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作者: 吴桂宝

摘 要:羊布鲁氏菌病是羊养殖过程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可人畜共患,严重威胁羊群和人体健康,因此做好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防治十分重要。简要分析羊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探讨其病理诊断和实验室检测诊断等诊断方法,并提出科学饲喂、净化环境、加强检疫、接种疫苗、科学防治等防治措施,以期为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与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布鲁氏菌病;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0-95-3

0 引言

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羊布病)是羊养殖业中常见的传染病,传播范围大、途径多,危害性强,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我国是羊肉生产和消费大国。2022年我国羊肉产量达525万t,羊出栏33 624万只,存栏32 627万只,羊养殖规模稳步扩大[1]。因此,严防羊布病,保障羊肉的产量和品质,是羊养殖业的重点任务。笔者详细介绍羊布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方法,以期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从而降低羊布病的危害,切实保障羊肉安全供应,促进羊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1 临床症状

羊布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母羊患乳房炎,公羊患睾丸炎[2]。怀孕母羊最易患该病,发病后通常发生流产。染病母羊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三四个月,即使部分母羊可正常生产,但胎儿易携带病菌。患病母羊流产前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羊出现长时间卧地不起、体温升高等症状,且其阴道内会排出带有血液的黏液或分泌物。流产后的母羊往往会患上慢性子宫炎,影响母羊的生殖性能,甚至终身不孕。种公羊患该病后出现睾丸炎,初期睾丸肿大,后期睾丸萎缩,种公羊的精子质量急剧下降,生殖能力减弱。部分病羊还会出现关节疼痛、跛行、咳嗽、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羊布病对羊的致死率较低,主要影响羊的繁育能力,引起羊的繁殖障碍。

2 流行病学

羊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皮肤伤口、吸血昆虫叮咬、配种感染。布鲁氏菌可感染多种动物,羊、牛、昆虫、狗等都可成为病菌的携带者,但对羊的感染性最强,病羊的分泌物、流产的胎儿、病羊的粪便与饲料饮水及病羊生存过的环境等都可成为传染源。羊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季是羊群繁殖的高峰期,发病概率更大;绵羊和山羊最易患该病;母羊比公羊更易患病;性成熟的羊更易患病。羊布病存在一定的潜伏期。羊感染该病后,往往不会立即发病,潜伏期最长能够达到3个月,处于潜伏期的带病羊临床表现不明显,但会持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往往发现时已经发生较大面积传染,因此羊布病的防控难度较大[3]。

3 诊断方法

工作人员通过临床症状初步判定羊是否患上羊布病,进一步诊断则需要对病死羊进行解剖,观察病理变化或对病羊的分泌物进行检测鉴定,从而准确判断羊是否患羊布病。

3.1 病理诊断

对病死妊娠母羊剖检,若胎儿流产时胎衣未流出,可见胎盘水肿、厚度增加,且有黄色胶样和滞留样的浸润现象,胎盘表面分布大量的出血点。对流产胎儿剖检,可见胎儿第四胃中有淡黄色或白色的黏液和絮状物,胃肠或者膀胱浆膜有出血斑和出血点,皮下和肌肉间发生浆液性浸润,脾脏和淋巴结肿大,肝脏有坏死病灶。对公羊剖检,可见公羊出现化脓性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肿大,被膜与外层的浆膜粘连,切面可见坏死灶和化脓灶,部分病例还可见阴茎红肿、黏膜上有小结节[4]。

3.2 实验室检测诊断

实验室检测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鉴定和血清学鉴定。

3.2.1 病原学鉴定。采集流产胎儿胃液或流产母羊阴道分泌物;将碱性复红1 g溶于10 mL纯乙醇,然后加入5%石碳酸水溶液90 mL,混合均匀后稀释10倍对样品进行染色;10 min后再用0.5%乙酸溶液脱色20 s,冲洗后用1%亚甲蓝复染20 s,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样品[5]。若观察到被染红的呈小球杆菌样式的病菌,即可判断羊已经感染羊布病。对患病公羊宜采用血清学鉴定方法,以免伤害羊体。

