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飞播造林成效分析与评价
作者: 邱日辉
摘 要: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飞播造林始于1969年。截至2019年,当地累计飞播造林约5.43万hm2(不含复播),共设计39个播区。将39个播区按年份划分成6个批次,运用权重抽样法选取其中16个播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成数抽样调查法和角规测树法对汉阴县飞播造林成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汉阴县飞播造林成林面积为2.38万hm2,成效率43.8%,活立木蓄积量125.8万m3,达到陕西省飞播造林成效等级评定为优的标准。飞播造林改善了汉阴县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飞播造林在过去乃至将来依然是汉阴县林业生态建设中至关重要的营造林方式。
关键词:飞播造林;造林成效;汉阴县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2-131-4
1 汉阴县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汉阴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腹地的安康市中西部,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境内凤凰山横亘东西,汉江、月河南北分流,316国道、G7011高速公路和阳安铁路穿境而过。
1.2 地形地貌
汉阴县由东北向西南分别有秦岭、凤凰山、大巴山,呈“三山夹两川”的“W”形地势。境内最高处凤凰山主峰海拔2 128 m,最低处漩涡镇海拔290 m。汉阴县城位于月河川道中部,平均海拔360 m,是典型的中低山丘陵地貌[1]。
1.3 气候条件
汉阴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 ℃,年无霜期258 d,年平均降水量782 mm,年日照时间1 876 h,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1.4 水文情况
汉阴县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汉江、月河、观音河、洞河等,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年径流量5.19亿m3,地下水储量9 721.82万m3。
1.5 森林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汉阴县土地总面积为13.65万hm2。截至2020年,该县森林面积9.01万hm2,森林覆盖率66.0%,活立木总蓄积量444.3万m3[1]。汉阴县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当地林木资源有108科300种,有柑橘、油桐、桑、茶、栗、棕榈、楠木、樟、马尾松、油松、华山松、杉木、淡竹、梨、苹果、核桃、杨树、榆树、刺槐、香椿、桦树、漆树和柏木等,其中珍稀树种有银杏、樟、楠木、铁坚油杉;中药材种类繁多,约有48科250余种,主要有金银花、天麻、杜仲、柴胡、丹皮等;野生动物有朱鹮、羚牛、林麝、金猫、红嘴相思鸟、鸳鸯、画眉、白鹭、戴胜、小鷿鷈等400多种[1]。
1.6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汉阴县下辖10个镇18个社区141个建制村,总人口31万人。2020年末,该县常住人口23.86万人,耕地面积2.13万hm2(其中水田0.8万hm2),人均基本农田面积为700 m2。
2 汉阴县飞播造林概况
1969年,陕西省飞机播种造林站在汉阴县凤凰山开展飞播造林试验,共设计2个播区,作业面积0.147万hm2,造林树种为油松,当年调查出苗率超过30%。1970年,汉阴县全面开展飞播造林。截至2020年,该县累计飞播39个区块(不含复播),飞播作业面积约5.43万hm2,完成宜播地造林面积4.34万hm2,形成了集中连片(面积0.67万hm2以上)飞播林基地2处,南北两山乡(镇)周边连片(面积0.33万hm2以上)飞播林基地6处,边远山区连片(面积0.07万hm2以上)飞播造林17处,基本覆盖汉阴县全境。
3 汉阴县飞播造林成效调查方法
汉阴县飞播造林时间跨度长(1969—2019年),地域覆盖广,县域内分布有不同年份的播区共39个。为使研究对象更具代表性,确保调查结果客观真实反映汉阴县飞播造林成效,笔者先按时间将汉阴县1969—2019年飞播造林划分为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2010—2019年6个批次,再采取权重抽样法(根据每个批次播区面积在历年累计面积中所占的权重/比例,与该批次播区个数相乘,结果取整数),确定抽取各批次播区个数(原则上抽取的播区个数不低于累计播区个数的40%),然后将各个批次内播区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确定排名靠前的播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上述方法,共确定调查播区16个,占累计播区数的41%(见表1、表2)。
实地调查飞播造林区时,成林因子采用固定样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即在播区机械固定样方,调查样方内的林木因子。在确定样方个数时,先估测有苗样地数目。布设样方时,先确定调查线,根据播区走向,每隔一定距离确定一条垂直于播带的调查线,再根据播区宽度,每隔一定距离确定一个半径1.79 m、面积10 m2的圆作为调查样方。一般根据播区长度确定调查线数,根据播区宽度确定调查线上的样方数,整个播区的调查样方数要能代表整个播区,抽样精度要在80%以上[2]。样方确定后,调查样方内的有苗频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成林面积、成林率和单位面积林木株数等林分因子。调查林木蓄积量时,在播区4~6个不同位置(深入播区距林缘50 m处),采用角规测树法(林木平均胸径较大)或材积表法(以观察者为中心,在半径5.64 m、面积100 m2的圆内,测量够检尺林木株数、平均胸径,与材积表中对应数值相乘),测算播区活立木蓄积量,然后推算出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按照上述原则和方法,笔者对16个播区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16个播区成林面积约1.39万hm2,平均成林率43.8%,超过陕西省规定的飞播造林成效率合格标准(30%以上),达到陕西省飞播造林成效评定等级为优的结果。16个播区活立木蓄积量为73.243万m3,平均每667 m2活立木蓄积量3.5 m3。据此推算,1969—2019年汉阴县累计飞播造林39个区块,作业面积约5.43万hm2,成林面积2.38万hm2,活立木蓄积125.8万m3。
5 汉阴县飞播造林评价
