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艾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孟凡玉摘 要:随着人们对艾草功效认知的深入,艾草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其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艾草产业是河南省南召县最具特色的朝阳产业和最有活力的富民产业之一,大力发展艾草产业,有利于当地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但目前,南召县艾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种植收益率低、龙头企业少、品牌影响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贷款困难、全民艾灸氛围不浓、有效监管手段缺乏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南召县可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提高艾草种植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艾草文化品牌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推广艾灸技术,加强行业监管。
关键词:艾草产业;龙头企业;文化品牌;金融扶持;南召县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0-57-4
0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艾草作为纯天然医疗及保健产品而备受青睐,艾草产业成为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最具特色的朝阳产业和最有活力的富民产业之一。近年来,南召县致力于做大做强艾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1 南召县艾草产业发展现状
南召县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且艾草及艾灸应用历史悠久,当地艾草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截至2022年12月,南召县艾草种植面积达800 hm2,野生艾草面积超3 667 hm2,主要分布在留山、太山庙、石门、四棵树和南河店等乡镇,年总产量超6.5万t[1]。2022年,南召县艾草加工企业生产规模达2万t,年产值1.8亿元[2]。此外,南召县艾草产业已发展出艾条艾绒、布艺家纺、艾草食品等6大类130余种新产品,由简单的原料初加工转变为精深加工,产品主要销往山东、湖南、广东、北京等省(市)。
2 南召县艾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受地理条件限制,种植收益率低
南召县是山区县。当地丘陵多、耕地少,地块不集中,大型机械无法进地收割,加之浇灌不方便,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进行劳作,致使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利润率急剧下降,影响了农民种植艾草的积极性。
2.2 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不强
目前,南召县有艾草加工销售企业20余家,其中仅有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他艾草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农户增收的能力不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紧密。
2.3 品牌影响力不强,相关产品溢价能力弱
南召县艾制品产业缺乏知名品牌,部分企业只能为其他企业代工,当地艾制品大多只能进入二级甚至三级以上销售渠道或灸疗服务机构低价销售,很难直接面向消费群体,产品溢价能力大大减弱。与此同时,南召县艾草加工企业多未获得“中药饮片”“医疗器械”“健字号”“消字号”“食品生产许可”“国药准字”等相关认定,企业可拓展的空间较小,面对庞大的灸疗消费市场束手无策[3]。
2.4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高端产品
在种植方面,南召县缺乏艾草新品种。在加工方面,多数企业生产的艾灸制品为传统低端低价产品,如艾条、艾柱、艾草泡脚包等,产品同质化严重,新产品开发不足。在人才方面,南召县缺乏艾草、艾灸科研人才和攻关团队,加之缺乏新工艺,导致高端高价值产品不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销售范围及盈利能力有限。
2.5 企业贷款困难
一方面,艾草加工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一般需要有物品作抵押,但南召县多数艾草加工企业土地手续不完备,厂房多为租赁,加之加工设备、艾草不能作为抵押物,导致其贷款难度大。另一方面,多数企业贷款额度较大,银行要求由有正常盈利且未给其他企业做过担保的公司或公职人员提供担保,很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和公职人员作担保。
2.6 全民艾灸氛围不浓
一是宣传不到位。南召县部分乡镇在开展全民艾灸工作时组织、宣传、管理不到位,导致城乡居民未养成用灸的习惯。二是服务指导不到位。“县卫生健康委+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服务指导体系不健全,缺乏技能培训,还未形成全民艾灸的浓厚氛围。
2.7 缺乏有效监管手段
一是艾草产业标准体系不完善。当前,南召县的艾草生产、加工、贮存等工艺缺少统一标准,导致监管难度大。二是艾草加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产品加工标准,以及质量检测、产品贮运等管理制度。
3 南召县艾草产业发展优势
3.1 地理环境有利
南召县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分界线位置,又处于我国地理第二、三阶梯的过渡带;当地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4.8 ℃,因有西北部、北部高大群山屏障,阻挡和削减了南下的冷空气,故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邻县偏高。独特的气候使南召县成为南北植物兼有的“天然药库”,对艾草种植极为有利。
3.2 使用艾草历史悠久
2019年7—11月,民建中央著名学者、古史专家张士元,南阳绿莹艾草集团马文晓,CCTV发现之旅频道栏目主编贾敏,记者齐克忘等,九赴南召古人类遗址考察,在南召县小店乡空山洞发现了人类冰台取火遗址(南召猿人从石崖上的凹槽中取冰,利用冰块球面凸透镜的原理聚光,举冰引燃艾绒取火)。这一重大发现把人类使用艾草、应用光学技术的历史追溯至3万年前,证实了南召县是人类认识艾草、使用艾草的起源地,也是人类应用光学的起源地。
3.3 各级领导重视
一是市级领导重视。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艾草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意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暂行奖励办法》等文件,把发展艾草产业作为该市大健康产业重点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将艾草产业发展纳入建设“张仲景健康城”重大专项中,设立艾草产业发展园区,成立艾草产业协会,优化艾制品企业发展环境,使当地艾产品在市场中大放异彩。二是县级领导重视。一直以来,南召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艾草产业发展,先是成立艾草产业发展专班,加强对该产业的组织领导;随后通过建设南召县艾草产业园、发展“林+N”模式等多举措壮大艾草产业;同时,不断对艾草产业和艾灸进行深入宣传和推介,连续3年举办中国·南召艾草文化节及“健康中国·艾火传递万里行”“南召艾草经济论坛”等活动。此外,南召县还成立了艾草产业专班联合党总支,利用组织协调、带动、整合资源优势,助推艾草产业快速发展。
4 南召县艾草产业发展前景
4.1 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南召县艾草在种植、生产、贮藏、加工过程中不会造成“三废”污染,且其加工渣料可生态处理作为肥料,综合提升土地利用率[4]。同时,当地艾草主要种植在山地、荒地,不占用耕地,起到了保持水土和平衡生态的作用。
