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五岔沟林区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宋佐海 刘冬彬 张莹摘 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大主体,是维系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的纽带。森林资源一旦遭到火灾的破坏,将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稳定、富足。因此,落实森林防火工作尤为重要。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五岔沟林区为例,分析当地火灾多发的原因和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营林技术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完善防火机制、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加强资金统筹应用、提高森林防火监测预警能力等5个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旨在不断提高林区防火水平,更好地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关键词:林区;防火;营林技术;兴安盟五岔沟林区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1-102-3
0 引言
五岔沟林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南麓(东经119°28′~123°38′、北纬44°14′~47°39′),境内广布天然林,存在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等林分类型,林业资源丰富且多样[1]。兴安盟五岔沟林业局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五岔沟林区林业用地面积为39.2万hm2,森林面积为26.4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8.7%。五岔沟林区是敖江上游的重要林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减灾抗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五岔沟林区由于山高林密、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再加上春秋两季气候干燥,风大少雨,属火灾多发区。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异常天气增多,火灾风险大幅度增加,五岔沟林区面临着严峻的防火形势。因此,加强五岔沟林区防火工作,对于保护当地森林资源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五岔沟林区火灾多发的原因
兴安盟五岔沟林业局调研结果显示,1985—2021年,五岔沟林区共发生火警、火灾275起,其中特大森林火灾4起、重大森林火灾2起、一般森林火灾7起,累计过火面积51万hm2,森林受害面积9万hm2。火灾不仅造成五岔沟林区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从实际情况来看,五岔沟林区火灾多发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1.1 自然因素
一是五岔沟林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秋两季气候干燥,风大少雨,年均降水量仅500 mm,且多集中于7—8月。五岔沟林区年均降水量少且雨水分布不均,导致火灾隐患较大。二是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干旱天气频发,多形成较强的气旋活动,雷电现象较为普遍,也使得五岔沟林区火灾风险不断增加。三是五岔沟林区山势险峻、坡陡林密,存在可燃物载量大、易燃物存量多等客观情况,火灾隐患突出。四是五岔沟林区西部与蒙古国接壤,时常面临蒙古国草原火灾蔓延的危险。例如,2023年4月,蒙古国发生草原火灾,火势在大风沙尘作用下迅速蔓延,火线向我国兴安盟逼近。这些都为森林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1.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主要是指人类生活、生产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如烧荒、乱丢烟头、祭祀等。五岔沟林区属于我国少数民族集居的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仍严重依赖自然资源,人为活动频繁。另外,五岔沟林区居民居住分散,加之受传统生产方式和祭祀习俗的影响,“烧荒”“烧秸秆”“烧地头”等农事用火大量存在,春节、清明节等节日上坟祭祖、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等现象比较普遍,林区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大[2]。
2 五岔沟林区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防火公路年久失修
五岔沟林区防火公路多为土路面,因年久失修,出现坑洼不平的现象,部分路段甚至无法正常通行。一旦有火情出现,扑火人员和物资难以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易导致错过救火的最佳时机。
2.2 防火装备更新不及时
五岔沟林区防火装备更新不及时主要表现在扑火队野外生存装备落后、扑火机具短缺。兴安盟五岔沟林业局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五岔沟林区拥有风力灭火机680台、点火器560个、二号灭火工具1 430把。然而近年来,五岔沟林区由于连续扑救蒙古国入境火,灭火机具损坏严重。同时,五岔沟林区的扑火指挥车和运兵车辆大部分需要维修保养,若遇火灾不能及时调兵扑救,急需新增扑火装备。
2.3 通信不畅
一方面,五岔沟林区通信网络现有覆盖率仅为60%,其中40%处于通信盲区,容易出现信号不稳定、数据无法及时传递的问题。另一方面,五岔沟林区的巡护人员和扑火人员通信工具配备率不足10%,且现有通信设备已使用多年,灵敏度减弱,通话不畅,亟待更新。一旦发现火情,在通信不畅的情况下,巡检人员难以立刻联系救灾人员,会耽误最佳火灾扑救时机。
2.4 资金缺口大
防火资金投入不足,既影响了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导致一些防火项目及措施无法实施,又影响了防火设备、设施及装备的更新和补充,造成五岔沟林区相关防火设施数量不足,防火手段较为落后。
3 五岔沟林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
森林防火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涉及面广且内容复杂。五岔沟林区应结合当前防火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火措施。五岔沟林区可从利用营林技术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完善防火机制、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森林防火监测预警能力5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3.1 利用营林技术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预防
五岔沟林区工作人员可通过运用营林技术,优化林木生长环境,提升林木生长质量,从而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减轻森林防火压力。
3.1.1 营造针阔混交林。营造针阔混交林可降低林分的燃烧性和减缓林火的蔓延,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当前,五岔沟林区针、阔叶树种比重严重失调,阔叶树种所占比例不高。因此,五岔沟林区工作人员可在现有林地间植阔叶树种,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改变林分树种单一的现状,提升森林自身防火能力。
