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风景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
作者: 李杰摘 要:石林风景区具有悠久的旅游开发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石林风景区在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日益凸显。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访谈对石林风景区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景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影响景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的原因,并最终从合理分区、优化旅游线路、创新开发旅游产品和提高旅游接待条件等4个路径来提高石林风景区的旅游吸引力,以实现石林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石林风景区;旅游吸引力;问题;提升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23-74-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23.016
0 引言
石林风景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需求日益多样化,旅游业态从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然而,石林风景区在发展中问题日益凸显,景区旅游吸引力呈下降趋势,石林风景区的旅游吸引力亟待提升。
国内外关于旅游吸引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GETZ[1]认为,旅游的动力在于其吸引力,旅游吸引力是用来衡量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及满意度的重要指标。HU等[2]认为,在国际旅行中,游客和当地居民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王海鸿[3]、钟韵等[4]、罗光华[5]等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对旅游吸引力的概念进行了论述。也有不少学者针对不同旅游目的地进行具体的旅游吸引力提升策略分析,如张薇等[6]、余裕星[7]、田彩云等[8]、施鉴钊等[9]分别对黄鹤楼、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北京颐和园和都江堰进行了景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
本研究主要以石林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石林风景区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景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影响景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的原因,并探讨景区旅游吸引力的提升策略,以期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石林风景区旅游发展水平分析
1.1 石林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云南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石林风景区是云南省昆明市唯一一个5A级景区,始建于1931年。景区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要特色,包括大小石林、长湖、月湖、奇风洞、芝云洞、大叠水瀑布及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10]。
石林风景区因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受到了持续关注。在2024年春节期间,石林风景区接待游客达到307 272人次,同比增长71.28%,实现直接收入3 652.171万元,同比增长53.38%。但近些年,由于对景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石林风景区同质化严重,游客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1.2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为了解石林风景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景区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2024年2月5日至2月19日,在石林风景区内展开为期半个月的问卷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达100%;2024年3月1日至3月15日,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网络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达100%。
1.2.1 石林风景区客源市场的社会人口特征
石林风游客的社会人口特征主要是由旅游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客源市场的地理半径及出游方式等变量组成。在旅游业中,游客的社会人口特征不仅可以呈现景区游客的构成情况,还可以用于预测景区的发展态势,从而在发展过程中提升景区的旅游吸引力。
石林风景区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观赏价值、科研价值、教育价值和科普价值,因而受到社会关注。从游客性别结构来看,女性占62%,男性占38%;从年龄结构来看,景区内的游客以中年群体为主,占比达48%,这部分群体的旅游需求强烈,且具有较强的购买力;从文化程度来看,本科及以上的游客占比较大,达到43%;从客源市场的地理半径来看,景区对云南省内游客的吸引力最大,占比达60.25%,对省外游客的吸引力较小。景区客源市场的地理半径相对较小,主要是以吸引一些短距离的游客为主;从出游方式来看,大部分游客会选择跟团旅游,占比达到53%,且主要以中老年人跟团旅游为主,而自由行中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
1.2.2 石林风景区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部分学者将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划分为旅游前的决策行为、旅游中的购买行为及旅游后的评估行为等3个方面[11]。研究参考相关文献进行问卷设计,包括旅游前决策行为的信息获取途径、旅游动机、游伴选择、交通工具的选择;旅游中购买行为包括旅游人均消费水平和购物品类偏好;旅游后评估行为包括旅游频次、满意度及重游意愿。
1.2.2.1 旅游前决策行为
从景区信息的获取途径来看,受网络媒体宣传影响而到景区游玩的占比最大,达到65%。这是因为大部分游客在省内,使用社交软件的用户群体占比较大,同城推荐的大数据功能使省内游客都可以看到关于石林风景区的宣传;从旅游动机来看,游客选择到石林风景区进行旅游的动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旅游动机,以游览自然风光为目的的占比达37.5%,以增长知识为目的的占比达19.5%;从游伴的选择来看,大部分游客选择以家庭为单位或与亲朋好友共同出游,占比分别达43.5%和18.75%;从交通工具的选择来看,大部分游客选择私家车进行出游,占比达62.25%,选择旅游大巴、公交车、电动车及三轮车的游客也占一定比例。景区春节期间人流量较大,车辆较多,会加重景区的旅游承载力,造成景区门口交通堵塞等情况发生。
