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中耐旱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作者: 张喜民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在十旱和半干旱地区,传统园林绿化方式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针对这一问题,耐旱植物的应用成为缓解水资源压力的有效手段。研究通过探讨耐旱植物的选择标准,分析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案。

1城市园林绿化面临的水资源挑战

1.1城市化进程与水资源短缺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居住区、商业区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进而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在干旱地区和人口密集的城市中,水资源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当地正常供应能力。加之受气候变化影响,导致降水的不稳定性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使得部分地区的水资源愈发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灌溉方式在供水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探索创新的园林设计理念,诸如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优选本土耐旱植物等措施,以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同时还要提高城市绿化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为应对水资源短缺挑战,许多城市开始转向节水型园林设计,采用更为高效的灌溉系统,如滴灌、智能灌溉等,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积极推广选择适应本土生长的耐旱植物,以降低对水源的需求。这些植物不仅能适应当地气候,还能有效减少日常维护过程中的用水消耗。此外,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应多关注生态功能的提升,如增强雨水的渗透与储存能力,以促进水资源的自然循环。

1.2传统园林绿化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园林绿化模式往往高度依赖于灌溉系统,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消耗量极大。人工灌溉技术是许多城市维护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方式不仅加剧了水源的紧张状况,还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在缺水的情况下,过度灌溉不仅不能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还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负面效应。

传统园林绿化模式对人工灌溉的过度依赖也限制了园林设计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许多植物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需要长期依赖灌溉维持,这种设计方式在资源紧缺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切实际。传统园林绿化模式的弊端不仅体现在水资源的浪费上,还包括生态失衡、植物单一等问题。因此,亟须改变这种传统模式,通过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减少人工干预,从而实现绿化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1.3耐旱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发展潜力

耐旱植物作为一种自然适应性强、抗旱能力高的植物类型,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类植物通常具备深根系统、厚实的叶片或表皮、较低的蒸腾作用等特性,这使得它们在干旱或缺水的环境中依然能够良好生长。通过引入耐旱植物,不仅能大幅度减少灌溉用水,还能有效降低园林绿化对水资源的依赖,从而缓解城市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1]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耐旱植物的选择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针对性调整。例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选择适应性强的本土植物,不仅能减少灌溉的需求,还能够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此外,耐旱植物通常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低,能够适应多种土壤类型,包括盐碱土壤、贫瘠土壤等。这使得耐旱植物成为荒漠化防治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植物类型。推动耐旱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提升生态景观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选择适合的耐旱植物,可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水资源消耗,进而提升城市绿色生态功能。

2耐旱植物的选择标准

2.1 气候适应性

气候适应能力是选取耐旱植物的标准之一,城市气候状况与植物的生长及存活有直接关联性。选取适应气候变化的耐旱植物,能保证其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偏低,温度起伏明显,选择的植物需适应在极端温差及长期干旱条件下的生存压力。

选择耐旱植物需要具备抵御极端高温的能力。沙漠植物类群落,如仙人掌、龙舌兰等,可承受超过城市园林绿化中耐旱植物的选择与应用0 的极端高温,且在极度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仍然可以良好生长。在半干旱地区,植物需要具备良好的蒸腾调节功能,以有效降低水分流失比,如芦荟等植物在低于 30% 的湿度环境中仍可生存。因此,选取气候适应能力强且能在干旱和缺水环境中成长的植物,可以有效减少园林绿化的用水量。

耐旱植物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还应具备较强的抗热性和耐寒性。某些耐旱植物不仅能在高温条件下生存,还能在寒冷季节下承受低温环境,保持生长。例如,紫花地丁能在零下 城市园林绿化中耐旱植物的选择与应用1 的低温环境中生存,提高了多变气候条件下的存活率。这样的气候适应性让耐旱植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选取气候适应性强的植物,不仅有助于水资源的节约,也能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有利于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

2.2 植物的耐旱性

耐旱植物的核心要素是其突出的抗旱特性,这是其在水资源匮乏的环境中得以生存的根本。植物的抗旱性主要表现在水分维持、蒸腾作用调控及根系适应性等方面。大多耐旱植物拥有厚重的叶子与蜡质的外皮,这种构造能显著降低水分的流失,如沙漠里的仙人掌凭借这种特性,确保其在干旱气候中的存活[2]。

耐旱植物一般都拥有较深的根系,帮助其在土壤深层也能吸收到水源,尤其在干旱少雨的季节,某些耐旱灌木的根茎能深入土壤超过 2m 来汲取水分。耐旱植物由于拥有深入地下的根系,能够在长时间缺水的情况下持续生长。采用耐旱性植物进行园林绿化,可以有效降低对灌溉水源的依赖性,也能提升植物的存活率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029.pd原版全文

2.3 生态适应性

挑选耐旱型植物应注意植物与生态环境的适配度,土壤种类、酸碱度、盐分含量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耐旱植物一般具有明显的生态适应能力,能在土壤质量欠佳的环境中生长。例如,盐地蓬和蒿类等耐旱型植物,在土壤盐分含量达到 2% 的环境下仍能良好生长,这种特性使其在盐碱地绿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土壤酸碱度为分析核心,耐旱植物对环境适应能力显著,龙舌兰类植物在pH值 城市园林绿化中耐旱植物的选择与应用2 的土壤中展现出独特的生长潜力。该植物对土壤环境具有较高适应性,能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存活,降低了土壤改良和灌溉的需求,特别适用于城市绿化项目,如表1所示。

2.4审美要素与景观呈现

耐旱植物在展现出其卓越的抗旱能力的同时,也需拥有较高的观赏性,以此来增强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体景观效果。植物的外形、色彩及果实等元素构成了园林美学价值,这些要素对景观设计的品质产生直接影响。例如,紫藤和栀子花等耐旱性植物,不仅能在干旱气候中存活,也可以绽放绚烂的花朵,增强城市绿化的视觉冲击力[3]

