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病虫害发生类型及防治方法探究

作者: 覃蔚芳 张世捷

摘 要:为了解桉树病虫害的发生类型,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桉树病虫害类型,包括生理性病害(如营养缺乏症、水分失调症等)、侵染性病害(如真菌、细菌、病毒性病害等)、食叶害虫(如油桐尺蛾、桉蝙蛾等)、蛀干害虫(如白蚁、天牛等)。针对这些病虫害,提出综合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措施。多种防治措施协同运用,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保障桉树健康生长,助力林场桉树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桉树病虫害;发生类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23-137-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23.029

0 引言

桉树凭借其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已经成为造纸、板材制造等产业的关键原材料。然而,目前桉树正面临着严峻的病虫害威胁,致使木材品质严重下降,还对周边生物群落的稳定共生状态造成冲击。鉴于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为研究对象,聚焦桉树病虫害问题,通过全方位梳理桉树病虫害发生类型,深入剖析内在根源,探索有效的防治策略,以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桉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1 研究区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地理位置优越,生态资源丰富。该林场经营面积广袤,涵盖多种地形地貌,从丘陵缓坡到低山区域,为丰富的植被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条件。在林业发展进程中,桉树种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极具特色的产业板块。依据当地土壤特性、气候条件等,该林场精心选育种植适配的桉树品种,经过多年实践,已形成规模化的桉树人工林。但是桉树生长在过程中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加大对桉树病虫害发生类型及防治方法的探究力度。

2 桉树病虫害的发生类型

2.1 生理性病害

2.1.1 营养缺乏症

缺氮。具体表现为桉树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其中老叶先表现症状,由叶尖向叶基部逐渐变黄,叶片逐渐变薄、变小,严重时整株叶片枯黄脱落。在土壤贫瘠、施肥不足或氮肥流失过快等情况下,桉树易出现营养缺失症。

缺钾。具体表现为叶片边缘发黄、焦枯,严重时叶片卷曲、枯萎,新梢生长细弱。长期偏施氮肥、土壤中钾素供应不足,会导致该病害发生。

缺锌。具体表现为新梢上的叶片变小,节间缩短,叶片出现黄斑,叶尖和叶缘向上卷曲,严重时枝条顶端干枯。在酸性土壤环境中,锌的有效性往往会降低,桉树因吸收不到足够多的锌而出现缺锌症状‌。

缺硼。具体表现为桉树新梢顶端生长受阻,节间缩短,叶片变厚、变脆,出现水渍状斑点,严重时叶片破裂、脱落。硼元素对桉树花粉管的生长和受精过程有重要作用,缺硼会影响桉树的繁殖能力。通常土壤中有效硼含量低于0.2 mg/kg时,桉树缺硼症状明显,导致开花结果减少。

2.1.2 水分失调症

干旱胁迫。在长时间无雨或降水稀少的季节,桉树叶片会失水萎蔫,叶片下垂,颜色变深,由绿色转为暗绿色,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新梢生长停滞,甚至整株死亡。其中,生长在丘陵、山地顶部及土壤浅薄区域的桉树更易受干旱影响。

涝害。土壤积水时间过长,会导致桉树根系缺氧,具体表现为根系变黑、腐烂,地上部分叶片发黄、萎蔫,生长受阻。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林地,涝害发生率在20%~30%,严重影响桉树的生长。

水分波动过大。桉树在生长过程中,水分供应忽多忽少,波动剧烈,会导致根系生长不良,影响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例如,在一些灌溉不规律的桉树林地,桉树易出现生长缓慢、叶片发黄等症状,木材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2.2 侵染性病害

2.2.1 真菌性病害

焦枯病。该病害由尾孢菌、盘多毛孢菌等多种真菌引发,属于桉树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微小的淡褐色斑点,之后斑点会迅速扩张、融合,形成形态各异的病斑,直径为1~5 cm。一旦焦枯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大量叶片干枯脱落,嫩梢枯萎而亡,严重干扰光合作用,影响桉树生长发育。

根腐病。该病害主要由镰刀菌、腐霉菌等侵染根系所致。发病初期,根系表面会出现水渍状的褐色斑块,随后颜色逐渐加深,皮层开始腐烂,并与木质部分离,最终根系彻底变黑、坏死。在土壤排水不良、透气性差的环境下,以及采用连作方式进行种植时,桉树根腐病会加重发生。相关研究表明,连续种植桉树的林地根腐病发生率比新造林地高出2~3倍,病株死亡率在30%左右。

