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顺庆区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 罗春艳 任宇航摘 要:耕地“进出平衡”是确保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重要举措。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开展耕地“进出平衡”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工作重复开展,资金来源无保障、群众支持度低,流入地块选择不科学、造成可开发耕地资源浪费,验收认定和后期监管不到位、存在耕地抛荒撂荒风险等。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制订耕地恢复年度计划、提前谋划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提升群众意愿,建立耕地后备资源库、科学有序开展耕地恢复工作,强化耕地验收和后期监管、切实保障恢复耕地真实可用等措施,以确保耕地“进出平衡”工作落实到位。
关键词:进出平衡;耕地保护;粮食安全;耕地红线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0-34-3
0 引言
耕地保护关乎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为了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严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一般耕地在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时要实现“进出平衡”[1]。笔者以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为例,从基层落实的角度分析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耕地“进出平衡”工作更好地落实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
1 顺庆区概况
顺庆区地处四川省东北部丘陵地区,总面积542.46 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为270~530 m,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2009—2019年,顺庆区耕地净减少5 466.67 hm2,耕地流向林地6 113.3 hm2,耕地流向园地1 620.0 hm,严重冲击耕地保护红线。在此背景下,当地实施耕地“进出平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对于开展耕地保护工作极为关键、迫切和重要。
2022年,为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四川省市县三级联动,结合年度变更调查、耕地流出、耕地卫片监督、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等数据,逐级下达耕地恢复目标任务。顺庆区围绕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主要采取撂荒地原地整改、园林地套种、残次园地退出、异地恢复等方式,最终恢复耕地358.6 hm2,实现了耕地年度“进出平衡”[2]。但从基层角度看,顺庆区在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整改工作推进较慢、成本较高、效果较差。
2 顺庆区推进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具体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针对耕地流出严重的问题,顺庆区政府制订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专项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目标、内容、要求,将耕地流出问题整改主体责任落实到乡镇、村,建立健全了“乡镇统筹、村主体、农户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顺庆区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区政府相关工作负责人组织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目标办等部门领导组成整改工作督导组,对各乡镇耕地恢复整改情况逐地块进行现场检查督导,并将整改进度、整改效果检查情况及时汇报给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形成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周调度、目标办每日通报的工作机制,确保耕地恢复工作目标落实到位。
2.2 加强摸底排查,建立信息台账
顺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三调”)、土地调查年度变更、林业管理等相关数据进行内业分析,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图斑及耕地拟流入恢复图斑移交各乡镇进行整改恢复。顺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及乡镇、村组相关人员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图斑及耕地拟流入恢复图斑逐地块进行摸排登记,全面完成恢复整改地块名称、位置、具体面积、形成时间、户主名称、土地流转情况、现场照片、整治措施建议等信息的收集,并建好镇、村两级台账,做到排查一块、研究一块。同时,顺庆区针对实际调查后确实无法整改和整改难度大的图斑,为防止整改恢复工作简单粗暴“一刀切”,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选择低效益经济林、园地和多年撂荒形成的灌木林地实行异地恢复整改。
2.3 因地制宜制订整改方案,分类施策科学实施整改
顺庆区针对不同成因形成的耕地流出问题图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逐地块制订整改方案。针对低效益园地、林地,顺庆区积极引导群众自愿调整种植结构,指导群众“宜耕则耕、宜林则林”[3]。针对有人管理、正在养殖的坑塘水面,顺庆区采取缓期整改,督促乡镇和涉农街道、村对正在养殖的水产进行收获后,将坑塘水面等恢复整改为耕地,并建立台账,纳入下一年耕地“进出平衡”管理。针对新建的农村道路、经营良好的设施农用地,顺庆区补充完善用地手续,由乡镇、村组织农户自行落实耕地“进出平衡”。
3 顺庆区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工作重复开展
2022年5月开始,在顺庆区政府的安排部署下,顺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农业农村局以耕地“非粮化”数据为底图底数,开展耕地恢复整改工作,并于7月底对整改成果进行验收入库。2022年7月,顺庆区根据收集项目及耕地“非粮化”数据,编制顺庆区耕地“进出平衡”工作方案,建立相关数据库,方案于12月获批。为保证年度内耕地数量不减少,顺庆区从2022年10月开始,根据自然资源综合监测数据,选择年度变更调查中非耕地图斑进行耕地恢复整改,最终2022年实现耕地净流入108.0 hm2。从以上工作可以看出,顺庆区耕地“进出平衡”工作缺乏统一规划,仅根据上级部门监测数据中耕地流出数量开展耕地恢复工作;编制的耕地“进出平衡”工作方案未能起到有效指导作用,造成耕地“进出平衡”工作重复开展,效率低下;耕地流入地块选择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既引发了群众对于反复整改工作的不满,又违背了“以进定出、先进后出、优进劣出”的工作原则。
