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肥料配比对鲜食玉米地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的影响

作者: 叶勇标 洪庆红

不同肥料配比对鲜食玉米地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的影响0

摘 要:为减少农业生产对地表水的污染,指导鲜食玉米种植大户减肥增效,设置4种不同配比的施肥方案(CK、CT、BS、NSPC-BS),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鲜食玉米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NSPC-BS处理的玉米地地表径流的总氮(Total Nitrogen,TN)峰值质量分数较BS处理、CT处理大幅降低;CT、BS、NSPC-BS处理的玉米地地表径流中氮的流失系数分别为14.20%、14.60%、10.90%,CT、BS、NSPC-BS处理的玉米地地表径流中地表磷的流失系数为0.07%、0.10%、0.05%;有机肥配施三元复合肥使鲜食玉米地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更少。

关键词:鲜食玉米;氮;磷;地表径流

中图分类号:S153.6;X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2-84-3

0 引言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增加玉米产量,种植户通常会增施肥料。但肥料不合理施用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其中氮磷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的热点[1-4]。近年来,浙江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hm2,已成为当地一大特色产业。鲜食玉米种植期短,对养分需求量高。因此,研究鲜食玉米地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负荷,对于指导鲜食玉米种植大户减肥增效,减少农业生产对地表水造成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概况

监测点设在浙江省兰溪市水亭乡水亭村(北纬29°10′40″,东经119°16′47″)。当地土壤类型为紫色土,其中0~20 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0.36 g/kg,全氮质量分数为0.55 g/kg,硝态氮质量分数为8.53 mg/kg,铵态氮质量分数为9.59 mg/kg,全磷质量分数为0.32 g/kg,有效磷质量分数为8.27 mg/kg,有效钾质量分数为161.00 mg/kg。

1.2 试验材料

试验田施用的肥料是九禾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肥A[m(N)∶m(P2O5)∶m(K2O)=22∶8∶10],用于CT处理方案;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缓释复合肥B[m(N)∶m(P2O5)∶m(K2O)=22∶9∶9],用于BS和NSPC-BS处理方案;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尿素(含氮量46%);江西开门子肥业集团生产的美佛罗硫酸钾(K2O含量为50%);金华市余氏生物科技应用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m(N)∶m(P2O5)∶m(K2O)=2.34∶1.65∶1.84]。试验栽植玉米品种为雪甜7401。

1.3 处理设计

于2022年3月30日每小区(33.0 m2)移栽180棵玉米苗,4月1日开展第1次施肥(沟施),5月12日开展第2次施肥(沟施),6月17日采摘玉米。监测点分为12个旱地小区,设置4种配比不同的施肥方案(见表1),每个方案重复3次 。

1.4 雨水和径流池水样采集

每个小区面积33.0 m2(长6.6 m、宽5.0 m),各小区间用水泥田埂隔开(防渗、防漏)。每次降雨结束后,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记录各径流池内水深,同时迅速采集试验小区的雨水样及径流池内水样并进行检测。

1.5 测试方法和分析方法

根据《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总氮(Total Nitrogen,TN)质量分数和水溶性态氮(Dissolved Nitrogen,DN)质量分数,根据《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氨氮(Ammonia Nitrogen,AN)质量分数,根据《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T 346—2007)测定硝态氮(Nitrate Nitrogen,NN)质量分数,根据《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1989)测定总磷(Total Phosphorus,TP)质量分数和可溶态磷(Dissolved Phosphorus,DP)质量分数。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12)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降雨产生地表径流及引入氮磷状况

2022年3—6月,监测点共降雨11场,累计带入氮48.56 g,磷0.68 g。

2.2 不同处理玉米地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状况分析

2.2.1 地表径流中TN、DN平均质量分数变化。第1次施肥前,地表径流中TN质量分数为1.3~3.0 mg/kg。由图1(a)可知,第1次施肥后24 d出现第1次降雨,地表径流中TN平均质量分数出现高峰值,BS处理的TN质量分数(22.89 mg/kg)>CT处理的TN质量分数(21.68 mg/kg)>NSPC-BS处理的TN质量分数(16.62 mg/kg)>CK处理的TN质量分数(6.51 mg/kg)。采用NSPC-BS处理的地表径流中的TN质量分数峰值变低,对比BS处理和CT处理,其数值大概下降了30%,这体现了有机肥对降低氮元素流失的作用。随后,地表径流中TN质量分数迅速下降。第2次降雨出现在施肥后30 d的4月30日,CT、BS、NSPC-BS处理的地表径流中TN质量分数就降到7~10 mg/kg。5月12日第2次施肥,各处理地表径流中TN质量分数再一次出现高值。3组处理的第2次施肥品种和用量是一样的,其地表径流中氮流失量也接近,NSPC-BS处理的TN质量分数比另2种处理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径流中TN质量分数再次下降。到6月22日的第11次地表径流,各施肥处理小区的地表径流中TN质量分数已经接近玉米种植前的值。地表径流中DN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与TN的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相似,由图1(b)中可以看出第1次施肥后,NSPC-BS处理的地表径流中DN质量分数峰值也大幅下降,相对于BS处理、CT处理,DN质量分数峰值降低约30%。各批次水样中DN/TN值在0.75~0.95,说明地表径流中主要流失的是DN。