白粉病。该病害由白粉菌侵染引发,多在桉树新梢、嫩叶及嫩茎部位发病。发病初期,受害部位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白色粉状物;随着病情发展,叶片会出现扭曲、变形,甚至干枯脱落的现象。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白粉病更容易肆虐,严重影响桉树新梢的生长和发育。

2.2.2 细菌性病害

青枯病。该病害由青枯假单胞杆菌引发。发病初期,个别植株叶片会出现毫无预兆地突然失水萎蔫,叶片呈现青灰色,且无明显病斑。在短时间内,叶片接连枯萎,整株迅速衰败,茎基部纵切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挤压时会渗出乳白色菌脓。青枯病传染性极强,借助雨水、灌溉水及农事操作等途径快速传播。

桉树溃疡病。该病害由黄单胞杆菌引起,主要危害桉树树干和枝条。发病初期,树皮上出现水渍状、圆形或椭圆形的小斑点,之后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加深,变为褐色或黑色,病斑周围伴有一圈隆起的边缘,形似火山口。病情严重时,树皮开裂、剥落,木质部外露,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木材质量。

2.2.3 病毒性病害

桉树红叶病。该病害由病毒感染引发,虽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病危害极大。染病桉树叶片呈现出独特的紫红色或暗红色,颜色不均匀,叶形变小,质地变硬,且生长缓慢。病情严重时,新梢生长停滞,整株矮化。该病害通常与土壤中缺乏微量元素(如锌、硼等)协同发生,在酸性土壤且肥力较低的桉树林地更易出现。当林地土壤pH值低于5.0,且有效锌质量分数低于0.5 mg/kg时,桉树红叶病发病率在10%~20%。

桉树丛枝病。该病害由植原体感染引起,是一种较为少见但危害严重的病毒性病害。染病桉树的侧枝异常增多,枝条纤细,叶片变小,节间缩短,整个树冠呈现出丛枝状。患病植株生长衰弱,开花结果减少,严重影响桉树的观赏价值和木材产量。在传播途径上,该病害主要通过嫁接、昆虫等进行传播。

2.3 食叶害虫

2.3.1 油桐尺蛾

油桐尺蛾的幼虫体型较大,体长在50~70 mm,体表有褐色或灰白色斑纹(形态各异)。油桐尺蛾具有群集性和暴食性的特点。在桉树生长旺季,大量幼虫群集嚼食叶片和嫩枝皮层;虫口密度高时,能在短期内将寄主叶片食尽,仅剩叶脉,严重削弱桉树的光合作用。‌‌

2.3.2 桉蝙蛾

桉蝙蛾幼虫主要蛀食桉树树干,属钻蛀性害虫。桉蝙蛾幼虫在树干内蛀食出纵横交错的蛀道,导致树干肿胀变形,材质受损,对桉树的生长与木材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桉树被桉蝙蛾幼虫蛀食部位常有木屑排出,外部可见虫孔,若未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受害的桉树树干极易因结构受损而折断[1]。‌

2.3.3 桉小卷叶蛾

桉小卷叶蛾幼虫主要危害桉树新梢和嫩叶,卷起叶片并在其中啃食,导致叶片出现孔洞、缺刻,严重时甚至枯黄脱落。这种害虫的繁殖速度很快,一年可以发生多代,特别是在桉树新梢抽发期,桉小卷叶蛾的危害尤为严重。

2.4 蛀干害虫

2.4.1 白蚁

白蚁在危害桉树时通常为群体行动,通过蛀食桉树的根部、茎基部乃至树干,使木质部被蛀食成蜂窝状,严重破坏桉树的输导组织,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白蚁的活动非常隐蔽,初期危害不易察觉,而一旦发现危险,往往已经造成较大损失。尤其是在桉树成林期,白蚁的危害更为严重。

2.4.2 天牛

常见对桉树危害极大的天牛主要有星天牛、光肩天牛等。天牛成虫咬食桉树树皮、嫩枝,产卵于树干裂缝或树皮下,幼虫孵化后蛀入木质部,在树干内蛀食出蜿蜒蛀道,影响树木生长,严重时可致树干中空,遇大风易折断。

3 桉树病虫害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3.1.1 合理密植

根据桉树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每667 m2以种植110~130株为宜,避免因种植过密而通风、透光不良,为病虫害滋生创造条件。

