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部署特色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作者: 翟媛媛

2023年9月21日,农业农村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南宁市召开全国特色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现场会。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系统的领导、专家和果业专业技术人员齐聚南宁市,共同观摩水果生产现场,并就各地推进特色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经验进行交流,共品“果”香、共叙“果”缘、共商“果”业。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色产业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资源禀赋,强化市场导向和创新驱动,以“控规模、调结构、提品质、增效益、强链条”为重点,推动果业走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模式先进、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特色果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供应能力明显增强,花色品种更加丰富,果品质量稳步提升,科技成果加快应用,产业素质不断增强,促进增收就业作用明显,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果业发展依然存在区域和产品结构不优、果园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创新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融合度不深等短板挑战,急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主导产业,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强化政策扶持,集聚各方资源,推动水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聚焦控面稳产,力争到2030年,全国果园面积控制在1 000万hm2,水果产量稳定在2亿t左右,进一步提高果品品质、产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绿色发展,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适度控制水果发展规模,推行绿色种植模式;坚持适区适种、优化布局,避免盲目引种、无序扩种;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提高全产业链现代化经营水平;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推动产业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会议要求,要聚焦重点难点,突出优势产区,集聚政策、技术和服务,全力推进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差异化多元化发展,重点抓好调优品种结构,优化品种熟期,做强优势产区。二是推进绿色标准化生产,构建现代化生产体系,加快低效果园改造,发展轻简栽培和绿色标准化生产,建立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相结合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加快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果业科技水平,突出抓好品种和砧木创新、种苗繁育创新、机械装备创新及经营机制创新。四是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现代经营体系,加快提升采后处理和加工水平,完善营销流通渠道,培育创响知名品牌,拓展产业业态功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黄智宇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中国少有的宜农、宜林、宜牧、宜渔综合发展地区,也是全国有名的“糖罐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地区。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设施果业、建设智慧果园、加快水果产业链布局,2022年广西园林水果产量突破3 000万t,占全国的1/8以上,并且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柑橘产量突破1 800万t,约占全国的1/3,全球的1/10,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柿子、火龙果、百香果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芒果、香蕉、荔枝、龙眼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二,为打造中国知名“果盘子”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广西将继续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通过优布局、精品种、控面积、攻单产,树品牌、提品质、延链条、增效益,推动水果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优化升级,将果业这个传统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抓,着力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出席并作我国水果产业发展报告,组织观摩了南宁市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浙江、山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等6省(自治区)作交流发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