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
作者: 徐冯翔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1]。衢州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与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休闲农业成为驱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衢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求与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现有基础设施陈旧且配套不完善导致服务能力下降,产业链条断裂使上下游衔接不畅,阻碍了产业整体效益提升。同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品牌意识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极大地制约了其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此外,品牌营销渠道单一,对新媒体营销认知不足,进一步限制了当地休闲农业品牌传播的效果与范围。衢州市休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亟须系统性地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整合及品牌建设等方面问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多维度优化策略,推动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研究立足于衢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衢州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衢州市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1衢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衢州市休闲农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化的经营模式及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衢州市已成功构建起一条主体多元化、经营全方位的休闲农业产业链条,涵盖观光采摘、生态养生、田园观赏、文化体验及农业产业化园区等多种类型。这些丰富多样的项目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游客的旅游选择空间,还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根据衢州市休闲农业发展实际,研究梳理了衢州市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类型,包括观光采摘型、生态养生型、田园风光型、文化体验型、农业产业化园区型,详见表1。
在发展过程中,衢州市休闲农业项目展现出多样化的经营模式、现代化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优越的生态环境、高效的资源利用等特征,详见表2。


近年来,衢州市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逐渐向第三产业融合、农业一文化一旅游整合及生态循环农业等方向转变。衢州市凭借特色驱动与主体培育,促进了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深度交融,构建起了以农业为根基的全域旅游体系。这些新型模式不仅为休闲农业的持续进步注入了动力,也为衢州市的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衢州市休闲农业已逐渐发展出多样化、创新性的产业结构,成为了驱动地方经济与农村发展的关键力量。随着产业链的持续优化与游客需求的不断提升,衢州市休闲农业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值得持续关注并深入探索。
2衢州市休闲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服务能力不足
衢州市休闲农业设施建设滞后问题日益凸显,现有基础设施陈旧且不健全,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和体验期待。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直接导致休闲农业项目整体服务能力下降,具体表现为游客接待能力不足、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及对游客需求的响应速度迟缓等,这些均严重制约了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随着休闲农业市场对高品质服务需求的持续攀升,现有设施条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接待设施的不足导致大量游客流失,进而直接影响了休闲农业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长期以来,衢州市休闲农业设施投资力度不足的问题始终存在,资金投人规模与产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且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与长远布局。
衢州市休闲农业设施建设的滞后性具体体现在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设施标准化程度低与智能化水平不高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衢州市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因此,衢州市亟须加大休闲农业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人规模,通过引入现代化设施与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游客体验满意度。
2.2产业链条不完善影响整体效益
衢州市休闲农业产业链条展现出显著的断裂特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衔接不紧密,严重制约了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农业生产端,农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导致加工环节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原料品质的控制不严格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此外,产业链条中销售环节与生产端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致使农产品生产规模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单一化也极大地限制了产业发展。
衢州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相对薄弱,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偏低。尽管衢州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数量逐渐增加,但具备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依然稀少,且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在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往往孤立运作,导致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发挥。
产业链条不完善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产品价值链条的断裂导致农民难以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市场需求信号向生产端的传递,导致农业生产者难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策略。此外,产业链条各环节协同度不足,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同时,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落后成为产品品质提升的瓶颈,制约了产业链条的增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418.pd原版全文
2.3 品牌建设滞后降低市场竞争力
衢州市休闲农业品牌建设整体水平与其产业发展规模不相匹配,亟待提升品牌竞争力。尽管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游客接待量和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却面临困境。一是市场定位模糊。部分经营主体缺乏系统性的市场调研与品牌规划,难以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二是品牌营销渠道过于单一且依赖传统方式。许多经营主体对新媒体营销的认知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短视频、社交媒体等现代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从而限制了品牌传播效果。三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经营主体在产品开发与服务创新方面缺乏突破,难以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取优势。四是品牌价值提升困难。部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过度依赖价格战,忽视了品牌内涵的建设与产品品质的提升。五是品牌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许多经营主体品牌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品牌运营团队和系统化的品牌管理制度,导致品牌建设难以持续推进。此外,部分经营主体对参与各类展会和推广活动的积极性不足,导致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提升较为缓慢。
3衢州市休闲农业优化发展策略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衢州市要想有效提升休闲农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人力度,特别是在交通、接待设施和水电设施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当前,部分休闲农业景区交通条件较为薄弱,接待设施不完善,水电供应设施陈旧。这些都对游客的出行和农业生产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首要任务是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提升乡村道路的通行能力,特别是连接主要旅游景点和农业区域的交通线路,以确保游客能够便捷、舒适地抵达各休闲农业自的地。此外,需要增加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游客接待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此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样至关重要。引入智慧农业技术,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与旅游设施的融合,可以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与互动体验。例如,智能导览系统、无线网络、在线预约平台等现代化设施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提升游客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在休闲农业发展中,衢州市应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确保各类设施和资源科学布局,避免区域内设施不均或冗余,并实现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拓宽资金来源,减轻地方财政压力。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参与休闲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
3.2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多元化发展
衢州市休闲农业产业链条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拓展已成为推动休闲农业多元化发展的关键抓手。农业生产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农民与加工企业的直接对接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4。休闲农业向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拓展,促使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农产品展销会的常态化举办,有效提升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政府部门出台的扶持政策,为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提供了坚实支撑,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推动了休闲农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农民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农民与地方企业之间利益共享机制的形成。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了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和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深人实施,休闲农业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为地方经济注入持久动力。
3.3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品牌建设对衢州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品牌塑造能力的提升已成为衢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衢州市休闲农业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品牌影响力亟待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待增强。品牌建设工作需要从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人手,应建立涵盖种植、采收、加工、包装等环节的全流程质量管控机制,推动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工作,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市场营销应着重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化销售渠道,深入挖掘衢州富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专业的人才队伍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亟须提高[5]。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休闲农业品牌建设,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品牌建设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衢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可定期组织开展品牌推介活动,通过体验营销提升品牌曝光率和影响力,推动当地休闲农业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4结束语
衢州市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农业旅游项目,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然而,当前衢州市休闲农业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链条不完善、品牌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基础设施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服务能力,无法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产业链条缺乏有效衔接,导致农业生产和加工环节低效运作,整体效益未能充分释放;品牌建设滞后,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为解决这些问题,衢州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通、服务设施等,提升整体接待能力与游客体验;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加强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协同,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多元化发展;需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营销渠道、加强品牌推广,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汤湘婷.张家界市发展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策略探究[J].广东蚕业,2024,58(11):145-147.
[2]张艳,张飞雪,赵根.农旅融合视角下湖州市休闲农业发展实践及提升策略[J」.南方农业,2024,18(20):49-53.
[3]王雪梅.唐山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4(1):123-125.
[4]毕德全.苏南丘陵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句容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19):126-128.
[5]艾玉红,刘硕晗,程宝辉.天津市武清区梅厂镇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12):147-14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418.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