3.2.2 血清学鉴定。取疑似患病羊的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方法进行鉴定。在玻片上放置待检血清30 μL,再加入等量的虎红抗原,混匀后5 min内观察试验反应,判定鉴定结果。当血清中出现明显的凝集片、液体几乎完全透明,或出现大的凝集片或小的粒状物、液体完全透明、100%凝集时即可判定检测结果为阳性,即被检羊感染了羊布病[6]。除此之外,也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判断被检羊是否患羊布病。

4 防治措施

羊布病对羊群的危害极大,养殖人员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治,降低羊布病的发生概率。

4.1 科学饲喂

第一,养殖人员要做好饲喂工作,按羊的品种、年龄、体质量分群饲养,给羊群提供清洁的饮水和饲料,以免饲料和饮水变质导致羊体抗病能力下降;应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中草药,在满足羊生长营养需求的同时,提高其抵抗力,降低发病率[7]。第二,养殖人员饲喂羊群要定时定量,一般每天喂三四次即可。饲喂时间固定有利于羊的消化、反刍,保障羊的胃肠功能。通常在每天早上和晚上给羊提供1次干净的饮水,一般每天每只羊大约需要2.5 kg的饮水。饮水的温度不能太低,一般在20 ℃左右即可,对孕羊需要提供40 ℃左右的温水。一般需要在羊采食1 h左右后提供饮水,促使水与饲料在羊胃内充分混合、消化。若夏季温度较高,养殖人员可适当增加羊的饮水次数和饮水量。为防止水槽内的水变质,养殖人员应避免使用水泥水槽。

4.2 净化环境

4.2.1 卫生清洁。养殖人员应每天及时清扫羊圈,防止羊粪尿堆积滋生细菌,可将粪尿进行堆肥处理;圈舍周围的杂物也应清除干净,防止蚊蝇、老鼠等病菌携带者繁殖;饲料槽、饮水槽每日都应清洁,以免产生病菌;存放饲料的区域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4.2.2 全面消毒。养殖人员要做好羊圈的消毒工作,定期对羊圈、羊群进行消毒,防止滋生病菌。可用2%氢氧化钠或生石灰对羊圈周围环境消毒;可用10%石灰乳、3%甲酚或5%热草木灰对羊圈进行消毒,每7 d消毒两三次,每次消毒应更换不同消毒剂;对于污水池、排粪坑,可用漂白粉消毒,一般3~5 g漂白粉可用于1 L污水消毒;可用2%氢氧化钠或0.5%过氧乙酸消毒养羊用具;养殖场门口可放置浸有3%氢氧化钠或10%克辽林消毒液的消毒垫;进入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应进行紫外线消毒,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做好个人防护。若羊皮肤有创伤,可用0.1%~0.5%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伤口,以防发生感染。此外,养殖人员与羊接触后,需要用75%酒精、2%碘酊或0.01%新洁尔灭水溶液涂抹接触部位进行消毒。

4.2.3 驱蚊灭鼠。蚊虫叮咬会传播病菌,老鼠也是病菌的携带者。因此,做好羊圈的驱蚊灭鼠工作十分重要。养殖人员应在羊圈内安装纱窗和灭蚊灯,还可在羊圈附近种植薄荷、艾草等植物,达到驱蚊的效果。在蚊虫高发时期,可将薄荷叶捣成汁,加入乙醇混合后再兑水对羊群喷雾。一般2~3 kg薄荷叶可加入100 mL左右的白酒,再兑入13~15 kg的清水,将其混合均匀后喷施,可有效防止蚊虫叮咬。此外,养殖人员应经常巡视圈舍角落,发现裂缝后及时修补,防止老鼠进入。若发现老鼠,可通过投放毒饵或放置捕鼠笼等方法灭鼠,灭鼠后应及时收集老鼠尸体并进行销毁。