4.2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南召县通过发展艾草产业,推动健康养生、文旅产业、乡村振兴快速发展;通过产业辐射、产品输出,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带动文明素质提高、健康生活方式改变、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4.3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南召县艾草产业的有序发展能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带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三大产业协调发展。通过配套产业、衍生产业,可推动当地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艾草加工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且技术含量低,带农致富能力强,可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5 南召县艾草产业发展对策
5.1 提高艾草种植水平
5.1.1加强艾草优良新品种选育。南召县应积极开展艾草提纯复壮,加快新品种培育,筛选培育具有南召道地艾草特征特性、有效成分含量高、出绒率高、适宜当地种植的灸用艾草新品种。
5.1.2 适度扩大种植规模。南召县应坚持生态循环发展理念,依托现有艾草种植基地,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因地制宜、相对连片,适度规模化发展。
5.1.3 推广规范种植技术。南召县应高标准制定艾草种植、采集、贮存和初加工技术规范,培育一批艾草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认证示范基地,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生产体系,提高艾草质量安全水平,从源头上为艾草加工提供优质材料。
5.2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第一,南召县相关部门应制定培育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配套产业扶持资金,坚持扶大、扶优、扶强,以南阳华康艾制品有限公司、南召县岭南艾叶制品有限公司和南召县宛草堂药业有限公司为主,培养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品有一定优势的龙头企业。
第二,南召县应引导艾草加工企业抱团发展、裂变发展,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培养一批涉艾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依托石门艾草产业园,引导企业走集团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发挥艾草产业协会的牵头作用,探索采用股份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优化产业布局,鼓励企业差异化、专业化发展,鼓励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完善南阳华康艾制品有限公司艾草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协调力度,尽快破解用地手续、流动资金等制约因素,加快完善园区科研楼建设和水、电、路、地坪、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艾草文化博览体验中心、仓储物流分拣中心、艾制品洗涤技术研发推介中心、艾灸技术和艾制品营销培训中心“四个中心”。
第三,南召县应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基地+农户”推动艾草产业产学研、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形成艾草种植、加工、产品销售、文旅体验全产业链[5]。
5.3 加强艾草文化及品牌建设
南召县应加强艾草新品种选育,加快新产品研发,积极改进制绒工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把艾草产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努力争创知名品牌,让“南召艾”走向世界。一是借助成功举办“艾草文化节”的契机,深挖艾灸文化,宣传“冰台取火”起源地,叫响“南召艾,爱南召”品牌。同时,大力宣传商标注册、品牌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和著名商标保护等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对市级以上艾草加工龙头企业、县级以上艾草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引导力度,增强企业培育、发展、保护品牌的意识。精心筛选艾草加工企业参加农交会、农博会、投洽会等国内外大型展会,并充分借助“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电影节”“月季世界博览会”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展会,扩大南召艾草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帮助企业申请“卫消证字”艾制品审批文号、“非特妆”类化妆品生产许可、“食品生产许可证”(艾叶药食两用)、“中药饮片”(艾叶外用)生产许可证。三是完善奖励机制,鼓励企业申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知名农产品品牌,对取得艾产品审批文号、知名商标、产品专利、新产品研发的企业,由县财政进行适当奖补,以充分激发艾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知名品牌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支持现有艾草加工企业建设生产基地,提升艾产品档次,扩大艾产品市场美誉度,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5.4 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南召县应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艾草产业专家库、智囊团,搭建产业人才培训平台,建立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南召县政府有关部门应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积极争取上级有关培训项目经费,加大涉艾企业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涉艾企业人才综合素质。南召县应整合当地培训机构力量,运用市场手段,加强对各乡镇、各村从业人员的培训,科普艾草知识,推广艾灸技艺,弘扬艾灸文化,增强人们对艾产业的全面了解。
此外,南召县要加强科技创新。第一,鼓励、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支持企业与艾草研究领域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共建艾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重点加强精深加工技术、生产设备、产品研发、文化创意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第二,鼓励企业申报艾草方面的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提高生产效率,促使艾制品企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迈进,提高艾制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6]。
5.5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一是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加强产业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给予政策倾斜。县财政每年应拿出一定资金,对艾草产业的人员培训、技术服务、科技攻关、品牌创建进行扶持,对艾草产业发展先进经营主体、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奖励。二是县金融办应支持金融机构探索采取建立担保基金、担保公司等方式,对艾草加工企业及种植大户提供各类规模贷款,同时拓宽抵押物范围,并简化贷款程序。三是积极包装专项债券资金支持艾草加工企业,助推艾草加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四是设立艾草产业发展基金3 000万元,并鼓励各艾草企业注入资金,从而有效发挥金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