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南省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花卉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

作者: 杨集修

基于云南省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花卉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0

摘 要:在云南省政府“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战略支持下,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花卉农产品流通效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仍面临供应链信息流通不畅,供应链上利益分配不均,花卉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合作社人才缺乏,冷链物流系统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花卉流通上的带动作用,提出构建花农合作社信息网络平台、推动合作社强强联合、加强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加强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花卉冷链物流体系、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以促进云南省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花卉农产品流通模式转型升级。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花卉;农产品;流通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1-30-4

0 引言

近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的有力推动下,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花卉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云南省鲜切花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在70%左右[1]。花卉产业成为促进云南省经济增长、带动农户增收的重要产业[2]。截至2021年底,云南省鲜切花综合产值达到1 034.27亿元,全省共有花卉企业7 950个,其中年营业额1 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58个,年营业额亿元以上规模企业7个;全省有花卉生产合作组织62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7个,省级示范合作社40个,有花农13.3万户[3]。

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花农合作社)在促进花卉产业发展、花农增收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程士国[4]研究认为,花农合作社对于花农主要有3方面的作用:一是增强花农市场交涉力,把分散的购买力集中成统一的购买力,节约了生产成本,为花农带来便利;二是统一运销,把分散的市场营销力变为合作社集中的营销力,提高弱势花农与买方的价格交涉能力,从组织上保护花农的利益;三是提高花农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能力。

学者们对于花卉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花卉种植意愿等方面;对于花农合作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花农合作社电商销售模式、社员收益增长机制等方面。在花农合作社的花卉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方面,还很少有学者涉足,而花农合作社的花卉农产品流通是否顺畅直接关系鲜花能否实现增值,影响着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等[5]。此次研究深入分析云南省花农合作社的花卉农产品流通模式,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云南省花农合作社的花卉农产品流通模式转型升级,推动花卉产业发展。

1 云南省花农合作社的花卉农产品流通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云南省花农合作社花卉农产品的流通从以往基于批发市场的单一模式向基于花卉拍卖市场、批发市场、电商等多渠道的多元化模式转变。目前,云南省花农合作社花卉农产品流通模式多样,具体可归纳总结为以下4种模式(见图1)。

1.1 “社员/基地→花农合作社→批发商/拍卖→零售终端”模式

在该流通模式下,花农合作社需要寻找批发商或代理商,并利用其市场销售能力帮助合作社进行产品销售。批发商或代理商将鲜花出售给零售商,从而实现鲜花流通[6]。在此模式下,花农合作社只需要集中收购花农或花卉生产基地的鲜花,并且负责花卉产品的价格谈判和运输。这是目前花农合作社最常见的花卉农产品流通模式,其缺点在于增加了批发商/拍卖这一流通环节,致使花农过度依赖批发商或代理商,从而导致中间费用的抬高,使花农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花卉批发商/拍卖也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市场上不只存在传统批发商/拍卖,还涌现出了新的垂直鲜花批发平台。垂直鲜花批发平台作为担保平台(如阿里巴巴),为花农和鲜花零售商提供担保,保障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整合全国各产区鲜花源头资源,品类齐全,能够满足鲜花零售商全品类花材的采购需求。同时,垂直鲜花批发平台上的鲜花价格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相比传统批发更科学。此外,这些鲜花批发平台有自己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实时查看全国各地的交易数据,帮助花农提高市场预测能力,并给鲜花零售商提供采购参考。随着国内花卉市场的不断兴旺,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鲜花电商批发企业,其中表现较为优秀的有花易宝、花伍等。

1.2 “社员/基地→花农合作社→龙头企业→零售终端”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龙头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能够在花卉分销上发挥重要作用[7]。通过与云南省花农合作社合作,龙头企业可以相对较少的投入获得稳定的鲜花供应,而且与企业自行建立新的鲜花生产基地相比,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企业可以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为花农提供支持。采用这一流通模式对于促进花卉产业发展和增加花农收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15年以来,花加、花点时间、爱尚鲜花等众多鲜花企业纷纷与云南省花农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启了国内鲜花订阅模式。

1.3 “社员/基地→花农合作社→消费者”直销模式

直销模式是最早形成的花卉农产品流通模式,花农合作社通过这种模式实现花卉农产品的整体销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直销模式不断演变出了多种形式。

1.3.1 直接入住零售市场。花农合作社直接入驻零售商场或者零售市场,在这些场所缴纳租金并代销鲜花。例如,许多花农合作社入驻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昆明斗南花卉市场。

1.3.2 合作社与社交电商合作。花农合作社通过微信、抖音、微博及快手等社交电商平台实时向消费者展示产品信息,吸引消费者购买,并最终出售鲜花[8]。社交电商平台的兴起不仅为花农合作社提供了销售新思路——直播带货,同时提升了各花卉品牌的知名度。

1.3.3 合作社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在这种模式下,花农合作社通过第三方电商服务平台(如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将基地花卉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形成基地直发模式。花农合作社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花卉农产品销售,不仅能减少流通成本,还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花卉流通效率。然而这种模式与社交电商平台类似,售卖的鲜花采用快递形式送达,及时性不够且损耗率高,可能导致鲜花质量不稳定,影响基地口碑。

