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作者: 宋珍

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0

摘 要:从投入产出视角出发,从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数字农业人力资源投入、数字农业绿色发展投入、数字农业产出效益等4个维度构建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2—2021年陕西省数字农业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和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对该省数字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2021年陕西省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各地市数字农业发展水平不均衡,以西安市为首的关中地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高,陕北地区次之,陕南地区最低;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贡献最大,交通运输、仓储从业人员和信息传输与软件人员的投入是制约陕西省数字农业发展的短板。基于此,提出强化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建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加大数字专业科研投入等对策建议,助力提升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熵值法;TOPSIS法

中图分类号:F327;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1-26-4

0 引言

许多学者对我国的数字农业做出了一系列研究。张鸿等[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2015—2019年我国的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我国的数字农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各省域的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却有较大差异,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形的空间分布格局,西部地区的数字农业发展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杜洪燕等[2]研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认为数字农业发展存在基础不牢固、研发力和创新力不足、数字技术和农业融合力度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数字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是进行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关键。李首涵等[3]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科技支撑、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构建了鲁苏浙三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德尔菲法进行综合评价,测算了研究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卢东宁[4]等从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减量投入、生态保护能力、绿色供给能力和经济效益水平等维度构建了陕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陕西省2011—2020年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王欣等[5]从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基础建设、资源建设、人才与技术应用等方面构建我国北方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评估。

1 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笔者基于《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和《陕西省“十四五”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充分借鉴国内学者在数字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成果,从投入产出视角出发,构建了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数字农业人力资源投入、数字农业绿色发展投入、数字农业产出效益等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2 综合评价方法

笔者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首先运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测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和熵值,量化描述各指标在陕西省数字农业发展中的影响程度,再运用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测算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2.1 利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

熵值法是通过比较各项指标所能提供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该指标对应权重大小的局部客观赋权方法,可以避免主观误差的存在。在信息论中,熵用来度量不确定程度,也被称为平均信息量;拥有的信息量越大,对目标的了解越全面。

设有[n]个年份,[m]个指标,则[Xij]表示第[i]年的第[j]个指标的评价指标值。利熵值法测算指标权重的步骤如下。

其中,[Cj]值越大,表示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Cj]值越小,表示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越低。

3 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3.1 数据来源

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收集了2012—2021年的相关数据,数据均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2013—2022年)和《中国统计年鉴》(2013—2022年)。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陕西省2012—2021年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3.2 各指标权重分析

运用熵值法计算出各二级指标的熵值和权重,分析各指标对陕西省数字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各级指标的权重和熵值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14个指标中约有93%的指标熵值都在0.8以上,说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综合反映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从14个二级指标可以看出,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接入互联网计算机数量、农用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平均每百户农村电视接入有线电视网拥有量、农村用电量、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人员、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各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150、0.099、0.097、0.088、0.078、0.067、0.065、0.061、0.061、0.060,均大于或等于0.060,说明陕西省在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农业绿色发展和数字农业人力资源3个方面的投入可以促进数字农业高质量产出和发展;从数字农业人力资源投入中可以看到,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从业人员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这两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25和0.040,权重值最小。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数字农业绿色发展投入、数字农业人力资源投入对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陕西省在数字农业人力资源投入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在一级指标中,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权重值最大(0.367),说明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是数字农业发展的基础,对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数字农业绿色发展投入的权重值为0.254,说明数字农业绿色发展投入在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数字农业人力资源投入的权重值最小(0.197),说明在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中不仅需要农业技术过硬的从业人员,更需要信息技术人员和交通运输人员的保驾护航。因此,陕西省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中需要补足交通运输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投入的短板。数字农业产出效益指标的权重值仅为0.182,小于3项投入指标。由此可见,陕西省存在农业产出效益低下的问题。

3.3 综合评价分析

3.3.1 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趋势分析。运用TOPSIS法计算2012—2021年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Cj]。[Cj]的值越大,说明各指标与理想解越贴近,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由图1可知,2012—2021年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2012—2014年陕西省数字农业综合水平大幅提升,[Cj]值从0.340提升到了0.615,提升了约1.8倍。

3.3.2 陕西省各地市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根据陕西省2021年各地市的相应指标数据,应用TOPSIS法测算其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值,测算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2021年西安市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最高,带动了关中周边市区的数字农业发展,而陕北和陕南各市的数字农业发展综合水平较低。由此进一步验证了综合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笔者从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数字农业人力资源投入、数字农业绿色发展投入、数字农业产出效益等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2012—2021年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各地市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以西安市辐射带动关中各地市数字农业发展,陕北和陕南各区域地市的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最低。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数字农业绿色发展投入和数字农业产出效益对数字农业发展的贡献较大,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从业人员,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投入贡献最低,是制约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导致数字农业产出效益低下。

4.2 建议

4.2.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农业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综合分析二级指标可知,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权重值最大,但其中的农用机械总动力权重值较小。因此,陕西省应加大农用机械推广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机械生产;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科学、安全地使用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户自身的机械操作水平;引进人工智能机械设备,提高数字农业生产效率,助力提升陕西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4.2.2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绿色发展投入指标中,有效灌溉面积的权重值最小。因此,陕西省在注重降低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的同时,仍需要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大力推广节水节能装备,提升农业有效灌溉面积,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2.3 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陕西省应加快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生产收益。同时,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4.2.4 加大数字专业科研投入,构建立体的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陕西省应加大数字专业科研投入,增强数字农业的创新力。陕西省应根据各地市的特色农业构建农业经济数据库,对各地区农业生产经营的链条和各环节进行智能化控制与精准有效管理,为农业科学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张鸿,王浩然,李哲.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基于2015—2019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的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41-154.

[2]杜洪燕,陈俊红.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南方农业,2021(21):213-214.

[3]李首涵,杨萍,卢德成.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鲁苏浙3省的比较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1):66-74.

[4]卢东宁,张雨.陕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2(6):201-206.

[5]王欣,李萍萍.我国北方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14(10):75-79.

基金项目: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2022年科学研究项目“基于Copula模型的陕西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22KY0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