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与探索

作者: 黎想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与探索 0

0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村庄规划在乡村建设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指引角色。村庄规划不仅关乎乡村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还在提升乡村功能品质、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庐江县汤池镇百花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山水人文资源丰富,然而该村在人口流动、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难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编制村庄规划,以推动百花村的乡村振兴进程,成为一个亟须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思路与方法

1.1以实用为导向,“分层次、分阶段”构建村庄规划成果体系

1.1.1“分层次"确定编制重点

传统的村庄规划往往仅侧重于居民点的布局与建设,而对于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等非建设性区域则缺乏足够的关注与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强调全域、全要素的规划理念,要求对村域内的所有国土空间要素进行全面规划与安排[1]。因此,村庄规划应从村域整体和重点建设区内2个维度入手,各自突出重点,明确具体的编制内容和管制要求[2]。在村域层面,一是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村庄建设边界等重要控制线,以及上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控制指标,确保村庄发展的底线不被突破;二是在底线约束基础上,结合村庄自身发展诉求,科学合理地划分出不同的用途管制区域,并清晰界定各类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要求,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村庄重点建设区域层面,一是保障村庄居住生活功能,重点规划布局宅基地、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二是保障村庄产业发展需求,明确村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布局,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促进村庄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村庄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2]。

1.1.2“分阶段"安排实施计划

村庄发展内在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村庄规划不能仅仅依赖于一份固定不变的蓝图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变化。规划编制是一个动态、持续演进且不断完善的过程[3]。因此,规划应制定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实施方案,以确保能够动态地贴合村庄发展的实际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实施计划的制定上,应紧密围绕规划的核心目标任务,筛选出近期亟须推进的关键项目,并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时序,形成明确的近期建设项目清单。对于建设需求量大的村庄,应建立实施性强的近期建设项目库,明确项目的各项关键要素,如建设规模、建设主体、建设方式、实施时间、资金规模及筹措途径等,以确保规划能够分阶段、有步骤、高效率地推进实施。此外,为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应建立5a为周期的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客观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评估情况及村庄实际发展需求,对项目库进行优化调整,确保规划能够始终与村庄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契合,为村庄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以村民为主体,“分步骤"全程参与村庄规划编制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根本在于秉持农民主体原则,这一原则不仅是规划制定的基石,更是确保规划能够有效实施、真正惠及农民的关键保障。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吸纳村民的意愿和诉求,将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让规划真正反映村民的需求和期望。如果村民的参与度不高,对规划的实施进程和成果缺乏深人的了解或认同,那么规划就很可能成为一种形式,脱离村民的实际需要,难以得到村民的支持和配合,导致实施效果不佳。为了切实激发村民的积极性,确保规划能够真正落地生根,让村民参与从口号变为实际行动,从编制到实施,再到监督评估,需要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并分阶段加以实施4。按照《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要求,在规划编制调研阶段,应先召开村民大会,向村民详细阐述规划的目的、核心内容及工作规划,让他们明白规划的重要性和意义,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要让村民全程深度参与,充分听取村民意见与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规划的编制提供有力的依据。规划编制单位则应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为村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规划。规划批复后,应通过张贴公告、网上发布、广播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告知,确保基层干部和村民都熟悉规划、理解规划,加强对规划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让村民明白规划带来的好处和变化,增强村民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规划的实施过程符合规定和要求,共同守护规划的实施成果。

2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与探索一一以汤池镇百花村为例

2.1汤池镇百花村基本概况

庐江县汤池镇百花村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的东南部,地处金汤水库的东南边陲,紧邻汤池镇镇区。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落,百花村地势起伏较大,东西两侧被层峦叠嶂的大山环抱。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百花村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2022年12月,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布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百花村上榜;同年11月,百花村又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此外,百花村还荣获了2023年度安徽省美丽宜居村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充分展示了其在乡村治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卓越表现。在经济发展方面,百花村紧紧围绕“以茶兴村、以旅强村”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茶园产业效应,将茶文化贯穿其中。通过创建茶文化旅游节、毅行、登山赛、乡村音乐节等活动,百花村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体验农事、感受民俗文化等。同时,百花村还积极引进外部运营公司,通过场地租赁、项目引进等方式布局全村产业发展,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全面增收。目前,“少间·王圩里”民宿项目、“乡饺饺"特色品牌及百花有机绿色农产品电商基地等已成为百花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百花村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累计投入1300多万元用于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结合自身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百花村建立了保护工作制度和措施,加大经费投人,推动茶文化展示体验载体建设和各类文化项目开发设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407.pd原版全文