1.4 “社员/基地→花农合作社→零售终端”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花农合作社直接向鲜花零售商供货。花农合作社在获得稳定收益的同时能获得持续的发展空间,鲜花零售商直接从花农合作社生产基地采购鲜花,零售商在获得稳定货源的同时能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产品质量。鲜花零售商有很多类型,花店、超市是零售鲜花的主要力量。与花农合作社合作的零售商一般产品需求量很大,但我国花店大多为个体经营,规模小,对鲜花需求量较小。随着我国日常鲜花消费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超市推出鲜花售卖,因此,我国花农合作社与零售商对接一般采用农超对接模式。

目前,云南省花农组织化程度较低,分散的小规模花农很难直接与超市对接。花农合作社在联系花农和对接售卖鲜花的超市方面均具有优势。花农合作社不仅可以弥补个体花农供货量不足的缺点,还可以管理鲜花生产过程,提高鲜花的品质并保证质量稳定性。2021年,盒马宣布旗下的鲜花品牌升级为“盒马花园”。“盒马花园”常年供应六七十种花材,除了常见花卉(如玫瑰、向日葵、桔梗等)外,还为资深鲜花爱好者提供公主、火灵鸟等小众花材。

2 云南省花农合作社花卉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花卉产品供应链上信息流通不畅

消费者购买鲜花属于鲜花流通链末端,此部分市场信息总是要经过一段时间分析和处理才能反馈到上一级鲜花批发商。同时,得到反馈的批发商也需要对鲜花零售商处理过的信息进行再处理。这样一来,信息流就会产生延滞[5]。信息延滞往往会导致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

2.2 供应链上利益分配不均

“花贱伤农”现象在云南省花卉产业中非常普遍,且云南省70%的花卉农产品是由个体花农生产的[9]。“花贱伤农”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体农户单独进入鲜花市场进行交易时,缺乏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需的信息资源和组织资源,无法掌握鲜花的定价权,在供应链收益分配中经常处于弱势地位。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花农合作社的成立帮助花农提高了在供应链上的地位,但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并且花农合作社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部分花农合作社缺乏规范化管理,因而供应链上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

2.3 花卉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

个体花农生产的鲜切花占据云南省花卉产品的70%以上,但绝大多数花农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仅凭个人经验进行种植,导致花卉生产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同时,个体花农资金有限,在种植、采后处理、包装、仓储、运输等方面无法满足标准化生产要求。此外,许多花农依然存在小农思想,导致花农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能力也有限。

2.4 花农合作社人才缺乏

在花农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核心要素。近年来,我国各地出台了不少针对农村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但人才流失仍是农村地区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对于云南省花农合作社来说,人才缺乏问题同样存在。由于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薪酬相对较低等原因,愿意加入花农合作社的青年人才寥寥无几,而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多数人都缺乏先进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因此,对于云南省花农合作社来说,加强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是首要任务。

2.5 冷链物流系统不健全,鲜花损耗严重

云南省的花卉生产者以个体花农为主。由于资金、成本等因素,个体花农很难拥有较为完善的鲜花保鲜设备,从而导致采收后的花卉极易脱水。此外,云南省花卉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不够完善。目前云南花卉在物流过程中的产品损耗率超过了40%。由于冷链物流系统的不健全,最终交到消费者手中的鲜花也无法保持较高的新鲜度,不利于产品口碑建设。

3 促进云南省花农合作社花卉农产品流通模式转型升级的对策

3.1 构建花农合作社信息网络平台

信息网络平台的搭建有利于各花农合作社相互沟通,有利于其从外部获取花卉市场信息;有利于引导花农合理生产,避免盲目种植;也有利于将花农合作社与市场联系起来,实现花农和企业之间的对接,提高花农合作社花卉产品的流通效率。对此,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第一,建立集电子商务、信息化服务、政务指导于一体的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在网站建设中,搭建适合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色网店,及时发布各类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信息,开设农民商学院栏目。第二,引导各花农合作社开展信息化建设并加入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第三,加强花农合作社信息化知识培训,提升花农合作社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2 推进花农合作社强强联合

很多花卉集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于一体,其利用价值极高。然而,单一花农合作社力量太小,难以深度挖掘其经济价值。在云南省政府“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战略背景下,花农合作社可通过联合,促使政府加大对其资金、技术、土地等补贴力度,增强其发展能力,从而改变花农在供应链中的弱势地位,同时提高花卉流通效率。花农合作社可以采取以下3种方式进行联合。一是联合社内部引入统一采供、统一包装销售、统一技术标准的企业管理模式,运用企业管理思维进行联合社管理,从而引领各加盟合作社抱团做大做强。二是注重培育联合品牌,注册联合品牌商标,建立联合社标准化生产流程,统一品牌化包装,不断提升联合社花卉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通过联合社实现全产业链运营,发展花卉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休闲旅游业,从而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价值提升。

3.3 加强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产品标准化是保证花卉产品品质的重要一环,生产规模化是促进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花农合作社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是提升云南省花卉流通效率的重要推动力。

产品标准化包括生产技术的标准化和产品质量的标准化。目前,斗南国际花卉拍卖电子交易中心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鲜花质量等级拍卖评定标准,这也成为我国花卉贸易行业的标准。花农合作社可参照该标准对花农生产的鲜花进行检测。在生产技术方面,由于各花卉生产组织在资金和能力方面存在差距,导致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政府部门应加快制订和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让广大花农自愿接受专业种植技术培训,以全新的科学种植法替代经验种植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