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交互决定论视角下大学生返乡意愿影响因素调研与分析

作者: 聂荟扬 赵荣亮 丁乐瑶

三元交互决定论视角下大学生返乡意愿影响因素调研与分析0

摘 要:以促进大学生返乡为目标,围绕陕西省高校大学生返乡意愿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从而提出系统的返乡引导机制。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从自我效能、结果期望、外界环境3个方面构建大学生返乡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外界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返乡意愿的决定性因素,自我效能和结果期望是关键因素,自我效能、结果期望和外界环境间产生交互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家乡环境、增强返乡吸引力,突出大学生主体地位、打造返乡核心竞争力,以家长为突破点、全覆盖宣传发动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返乡;大学生;三元交互决定论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9-04-6

0 引言

乡村振兴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农业农村全面发展指明了道路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资源是人才,国家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并不断加大对返乡人才创业就业的投入。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使用农业领域战略科学家。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1]。然而,乡村目前“空心化”问题严重,人才外流的困境持续存在,缺少各种技术人才特别是治理人才。如何吸引人才返乡助力乡村振兴,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和劳动力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最大潜在力量,探究其返乡意愿及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也成为高等教育相关学者们急需思考解决的问题。

现有文献根据研究因素的不同,有两种主要的研究类型:一是以研究客观因素为主,二是以研究主观因素为主[2]。客观因素包括影响大学生返乡意愿的各种外部力量,如乡村生活环境、教育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等;主观因素包括对家乡的归属感、眷恋程度、对自身能力的评估等内在心理驱动。前者有如李晓红等[3]检视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大学生返乡意愿产生的影响,进而发现教育精准扶贫对大学生返乡起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感恩机制及其机制作用的性别差异在教育精准扶贫对返乡意愿产生影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后者有如罗卫怡[4]围绕地方感的3个维度,即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展开对大学生返乡意愿的影响研究。在探究大学生返乡影响机制时,学者们往往参考和运用各种不同的心理理论选取与构建指标,包括计划行为理论、推拉理论模型、理性经济人假设及公共政策理论等,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例如,高梦洁等[5]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成三要素研究其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相关学者对于大学生返乡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普遍存在研究缺乏普适性的问题,具体体现在返乡意愿方面,多关注返乡创业现状,缺少对其他职业岗位的研究,如对大学生入职“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岗位的意愿研究。多数学者针对大学生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由于缺少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指标选取较为发散,各影响因素间缺少层次关系和相互作用,难以形成辩证完善的统一体系。笔者针对已有文献的局限性,以三元交互决定论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影响大学生返乡行为的多重因素,从而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多渠道、深层次地参与乡村建设,在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1 理论认知与研究假说

1.1 模型构建与假说

三元交互决定论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其认为人的能动性是个人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在交互结构中发挥作用。三元交互决定论强调个人行为受到内在的观念、思想、期望等因素和外部的地域、资源、文化等环境因素交互影响,而行为的结果也能反过来影响个人认知和环境因素。在大学生返乡的影响因素中,个体认知提供了决策行为的可能,外部环境促进或阻碍大学生返乡,并影响大学生自我评估、结果期望,大学生个体与外在环境交互影响返乡行为意愿。因此,要想全面衡量大学生返乡意愿,采用三元交互决定论对参与这一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是较直接全面的方法。笔者参考美国心理学家Victor Vroom提出的期望理论(激励的效果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以及Compeau、Higgins提出的个人行为模式理论,从自我效能和结果期望两个方面考量个体因素[6-7]。大学生返乡意愿模型主要路径由自我效能、结果期望、外界环境、行为意愿4个变量构成;其中,自我效能(SE)、结果期望(RE)、外界环境(OE)是大学生返乡意愿的自变量,行为意愿(BI)为因变量。

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提出假说H1:自我效能正向影响大学生返乡的行为意愿。Bandura[8]定义自我效能为“人们对自我组织和进行某种行为达到预期效果的能力的自我判断”。自我效能会形成自我帮助和自我阻碍两种思维模式,会直接影响个人对目标的设定与坚持,而个人的努力程度和面对风险的态度最终影响到行为效果和效率[8]。大学生考虑是否返乡时,先对自我效能进行预估,综合考虑参与及处理可预见风险的能力,同时参考已返乡大学生满意度评价,对个体返乡能力进行评估。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笔者将大学生返乡中的自我效能变量分为能力认知、言语劝说、风险控制3个测量题项。

假说H2:结果期望正向影响大学生返乡的行为意愿。个人利用自己现有知识状态对行为结果进行预测生成了结果期望。Adams[9]的公平理论指出,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获得的报酬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或自己过去的报酬和投入比率进行比较,以形成结果期望。大学生考虑是否返乡时,会综合考虑自身结果期望和家庭结果期望两方面做出行为决策。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将影响结果期望的自身期望结果分为支援乡村建设、实现自我价值、减轻生活成本、享受政策福利及丰富基层经验等5个因素。家庭期望结果以促进与家人关系,方便照顾家人来衡量。

