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岑软2号和岑软3号在钦廉林场早期引种成效分析
作者: 秦汉祥
摘 要:为筛选出适宜桂南地区种植的油茶良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石湾分场开展油茶品种岑软2号、岑软3号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岑软2号株高更高、冠幅更大、地径更小、花芽分化时间较晚,而岑软3号株高稍矮、冠幅较小、地径更大;岑软2号的单果质量、平均果径、平均果高更大,但岑软3号的果形指数优于岑软2号,且岑软3号和岑软2号的干出籽率差别不大。从种植角度来看,岑软3号树形更小,便于果实采摘。
关键词:岑软2号;岑软3号;株高;花芽分化率;单果质量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3-82-3
0 引言
油茶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1-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随之提高,对油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4]。截至2022年5月10日,我国已新造油茶林8.33万hm2,改造低产林12.23万hm2[5]。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是我国油茶的传统产区。为筛选出适宜桂南地区种植的油茶良种,笔者在广西国有钦廉林场进行油茶品种岑软2号和岑软3号引种试验,并对引种成效进行分析。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国有钦廉林场石湾分场洪潮工区3、5林班,位于北海市合浦县石湾镇。石湾镇属于南流江冲积平原,海拔4.5~155.0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全年无霜期长。试验地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排水性良好。
1.2 造林方法
1.2.1 种苗选择。试验所选用的岑软2号(国S-SC-CO-001-2008)、岑软3号(国S-SC-CO-002-2016)种苗均为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繁育的2年生嫁接容器Ⅰ级苗,且根系发达完整、无病虫害、植株健壮、无机械损伤。
1.2.2 整地方法。试验采用梯带种植模式,株行距为3 m×3 m,667 m2种植74株,现667 m2保存约65株。油茶林面积为48.13 hm2,其中岑软2号林地面积40.00 hm2、岑软3号林地面积8.13 hm2。距边坡70 cm挖种植穴,种植穴规格为面长、宽分别为60、50 cm,底长、宽分别为45、35 cm,深60 cm。对造林地施有机复合肥(氮磷钾含量[≥]5%,有机质含量[≥]40%)作为基肥,用量为6.25 kg/穴,并把表土回填至坑深的80%~90%。
1.2.3 定植方法。定植时间为2019年3—4月,于雨后栽植。移栽定植时,将油茶种苗营养钵外层的塑料袋小心撕掉,将营养钵苗置入种植穴中,并回填湿润细土,沿着苗木四周踩实,并覆盖一层松土,最后对苗木覆盖一层地膜,以达到保湿目的。定植15 d后,检查造林地油茶苗木的成活情况,发现缺株的在雨后或阴雨天补植。
1.2.4 抚育措施。一是根据林地杂草生长情况,选择人工割草+圆盘铲草方式,每年除草三四次。二是在造林当年,结合除草于7—8月施肥1次,在阴雨天或下雨前,沿树冠投影边缘(距植株蔸部30 cm范围内)开圆弧形沟,深、宽分别为8、5 cm,施入尿素50 g/株,肥料施入后用土盖好。第2年及其后每年施肥3次,2—3月和5—6月新梢萌动之前各施肥1次,每次施复合肥250 g/株;冬季施有机肥2 kg/株,在树冠投影外缘挖宽、深各20~30 cm圆弧形沟施入并覆土。三是在幼苗生长至80 cm高时,进行一次定形修剪,此后每年进行1次塑形修剪,主要修剪病害枝、徒长枝。针对11月开花的幼龄林,摘除花蕾抑制挂果,第4年开始留花。四是视病虫害发生类型、发生程度进行防治。采用符合FSC森林认证的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菌剂、杀虫剂,配合叶面肥进行综合防治,每年防治三四次。
1.3 调查指标和方法
1.3.1 果树生长量测定。①株高、地径、冠幅测量。定植前,分别对岑软2号、岑软3号的苗高、地径、冠幅进行测量;定植后,分别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岑软2号、岑软3号的株高、地径、冠幅进行测量,每个品种测量100棵,3次重复。②花芽分化率。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岑软2号、岑软3号试验林各随机选取20棵树,观察并统计样树树冠内外东、西、南、北4个方位上具有10根短枝的粗枝条上的花芽数及所有的芽数,重复3次,计算花芽分化率。花芽分化率=(有花芽枝条数/总处理枝条数)×100%。
1.3.2 油茶果实生长指标测定。2022年10月,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00个样果,3次重复,分别测定单果质量、果径、果高、果形指数、出籽率。果径、果高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单果质量=鲜果总质量/100。果形指数=果高/果径。由于试验栽培的油茶尚属于幼龄期,2021年随机选取部分花蕾进行留花处理,待其鲜果成熟后,于2022年10月采摘并称质量,晒干、去壳后取出油茶籽,测量并计算出籽率。出籽率=(去壳、晒干油茶籽质量/油茶鲜果质量)×100%。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平均值比较。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岑软2号和岑软3号油茶植株生长指标比较
如表1所示,2019年3月、2019年12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岑软2号与岑软3号的平均株高P值分别为0.000、0.000、0.015、0.001,岑软2号的株高显著高于岑软3号(P[<]0.05);对比岑软2号与岑软3号的平均地径,2019年3月、2019年12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P值均为0.000,说明岑软2号的地径极显著小于岑软3号(P[<]0.01);对比岑软2号与岑软3号的平均冠幅,2019年3月、2019年12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P值均为0.000,说明岑软2号的冠幅极显著大于岑软3号(P[<]0.01);对比岑软2号与岑软3号的花芽分化率,2019年12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P值分别为0.000、0.000、0.936,说明定植后前2 a岑软2号的花芽分化率极显著低于岑软3号(P[<]0.01),但定植第3年岑软2号和岑软3号的花芽分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岑软2号相对更高、冠幅相对更大,且地径更小、花芽分化较慢,而岑软3号株高相对矮一些,且冠幅更小、地径更大。
