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对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
作者: 伊登辉 陈军民
摘 要: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但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对其存在“惜贷”“惧贷”的普遍现象,制约着家庭农场信贷资金的获得。鉴于此,利用对河南省193个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以资源禀赋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影响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因素。结果表明:亲朋任村干部、是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年均纯收入、是否有政府资金扶持、是否有资金缺口等因素对家庭农场的信贷可得性呈正向影响,农场主年龄、受教育水平对家庭农场的信贷可得性呈负向影响。基于这一结果,为提高家庭农场的信贷可得性,助力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议采取如下措施:提升工商注册登记率,提高家庭农场经营纯收入,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扶持等。
关键词:家庭农场;资源禀赋;信贷;可得性
中图分类号:F832.4;F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2-39-5
0 引言
当前,家庭农场已成为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着力点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田。但是,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大、土地租赁和购置农机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亟待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货币借贷行为。广义的信贷是指金融机构存款、贷款、结算的总称。狭义的信贷一般指银行或信用社的贷款。该研究所指的信贷是狭义的信贷。
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的产业内在弱质性决定了家庭农场风险的难以抗拒和不可预见性,因而其贷款风险较大,加之家庭农场有效抵押物缺乏、农场主信用不足等,导致金融机构对其存在“惜贷”“惧贷”现象,影响了家庭农场信贷资金的获得,进而导致家庭农场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约束[1-3]。目前,融资约束已成为家庭农场面临的重大发展阻碍[4]。2022年,笔者通过纸质问卷的形式,调查研究资源禀赋对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此次总共调查了河南省241个家庭农场,其中有效样本为193个。
1 文献综述
随着家庭农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问题逐渐被学术界所关注。例如,兰勇等[5]研究发现,当前家庭农场融资可获得性不高,家庭农场融资可获得性受农场主年龄、农场主受教育程度、农场主身份、农场主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梁杰等[6]研究发现,家庭农场较大的农地规模和多样化的生产布局使其预期产出收益远高于贷款成本线,具有较强融资动机,面临的需求型信贷约束较微弱,但家庭农场缺乏合适抵押物和担保人,易遭受来自金融机构的供给型信贷约束。王子颖等[7]研究发现,山东省荣成市花果山农场融资渠道狭窄,以银行及内源融资为主,且银行信贷期限较短。虽然关于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现有研究已取得了颇有价值的成果,但仍存在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基于此,笔者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对河南省193个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影响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因素,为完善我国家庭农场金融政策提供借鉴。
2 河南省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现状
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是指家庭农场有信贷需求且能从金融机构获得所期望的全部或部分贷款额、贷款期限、贷款成本等。若家庭农场有贷款需求但未得到全部满足,则说明存在供给抑制。
2.1 信贷需求期望金额高
由表1可知,期望获得5万元及以下贷款的家庭农场占比为10.9%,期望获得大于5万元、小于等于10万元贷款的家庭农场占比为33.2%,期望获得大于10万元、小于等于50万元贷款的家庭农场占比为31.6%,期望获得大于50万元、小于等于100万元贷款的家庭农场占比为11.9%,期望获得100万元以上贷款的家庭农场占比为12.4%。上述数据表明,家庭农场主对贷款额度期望较高,普遍在5万~50万元;也从侧面说明家庭农场资金丰裕程度较低,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度也较低。
2.2 期望信贷期限长
调研案例中,期望贷款期限在半年及半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比仅为2.1%,期望贷款期限大于半年、小于等于1年的家庭农场占比为6.2%,期望贷款期限大于1年、小于等于3年的家庭农场占比为20.2%,期望贷款期限大于3年、小于等于5年的家庭农场占比为25.4%,期望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的家庭农场占比达到了46.1%。由此可见,家庭农场都希望获得稳定且长期的贷款。
2.3 信贷申请周期较长且复杂
由表2可知,在有需求但没有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主要原因中,选择没有担保人的家庭农场占比为7.2%,选择无有效抵押品的家庭农场占比为9.3%,选择担心贷款后无法偿还的家庭农场占比为28.0%,选择利息太高的家庭农场占比为10.4%,选择手续复杂、周期长的家庭农场占比为30.1%,选择有延期未还贷款的家庭农场占比为3.1%,选择其他的家庭农场占比为11.9%。由此可知,因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周期长和担心贷款后无法偿还而未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家庭农场占大多数。因此,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批制度有待优化。
2.4 抵押物和担保人类别集中
调研案例中,35.2%的家庭农场获得过抵押贷款,抵押品使用较多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房屋权证,分别占抵押贷款样本总数的41.2%和22.1%,说明国家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调研样本中,35.8%的家庭农场获得过担保贷款,其中政府部门贷款和以亲戚朋友作为担保人的占比最多,分别占担保贷款样本总数的20.3%和37.7%。
3 资源禀赋对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假设
最早提出资源禀赋理论的是Ohlin,其认为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可以作为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8]。家庭农场资源禀赋是指农场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可使用程度[9]。有学者把家庭农场资源禀赋划分为农场主禀赋、家庭条件禀赋、农场外部性禀赋等[10]。还有学者把家庭农场资源禀赋划分为人力资源禀赋、社会资源禀赋、经济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11]。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从人力资源禀赋、社会资源禀赋、经济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方面提出假设,探讨其对河南省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