4.3 加强检疫

养殖人员应尽可能对羊群进行封闭饲养,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其与外界牲畜接触,以保证羊群的安全。若必须进行引种,在引种前应进行严格的检疫筛查,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引种后应对引进羊只进行隔离饲养,检疫合格后方可入群[8]。若养殖区域发生过羊布病,养殖人员应定期对羊群进行检疫,一旦发现羊只出现羊布病相应症状,应立即将病羊隔离,并封锁养殖场,严禁将病羊和相关产品运出,避免病原传播。

4.4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降低羊布病发生概率最直接、有效的途径[9]。养殖人员可给羊只灌服羊布病活疫苗(S2株),皮下或肌内注射M5疫苗;疫苗稀释后应当天用完。3月龄以下、怀孕母羊均不能注射疫苗,首免后1~2年再免疫一次。当区域内有羊布病发生时,养殖人员应对羊只紧急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30 d左右需要对羊群进行抗体检测,也可定期抽检羊群平均抗体滴度,一旦低于有效值或完全消失,务必进行补免[10]。需要注意的是,疫苗接种前后3 d内禁止给羊群饲喂抗生素和发酵饲料,疫苗接种具体方法要严格参照说明书。

4.5 科学防治

羊布病传染性较强,危害性较大,病菌存活时间较长,病羊即使痊愈仍然是病菌的携带者。因此,确诊羊患该病后应立即将其隔离,对于患病较轻、具有治疗价值的病羊进行治疗,对于无法治疗的羊应立即做扑杀处理。由于该病可人畜共患,养殖人员应在做好自身防护后对病羊进行治疗。对于患病的怀孕母羊,应使用药物进行催产,对产下的胎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流产后的病羊,可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直到病羊阴道不再流出分泌物。对病羊注射0.2 mL/kg的复方土霉素或复方长效磺胺制剂,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15 d;还可配合使用黄芪、白芍、益母草各15 g,加上黄芩、当归、白术、川芎、熟地及连翘各5 g,研碎后用开水冲泡,待温热灌给,每天1剂,连续喂给7 d[11],可有效缩短治愈期。对于病羊产下的羔羊,需要进行隔离饲养,前4 d喂养初乳,4 d后喂养健康母羊乳汁,待羔羊长到5月龄时对其进行检验,判断其是否患羊布病,若检验结果为阴性,则接种疫苗后即可正常饲养[12]。

除了对病羊进行治疗外,对病羊的运输工具、深埋场地,应用10%~20%漂白粉溶液进行全面消毒。对于病羊生存过的环境应用10%~20%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5%克辽林液等进行彻底消毒对于流产的胎羔、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或焚烧,再用过氧乙酸、百毒杀、新洁尔灭消毒液调成适宜浓度进行消毒[13]。对于病羊使用过的垫料、饲料,应进行焚烧。

5 结语

羊布病的发生会引起羊群的繁殖障碍,严重降低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威胁人体健康,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养殖人员应提高防控意识,了解羊布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规律,通过科学饲喂、净化环境、加强检疫、接种免疫、科学防治等措施提升羊布病防治效果,从而促进羊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网.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畜牧业稳定发展[EB/OL].(2023-01-18)[2023-05-06].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301/18/t20230118_38353331.shtml.

[2]徐明波.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业,2023(4):93-94.

[3]韩瑞.羊布病的症状表现与综合防控要点[J].今日畜牧兽医,2023(4):42-45.

[4]景娟.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2022(11):5-6.

[5]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羊布氏杆菌病[EB/OL].(2016-03-17)[2023-05-06].https://www.cau-edu.net.cn/News/NewsInfoByF_id/2728.

[6]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实验室检测技术[EB/OL].(2007-02-14)[2023-05-06].http://cdcp.gd.gov.cn/jkjy/jkzt/sysxx/content/post_3441031.html.

[7]成青兰.羊布鲁氏杆菌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2020(1):89-90.

[8]况宗南.羊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11):74.

[9]王球.羊布鲁氏杆菌病的病因与防控[J].养殖与饲料,2021(12):104-105.

[10]杨光.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23(4):4-5.

[11]宋维发.羊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9(9):122.

[12]花羊措.羊布鲁氏杆菌病诊断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学,2022(10):4-5.

[13]朱瑾雯,成大荣.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农家致富,2023(6):38-3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