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建议
作者: 覃英梅 韦志忠摘 要:为了使森林资源发挥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确保自然保护区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做好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在阐述做好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管护工作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短缺、先进技术手段利用不足、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居民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及林业执法监督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提出加强专业护林队伍建设、加强技术装备的应用与投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居民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及做好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S7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1-105-3
0 引言
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最佳的庇护所和复壮繁衍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实现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在全区各地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截至2021年,广西已建成自然保护区78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3个),覆盖了广西境内绝大多数重要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有效地保护了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和82%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1]。但是,在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广西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未能较好地满足自然保护区整体规划建设的需要。因此,笔者以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建议为题展开相关分析和探讨,希望借此能够更好地改善广西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1 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
森林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有着非常强大的保水保土能力。这是因为森林中的植物可以有效抵抗水流的冲击,减缓水流的速度,进而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森林中的植物根系还能够穿透土壤,并将土壤固定在地面上,形成所谓的“结皮”,从而减少水土流失。而一旦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降低,造成大量土壤暴露在外,很容易被流水冲刷。因此,相关部门要重视并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防止自然保护区内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1.2 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是陆地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能够为自然保护区各种各样的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重要的生存栖息地。因此,科学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可以确保自然保护区内众多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破坏,确保生物能够正常生长和繁衍,丰富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1.3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例如,可在森林中发展野生菌、野生果品等产业,不仅可保护森林资源,而且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创造经济收益。此外,森林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和旅游,带来大量的旅游收入。因此,必须要做好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平衡,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1.4 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是当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是维护自然保护区内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2]。这是因为在自然保护区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资源都起着核心作用,如果森林资源遭到了破坏,就会打破自然保护区内各物种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此,只有做好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整个生态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作,有效维护当地生态平衡。
2 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存在的问题
2.1 人力资源短缺
第一,广西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都位于偏远的山区,环境较为复杂,森林资源管护人员需要面对很多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山路崎岖、各种野生动物(如毒虫、毒蛇等)的侵扰及自然灾害(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的威胁等。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风险系数比较高,要求管护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第二,由于森林资源管护人员的薪资待遇并不算丰厚,而且管护工作又比较繁重,很难吸引大批有技术、有经验、有意愿的专业人才投身此事业[3]。因此,在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合力影响下,目前广西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日常管护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2.2 先进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先进技术手段应用不足严重制约着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高效开展,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森林资源监测手段单一。传统的人工巡视、防火道路建设等仍然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森林资源管护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技术手段。第二,先进技术应用程度不高。例如,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管护中的应用仍显薄弱,无法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和管理。部分自然保护区即使应用了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但森林资源管护的信息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在信息收集、处理、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因为其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和标准化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等,无法实现森林资源管护信息的统一采集、管理和分析,影响了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利用效果[4]。第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效果不理想。尽管部分自然保护区采用了较先进的技术手段,但由于技术人员缺乏使用新技术、新装备的能力,导致技术应用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2.3 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许多地区管理部门设置过多、职能重叠,导致管理权责划分不清,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比较混乱、效率低下。第二,管理流程不透明。当前许多地区的森林资源管理流程不够透明,难以让公众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容易埋下信息不对称的隐患,也不利于社会的监督。第三,缺乏有效协调机制。森林资源管理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但是部分保护区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第四,森林资源管理标准不统一。这导致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致使管理工作成效不佳,难以实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4 居民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居民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不强是导致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自然保护区大多数位于偏远的山区,当地教育资源比较有限,部分居民缺乏对森林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更缺乏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了解和重视。此外,部分居民缺乏对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识,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等时常发生[5]。例如,部分居民在森林中随地扔垃圾、垦荒烧荒,部分探险者在野外搭建帐篷、野炊,严重干扰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2.5 林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不够严格
