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鼠害防治“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措施、成效与建议
作者: 周朝霞 潘晓莲 罗全丽 覃安荣 吴庭慧摘 要:为大力推广鼠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鼠口夺粮”保丰收,对2022年在贵州省都匀市平浪镇平浪村组织实施的贵州省“揭榜挂帅”榜单“粮食作物鼠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成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示范区累计完成推广应用面积138.47 hm2,超计划38.47%;核心示范区绿色防控覆盖率达100%,总体防治效果为81.82%;累计挽回粮食损失2.46万kg,挽回产值6.53万元;投入防治成本1.35万元,实现新增纯收益5.84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00∶5.84;共举办灭鼠现场培训会13期次,培训人员560人,举办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FFS)1期,培训学员30人,训后学员成绩提高34.67个百分点,培训学员对各项测评内容的非常满意率达100%;示范区较农民自防区667 m2减少化学鼠药使用量(商品量)45.97 g,化学鼠药使用量减少34.05%,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但当地鼠害防治“揭榜挂帅”项目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鼠害防治团队需要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培训创新、强化技术服务、强化工作宣传,以进一步提高鼠害绿色防控成效。
关键词:鼠害防治;揭榜挂帅;实施成效;都匀市
中图分类号:S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3-42-4
0 引言
鼠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1]。都匀市地处贵州省苗岭山脉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首府,耕地总面积5.73万hm2。都匀市常年农田鼠害发生面积1.10万hm2,田间鼠密度较高,造成农作物损失5%~30%,主要危害玉米、水稻、果树、蔬菜等[2]。为有效控制鼠害的发生,降低鼠害带来的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根据贵州省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全省基础性示范服务榜单表(第三批)》和《全省“揭榜挂帅”榜单表(第三批)》要求,在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的大力支持下,都匀市种植业发展中心、黔南州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单位于2022年5月组建鼠害防治团队,组织实施贵州省2022年“揭榜挂帅”榜单“粮食作物鼠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通过积极开展多形式灭鼠技术宣传培训,提高鼠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和科学灭鼠技术普及率,都匀市实现了“鼠口夺粮”保丰收。笔者对2022年都匀市鼠害防治“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成效进行分析,总结项目推进工作经验,提出今后的工作建议,为今后持续开展鼠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1 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1.1 项目团队成员
组织实施贵州省2022年“揭榜挂帅”榜单“粮食作物鼠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的团队为周朝霞鼠害防治团队,牵头单位为都匀市种植业发展中心,参与单位有黔南州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都匀市平浪镇平浪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团队成员共16人,涉及州、市、镇三级。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占总成员数的6.25%;副高级职称4人,占总成员数的25.00%;中级职称8人,占总成员数的50.00%;初级职称3人,占总成员数的18.75%。团队成员职称结构合理。
1.2 项目实施地点
项目实施地点为都匀市平浪镇平浪村,共15个村民组、1 069户、4 318人,耕地面积503 hm2。该村距都匀市区31 km,海拔900 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且交通方便。平浪村常年平均气温15.0 ℃,年平均无霜期290 d,年平均降水量1 400 mm。项目示范区是贵州省优质粮油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此区域每年鼠害有不同程度发生。由于技术落后、外出务工农户较多,当地在鼠害防治上依赖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不佳,且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选择在该村实施鼠害防治“揭榜挂帅”项目,大力宣传推广鼠害绿色防控技术。
1.3 项目主要目标任务
该项目计划完成核心示范面积33.33 hm2,辐射带动面积66.67 hm2;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100%,总体防控效果80%以上;化学鼠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举办灭鼠现场培训会(培训人员50人),举办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Farm Field Sehool,FFS)1间(培训学员30人),培训对象满意度80%以上。
1.4 项目实施技术要领
项目示范区主要推广毒饵站灭鼠技术[3-4]、TBS围栏灭鼠技术[5-6]、物理防治技术等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用雷公藤甲素生物鼠药[7]替代化学鼠药,减少化学鼠药使用量,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倡导的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启发式培训方式[8-12],开办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FFS),并利用院坝会、市场宣传、现场培训会等形式,广泛开展灭鼠技术宣传活动,提高科学灭鼠技术普及率。
2 项目推进主要措施
2.1 突出鼠情监测,强化示范引领
该项目实施团队充分发挥团长任平浪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的优势,在平浪镇平浪村建立鼠情监测点,明确测报人员,严格执行监测技术规范,及时开展田间鼠情调查(每月调查1次),及时了解田间鼠害发生情况,并及时发布鼠情交流12期、鼠情情报2期,强化鼠情监测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及时指导灭鼠工作。该项目实施团队还建立农区鼠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个,推广毒饵站灭鼠技术、TBS围栏灭鼠技术及粘鼠板、鼠夹、鼠笼等鼠害防治工具,制作灭鼠示范牌2个,安装封闭式、开放式TBS灭鼠围栏2个,加强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强化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的引领作用。
2.2 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宣传效果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贵州鼠害控制项目农民田间学校(FFS)培训方式,该项目实施团队在平浪村举办农民田间学校(FFS),不断提高农民科学防治鼠害的意识和鼠害防治能力,减少粮食损失,保护农业生态安全。该项目实施团队采取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培训方式进行培训,每间农民田间学校(FFS)培训3次,每次半天,由农民田间学校(FFS)辅导员具体负责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害鼠基础知识、常用灭鼠技术、农田生态系统分析、训前训后票箱法测试等,培训效果较好,深受学员认可。同时,该项目实施团队组织召开都匀市农业技术干部灭鼠现场培训会1次,深入田间地头培训3场次,组织参观“鼠害防治团队平浪村农区灭鼠药具展示室”120余人次,印发灭鼠技术宣传资料1 460份,同时利用网格员开展灭鼠技术宣传,大大提高了灭鼠技术的普及率。