3.1.2 设置森林防火隔离带。五岔沟林区工作人员可在林区内适度修建道路、开挖小溪作为森林防火隔离带。具体修建时,需要注意2点内容:一是防火隔离带不可过宽,也不可过窄,应根据林区面积等实际情况综合决定,过宽会造成多种资源的浪费,过窄则起不到隔离火源的作用;二是隔离带周围应避免出现树木和杂草,以使隔离带最大限度发挥防火隔绝的作用。此外,五岔沟林区工作人员在营林时可规模化种植防火树种,如木荷、杉木、红豆杉、水曲柳、刺槐等,构建一条生物型防火隔离带,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3]。
3.1.3 定期进行森林抚育。枯草、落叶、树皮等湿度低,在天气干燥的环境下极易出现燃烧的情况,从而引发森林火灾。五岔沟林区分布着大量茂密的天然林,林间有大量易燃物。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五岔沟林区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森林实施抚育,及时清理林内枯枝落叶,修剪过度繁茂的枝干,营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在提升林木生长质量和优化林分密度的同时,减少火灾隐患。
3.2 完善防火机制
首先,五岔沟林区应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将森林防火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主管领导的肩上,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层层有队伍、村村有护林员、人人有责任”的防火工作机制,切实做到“片片有人管、工作有人干、责任有人担”[4]。其次,五岔沟林区应构建应急响应机制,在火灾发生后能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地采取规范化的救火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最后,五岔沟林区应建立健全检查机制和奖罚激励机制,制订森林防火考核方案,规定考核内容、方法、程序、评定及惩罚措施,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防火积极性。
3.3 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
森林防火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着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大众性工作,需要得到全民的支持。五岔沟林区应不断加大防火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森林防火重要性的认知,让更多的人积极投入防火工作,以高效并持续推进森林防火工作顺利开展。首先,五岔沟林区属于我国少数民族集居的边境地区,森林活动人群主要集中在乡村,五岔沟林区工作人员可通过入户宣传的方式,向居民详细讲解野外用火、农事用火等行为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倡导居民在清明节绿色祭祀,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严禁祭祀活动时点烛、燃香、烧纸,严禁焚烧秸秆。其次,五岔沟林区工作人员可在村内通过张贴和涂刷宣传标语的方式,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防火措施、自救方法,使森林防火知识深入人心。再次,五岔沟林区工作人员应加强线上宣传,充分发挥微信抖音等平台作用,每日推送森林防灭火法律法规知识,制作森林防火小视频,以案示法,让森林防火安全意识入脑、入心。最后,五岔沟林区工作人员应在辖区内人员活动密集的火车站、居住区进行重点宣传,通过发放防火知识宣传单等方式,使居民了解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及遇到火灾应如何自救、他救,使司乘人员了解森林防火重要性,减少车窗乱抛烟头的行为。
3.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加强资金统筹应用
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资金支持,只有投入充足的资金,才能切实提升五岔沟林区火灾预警和扑救的能力。因此,五岔沟林区应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财政资金,统筹区财政资金,同时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以增加森林防火资金投入。五岔沟林区应将相关资金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用于购买森林防灭火装备及物资,如消防指挥车、水罐车、灭火水枪、风力灭火机、油锯、消防接力水带等,不断完善森林防火设施建设。二是可用于维修防火公路,以保障道路通畅为基本要求,维修辖区内受损的森林防火道路,对维修不合格的路段要求返工重修,直到合格为止,确保修一段、保一段,实现防火公路全畅通,从而保障巡山护林、扑救兵力投送和后勤物资运输通畅。三是可用于建设林区通信网络和智能监控网络,实现林区通信覆盖率超过90%[5],同时购买具备定位、群呼功能的对讲机、备用电池、耳机等,健全森林防火指挥网络体系,确保指挥通畅。四是可用于提高基层人员的福利待遇,增强护林员工作的积极性及履职能力。
3.5 提高森林防火监测预警能力
加强森林火灾的监测预警,对及时发现火情、迅速开展扑救、有效控制森林火灾蔓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五岔沟林区一要高度重视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用;二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充分发挥森林火灾视频监控系统作用,保证视频监控系统规范运行,护林员也要加强巡护,确保林区监控巡护全覆盖[6];三是各单位要建立培训、值班、火情上报等制度,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在发生火情时能及时、准确、规范上报火情信息,杜绝瞒报、漏报、迟报现象。
4 结语
五岔沟林区肩负着保护大兴安岭天然林资源、科尔沁草原生态系统及兴安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边疆地区人民安居乐业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21世纪,五岔沟林区防火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五岔沟林区可将智慧森林综合管理平台、电子报警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用于防火工作,提高防火的科学性、及时性。
参考文献:
[1]张维邈.五岔沟林业局森林资源动态及经营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22.
[2]许万贤.常见林业造林方法及森林防火措施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3(3):160-162.
[3]邢治明.白沙县森林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探讨[J].山西农经,2020(16):145-147.
[4]高敏娜,韩雨格.山有头,林有主,有问题找“林长”[N].内蒙古日报,2023-04-16(1).
[5]袁传武,张维,罗勇,等.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和资源监管“空天地人”四位一体监测系统建设[J].湖北林业科技,2021(5):71-75.
[6]程子岳.森林防火智慧监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J].地理信息世界,2022(6):37-40.
作者简介:宋佐海(1973—),男,本科,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