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22年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分析
作者: 李恩涛 杨再林 余文芹 韩仕芬 陈章黎
摘 要:为给贵州省瓮安县农区鼠害防治提供依据,基于相关监测资料,对2013—2022年当地害鼠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瓮安县农区主要害鼠种类有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4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不同年份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群数量变化有时差异较大、有时差异较小,2014年农区害鼠种群数量最高,之后时升时降,2021年害鼠种群数量最低;不同月份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群数量波动较大,3月、6月、9月出现3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全年种群数量表现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不同季节住宅区、农田区(稻田及旱地耕作区)害鼠种群数量变化均存在明显区别,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冬季。因此,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应列为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6月、9月是鼠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害鼠种类;种群组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瓮安县
中图分类号:S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2-145-3
0 引言
贵州省瓮安县通过开展农区害鼠定点监测,积累、保存了大量害鼠监测调查资料,在农区害鼠预测预报及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面掌握瓮安县农区主要害鼠种群组成、种类及种群数量变化特征,为今后当地害鼠预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13—2022年瓮安县农区害鼠监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
1 调查内容及统计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2013—2022年,瓮安县对害鼠定点累计调查120个月次360 d,定点调查点为瓮安县瓮水办事处花竹社区大牛腿组植保中心观测场。该观测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花卉等作物,海拔1 076~1 095 m。
1.2 监测方法
用7 cm×l7 cm的木制夹板作为监测工具,每月10—15日选择其中3 d开展连续调查,对3种不同生境(稻田、住宅、旱地)分别调查1次。于每日中午至下午天黑前对单种生境类型放置鼠夹板,诱饵使用生花生仁,次日早晨检查害鼠捕获情况。稻田、旱地耕作区均采用直线规则排列与曲线不规则排列相结合的方式[1]、夹板头顶墙面的方法,按照大约5 m×50 m的规格将配备毒饵的鼠夹板放置在害鼠容易经过的田土边、田埂或者其他隐蔽处;住宅区以单个房间为单位,按照10~14 m2房间放置鼠夹板1个、15~20 m2房间放置鼠夹板2个,以此类推。
1.3 统计方法
对住宅区、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分别统计捕获鼠数,计算捕获率。捕获率=捕鼠数/置夹数×100%[2]。对捕获的害鼠分别鉴定鼠种、性别,测量外部形态指标后对其解剖观察,逐一编号记录。
2 监测结果与分析
2.1 害鼠种类组成
2013—2022年,在瓮安县稻田耕作区、旱地耕作区、住宅区3类生境共放置鼠夹板69 050个,捕获害鼠865只,详见表1。经分类鉴定,瓮安县共有4种农区害鼠,即黄胸鼠、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均隶属啮齿目鼠科)。农田区(包括稻田耕作区、旱地耕作区)优势害鼠种为黑线姬鼠,占农田区捕获总鼠数的62.65%,其中稻田耕作区捕获黑线姬鼠占此类生境捕获总鼠数的70.93%,旱地耕作区捕获黑线姬鼠占此类生境捕获总鼠数的52.00%;其次为小家鼠、褐家鼠,其捕获数量分别占农田区捕获总鼠数的22.18%、15.18%;农田区未捕获到黄胸鼠。住宅区优势害鼠种为褐家鼠,占住宅区捕获总鼠数的70.94%;其次是小家鼠、黑线姬鼠,捕获数量分别占住宅区捕获总鼠数的14.82%、13.96%;黄胸鼠仅捕获1只,占住宅区捕获总鼠数的0.28%。
2.2 害鼠种群变化特点
2.2.1 不同年度特点。由表2可知,2013—2022年瓮安县农区害鼠年平均捕获率为1.25%,不同年份间有时差异较大,有时差异较小,2014—2019捕获率较高,2013年及2020—2022年捕获率较低。稻田及旱地耕作区的害鼠年平均捕获率在不同年份间有差异(为0.65%~1.60%),多年平均捕获率为1.12%。
如图1所示,2014年农区害鼠平均捕获率最高;之后时升时降,2021年害鼠平均捕获率最低。
2.2.2 不同月份变化。2013—2022年,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群数量在1月和12月最少,明显低于其他月份,平均捕获率分别为0.34%和0.36%;1月开始害鼠捕获率不断升高,3月出现第1个种群数量高峰;6月害鼠种群数量达到最高,形成第2个种群数量高峰,平均捕获率为1.97%;之后慢慢下降,9月出现第3个种群数量高峰,平均捕获率为1.88%;之后不断下降,12月和次年1月降至最低。不同月份害鼠种群数量波动较大,3月、6月、9月出现3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全年种群数量表现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见图2、表3)。
2.2.3 四季变化特点。瓮安县农区害鼠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种群数量存在一定差异,春、冬季种群数量明显少于夏、秋季。其中,冬季种群数量最低,平均捕获率为0.74%;春季种群数量次之,平均捕获率为0.90%;夏季种群数量最高,平均捕获率为1.69%;秋季平均捕获率为1.64%(见表4)。
3 结论
瓮安县农区包括住宅区、稻田耕作区和旱地耕作区,主要害鼠种类有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4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农田区以黑线姬鼠占绝对优势,住宅区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因此,黑线姬鼠、褐家鼠是瓮安县农区鼠害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对小家鼠也要加强监测与防治。
另外,不同年份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群数量变化有时差异较大、有时差异较小,2014年农区害鼠种群数量最高,2021年害鼠种群数量最低;不同月份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群数量波动较大,3月、6月、9月出现3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全年种群数量表现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不同季节的住宅区、农田区害鼠种群数量变化均存在明显区别,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冬季。由此可见,每年3月、6月、9月为当地农区害鼠防治的关键时期。
4 瓮安县农区鼠害防治建议
瓮安县应以褐家鼠被列入一类病虫害为契机,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重视,通过召开灭鼠技术现场培训会、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害鼠绿色防控农民田间学校等方式,广泛宣传与推广害鼠绿色防控技术,尽量减少化学鼠药使用,将害鼠的危害控制在较小范围内,达到安全、高效、环保的鼠害防控目的,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健康[3-5]。
参考文献:
[1]白智江,杨再学,秦治勇,等.余庆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变化[J].中国植保导刊,2016(7):43-49.
[2]杨再学,郭永旺,王登,等.贵州地区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J].动物学杂志,2016(6):939-948.
[3]杨再学,周朝霞,尹文书,等.农民田间学校在鼠害防治培训中的效果与启示[J].中国植保导刊,2020(7):103-107.
[4]潘会,林成伟,黄显艳.关岭自治县农区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成效与建议[J].乡村科技,2022(23):33-36.
[5]李恩涛,杨再林,陈章黎,等.瓮安县鼠害绿色防控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效果[J].农技服务,2022(8):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