1.2.2.2 旅游中购买行为
从旅游者的人均消费水平来看,大部分游客在景区的消费额为500元以下,其中300~500元的占比最多,达37%;2 000元以上的占比最少,只有3%。从旅游者购物品类的购买偏好来看,大部分游客会选择购买当地美食和彝族特色服饰,占比达53.5%和37%。这主要是因为,石林当地的乳饼品质高、营养丰富且老少皆宜,深受省内游客的青睐;石林撒尼刺绣和服饰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和美感的民族服饰展现出彝族浓浓的民族风情,从而吸引国内外游客购买。
1.2.2.3 旅游后评估行为
从旅游频次来看,一次游的占比较大,达到53.5%,主要是因为目前景区的旅游吸引力较小,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大部分游客游玩过一次就不愿重游;三次游及以上的占比为30%,其中大部分是当地居民,因为当地居民可以持身份证免费在景区游玩,再加上景区自然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很多当地居民会选择来这里锻炼身体。从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来看,感到一般的人数占46.5%,感到很满意的人数仅占12%,这表明石林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较低。从游客的重游意愿来看,大部分旅游者不愿意重游,主要还是因为景区的旅游吸引力较低。
2 石林风景区旅游吸引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景区景点内容雷同
石林风景区以其独具一格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天下,景区内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不计其数,大部分旅游者首先会参观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的大、小石林两个景区,除此之外还有长湖、月湖、奇风洞、芝云洞、大叠水瀑布及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只会选择游览大、小石林,主要原因是景区内喀斯特旅游项目的相似度较高,同类型的旅游项目缺乏创意和个性化,吸引力较低,难以吸引游客长时间停留,从而降低了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目前,旅游纪念品同质化现象也日益突出,不仅降低了游客在景区的购买欲望,也造成景区旅游吸引力不断降低,难以吸引旅游者再次前往。
2.2 景区收费制度有待调整
2006年9月,景区门票价格从80元/人提高到140元/人;2010年4月,从140元/人提高到175元/人;2018年9月,从175元/人调整到130元/人。票价调整后,景区130元/人的票价仍高于同类型的贵州荔波喀斯特旅游区、黔西南兴义万峰林旅游区、重庆武隆喀斯特旅游区,使得旅游吸引力不高。
大部分游客选择只游览大、小石林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其他几处景点距离大、小石林较远,选择步行前往的话,来回需要1.0~1.5 h,而大部分游客游览景区的时间是4 h左右,如果游客选择步行,那么将花费1/4左右的时间在路途上,与游客观光旅游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景区内的电瓶车就成了唯一的选择。电瓶车往返的价格是25元/人,不包含在门票中,需要游客进行二次消费,这会使花费高额价格购买门票的游客对景区收费制度不满,降低了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
2.3 景区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旅游业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就业门槛较低,而景区内的基层员工几乎都是周边乡镇的居民。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旅游技能培训,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从而影响景区旅游形象和旅游吸引力的提升。另外,景区内专业导游数量较少,且导游对喀斯特地貌的相关专业知识匮乏,难以与游客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交流,无法满足知识型游客对景区的服务需求。
2.4 景区投诉处理不及时
随着景区规模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景区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环境卫生差、景区服务人员态度恶劣、景区公厕数量较少等,游客投诉事件已经逐渐成为提升景区吸引力的一大障碍。加之处理游客投诉事件的工作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素养较低,不能及时、恰当、准确地处理游客的投诉问题,会进一步激化游客对景区的不满,损害景区的旅游形象,从而降低景区的旅游吸引力。
3 石林风景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策略
3.1 合理分区
依据景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分区,可将景区分为入口引导区、石林风景区、乃古石林风景区、大叠水瀑布风景区、长湖风景区等。根据不同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便于游客游览,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2 优化旅游线路
可将景区内的景点与周边景点联动发展,共同促进石林旅游业的发展。建议开发以下3条旅游线路。
3.2.1 休闲体验一日游
可设计如下休闲体验路线:石林风景区(观赏喀斯特地貌景观)—冰雪海洋世界(看海洋动物表演、玩冰雪项目)—彝米水乡(体验彝族撒尼特色美食)—杏林大观园(采摘水果、泡温泉、吃特色药膳、住木屋酒店)/万家欢(采摘蓝莓、吃蓝莓宴、喝蓝莓酒)。
3.2.2 自然遗产体验一日游
可设计如下自然遗产体验路线:石林风景区(观赏喀斯特地貌景观)—未来也来(地质科普教育)—彝米水乡(体验彝族撒尼特色美食)—大糯黑/阿着底(彝家传统农家乐、听热情欢快的彝族敬酒歌)。
3.2.3 红色旅游一日游
可设计如下红色旅游路线:石林县城(中共石林党史馆、云大附中在路南纪念馆、路南“两碑”廉政文化馆、上蒲草村革命据点)—维则村(中央民族访问团慰问路南旧址、民族团结纪念碑)—大糯黑村(一支人民的军队纪念馆)—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朱家璧墓)。
3.3 创新开发旅游产品
3.3.1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依托全域旅游[12],景区应打造一些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供游客放松身心。在景区内,可以根据年轻人当下的喜好举办一些活动。例如,游客除了在白天观赏景区的奇山俊石,夜晚还可举办房车露营、月夜泛舟、篝火晚会等活动。此外,还可引进直升机开展飞行观赏旅游项目,游客以低空飞行的视角来观赏整个石林风光,感受喀斯特地貌的雄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