3.2 资金来源无保障,群众支持度低
目前,流出耕地恢复工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所需资金基本由政府提供。2022年,顺庆区整合了撂荒地整治、粮食种植奖补等涉农资金,开展耕地恢复工作,但因缺少直接收益而难以引入社会资本,资金筹集困难,导致耕地恢复工作进展慢、效果差。此外,顺庆区耕地“非粮化”地块多数为正在产生经济效益的果园、养殖坑塘、设施农用地等,这些“非粮化”地块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种植粮食的收益,加之没有相应的奖励补助措施,人们对耕地恢复工作支持率较低。虽然为防止耕地恢复工作简单粗暴“一刀切”,顺庆区针对这类问题图斑主要采取异地恢复的方式,即根据实际选择残次经济林、园地和多年撂荒形成的灌木林地进行恢复整改,但是这部分土地往往分布在二台地,甚至有些地方机械无法进入,完全靠人力开荒,导致耕地恢复工作进度和效果不尽如人意。
3.3 流入地块选择不科学,造成可开发耕地资源浪费
按照技术要求,可用于耕地“进出平衡”的整改地块选择标准为“二调”为耕地,但“三调”标注属性为即可恢复、工程恢复的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整治地块选择标准为“二调”为非耕地(不含可调整地类)或“二调”时为耕地,后续依法建设且落实“占补平衡”成为建设用地,以及灾毁土地变更为未利用地。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二调”是否为“耕地”及后续是否履行“占补平衡”。但是在“进出平衡”工作实际整改地块选择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顺庆区更注重叠加“三调”数据和变更调查数据,将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地块整改后用于“进出平衡”,导致可开发耕地资源浪费。
3.4 验收认定和后期监管不到位,存在耕地抛荒撂荒风险
顺庆区耕地“进出平衡”恢复工作完成后,通常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组成工作组,按照变更调查中耕地认定标准进行验收。但顺庆区未明确具体的验收标准、验收流程、验收材料等工作细节,且由于气候、粮食种植季节等原因,部分恢复耕地以乡镇承诺种植的方式通过验收,验收工作流于形式,无法保证验收后的耕地达到种植标准。同时,对于交通不便、耕地质量差的恢复地块,村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一旦后期乡镇监管不到位,极可能再次发生抛荒撂荒。
4 顺庆区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工作的对策
4.1 制订耕地恢复年度计划,提前谋划耕地“进出平衡”工作
第一,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提前向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收集年度拟实施项目,合理预测耕地转出需求,结合耕地流出情况、耕地卫片监督、耕地双月动态监测等相关数据,制订年度耕地恢复总任务。第二,顺庆区可结合“二调”“三调”和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选择耕地流入地块,按照“尊重群众意愿、先易后难”的原则,分阶段将耕地恢复任务分解后下达给各乡镇,以乡镇为实施主体,以村组为单位统一开展耕地恢复工作。第三,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分地类指导耕地恢复、利用和保护等工作,明确恢复耕地的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合理把握耕地恢复工作节奏。
4.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提升群众意愿
第一,顺庆区可根据耕地开垦费用标准设立耕地“进出平衡”专项资金,作为政府组织开展的占用一般耕地实施国土绿化(含绿化带)、在一般耕地上建设农田防护林等项目或因抛荒撂荒自然成林的耕地“进出平衡”工作经费,并按比例设置奖补资金,激发基层耕地恢复意愿。第二,顺庆区可建立耕地“进出平衡”指标库,实行耕地恢复指标储备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耕地恢复工作,将完成耕地“进出平衡”任务后结余部分纳入指标库,结余指标在省、市指导下实现区域市场交易。第三,顺庆区可按照“谁流出、谁恢复”的原则确定耕地恢复责任主体,由恢复主体提供资金、洽谈农户,统筹解决资金和农户支持问题,保障耕地“进出平衡”工作顺利开展。第四,顺庆区可整合群众支持度较高的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整治、土地开发、全域综合整治等土地项目,统筹项目资金、人力、物力,将耕地“进出平衡”任务纳入土地项目整体推进。
4.3 建立耕地后备资源库,科学有序开展耕地恢复工作
第一,顺庆区可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收集全国国土调查、年度变更调查、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林地管理等数据,将“二调”为耕地,“三调”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最好是标注为工程恢复、即可恢复属性)的地块,根据坡度、灌溉条件、交通条件等因素建立耕地后备资源库。第二,将数据库图斑下发各乡镇,乡镇取得相关数据后组织实地踏勘,按照“先易后难、集中连片”的原则,结合实地情况,有计划、分阶段地选定流入地块,开展耕地恢复工作。对于“二调”“三调”均为非耕地的地块,为避免“占补平衡”指标浪费,可优先纳入土地开发整理后备资源,科学有序推进耕地“进出平衡”和“占补平衡”工作[4]。
4.4 强化恢复耕地的验收和后期监管,切实保障恢复耕地真实可用
第一,顺庆区要尽快出台恢复耕地的验收标准和流程,要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严格按标准和流程进行验收,保障恢复耕地达到种植条件,同时降低新增耕地撂荒抛荒风险。第二,顺庆区要按照“谁恢复、谁管护”的原则,严格落实恢复耕地的实施主体后期耕地管护职责[5],切实做到恢复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第三,顺庆区可依托已建立的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工作体系,构建耕地动态巡查监测体系[5],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定期巡查恢复耕地的质量和粮食种植情况,并将巡查结果纳入“田长制”工作考核体系,确保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EB/OL].(2021-11-27)[2023-04-09].http://www.forestry.gov.cn/main/5461/20211225/015744062993037.html.
[2]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网.南充市顺庆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22-10-13)[2023-04-09].https://www.shunqing.gov.cn/zwgk/fdzdgknr/tjxx/t_1735463.html.
[3]陈美球.耕地“进出平衡”应立足于区域粮食产能提升[J].中国土地,2022(10):22-24.
[4]晓叶.从“占补平衡”到“进出平衡”[J].中国土地,2022(1):1.
[5]郭云,高浩.对耕地“进出平衡”制度落地实施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土地,2022(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