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

作者: 范静怡 张晓芳 燕亚飞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老旧小区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老旧小区因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化,排水系统不畅,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易出现内涝积水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老旧小区的生态环境往往较为脆弱,缺乏对雨水的有效利用和自然生态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以南京市银轮花园小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提升实践,对银轮花园小区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雨水管理、绿化景观提升和公共空间营造等策略,并详细阐述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效果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海绵城市理念在老旧小区景观提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小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 研究区概况

银轮花园小区位于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鹭鸣苑社区,小区有居民楼11栋,总占地面积约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0 建筑面积为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1 (含附房面积),共有居民391户,详见表1。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2
表1银轮花园小区基本情况调查表

银轮花园小区的景观现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排水设施老化,易积水。小区的排水设施老化,管径较小,排水能力不足,遇到暴雨天气容易出现积水现象,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二是绿化不足,景观单一。小区的绿化覆盖率较低,植物种类单一,景观效果不佳。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养护管理,部分绿化区域出现了斑秃、病虫害等问题。三是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小区内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现有的公共空间设施陈旧、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技术措施与植物搭配

2.1 技术措施

2.1.1 生态草沟

生态草沟作为一种地表沟渠,其内部种植了植被,能够收集、传输及排放径流雨水,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雨水净化功能。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生态草沟可用于衔接绿地中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从类型上划分,生态草沟除了转输型之外,还包括渗透型的干式生态草沟和常有水的湿式生态草沟。其中,干式生态草沟有利于提升径流总量的控制效果,而湿式生态草沟则在污染控制方面表现更为突出[1]

研究结合景观绿地建设并综合南京市地理、气候等情况,选取的生态草沟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浅沟断面宜采用倒抛物线、三角形或梯形形状; ② 生态草沟的边坡度(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之比)不超过1:3,纵向坡度不得高于 4% ,当纵向坡度较大时应设置为阶梯形生态草沟或在中间位置增设消能台坎; ③ 生态草沟的内流水最大流速应低于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3 ,其曼宁系数取值范围以0.2\~0.3为宜; ④ 转输型生态草沟内的植被高度应控制在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4

生态草沟在道路、广场及停车场周边区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当地表径流流经生态草沟时,大部分悬浮颗粒物和部分溶解性有机物能够被有效过滤。在一些场景下,生态草沟甚至可取代传统的雨水口与排水管,发挥其独特的排水与净化功能。银轮花园小区结合景观工程,将生态草沟设置在小区主干道及主要景观场地道路两侧。进人生态草沟系统的降雨径流量计算公式见式(1)。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5

式(1)中: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6 为设计降雨径流量,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7 为综合径流系数,取值为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8 为汇水面积,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9 为设计暴雨强度。

根据南京市海绵工程的实际状况和经验数据,选定银轮花园小区生态草沟的形状,并确定其坡度、粗糙度和断面尺寸。在此基础上,通过曼宁公式计算生态草沟的水流深度、流量和长度。

2.1.2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借助土壤和植物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还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景观效果。雨水花园可建造于黏土、砂土等土壤之上,土壤的渗透系数应大于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10 。雨水花园通常可划分为简单型和换土型。对于简单型雨水花园而言,通常适用于处理水质相对优良且汇流面积较小的雨水,如建筑屋面所产生的雨水及污染程度较轻的道路雨水等[2]。基于此,在建设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可选用简单型雨水花园。换土型雨水花园主要适用于土壤渗透性能欠佳的区域,如道路中间隔离绿化带、道路两侧绿化带,以及商业和工业用地的建筑、停车场周边的公共绿地等区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028.pd原版全文

雨水花园自上至下依次为蓄水层、种植土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含集水盲管)透水土工布、素土夯实层和原土层。其中,蓄水层的厚度为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11 内部配备雨水溢流设施;种植土层的厚度为 400mm 通常将腐殖土、沙土和原土按照1:2:3的比例混合而成,渗透系数应大于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12 ,同时要根据渗透系数对各项具体比例予以适当调整;透水土工布的规格应满足大于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13 的要求;砾石层的厚度设定为 300mm ,孔隙率范围为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14 ,有效粒径应大于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15 。在砾石层内部敷设的材质为PP集水盲管,同时应在集水盲管周围包裹一层透水土工布,其规格为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13 。透水盲管的开孔率约 5% ,孔径大小可根据透水盲管管径来确定。为避免雨水下渗导致周边道路的土基出现浸水情况,当雨水花园距离道路或建筑小于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17 时,应在雨水花园底部及四周侧壁使用厚度为 1.5mm 的两布一膜的防渗膜层;当距离道路或建筑超过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17 时,仅使用土工布即可。

2.1.3 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可以收集周边区域的雨水径流,雨水经植草沟、雨水花园或管渠被输送至下沉式绿地内,之后由下沉式绿地中处于最低点的海绵设施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收集存储,以便水资源再利用。

2.1.4 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能够显著提高路面的透水性,增强其雨水渗透能力,并对径流水质有一定的净化功能。目前,已有多种产品可以取代传统的沥青、水泥铺设路面,如水泥孔砖、塑料网格砖、透水沥青及透水水泥等[4]。采用不同的透水铺装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雨水滞留比例和污染物去除比例,其中包括对总石油类等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能力。

银轮花园小区项目的路面适宜采用缝隙式结构透水铺装,能够显著提高透水面积,提升雨水的渗透能力,同时对径流水质具备一定的净化功能。该铺装方式能够基本取代传统铺面,适用空间较广泛,同时能与不同的场地布置相融合,且具有不易堵塞、透水性强等优势。与传统铺面相比,该铺装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路面积水结冰的深度,且维护费用较低[5]。但该铺装方式在交通繁忙的地区进行施工时可能会对交通出行造成不便,也不适用于污染物载量较高的重工业地区及坡度较大的路段,需要特殊设备进行维护[6]

2.2植物选择与搭配

海绵设施的景观品质主要通过种植设计来实现,其中对种植土和植物种类有严格的要求,而且需要综合考虑景观效果。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适宜南京市栽植的植物选择情况见表2。

优先选用乡土植物,适当搭配外来物种。乡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状况、土壤条件及周边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人工构建的雨水花园里,能够发挥出色的去污效能,同时可以使雨水花园景观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选用根系发达、茎叶茂盛、净化效能高的植物。植物对雨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凭借光合作用吸收和利用氮、磷等物质;二是借助根系将氧气输送至基质,在根系周围形成有氧区和缺氧区交叉分布的微处理单元,进而让好氧、缺氧和厌氧微生物均能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三是植物根系对污染物具有拦截和吸附功能[7]。

选用具备耐涝耐旱能力的植物。鉴于雨水花园的水量与降水关系密切,会出现满水期和枯水期交替的情况,所以选择种植的植物既要适应水生环境,又要具备一定的抗旱能力[8。由此可见,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茎叶粗壮的植物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效能。

选用可以互相搭配的植物,增强去污能力和景观层次感。不同植物的合理组合搭配能够提升植物群体对水体的净化效能。例如,选择将根系泌氧能力强的植物和泌氧能力弱的植物混合种植,形成复合式植物床,营造出有氧微区和缺氧微区并存的环境,有利于总氮的降解[9];选择将常绿草本植物和落叶草本植物混植,可以增强雨水花园在冬季时的净水能力;选择将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进行搭配栽植,可以提升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和观赏价值。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实践研究19
表2适宜南京市栽植的植物选择表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景观提升策略

3.1 加强雨水管理

3.1.1 构建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

在小区内选择合适的位置构建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用于收集、净化雨水。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可以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对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还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量,补充地下水[1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028.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