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生朝天椒编绳播种育苗技术
作者: 徐青 李文跃 李作明 申爱民摘 要:编绳播种育苗技术是近几年在簇生朝天椒育苗中应用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新技术是利用种子编绳机将簇生朝天椒种子按一定距离编成种绳,然后按照设定好的行距,将种绳均匀铺设在苗床上进行播种的一种育苗方式。相比簇生朝天椒传统撒播育苗,编绳播种具有播种均匀、成苗整齐、不需要间苗、节省种子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品种选择、种子消毒、编制种绳、苗床准备、播种、苗期管理及苗期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簇生朝天椒编绳播种育苗技术。
关键词:簇生朝天椒;编绳;播种育苗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9-83-3
0 引言
辣椒属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1],常作一年生栽培。朝天椒是对椒果朝天(朝上或斜朝上)生长的一类辣椒的统称,是按果实着生状态进行分类的一类辣椒[2]。朝天椒分簇生朝天椒和单生朝天椒2种。朝天椒富含营养物质,既可鲜食,又可作为干辣椒加工使用,还可作为调味料品和医药、化工、军工等方面的原料,是广受我国消费者喜爱的一种蔬菜[2]。河南省朝天椒生产面积达13.3万hm2,年产销量约40万t,种植面积和销量均居全国首位[3]。在河南省朝天椒主产区,传统育苗方式是采用拱棚(小拱棚或中拱棚)有土苗床育苗。这是因为河南省朝天椒种植以簇生朝天椒为主,而簇生朝天椒种植密度较大,一般每667 m2种植8 000~12 000株,如果像鲜食辣椒一样采用穴盘育苗,则育苗成本较高。因此,河南省簇生朝天椒主产区柘城县、临颍县、内黄县、清丰县及襄城县等地,一直采用传统拱棚有土苗床撒播方式育苗,即直接将簇生朝天椒种子撒播到建好的育苗床上。但这种育苗方法用种量大,又不易撒播均匀,且由于播种密度较大,苗期需要间苗1~2次,具有费种、费工、费时等缺点。近年来,技术人员研究出簇生朝天椒编绳播种育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簇生朝天椒编绳播种育苗技术是利用种子编绳机,将经消毒处理的簇生朝天椒种子按照设定的距离编到可自然降解的纸绳带内,而后通过机械旋转搓成种绳,再利用种绳播种的育苗方式。播种时,将包着种子的种绳铺设到苗床上,浇水后,种绳遇水即可降解,不影响种子萌发和破土出苗。这种编绳播种育苗方式播种均匀,出苗、成苗整齐一致,不需要进行间苗;苗床通风透光性好,不易染病,易培育壮苗,幼苗根系发达;实现了定量、定位精量播种,节省种子,降低了育苗成本。簇生朝天椒编绳播种育苗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现将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种植户应选择种植高产、品质佳、抗病性强、抗逆性强,符合当地消费需求,并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早熟或中早熟优良簇生朝天椒品种,如三樱八号、北科红、北科918、红焰三号及红焰五号等。
2 种子消毒
2.1 晒种
晒种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还可以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部分病菌,减少朝天椒苗期病害的发生。种植户可在播种前选晴天将种子均匀薄摊在晒布上,勤翻动,晒3 d即可。包衣种子不用进行消毒处理,可直接用来编制种绳。
2.2 温汤浸种
采用温汤浸种法处理种子,能够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具体方法:将种子浸泡在55 ℃热水15 min,边浸泡边搅拌,取出洗净晾干后编制种绳。
2.3 药剂浸种
采用药剂浸种,亦可起到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将种子浸泡在10%磷酸三钠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中20~30 min,然后洗净晾干编制种绳。
3 编制种绳
利用种子编绳机编制种绳。种子编绳机由排种系统、拧绳系统和卷绳系统组成。先由排种系统将种子按照设定的距离(2.5~3.0 cm)和种粒数均匀播在宽20 mm左右的可降解纸绳带中,每个种子节点种粒数为1~2粒;而后由拧绳系统将种子、细线和纸绳带拧成种绳;最后由卷绳系统将种绳卷盘备播。需要注意的是,纸绳带的品质会对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产生一定影响,使用不合格的纸绳带会影响种子发芽率,甚至导致种子畸形或腐烂。合格的纸绳带在遇水之前比较结实,不易扯断,而遇水后又能较快地破碎分解且不产生有害物质,不影响种子发芽。纸绳带应不含细菌、真菌及病毒等,不含或者少含荧光增白剂,不含漂白剂及其他有害物质[4]。
4 苗床准备
采用塑料小拱棚或中拱棚播种育苗。苗床应建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3年内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5]。每667 m2大田需要苗床15 m2左右,床宽1.2~1.5 m。每15 m2苗床需要撒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20 kg、三元硫酸钾复合肥[m(N)∶m(P2O5)∶m(K2O)=15∶15∶15]1.5 kg。不可施用尿素和碳铵,以免引起烧苗。同时,可结合施肥撒施适量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剂对床土进行消毒杀菌,并深翻、耙细、踏实、整平。播种前7~10 d,在苗床上覆盖1层透明地膜,并在晚上覆盖草苫,以提高地温。
5 播种
5.1 播种期选择
在河南省,种植户一般在2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具体可根据簇生朝天椒不同栽培形式(春茬、麦套、麦茬等)合理进行选择。春茬椒在2月中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定植;麦套椒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定植;麦茬椒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5月底至6月上旬(即小麦收获后)及时定植。