2.2摸清资源、资产家底,夯实规划工作基础

依据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汤池镇百花村国土总面积约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与探索 1 ,其中农用地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与探索 2 /生态用地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与探索 3 建设用地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与探索 4 。百花村现有村庄建设用地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与探索 5 ,人均村庄建设用地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与探索 6 ,高于安徽省人均村庄建设用地标准,在村庄建设用地使用上存在一定的集约利用提升空间。村庄建设用地总体呈现碎片化特征,这不仅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制约了村庄的整体发展和规划实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潜力有待释放。

作为助推“千万工程"实施的有力抓手,盘活闲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十分重要。在闲置的农村宅基地方面,通过实地踏勘,梳理零星村庄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约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与探索 7 ,在村庄规划中对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分类施策,集中整治。针对“危旧残破”的闲置宅基地,规划中应深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对“违建危建”做到应拆尽拆,以恢复土地的使用功能,对平整后的土地及腾退出的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其中部分区域实施生态修复与绿化工程,以美化居住环境;对另一部分闲置宅基地则进行复垦,旨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居住条件尚好的宅基地,探索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改造建设乡村旅游接待处、乡村民宿等,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在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方面,梳理闲置的学校、卫生室、企业等集体建设用地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与探索 8 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村庄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见表1)。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与探索 9
表1汤池镇百花村闲置、低效集体建设用地一览表

2.3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配置

2.3.1“本地人”与“外来客”:基于多元人群需求,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供应体系

村庄在落实上位规划对百花村公共设施配置要求的基础上,参照“十五分钟、十分钟和五分钟生活圈”,高标准健全配套设施体系,分类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根据居民、游客等不同群体需求,差异化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针对村民基本生活需求,以乡村基本生活圈为依据,有效引导城乡公共设施规模配置和空间布局,全面实现城乡单元基本公共设施全覆盖,确保村民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在教育方面,重点推进教育医疗持续改善,全镇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各类功能室和标准化运动场等配置到位,公办学前教育办学率在 50% 以上[5。在医疗养老方面,积极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新汤池卫生院已投入使用;健全城乡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百花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并引导运营。针对游客、创客的需求,一是改善旅游交通条件,重点打造沿S319省道东西入口景观效果,规划汤柯路、旅游景观道路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并提升了度假区内网外环交通的畅达度,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交通体验。二是强化公共服务功能,规划建设集信息咨询、票务预订、商业服务、客流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游客接待中心,并结合百花村景点分布情况设置旅游驿站,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所有景点均规范设置中、英文信息标牌,合理设置了足量的游客休息设施;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厕所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人性化、贴心的服务体验。

2.3.2平急结合、场景转换,提升乡村地区安全韧性水平

为提升城乡公共卫生应急空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力支撑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在村庄规划中深入研究村庄公共卫生应急空间平急结合布局模式和配置标准。依托现有村卫生室作为公共卫生应急的核心设施,紧急时将其迅速转换为应急情况监测、观察的场所。将民宿、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纳入公共卫生应急空间的规划范畴,在突发公共事件时,将其迅速转化为应急隔离点、临时医疗点或物资分发中心。加强村庄停车场和留白用地资源利用,作为应急预控用地储备空间,灵活调整用途。充分利用村庄可利用的空间资源,作为平急结合设施、平急结合场地、医疗应急预控用地储备空间,有效提升村庄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为构建更加安全、健康、和谐的城乡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2.4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家对乡村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周边乡村的交通、休闲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乡村游正逐渐成为众多城市居民周末短途旅行的首选,有效满足了他们的休闲旅游需求。另外,目前城市近郊度假趋于常态,度假游需求较多,亟须关注都市主力消费群需求新热点。汤池镇近年来依托自然生态禀赋,以农旅富民为目标,以产业融合为抓手,以项自建设为引擎,以景点打造为重点,发展旅游新业态,探索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路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407.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