2.3 集成防控技术,强化技术服务
该项目实施团队以参与的“贵州省农区害鼠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丰收奖一等奖)、“农区鼠害种群生态及监测治理标本体系研究”项目(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技术合作项目“贵州鼠害控制减少粮食损失保护农业生态安全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都匀市鼠害发生实际,对相关技术进行集成、整合、优化,加强对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害鼠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的技术指导,指派团队技术人员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跟踪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以降低鼠害密度,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4 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资金投入
团队成员通过深入“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地点平浪村开展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讨论项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等内容,并及时制定贵州省2022年粮食产业“揭榜挂帅”榜单都匀市“粮食作物鼠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团队邀请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实行“团长负责制”。团长负责细化团队成员责任分工,明确团队工作目标,梳理团队关键工作,设定成员考核指标,制定团队工作机制;技术顾问负责技术把关和技术指导,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同时,项目实施团队依托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下发的农区鼠害监测防治协作项目资金,整合其他相关产业发展资金,强化项目实施资金投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2.5 领导高度重视,强化交流学习
省、州、市三级领导高度重视都匀市鼠害防治“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工作,多次深入鼠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进行指导。2022年7月5日,贵州省植保植检站雷强站长带领夏忠敏研究员、谈孝凤研究员等专家到都匀市平浪镇指导鼠害防治“揭榜挂帅”项目实施,黔南州种植业发展中心、都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陪同,现场了解项目实施情况。7月16日,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组织全省鼠害防治团队成员赴都匀市开展交流学习活动。
3 项目实施成效
3.1 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明显
项目示范区集成推广应用以毒饵站灭鼠技术、TBS灭鼠技术为核心的鼠药减量控害技术,建立鼠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个,累计完成示范推广应用面积138.47 hm2,超计划38.47%。其中,核心示范面积43.80 hm2,超计划31.40%;辐射带动面积94.67 hm2,超计划42.0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100%。采用鼠夹法调查,防治前鼠密度为5.50%,防治后鼠密度下降至1.00%,总体防治效果为81.82%。根据贵州省农田灭鼠经济效益计算方法[13],单位面积挽回粮食损失11.86 kg(经0.7缩值),累计挽回粮食损失2.46万kg,挽回产值6.53万元,投入防治成本1.35万元,实现新增纯收益5.84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00∶5.84,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3.2 绿色防控技术得到科学普及,社会效益明显
该项目实施团队创新宣传培训方式,举办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FFS)1间,培训学员30人,其中女学员26人(占总学员数的86.67%);通过训前训后票箱法测试,发现训前测试正确率为60.33%,训后测试正确率为95.00%,学员成绩提高34.67个百分点;培训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授课老师、组织情况、指导农户情况的总体非常满意率达100%。该项目实施团队采取召开灭鼠现场培训会、院坝会及深入田间地头培训等形式,共举办灭鼠现场培训会12期次,培训人员560人,发放灭鼠技术资料1 460份,培训覆盖面广,深受农户欢迎,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3.3 化学鼠药使用量明显减少,生态效益显著
项目示范区通过大力推广毒饵站灭鼠技术、TBS围栏灭鼠技术等,以及雷公藤甲素生物鼠药和高效低毒抗凝血杀鼠剂溴敌隆,使667 m2化学鼠药平均使用量(商品量)减少至89.03 g,而农民自防区667 m2化学鼠药平均使用量为135.00 g。项目示范区较农民自防区每667 m2减少化学鼠药使用量45.97 g,化学鼠药使用量减少34.05%,超计划4.05个百分点,有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
3.4 项目通过省级验收评价,得到各级认可
2022年11月26日,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在余庆县组织召开贵州省2022年农区鼠害监测防治协作项目及“揭榜挂帅”项目总结暨培训会,组织相关专家对“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和综合评价。该项目已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综合评价分数为93.62分,获得2022年省级“揭榜挂帅”“粮食作物鼠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三等奖,由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颁发了获奖证书。
4 问题与建议
4.1 存在问题
4.1.1 团队部分成员服务不到位。虽然团队成员参与积极性高,但由于鼠害绿色防控技术要求较高,捕鼠工作环境差,且鼠夹安置等具有一定危险性,再加上少部分团队成员掌握的灭鼠技术、知识不足,因而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动服务意识不足,服务次数少,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1.2 技术进村入户率有待提高。项目实施团队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方式,采取简单易懂、易操作、图文并茂、快乐参与的培训方式,得到了农户的认可。但召开灭鼠技术培训现场会及举办夜校时,因培训时间及参加培训人数受到严格控制,给灭鼠技术宣传培训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导致参训人员覆盖面不够,灭鼠技术进村入户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4.1.3 活动宣传力度有待加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团队发现了一些值得学习和推广的经验,但由于没有及时编写工作简报,且宣传力度不足等,导致项目得到的各级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够,大大影响了灭鼠技术的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