自1969年起,汉阴县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6.16亿元,完成飞播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各项工程造林9.35万hm2,成林面积3.26万hm2,成林率34.9%。其中,飞播造林累计投入0.98亿元,占比15.9%;累计完成造林约5.43万hm2,占比58.1%;成林面积2.38万hm2,成林率43.8%,成效率显著高于总造林成效。
5.1 飞播造林对汉阴县森林资源的影响
汉阴县采用飞播造林技术有效扩大了该县森林面积,增加了森林蓄积总量,提升了森林覆盖率。三秦游网公开的汉阴县植物资源概况显示,1982年汉阴县森林面积5.40万hm2,森林覆盖率40.38%,活立木蓄积量65.99万m3[3]。截至2020年,汉阴县森林面积9.01万hm2,森林覆盖率66.0%,活立木蓄积量444.30万m3[1]。与1982年相比,2020年汉阴县森林面积净增3.61万hm2,活立木蓄积量净增378.31万m3,森林覆盖率增长25.62个百分点,其中飞播造林分别贡献2.38万hm2、125.8万m3和17.4个百分点。
5.2 飞播造林对汉阴县水土保持的影响
飞播营造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护林有效增强了森林的绿色防护效能,明显减少了地表径流,控制了水土流失[4]。据汉阴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档案资料记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汉阴县森林植被遭遇多次严重破坏,大面积森林遭到毁灭性砍伐,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现象逐年加剧,1984年汉阴县水土流失面积达579.1km2[5]。随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第一批、第二批飞播林相继成林,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快速恢复增长,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功能增强,汉阴县水土流失现象得以有效逆转。根据陕西省水利厅2021年10月13日发布的全省各县(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2018年汉阴县水土流失面积为486.1 km2,较1984年减少了93.0 km2[6]。最直观的表现是月河及其一二级支流观音河、清泥河、洞河,由过去的逢雨必浊变成现在的常年涓涓清流。
5.3 飞播造林对汉阴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飞播造林有力促进了汉阴县生态建设步伐,加快了该县生态环境的好转。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无计划、无节制的砍伐森林活动,不仅使大面积森林遭到严重破坏,也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导致各类珍稀野生动物多年销声匿迹。飞播造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生态效应,吸引了各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回归汉阴县栖息繁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黑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嘴相思鸟、鸳鸯、画眉、林麝、羚牛等,以及“三有”保护动物白鹭、戴胜、小鷿鷈等[7]。
5.4 飞播造林对汉阴县林业建设的影响
飞播造林具有造林快速、低成本、高效益等特点,可突破人工造林禁区,能补齐人工造林的短板。飞播造林可应用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及人力难以企及的高山沟壑[8]。飞播造林加快了汉阴县林业建设步伐,在过去乃至将来依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5.5 飞播造林对汉阴县经济建设的影响
飞播造林为汉阴县增加林木蓄积量125.8万m3,产值约10.06亿元。同时,飞播林为当地林农提供了大量的建材和生活用薪材,切实增加了林农收入,促进了当地林农增收致富。此外,飞播林也成为发展林下种养业的重要基地。如今,林下魔芋、林下中药材,林下养蜂等林下经济在汉阴县蓬勃兴起。
5.6 飞播造林对汉阴县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
飞播林奠定了汉阴县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大面积的飞播林基地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甚至外地游客森林旅游观光休闲的去处。例如,龙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观音河湿地公园、迎宾公园等,无不依托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飞播林基地而建。通过几十年的飞播造林,过去的荒山秃岭现已郁郁葱葱,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助力汉阴县赢得了国家级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王海杰,马鹏刚.汉阴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地下水,2011(6):139-141.
[2]段永斌,窦美英,黄海英.不同立地条件对飞播成苗的影响[J].陕西林业科技,2012(3):34-36.
[3]三秦游网.汉阴县植物资源概况(1)[EB/OL].(2012-09-17)[2023-04-16].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info/129172351162640.html.
[4]王中会,李建春,葛芬仙.陕西省飞机播种造林成效分析及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03(4):60-63.
[5]汉阴县志编纂委员会.汉阴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21.
[6]陕西省水利厅.2018年土壤侵蚀(含冻融)面积统计[EB/OL].[2021-10-13](2023-04-16).http://slt.shaanxi.gov.cn/bmcs/sxstbc/ggfw_2043/stlsdtjc/202110/t20211013_2193780.html.
[7]胡姓娃,徐书民,庞亚丽.卢根良洛南县油松飞播造林成效评析[J].陕西林业科技,2002(1):21-23.
[8]刘晓阳,沙文娟,张红艳.浅析凤县飞播造林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科学实验,2019(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