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枧坝镇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
作者: 卢超
摘 要:为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玉米品种正红431为试验材料,在常规施肥量下设置全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4个处理,分析研究贵州省绥阳县枧坝镇玉米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玉米氮肥利用率为29.92%、磷肥利用率为15.50%、钾肥利用率为28.00%,缺氮、缺磷或缺钾都会明显影响玉米产量。
关键词:玉米;肥料利用率;科学施肥
中图分类号:S14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2-90-3
0 引言
肥料利用率是计算作物科学施肥量、制订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的重要参数。为实现科学配方施肥、增加作物产量,多地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1-5]。贵州省绥阳县枧坝镇种植的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为掌握当地玉米肥料利用率,实现科学施肥,笔者以当地常见玉米品种正红431为试验材料,开展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以期为提高枧坝镇玉米科学施肥水平提供技术借鉴。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设置在枧坝镇冯村村田块平整的土地上(海拔1 090 m)。试验地田块平整、通风透光好、排灌方便、肥力适中,土壤为黄壤土。试验前,检测试验地土壤养分状况如表1所示。
1.2 试验材料
笔者以枧坝镇常见玉米品种正红431为试验材料,采用赤牌尿素(含N 46%)作氮肥,贵州福泉市红星化肥厂生产的贵鼎牌过磷酸钙(含P2O5 16%)作磷肥,进口硫酸钾(含K2O 50%)作钾肥。
1.3 试验方案
试验以常规施肥量为基础,设置全肥区(氮、磷、钾肥均施)、无氮区(不施氮,只施磷、钾肥)、无磷区(不施磷,只施氮、钾肥)、无钾区(不施钾,只施氮、磷肥)4个处理。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重复间设置走道。根据枧坝镇农户施肥情况,当地常规施肥量(每667 m2施用量)为氮肥(纯N)12 kg、磷肥(P2O5)6 kg、钾肥(K2O)6 kg。据此设计各处理施肥量:全肥区每667 m2施尿素26.0 kg、过磷酸钙37.5 kg、硫酸钾12.0 kg,无氮区每667 m2施过磷酸钙37.5 kg、硫酸钾12.0 kg,无磷区每667 m2施尿素26.0 kg、硫酸钾12.0 kg,无钾区每667 m2施尿素26.0 kg、过磷酸钙37.5 kg。
1.4 试验设计
小区面积为30 m2(5 m×6 m),共12个小区,小区四周设保护行。玉米种植行距为1 m、窝距0.22 m,每小区5行,每行28窝,每窝移栽一株,折合每667 m2种植3 111株。试验用肥中,25%尿素作基肥,30%尿素作提苗肥,45%尿素作穗肥,磷、钾肥全部作基肥[2]。
采用浮盘播种育苗。2022年4月1日播种,4月8日出苗,4月13日施基肥、单株定向移栽(2叶1心苗),4月25日培土覆肥(提苗肥),6月1日施穗肥并除草培土,9月9日采样送检、收获测产。整个试验过程中,除施肥外,各栽培管理措施一致。
1.5 测产与采样
在收获期,分小区测收玉米籽粒、植株(含苞叶、穗轴)出田鲜品产量,同时采集各处理籽粒、植株样品用于测定氮(N)、磷(P2O5)、钾(K2O)质量分数[1]。样品采集于收获前完成,在每个小区最中间行采样,采集2株(统一从一个方向起,在第8窝及其前后1~2株中选取有代表性的1株,在第20窝及其前后1~2株中再选取有代表性的1株)。将样品株从茎基部剪断,一个处理取6株;将果穗脱粒后混合为籽粒样品;将玉米秆折断为数节,与苞叶、穗轴共装一起为植株样品。
1.6 指标测定
采集籽粒、植株样品时称其鲜质量,待其风(晒)干后,再称取干质量,以此获得折干率,用于折算各小区籽粒产量、植株产量。
采用差减法,计算形成100 kg经济产量,玉米需要吸收的氮(N)、磷(P2O5)、钾(K2O)养分量,具体如公式1所示[以氮为例,使用公式(1)计算磷(P2O5)、钾(K2O)吸收量时,公式(1)的计算结果要分别再乘以磷换算为五氧化二磷的系数2.29、钾换算为氧化钾的系数1.2,才为100 kg玉米经济产量磷(P2O5)、钾(K2O)养分吸收量]。根据公式(2)计算玉米氮、磷、钾肥利用率(仍以氮养分为例,其中全肥区作物吸氮总量=全肥区产量×全肥区形成100 kg经济产量氮养分吸收量/100,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区形成100 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100 kg 经济产量氮养分吸收量=]
[籽粒产量×籽粒氮养分质量分数+茎叶产量×茎叶氮养分质量分数籽粒产量×100] (1)
[氮肥利用率=全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2)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经济产量差异分析
F测验表明,处理间F值为114.7,远大于对应的F0.01的值(即9.78),表明各处理间玉米经济产量差异极显著。由表2可知,玉米经济产量最高的是全肥区,其次是无钾区,再次是无磷区,最后是无氮区。全肥区玉米经济产量极显著高于缺素区(即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下同),表明氮(N)、磷(P2O5)、钾(K2O)养分缺失会造成玉米极显著减产。从相对产量(即缺素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的百分率)看,缺氮区为68%、缺磷区为70%、缺钾区为78%,对照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相对产量60%~75%(不含75%)为低、75%~90%(不含90%)为中]判断,试验区土壤氮(N)和磷(P2O5)养分质量分数偏低,钾(K2O)养分质量分数中等。