3.1.2 科学施肥

依据桉树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制订合理的施肥方案。对于幼龄树,以氮肥为主,适量配施磷肥、钾肥;对于中龄树,需要增加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对于老龄树,需要注重补充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土壤检测,确保施肥精准,从而降低营养缺乏症的发病率[2]。

3.1.3 林地清理

应及时清除林内杂草、枯枝、落叶及病残体,减少病原菌、害虫的栖息场所和侵染源。每年冬季需要对林地进行全面清理,将清理物带出林地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埋,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3.1.4 轮作换茬

在桉树砍伐后,可与其他作物(如相思树、木薯等)进行轮作,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积累。

3.2 物理防治

3.2.1 灯光诱捕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桉树林内每隔30~50 m设置1盏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每天在日落时开启,于日出时关闭,诱捕油桐尺蛾、天牛等成虫,降低害虫基数[3]。

3.2.2 人工捕杀

对于天牛等体型较大、危害明显的害虫,可在成虫羽化期进行人工捕捉。当发现树干有蛀孔、木屑排出时,用铁丝等工具钩杀幼虫。

3.2.3 色板诱杀

对于小型害虫,可采用色板诱杀。在林地可悬挂黄色或蓝色粘虫板,每667 m2悬挂20~30块,悬挂高度距地面1.5~2.0 m,可以有效诱捕害虫,减少病虫害传播风险。

3.2.4 高温处理

对于携带病虫害的苗木,可采用高温处理的方式进行消毒。将苗木在50~60 ℃的热水中浸泡10~15 min,能有效杀灭部分病原菌和害虫卵,降低病虫害传播风险。

3.3 化学防治

3.3.1 病害防治

对于焦枯病、根腐病等真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3~4次。在青枯病发病初期,可用20%噻菌铜悬浮液500~6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量2~3 L[4]。对于桉树溃疡病,可用1%硫酸铜溶液涂抹病斑,每7 d涂抹1次,连续涂抹3~4次。

3.3.2 虫害防治

为防治油桐尺蛾幼虫,林场可在幼虫3龄前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重点喷在叶片的正反两面,确保药剂全面覆盖。为防治桉蝙蛾幼虫,发现蛀孔后,可用注射器将40%氧化乐果乳油5~10倍液注入蛀道,然后用黄泥封口,毒杀幼虫。为防治白蚁,可在造林前,将0.1%氟虫腈悬浮液与基肥混合施入土壤,1 m3土壤用药量约1 L;发现白蚁危害时,可用0.02%氯菊酯水乳剂进行喷雾或灌根,驱赶或毒杀白蚁[5]。为防治天牛,在成虫羽化初期,可用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树干,以杀死成虫;发现幼虫蛀孔后,可用棉球蘸取40%乐果乳油5~10倍液塞入蛀孔,并用黄泥封口[6]。

3.4 生物防治

保护和释放害虫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鸟类等。在桉树林内悬挂人工鸟巢,吸引啄木鸟等食虫鸟类栖息,以捕食天牛、桉蝙蛾等害虫[7]。引进寄生蜂防治油桐尺蛾,寄生蜂寄生率在30%~40%,可以有效控制害虫数量。防治油桐尺蛾幼虫时,可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喷雾,可使幼虫死亡率在50%~70%,该农药对环境友好,不会造成农药残留污染[8]。防治桉蝙蛾幼虫时,可将白僵菌孢子粉撒在蛀孔周围,幼虫接触后感染发病,死亡率较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桉树生长易受到生理性病害、侵染性病害、食叶害虫、蛀干害虫等病虫害的威胁。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借助多样化的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促进桉树健康生长,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桉树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需进一步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以推动桉树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桉树病虫害的发生类型及防治方法研究[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3(6):97-99.

[2]陶建文.桉树病虫害的发生类型重点分析及有效防治方法研究[J].种子世界,2024(3):216-218.

[3]卢庆林.大桂山林场桉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7):269-271.

[4]杨吉玉.桉树人工林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科学与财富,2023(7):205-207.

[5]甘金城.桉树病虫害种类与防治技术探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为例[J].农家科技,2024(7):97-99.

[6]叶荣颖.广西桉树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措施的应用与作用分析[J].南方农业,2024,18(16):226-228.

[7]苏俊萌.广西桉树病虫害发生加重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南方农业,2024,18(14):236-238.

[8]覃海林.广西高峰林场桉树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24(4):67-68.

(栏目编辑:刘 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