智技术与泰安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是促进乡村产业共建共享,全面提升泰安市乡村经济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以数字经济驱动泰安市乡村产业振兴的有益实践。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数字百强市报告,山东省泰安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增速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发展前景广阔。数字经济具有技术密集度高、创新能力强、渗透性强、辐射带动广等特征。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驱动经济社会全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仅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支撑,更为泰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拓展了创新路径的科学性与多样性。

1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

1.1数字经济打破乡村产业传统发展模式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1。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变革生产方式并优化产业结构。乡村数字化建设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2,在乡村地区,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经济通过持续升级生产要素和生产工具,推动乡村产业从传统模式向以数字要素为核心的智慧化模式转型。

1.2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形成新格局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核心资源的经济形态,依托信息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催生新兴业态与发展模式[3]。在乡村地区,数字经济的引入不仅突破了传统农业产业范围的边界,还促进了各类产业之间的深度跨界融合。数字技术融入传统农业产业,可以充分释放协同效应,延长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创造出更多经济价值。通过产业联动与数字技术应用,乡村产业跨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并发展新型业态,逐步淡化一二三产业边界,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最终形成数字化新格局[4]

1.3数字经济重塑乡村产业生态价值链

数字经济推动乡村产业加强信息共享与协同创新,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最优配置,将经济效益最大化。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及普及为乡村居民提供了创新创业的机会,也为乡村产业提供与数字化企业、数字化科研院所合作的机会,激发乡村创新动力与活力,推动产品升级与技术创新,重塑乡村产业生态价值链,提升乡村产业整体竞争力。

1.4数字经济加速乡村产业规模效应聚集

数字经济打破产业地域限制,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形成规模效应,驱动乡村经济快速增长。数字经济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区域高效流动,促进了乡村各类型企业间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协作,有助于乡村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销售。各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带来经济效益,促进经济效益聚集,推动乡村各产业数字化发展。

2泰安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2.1存在数字鸿沟

2.1.1 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

泰安市的乡村数字化发展依赖互联网。目前,部分村庄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光纤与5G网络覆盖不足,难以满足云计算、物联网、VR技术、大数据和边缘计算等高新技术对网络环境的需求。例如,泰安市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地形复杂,光纤网络铺设成本高,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此外,5G网络的建设也面临挑战,5G技术需要更多的基站来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而这些基站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都相对较高,导致5G网络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变得困难。

2.1.2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较低

当前,泰安市农村在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方面显著落后于城市。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与城镇差距较大,导致居民信息获取效率低、质量差,且宽带覆盖率不足、网速较慢。除此之外,在数字教育、在线医疗、数字普惠金融等领域,泰安市的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能力还比较薄弱。在数字化教育方面,乡村地区的学校由于受经费、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数字化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在数字化普惠金融方面,乡村居民由于缺乏相应的数字金融知识和技能,加之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服务水平低,难以享受到数字金融带来的便利和优惠。

2.1.3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机会和能力较低

乡村技术人才匮乏,难以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导致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此外,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

2.2数字人才短缺

随着数字经济在乡村的深人发展,数字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产业融合的关键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泰安市乡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乡村地区难以自主培养数字型人才,并且乡村地区受限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及教育水平等因素,难以吸引和留住高水平、高技术的数字技术人才。例如,乡村学校大多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高质量的师资力量,这使得学生难以接触到前沿的数字技术知识。此外,由于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和职业发展机会,即使有少数数字技术人才愿意前往乡村工作,也往往难以长期留任。

2.3 融合模式同质化

近年来,泰安市乡村一二三产业虽有融合发展的趋势,但仍然存在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相似且融合程度较低的现象。

2.3.1产业定位不明确,特色资源挖掘不足,缺乏差异性思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017.pd原版全文

泰安市政府在推动产业融合时,对地方特色资源挖掘不足,导致产业定位模糊,缺乏差异化发展思路,未能充分考虑到如何将这些特色资源与数字经济相结合,从而无法形成具有泰安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