2.2 籽粒、植株养分质量分数分析
检测作物籽粒、植株中养分的质量分数,可以知晓作物从土壤中吸收了多少的养分。基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修订版)》和有关农化分析技术规程[6],对试验各处理采集的籽粒、植株样品的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见表3。其中,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均是指单质氮、磷、钾质量分数。
由表3可知,试验中获取的实测值与网上查询的参考数据存在差异,仅植株全氮质量分数实测值与网上查询的参考数据(以下简称参考数据)基本相同,其余实测值均小于参考数据。其中,以植株全磷质量分数实测值与参考数据的差异最大,实测值仅为参考数据的25.2%~40.3%;其次是籽粒全钾质量分数,实测值为参考数据的65.3%~69.7%;再次是籽粒全磷质量分数,实测值是参考数据的77.6%~82.6%;最后是植株全钾与籽粒全氮质量分数,实测值是参考数据的81.5%~87.4%。由此可见,枧坝镇玉米籽粒、植株养分质量分数数据应通过开展肥料利用率试验进行获取,不宜完全引用网上提供的参考数据。
2.3 玉米形成100 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测算
作物形成100 kg经济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是制订作物配方施肥方案的必备参数之一,也是计算肥料利用率的基本参数。利用产量数据、植株与籽粒养分质量分数检测数据,计算常规施肥条件形成100 kg作物经济产量所需要吸收的养分量(养分吸收量是指氧化态的量,氮为纯N、磷为P2O5、钾为K2O,下同)。对于全肥区,对形成100 kg作物经济产量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进行计算,而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则只计算相应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见表4)。
经测算,在绥阳县枧坝镇试验地常规施肥全肥区,玉米形成100 kg经济产量(即籽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为氮1.81 kg、磷0.76 kg、钾1.45 kg;缺素区形成100 kg经济产量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79 kg、0.86 kg、1.50 kg。
2.4 肥料利用率的测算
肥料利用率是制订农作物配方施肥方案的参数之一。利用试验获取的产量数据及测算出的100 kg作物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数据,计算肥料利用率。由表5可知,氮肥利用率为29.92%、磷肥利用率为15.50%、钾肥利用率为28.00%。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判断,试验地土壤氮(纯N)、磷(P2O5)养分偏低,钾(K2O)养分处于中等水平。从试验产量来看,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的玉米产量均明显低于全肥区,这说明缺氮(纯N)、缺磷(P2O5)、缺钾(K2O)均会明显影响玉米产量[3-5]。在3个缺素区中,无钾区的产量高于无磷区,而无氮区产量最低。经测算,在绥阳县枧坝镇常规施肥(全肥区)条件下,种植玉米形成 100 kg经济产量的养分吸收量为氮(纯N)1.81 kg、磷(P2O5)0.76 kg、钾(K2O)1.45 kg,而氮(纯N)、磷(P2O5)、钾(K2O)化肥的利用率分别为29.92%、15.50%、28.00%。
根据形成100 kg作物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结合目标产量、土壤的供肥能力,可以测算作物科学合理的施肥量,既可以满足作物需要的养分,又不会因施肥量过多造成浪费。以试验获取的数据为例,若目标作物667 m2产量(指经济产量)为550 kg,则每667 m2需要吸收的养分量为氮(纯N)9.955 kg、磷(P2O5)4.180 kg、钾(K2O)7.975 kg;再假定土壤的供肥能力为每667 m2氮(纯N)6 kg、磷(P2O5)3 kg、钾(K2O)5 kg。因此,农户需要通过施肥每667 m2补充氮(纯N)3.955 kg、磷(P2O5)1.180 kg、钾(K2O)2.975 kg。再根据试验获取的肥料利用率即可计算出每667 m2需要的施肥量为氮(纯N)13.22 kg、磷(P2O5)7.61 kg、钾(K2O)10.62 kg。
参考文献:
[1]张明刚,胡艳颉.绥阳县黄壤土玉米配方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试验探究[J].中国农技推广,2016(7):47-50.
[2]杨杰,罗宇.遵义市红花岗区秋马铃薯肥料利用率研究[J].长江蔬菜,2017(4):75-77.
[3]郑小春,闫洁.蓝田县冬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21(7):91-93.
[4]张增环,吴云,王锦贵,等.灌南县水稻生产上氮磷钾肥利用率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22(2):87-88.
[5]袁伟.泾川县玉米“3414”肥料效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4-55.
[6]360文库.主要作物养分质量分数表[EB/OL].(2018-05-19)[2023-04-27].https://wenku.so.com/d/7343b01ec8b992becc6c3e44abe56c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