假说H3:外界环境正向影响大学生返乡的行为意愿。外界环境是指能够对个体行为及其目标实现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外部力量。笔者将外界环境因素分为人际信任、相关政策、配套保障及前景信任等4个方面,从微观方面的亲朋支持、老师支持,到宏观方面的政策支持、配套保障完善、发展前景良好等构建起较全面的衡量影响外界环境的指标。

假说H4:自我效能正向影响结果期望。大学生考虑是否返乡时,对自我是否有能力返乡的判断,会影响其对返乡结果的预期。显然,如果大学生有较高的自我效能,就会提高其返乡的结果预期。

假说H5:外界环境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外界环境既能够通过培养大学生返乡的各种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又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效能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假说H6:外界环境正向影响结果期望。根据假说H4和假说H5,外界环境对自我效能具有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对结果预期具有正向影响,从而提出假说H6。

1.2 变量选取与量表设计

笔者以三元交互决定论为理论依据,参考现有文献中的指标选取,同时结合实地调研过程中陕西省农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16个量表题项,考察自我效能、结果期望、外界环境及行为意愿4个变量关系。笔者运用李克特5分量表进行测量(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具体量表内容设计如下。

1.2.1 自我效能

该潜在变量分为能力认知、言语劝说、风险控制3个测量维度,共计3个题项。测量问卷题项包括“我具备大学生返乡的能力和条件(规划能力、专业能力、工作经验、资源禀赋等)”“我周围已经返乡的人认为返乡就业是明智的”“我能够应对返乡会遇到的风险及其后果(舆论压力、思维差异等)”。

1.2.2 结果期望

该潜在变量分为自身结果期望和家庭结果期望2个测量维度,共计6个题项。测量问卷题项包括“返乡能实现支援乡村建设的梦想”“返乡是我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返乡能减轻生活成本”“返乡能使我享受到家乡的优惠政策福利”“返乡能丰富我的基层工作经验”“返乡能促进家人与我的关系”。

1.2.3 外界环境

该潜在变量分为人际关系、相关政策、配套保障及前景信任4个测量维度,共计6个题项。测量问卷题项包括“我会考虑亲朋、老师对于我返乡的意见”“返乡政策的宣传和实施效果较好”“返乡社会保障很完善”“学校的返乡教育引导机制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完善”“我对乡村的发展前景有信心”。

1.2.4 行为意愿

该变量用1个题项进行度量,即“我愿意返乡”。

2 研究方法模型概述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是一种将因子分析的测量性与路径分析的回归建模性相结合、融合多种统计方法的多元模型[10],其可以在处理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同时分析可观测变量和潜变量关系,且具有丰富的拟合评价指标来评价模型[11]。考虑到研究侧重点及选取变量特征,笔者选择SEM探索大学生返乡意愿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SEM中既包含可以直接观测到的显变量,也包含无法直接观测的结构变量,在两类变量后会产生两种模型,即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前者研究的是可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后者反映的则是潜变量相互的关系。测量方程公式为

X=Λxξ+δ  (1)

Y=Λyη+ε (2)

式(1)中:X表示由外生指标组成的向量;Λx表示外生观测变量X在外生潜变量ξ上的因子载荷矩阵,用来表示外生观测变量和外生潜变量的直接关系;δ表示外生观测变量的残差项向量。

式(2)中:[Y]表示由内生指标组成的向量;[Λy]表示内生观测变量[Y]在内生潜变量[η]上的因子载荷矩阵,用来反映内生观测变量和内生潜变量的关系;[ε]表示内生潜变量的残差项向量。

结构方程公式为

η=Bη+Γξ+ζ (3)

式(3)中:B表示内生潜变量[η]之间的关系矩阵,[Γ]表示外生潜变量[ξ]与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矩阵,[ζ]表示误差项。

3 研究样本及数据检验

3.1 研究区域与数据样本

陕西省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农业大省,且省内不同农业产业区域发展模式不同,同时涉及大学生数量众多,为调查提供了丰富全面的样本数据。2023年7月5—15日,笔者实地走访调查陕西省众多高校,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确保最后得出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此调研发放问卷808份,其中有效问卷有712份,无效问卷有96份,问卷有效率为88.12%。

3.2 样本检验

在此次研究中,通过量表的形式测量影响因素,因此对于测量结果的数据质量进行检验是保证后续分析具有意义的重要前提。笔者通过克隆巴赫系数信度检验方法分析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克隆巴赫系数取值范围在0~1,检验结果系数值越高,信度越高。大学生返乡意愿影响因素量表信度分析的结果如表1所示,4个分量的信度系数均在0.8~1.0,因此说明此次研究使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接着通过平均提取方差值(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和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各个维度的收敛效度值和组合信度值,各个维度的AVE值均在0.5以上,CR值均在0.7以上,表明各项潜在变量的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程度,说明模型维度内聚合效果好,各个维度均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和组合信度。

4 结果与分析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

对样本进行汇总,得到样本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此次调研对象整体女多男少,且以大三、大四学生偏多,所学专业集中于理工类、经管类、文史哲类,学习成绩按各层次分配合理,不同层次的大学均有涉及,籍贯以县级市居多,家庭月收入多在10 001~15 000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