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乡融合水平测度及障碍因素分析

作者: 王橹堰

重庆市城乡融合水平测度及障碍因素分析0

摘 要: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关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重要关系,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城乡关系问题。从城乡经济融合、城乡社会融合、城乡空间融合3个维度选取9个指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度重庆市2009—2021年城乡融合水平,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9—2021年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重庆市城乡经济融合和空间融合水平较高,呈现上升趋势,而社会融合水平相对较低,且处于波动变化趋势;一级指标中的城乡社会融合、城乡经济融合是制约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二级指标中的城乡人均居住面积之比、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是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关键词:城乡融合;水平测度;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F299.27;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3-22-4

0 引言

城乡关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重要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对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并把它放在五个统筹的首位。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由此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城乡融合发展。

重庆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等特征于一体的城市,城市与农村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重庆市当前和今后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笔者主要对重庆市城乡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障碍因素。

1 研究概述

目前,我国研究城乡融合的学者较多,从不同角度出发构建了多种城乡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施建刚等[1]从经济融合、人口融合、社会融合、空间融合、生态融合5个维度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2003—2018年长三角地区27座中心区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当地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进而对其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杨飞虎等[2]从要素融合、宜居融合、治理融合、产业融合和富裕融合5个维度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均值标准化法对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探究其地区差异。刘荣增等[3]从经济发展动力、交通信息网络、生态承载能力、居民生活水平4个维度选取21个指标构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8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对中国总体、分区域、分省份的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测度。王大超等[4]从经济结构融合、基础设施融合、空间结构融合和生态环境融合4个方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测度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将其作为期望产出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效率。窦旺胜等[5]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从城乡经济、空间、社会、主体功能4个维度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Jenks断裂点分级法对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但目前,针对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笔者根据重庆市发展特征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然后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当地城乡融合的阻碍因素。

2 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分析重庆市城乡融合水平的前提。在综合考虑数据科学性、全面性、可得性的基础上,依据城乡发展内在机制,参考相关文献,最终从城乡经济融合、城乡社会融合、城乡空间融合这3方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城乡经济融合体现为城乡资源要素整合、经济发展转型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等,可通过地区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和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体现;城乡社会融合表现在城乡居民是否能同等享受现代化成果,因而用城乡人均居住面积之比、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体现;城乡空间融合是城乡空间结构优化的抽象表达,可借助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比和城镇化率体现。笔者构建的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 数据来源

笔者主要以2009—2021年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作为研究依据,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202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对于少数年鉴中没有的数据,则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报告进行补充。

3 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3.1 测度方法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是一项综合性评价,每一项指标均从不同方面反映城乡融合发展的状况,因而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城乡融合综合水平,公式为

[Si=j=1mx'ij×Wj] (1)

式(1)中:[Si]表示城乡融合综合水平,[x'ij]表示标准化后的数值,[Wj]表示权重。

3.1.1 标准化处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单位和数量级差别都很大。为消除数据量纲,并降低量级,对各二级指标原始数据做标准化处理。

正指标标准化公式为

[x'ij=xij-XminXmax-Xmin] (2)

负指标标准化公式为

[x'ij=Xmax-xijXmax-Xmin] (3)

式(2)和式(3)中:[xij为]原始数据,[Xmin]、[Xmax]表示各年中[j]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3.1.2 熵值法确立权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立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种方法。为客观反映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笔者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确立各指标的权重[Wj],计算公式如式(4)所示,结果见表1。

[Wj=gjj=1mgj] (4)

式(4)中:[gj]为差异系数,计算公式见式(5)。

[gj=1-ej] (5)

式(5)中,[ej]为熵值,计算公式见式(6)。

[ej=-1lnni=1npijlnpij] (6)

式(6)中:[pij]为第[j]项指标下第[i]个评价对象所占比重,计算公式见式(7)。

[pij=x′iji=1nx′ij] (7)

3.2 测度结果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重庆市2009—2021年的城乡融合综合水平,具体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2009—2021年重庆市城乡融合综合水平逐年上升,从2009年的0.17上升到2021年的0.86,增加了0.69。由此可见,2009—2021年,重庆市城乡融合整体发展情况较好。从上升速度来看,2009—2011年,重庆市城乡融合速度缓慢;2012—2015年,重庆市城乡融合速度明显加快,这主要是因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2016—2018年,重庆市城乡融合速度放缓;2018年后,重庆市城乡融合速度再次加快。

进一步观察城乡经济融合、社会融合、空间融合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从表2可知,重庆市城乡经济融合水平从2009年的0.01上升到2021年的0.31,上升趋势明显。这与重庆市立足当地特色,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了诸多乡镇规模经营主体有关。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 656.6亿元[6],脱贫区(县)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0 386.7 km2,累计建成产业帮扶基地5.6万个。2009—2021年,重庆市城乡社会融合水平呈现波动趋势。2009—2016年,重庆市城乡社会融合水平逐年上升,由0.15上升到0.24;2016—2021年,重庆市城乡社会融合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由0.24下降至0.17。这主要是因为2009—2021年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和重庆城乡人均居住面积波动较大。2009—2021年,重庆市城乡空间融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9年的0.01提升到2021年的0.38,上升0.37。相较于经济融合和社会融合,研究期内重庆市空间融合水平提升速度最快。

4 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障碍度分析

4.1 研究方法

为进一步厘清各阶段制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阻碍因素,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障碍因素。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障碍度计算公式为

[Oij=uj×vijj=1muj×vij] (8)

式(8)中:[Oij]为第[j]个指标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障碍度;[O]为一级指标层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障碍度,计算公式见式(9)。[Oij]和[O]越大,阻碍程度越大。[uj]为第[j]个指标的因子贡献度,计算公式见式(10);[vij]代表第[i]年[j]指标的偏离度,计算公式见式(11)。

[O=j=1mOj] (9)

[uj=Wj×Wik] (10)

[vij=1-x'ij] (11)

[式(9)至(11)中:Wj]为第[j]指标的权重,[Wik]为第[j]个指标中第[k]个二级指标的单项权重,[x'ij]表示标准化后的数值。

4.2 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重庆市2009—2021年城乡经济融合、社会融合、空间融合障碍度,结果见表3。同时,将2009—2020年影响重庆市城乡融合的二级指标中的因子按障碍度大小进行排序,列出前3项,结果见表4。从表3可知,2009—2021年,重庆市城乡经济融合的障碍度逐年上升,从18.58%上升到45.02%;2009—2021年,城乡空间融合的障碍度不断下降,从52.97%下降到12.00%,下降了40.97个百分点;2009—2021年,城乡社会融合的障碍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重庆市在城乡空间融合方面成效显著,后续需要在经济融合和社会融合方面持续发力。

由表4可知,地区人均GDP([X1])出现5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X2])出现5次,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X3])出现8次,城乡人均居住面积之比([X4])出现10次,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X6])出现6次,人口密度([X7])出现5次。由此可见,2009—2021年,制约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是城乡人均居住面积、城乡人均消费支出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2009—2021年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从0.17上升到0.86。

②重庆市城乡经济融合和空间融合水平较高,呈现上升趋势,而社会融合水平相对较低,且处于波动变化趋势。

③一级指标中的城乡社会融合、城乡经济融合是制约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二级指标中的城乡人均居住面积之比、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是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