2.2.2 玉米地地表径流中NN、AN平均质量分数变化。由图2(a)可知,第1次施肥后地表径流中NN质量分数达到较高数值,而且BS处理的NN质量分数与CT处理的NN质量分数相当(约18.00 mg/kg),大于NSPC-BS处理的NN质量分数(13.86 mg/kg),远远大于CK处理的NN质量分数(5.22 mg/kg)。这可能是因为此时鲜食玉米尚处于萌芽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大,而此时遇到较大的降雨,致使养分中的氮磷流失。施肥后1个月左右,鲜食玉米恰逢生长期,植株对养分吸收量较大,致使地表径流中NN质量分数降低到6~8 mg/kg。由图2(b)可知,地表径流中AN质量分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多在1 mg/kg以下,这可能是由于植物在生长期主要吸收AN[5]。第2次施肥后,各处理地表径流中NN、AN质量分数也出现一个峰值。由于肥料主要为尿素,所以地表径流中AN质量分数增加明显。

2.2.3 玉米地地表径流中TP、DP平均质量分数变化。第1次施肥后的第1次降雨后,地表径流中TP、DP质量分数同时出现一个小高峰值,然后下降,NSPC-BS处理的磷流失量较大,这与该方案中施磷量较另2个处理高约24%有关,而BS处理的DP质量分数初期在3个施肥处理中最低,但超过40 d后,其地表径流中DP质量分数反而较高。第2次施肥后,地表径流中TP、DP质量分数再次出现高峰,BS处理的磷流失较大,这与缓释肥在土壤中外层包衣逐步破坏、肥料有效成分释放较快有关。随后,地表径流中TP、DP质量分数下降到低于施肥前的值。各批次水样的DP/TP值大多处于0.6~0.8,说明地表径流中流失的磷主要为DP。根据前期的土壤基础理化性质试验结果发现,土壤含磷量较低,由于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土壤固磷作用,使玉米地的磷流失不多,这一结果与类似条件下的有关研究一致[6-9]。

2.3 各处理玉米地地表径流氮磷损失负荷及流失系数分析

由表2可知,NSPC-BS处理的地表径流中TN、DN损失负荷相比于CT处理每667 m2分别降低了0.590、0.529 kg,NN、AN损失负荷对比CT处理降低了15.0%、8.4%。3种不同施肥处理的地表径流中TP、DP径流损失负荷比较接近。

CT、BS、NSPC-BS处理每667 m2氮施加量均为17.60 kg,以CK作对照,则CT、BS、NSPC-BS处理的地表径流中氮的流失系数分别为14.2%、14.6%、10.9%。CT、BS处理每667 m2磷施加量均为2.80 kg,而NSPC-BS处理每667 m2磷施加量为4.86 kg,远高于CT、BS处理。由此可得出,CT、BS、NSPC-BS处理的地表径流中磷的流失系数分别为0.07%、0.10%、0.05%。

3 结论

通过以上试验,得出如下结论:NSPC-BS处理的地表径流中TN峰值质量分数较BS处理、CT处理降低了约30%;CT、BS、NSPC-BS处理的地表径流中总氮流失系数分别为14.2%、14.6%、10.9%,总磷流失系数分别为0.07%、0.10%、0.05%;有机肥配施三元复合肥可使鲜食玉米地地表径流中的氮磷流失更少。

参考文献:

[1]张雷.玉米和草药种植对地表径流污染状况调查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2(7):65-67.

[2]赵桂茹,程易,安曈昕,等.氮投入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及青贮玉米生长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7):8-15.

[3]徐曼,高明,余泺,等.紫色土旱坡地油菜/玉米轮作下氮流失的年际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2022(5):2578-2769.

[4]安龙龙,郑子成,王永东,等.耕作措施对玉米生长期黄壤坡耕地径流及可溶性有机碳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5):75-81.

[5]单正军.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评价与监控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6]王志荣,梁新强,隆云鹏,等.化肥减量和秸秆还田对油菜地磷素地表径流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2):203-207.

[7]张康宁,俞巧钢,叶静,等.有机替代对农田土壤肥力及氮磷流失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7):1154-1158.

[8]叶勇标,丁鹏,潘滔,等.木芙蓉施用不同肥料与径流水氮磷流失关系[J].浙江农业科学,2022(7):1495-1498.

[9]郭秋萍,梁善,阚玉景,等.减量施肥条件下甜玉米产量效应与农田氮、磷流失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21(9):71-7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