城市园林绿化中耐旱植物的选择与应用3
表1不同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植物所具备的丰富耐旱性同样有助于强化城市景观的立体效果,如铁线莲、薰衣草等耐旱性极强的植物,不仅为园林景观增添了丰富色彩,还优化了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而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耐旱型植物,例如沙棘和景天,能够在荒凉地区迅速扎根,且具有独特的形态与强大的适应性,在营造美丽景观的同时,可以增加荒漠化地区的绿化面积。因此,全面评估植物的美观特质与耐旱特性,能够为城市园林绿化带来更长久且层次分明的景观风貌。

3耐旱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3.1 庭院与小区绿化

耐旱植物在庭院及小区绿化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特别在都市环境中,面对水资源日益匮乏和绿化美学追求并存的双重挑战,耐旱植物的应用显得尤为关键。通过选择适应性强、观赏性佳的植物,可大幅降低灌溉频率及水资源消耗。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时可挑选适宜干旱气候的植物,例如薰衣草和龙舌兰等,这些植物既能耐受长时间干旱,也能在水分稀缺的环境中茁壮生长[4]。

在庭院及小区的绿化地带,耐旱植物不仅能够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也能增强居住区的舒适感。比如在庭院景观设计中融入了耐旱型地被植物白三叶草、紫花苜蓿等,这些植物可以快速铺满地表,有效维持土壤湿度、降低水分流失,也能展现出良好的绿化生态,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景观效果。耐旱植物的根系通常深入土壤深层,可有效阻隔土壤水分的过度流失,稳固土壤结构,确保了庭院与小区绿化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依然可以维持景观系统的生机与活力。

3.2城市公共绿地与街道绿化

在都市公共绿地与街道绿化区域,耐旱植物的应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的区域,城市中的公共绿地及街道绿化地带规模普遍较大,建设与维护灌溉设施的费用相对较高。选用耐旱型的植物不仅能维持城市绿化效果,还能有效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在公园及街道绿化树木的选择上,选用香樟、银杏及耐旱草坪等植物,这些植物能有效耐受高温天气,并能抵御干旱,也能适应不同土壤特性,可以有效减少植物灌溉频次。部分植物在干旱环境中仍能良好生长,其蒸发的水分比一般绿化植物少城市园林绿化中耐旱植物的选择与应用4 ,从而大幅降低了灌溉用水消耗,这些植物能够借助其深根系统从土壤深层汲取水分,进一步减少对灌溉系统的依赖性。在城市绿化中,耐旱植物不仅能够有效维持景观的美观性,还能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城市绿地的生态价值[5。以某城市为例进行分析,在市区街道广泛种植耐旱植物,每年预计节约用水100万 城市园林绿化中耐旱植物的选择与应用5 ,同时可降低 30% 的灌溉需求,这种方式既可以降低对城市水资源的依赖,又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如表2所示,梳理了不同植物的选择。

3.3针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应用领域

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是普遍且严重的问题。在该地区实施绿化工程阶段,挑选耐旱植物极为关键。耐旱植物无须大量灌溉即可生存,极大地降低了水资源的使用量。

城市园林绿化中耐旱植物的选择与应用6
表2城市公共绿地与街道绿化植物选择

在干旱土地上,应挑选适宜当地气候的耐旱型植物,诸如沙棘、耐旱景天、月季等。这些植物对高温和干旱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具有抗风沙的特性,可以维持良好的绿化水平。相关研究结合对区域气候及土壤的详细分析,利用耐旱植物进行绿化,可使绿化效率最大化。在干旱地带的绿化工程中,耐旱植物对水分的汲取量只有普通植物的城市园林绿化中耐旱植物的选择与应用7 ,水分需求较低,降低了对人工灌溉的依赖。部分耐旱型灌木的水分散失量仅是常规草坪植物的 60% ,这有利于干旱地区在有限水资源的条件下实现大范围的绿化,并维持环境的视觉美感与生态效能[]。

3.4生态修复与沙漠化控制

在生态修复与荒漠化治理领域,耐旱植物的使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沙漠和荒漠分布较多的地区,耐旱植物的种植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有利于维持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荒漠化治理项目中,沙棘和灌木等耐旱植物常常被选择用作恢复地表植被,这些植物能够有效遏制水土流失,也能在极度干旱的环境中生存,逐步提升土壤的水分保持力和有机物质含量,有利于调整土壤的结构,为其他植物的生长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在一项荒漠化防治工程中,大规模推行耐旱植物种植,5a后可使沙漠化区绿化水平增长 20% ,水土流失现象减少 30% 。这些研究证明,耐旱植物在治理荒漠化的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能力,尤其是在干旱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并提升土壤肥力,为改善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应用耐旱植物能够显著改善干旱地区的植被状况,同时提升了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推动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通过对耐旱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选择标准与应用实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耐旱植物不仅能有效减少水资源消耗,还能提升绿化景观的观赏性。尤其在干旱地区,耐旱植物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推动城市绿色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的园林绿化设计应更加重视耐旱植物的选择与推广,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邢丽娟.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中本土植物的应用现状研究[J].现代园艺,2024,47(18):5-6,11.

[2]田海涛.城市园林绿化用水综合利用研究[J].建筑施工,2023,45(4):757-759.

[3]高飞雁.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的具体应用[J].现代园艺,2020,43(9):103-104

[4]马丽.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避免的问题[J].四川水泥,2015(7):128.

[5]张佳丽,关兴良,陈超.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探索与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2):17-20.

[6]张红梅.浅议城市园林绿化[J].内蒙古林业,2012(11):2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029.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