2.3.2 缺乏整体规划,执行力不足

尽管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但部分区域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以及有效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导致部分政策和规划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因而泰安市乡村产业融合进展缓慢,同质化现象严重。

2.3.3 市场导向不足,品牌建设落后

泰安市在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未能很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导致生产出的产品与市场脱节,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偏好,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在品牌建设方面,忽略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导致产品缺乏知名度和美誉度,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2.4 资源整合不足

2.4.1 资源分散

在泰安农村,土地资源、资金投入、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等关键要素资源分散,又缺乏整合平台或管理机制,资源利用率低且难以形成合力。这一现状既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又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制约,使不少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不能全面开展。

2.4.2 信息共享不畅

在数字化改革中,泰安市农村与城镇相比明显滞后,农村数字孤岛现象凸显。数字孤岛导致农村资源配置盲目低效,加剧资源浪费。

2.4.3 市场发育不充分

由于市场体系建设未达到成熟完善的标准,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在泰安市农村地区不明显。这种限制阻碍了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引导和合理配置。这不仅对泰安市的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也制约着农村社会的整体进步。

3数字经济下泰安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

3.1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是连接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桥梁,基本决定了人才的质量与结构,进而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泰安市经济高效发展、经济协同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效人才支持。因此,应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乡村数字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鼓励泰安市高校与数字化企业、数字化科研院所等交流与合作,在泰安市乡村地区开展乡村各产业融合发展的实地教学和数字经济联合农业科技普及、宣传活动;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泰安市乡村数字化人才科技平台,为乡村各地区及时输送匹配度高的高素质数字化发展人才。除了人才适配度外,亟须解决如何留住本地人才的问题。泰安市政府应为数字化人才提供就业住房、子女人学等方面的保障,并出台一系列人才激励制度,从根本上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引进。除了培养当地的数字化人才,还要积极引进海外人才。针对此类人才,可通过增设乡村实地培训与实习环节,帮助其深人了解乡村产业融合现状,并将其自身所学知识、技能与当地现实情况相结合,更好地助力当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3.2推动乡村产业链改造升级

乡村产业链改造升级是应对市场竞争、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通过改造升级,可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可以促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此外,还可以推动乡村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提高乡村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要借助新媒体明确区位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提升数字经济影响力。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人才,泰安市应全力推动乡村产业链改造升级。推动泰安市现有乡村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竞争力,才能确保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具体来说,借助搭建的数字化平台,加强现有乡村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联系。相关部门管理者借助数字化平台积极推进各方交流与合作,并强化网上监管,确保各方交流与合作的安全性,以此延长现有乡村产业链条。除了延长现有产业链,还要优化、升级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补齐短板、强化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建链。着重分析泰安市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数字文化创意等产业,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5],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从而推动泰安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3.3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泰安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其不仅是连接城乡、促进资源均衡的纽带,也是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和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基础。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必要途径。建议泰安市优化数字资源利用,建立乡村产业数据中心,整理和存储各类数据,为产业融合提供决策支持。政府根据实际制定科学规划,确保基础设施有效落地,确保提供高效、安全的网络环境和数据流通渠道。建立统一的数据信息标准规定,促进产业间数据流动,确保农业产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度,提高大量数据利用整合效率,支撑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3.4搭建智慧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双重推动下,资源共享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共享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还能促进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共赢发展的新格局。资源的流通与共享可以优化乡村的资源配置,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数字基础设施搭建智慧平台,能促进乡村与产业间资源共享。平台应整合乡村与产业数据,支持创业者、企业与政府管理者实时在线协作,从而推动其进行线下交流与合作,助力泰安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4结束语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但当前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人才供给不足、融合模式同质

化等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机制,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马香品,王星蕾.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与影响因素[J].财经科学,2023(2):74-84.

[2]庄慧敏,韩越.乡村振兴过程中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化农业,2023(11) :66-70.

[3]许兴华.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J].农业工程技术,2024,44(17):109-110.

[4]高琳珍.农村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14):113-116.

[5]赵成伟,许竹青.高质量发展视阈下数字乡村建设的机理、问题与策略[J].求是学刊,2021,48(5):44-5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017.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