3.1 人力资源禀赋的影响
人力资源禀赋指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高于其他家庭农场主的优势,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经营管理能力及对事物的认知水平等。假设农场主年龄越大,经营农场的经验越丰富,家庭农场的信贷可得性越高。假设家庭农场主学历越高,越能接受新鲜事物,了解的金融支持政策越多,对于金融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越持有积极态度,则家庭农场的信贷可得性越高。
3.2 社会资源禀赋的影响
社会资源禀赋指家庭农场所拥有的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方面的优势。假设亲朋好友是村干部,家庭农场主获得金融支持政策的信息就越方便,掌握市场上的信贷信息就越便捷。合理地使用外部人脉资源可以提高家庭农场获得金融支持的概率。假设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更有机会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因为家庭农场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可提高其经营信息的透明度,金融机构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家庭农场的经营状况,增强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家庭农场的信贷可得性。
3.3 经济资源禀赋的影响
经济资源禀赋指家庭农场自身发展能力或获得外界资金支持的能力强于其他家庭农场的优势。假设家庭农场纯收入越高,家庭农场业务量就越大,经济实力就越强大,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概率也就越高。假设政府的资金扶持可以增加家庭农场的资金使用宽裕度,提升家庭农场运营管理水平,从而使家庭农场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提升,进而提高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假设家庭农场面临的资金缺口越大,其规模就越大,且综合业务量越大,需要的周转资金越多,就越需要资金的支持,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概率也就越高。
3.4 自然资源禀赋的影响
自然资源禀赋指家庭农场所处的地理位置或所拥有的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假设家庭农场与县城的距离越近,所能接触的金融机构就越多,所获得的信贷政策信息也就越多;家庭农场与县城距离越远,所能接触的金融机构就越少,所获得的信贷信息也就越少,得到金融支持的机会也就越少。
4 河南省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
选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河南省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
[P=1/(1+e-z)] (1)
[Z=β0+i=1nβiXi] (2)
根据式(1)和式(2),得到式(3)二元Logistic模型。
[In[P/(1-P)]=β0+i=1nβiXi+ε] (3)
式(3)中:P为信贷可得性的概率;Xi(i=1,2,…,n)为解释变量,表示信贷可得性合集;β0为常数项,βi(i=1,2,…,n)为第i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
4.2 变量选取
根据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农场主年龄、农场主受教育程度、亲朋是否任村干部、是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年均纯收入、是否有政府资金扶持、是否有资金缺口、农场与县城的距离等作为解释变量(见表3)。
4.3 数据来源与样本统计
采用线下方式进行,通过纸质问卷对家庭农场主调查河南省家庭农场信贷情况,共获取有效样本193份。根据样本描述统计,农场主平均年龄在40岁;农场主受教育程度最低为没有上过学,最高为本科,受教育程度平均为初中;农场主有亲朋任村干部的比例为28%;家庭农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比例为45%;年均纯收入中,最小值为1.27万元,最大值为2 500.00万元,平均值69.81万元;得到政府资金扶持的家庭农场占比为28%;30%的家庭农场存在资金缺口;在农场与县城的距离方面,最小值为5 km以内,最大值为21 km及以上。调研样本描述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4.4 估计结果分析
采用SPSS27软件对193个家庭农场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处理。首先,进行模型系数的Omnibus检验,得到模型卡方为45.882,自由度为12,显著性小于0.01,Omnibus小于0.01,说明模型得到合理验证。其次,对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检验,卡方为3.437,自由度为8,显著性为0.904,显著性大于0.05,模型拟合较好。最后,对资源禀赋对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4.4.1 人力资源禀赋对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由表5可知,农场主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均未通过显著性水平0.05的检验。其原因可能是农场主年龄越大,思想越保守,越希望家庭农场能稳定发展,而不是靠金融机构的贷款来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农场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于信贷产品的利息、申请周期和获取条件就会越了解,所以农场主会有更多贷款产品选择,对于申请周期长、利息高和灵活性差的贷款产品,农场主就会放弃选择,转向申请周期短和灵活性高的产品,但目前市场上灵活性强的贷款产品较少,最终降低了高学历群体的信贷可得性。
4.4.2 社会资源禀赋对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由表5可知,社会资源禀赋中的亲朋任村干部、是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都对是否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产生正向影响,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0.05的检验,符合预期。这说明亲朋任村干部有助于家庭农场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家庭农场可以利用亲朋任村干部的便利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相关信息,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村干部熟悉农场的管理情况,加大了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的信赖度。是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也是影响家庭农场获取信贷的重要因素。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后,金融机构可以及时了解家庭农场的经营信息,增加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放贷的把握度,因而可提高家庭农场的信贷可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