在当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中,仍存在林业行政执法监督不严的现象,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数量不足等导致执法力度不够,无法有效打击违法砍伐、盗采、非法占用、非法运输等森林违法行为。第二,林业行政执法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如监管责任不清晰、协同配合不到位等,导致林业行政执法人员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森林违法行为。第三,部分地区执法工作的公开透明度不够,缺乏统一的执法标准和规范,导致社会监督不足,执法力度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3 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优化对策
3.1 加强专业护林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护林队伍建设是确保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必要前提,具体可从3个方面做起。第一,自然保护区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等,同时要重视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不断提高在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第二,相关部门要加强人才引进,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进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不断补充和壮大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人才队伍。同时,提高从事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注重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其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以增强人才的留存和吸引力。第三,在实际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自然保护区还应制定相对完善的晋升机制,为恪尽职守、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6-7]。
3.2 加强技术装备的投入与应用
加强森林资源监测手段和技术设备的投入和应用,能够大幅提高自然保护区监测森林资源的能力,使其能够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的整体管护水平,具体可从3个方面着手。第一,自然保护区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如人工巡护、飞行器巡视等,不断丰富管护森林资源的方式。第二,自然保护区可积极引进和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如使用无人机自动巡视,基于遥感技术的图像识别,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大幅度提高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效果。第三,自然保护区可建立数字化巡护系统,为森林资源管护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第四,自然保护区可与相关部门或企业开展合作,实现技术共享,通过创新合作模式获取尖端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森林资源管护领域。
3.3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是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必要前提,具体可从4个方面做起。第一,政府要精简机构设置,整合职责部门,通过对机构职能和人员编制进行重新审视和规划,精简中间管理层、取消重复及无效职能部门,避免职责部门重复、分散的局面,增强工作协同性和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政府要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公开相关部门的工作进展、管理制度、执法标准和结果,在社会上建立必要的信任和约束。同时,加强公众监督,对违规行为予以揭露,鼓励提供线索的举报人,推动森林资源管理透明化。第三,各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配合与协作机制,通过合作沟通、信息共享、风险管控等手段,促进各方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第四,相关部门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制定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效果[8]。
3.4 提高居民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提高居民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是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具体可从3个方面着手。第一,当地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等可通过各种形式,如报纸、宣传海报、环保讲座、公益视频等,向居民传递森林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引导舆论关注森林资源保护问题,持续提升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认知。第二,自然保护区还可鼓励和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各种森林资源保护活动,如义务植树、植被恢复等环保活动,提高居民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参与度和热情。第三,当地政府还可建立示范基地,用以展示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活动和森林资源保护实践,向居民传递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3.5 做好林业执法监督工作
做好林业执法监督工作是加强对森林违法行为处罚和整治的必要前提,具体可从3个方面着手。第一,当地政府要加大对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执法效率。第二,林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林业行政执法的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联动执法,最大限度遏制森林违法行为。第三,当地政府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对相关执法部门的工作流程、执法规范、违法行为处罚等信息进行公开,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执法动态和结果。例如,可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报纸等多种渠道进行信息发布,推动执法工作的公开化。
4 结语
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意义重大。在实际开展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时,自然保护区要尊重自然规律,针对具体的地域和现实条件实施适当的管护措施,实现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长期、有效保护,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广西日报.广西已建成自然保护区78个[EB/OL].(2021-05-22)[2023-05-03].http://www.gov.cn/xinwen/2021-05/22/content_561038 4.htm.
[2]刘晓晴,贺荣荣.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2(12):45-47.
[3]向生寿.区域1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南方农业,2021(17):112-113.
[4]张明,范慧慧.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科技,2021(5):266.
[5]王喜宏,张明霞.六盘山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9):147-148.
[6]张生年.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策略[J].南方农业,2022(4):132-134.
[7]郭宝林.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方法[J].湖北农机化,2020(23):55-56.
[8]张宇熙.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花卉,2021(16):211-212.
作者简介:覃英梅(1973—),女,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自然保护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