2.2 岑软2号和岑软3号果实生长指标比较
2022年10月共摘得岑软油茶鲜果829.5 kg,其中岑软2号鲜果531.0 kg,岑软3号鲜果298.5 kg。岑软2号晒干去壳后的油茶籽质量为115.0 kg,岑软3号为70.0 kg,合计185.0 kg。对岑软2号和岑软3号油茶果实的各项指标进行整理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岑软2号的平均单果质量为30.97 g,岑软3号的平均单果质量为20.56 g,岑软2号的平均单果质量极显著大于岑软3号的平均单果质量(P[<]0.01);岑软2号的平均果径为38.43 mm,岑软3号的平均果径为32.45 mm,岑软2号的平均果径极显著大于岑软3号的平均果径(P[<]0.01);岑软2号的平均果高为36.04 mm,岑软3号的平均果高为33.22 mm,岑软2号的平均果高极显著高于岑软3号的平均果高(P[<]0.01);岑软2号的平均果形指数为0.94,岑软3号的平均果形指数为1.02,岑软3号的平均果形指数极显著优于岑软2号(P[<]0.01);岑软2号的干出籽率为21.66%,岑软3号的干出籽率为23.45%,岑软2号的干出籽率与岑软3号的干出籽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岑软2号的单果质量、平均果径、平均果高均极显著大于岑然3号,但岑软3号的果形指数更优于岑软2号,且岑软3号和岑软2号的干出籽率差别不大。
2.3 岑软2号和岑软3号果树生长指标及果实生长指标相关性分析
分别对岑软2号和岑软3号株高、地径、冠幅和花芽分化率等果树生长指标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等果实生长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岑软2号的株高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8、0.097、0.092,地径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72、-0.058、0.026,冠幅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5、0.071、0.094,花芽分化率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05、0.014、-0.065,P值均大于0.05,说明岑软2号的株高、地径、冠幅、花芽分化率与其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径、果高之间无相关性。岑软3号的株高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9、0.027、-0.064,地径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34、-0.020、
-0.013,冠幅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0、0.026、0.108,花芽分化率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77、-0.036、0.000,P值均大于0.05,说明岑软3号的株高、地径、冠幅、花芽分化率与其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径、果高之间无相关性。
综上所述,从岑软2号与岑软3号的株高、地径、冠幅、花芽分化率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株高、地径、冠幅、花芽分化率等果树生长指标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等果实生长指标无关。
3 结论与分析
从岑软2号和岑软3号的果树生长指标来看,岑软2号株高更高、冠幅更大,且枝条更细长,花芽分化时间较晚,而岑软3号株高较矮、冠幅较小,但枝条较粗。从岑软2号与岑软3号的果实生长指标来看,岑软2号的单果质量、平均果径、平均果高更大,但岑软3号的果形指数优于岑软2号,且岑软3号和岑软2号的干出籽率差别不大。此外,两个油茶品种的株高、地径、冠幅、花芽分化率等果树生长指标大小和其单果质量、果径、果高等果实生长指标大小无关。
从种植角度来看,岑软3号花芽分化时间较早、树形更小,便于果实采摘,岑软3号果形指数更好,且岑软2号和岑软3号的出籽率差别不大,因此岑软3号更适宜推广种植。但在该研究中,油茶植株尚处于幼龄期,无法对岑软2号和岑软3号的产量进行准确的统计和比较分析。因此,对于岑软2号和岑软3号的产量和经济性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潇.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趋势预测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43.
[2]刘瑞兴,张智敏,吴苏喜,等.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营养成分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12(12):54-61.
[3]李君玲,王大伟.油茶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宜春学院学报,2011(4):125-127.
[4]林雁,梁国校.上思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2022(9):69-72.
[5]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草局: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完成油茶生产任务[N].粮油市场报,2022-0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