5.2 播种操作
根据簇生朝天椒不同品种的要求,种植户可利用种绳播种机或人工铺绳播种。播种前,先浇足底水,待水分完全下渗后,在苗床两端按5~8 cm距离,均匀插上并插牢一次性筷子、短木棍或短竹竿,并将种绳一端贴地面固定在其上,将种绳盘单盘或多盘穿在略长于苗床宽的长竹竿或长木棍上,由2个工人各执一端,利用人工来回走动将种绳均匀缠绕铺设在苗床上。种绳铺设完成后,可隔一定距离盖土压住种绳,并将移位的种绳进行整理,使种绳之间的距离保持均匀一致,再在整个苗床上均匀覆盖1层厚1 cm左右的过筛潮细土。最后,喷洒苗床专用封闭除草剂(敌草胺等),覆盖1层地膜,并架设拱棚(在拱棚上覆盖塑料薄膜,用土压严、压实塑料薄膜,以利于保温、保湿)。
播种前,种植户还可先在苗床上铺设滴灌带用于浇水。具体方法为在苗床两边及中间铺设滴灌带,滴灌带间距为30~40 cm。
6 苗期管理
6.1 温度管理
苗床温度管理是培育优质壮苗的关键环节。为实现早出苗且出苗整齐一致,出苗前棚内应保持较高的温度,夜间可在拱棚上覆盖草苫、无纺布等保温材料。出苗前,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 ℃,夜间保持在15~18 ℃,不放风。注意经常观察出苗情况,当60%幼苗出土后,及时撤去地膜。幼苗出齐后,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 ℃(当棚内温度超过30 ℃时,应及时放风),夜间保持在15 ℃左右。种植户应在拱棚四周均匀设置通风口,并注意经常变换通风口位置,使苗床各部位温度保持一致,从而使苗子生长整齐一致。4月下旬断霜后,可去除拱棚棚膜。
6.2 光照管理
为培育优质壮苗,种植户需要改善苗床的光照条件。育苗时,种植户应使用新棚膜,并经常清扫棚膜上的尘土等杂物,保持棚膜表面洁净。在满足苗床温度的情况下,如果育苗棚覆盖有草苫等覆盖物,应早揭晚盖,尽量让幼苗接受更多光照。
6.3 水肥管理
种植户应注意保持床土湿润,含水量保持在50%~60%。浇水后应注意放风,以降低棚内湿度,避免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苗床不缺墒不浇水。必须浇水时,种植户可用喷壶或喷头均匀喷洒苗床;如用水管浇水,应不断挪动水管位置,使浇水均匀。切忌大水灌溉,以免苗床积水造成沤根。
定植前一般不再追肥,或可根据幼苗实际长势决定是否追肥。若幼苗长势较弱,可喷施0.1%尿素溶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6.4 除草
朝天椒出苗后到定植前,如有杂草生长,种植户应及时除草,避免杂草与椒苗争夺水分与养分。
6.5 炼苗
定植前7~10 d,适当控制水分,加强通风,适当降低温度,使椒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定植时,要求幼苗苗龄在55~60 d,株高20~25 cm,具有10~14片真叶;叶片完整(包括子叶),叶色深绿、肥厚,有光泽;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生长整齐一致,无病虫害。
7 苗期病虫害防治
7.1 苗期主要病虫害
朝天椒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茎基腐病、灰霉病及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蓟马、茶黄螨、菜青虫、蝼蛄及蛴螬等。
7.2 防治原则
种植户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防治病虫害。同时,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注意交替用药,并及时、适时喷药,真正做到防重于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次数。此外,应严格控制用量,不得随意加大用药浓度,切勿重复喷药。
7.3 防治方法
7.3.1 主要病害的防治
实际生产中,种植户主要采用化学方式防治朝天椒病害。对于猝倒病,可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对于立枯病,可用15%恶霉灵水剂900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1 500倍液或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对于茎基腐病,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 0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喷雾或淋灌表土防治。对于灰霉病,可用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 200倍液或68.75%恶唑菌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对于病毒病,可用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吗啉胍·乙酮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9%辛菌·吗啉呱水剂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7.3.2 主要虫害的防治
实际生产中,种植户主要采用化学方式防治朝天椒虫害。对于蚜虫,可用10%烯啶虫胺水剂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或25%吡蚜酮悬浮剂2 500~4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对于白粉虱,可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60%烯啶·呋虫胺水分散粒剂2 500~3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对于蓟马,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60%烯啶·呋虫胺水分散粒剂2 500~3 000倍液或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4 000~6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对于茶黄螨,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15%浏阳霉素乳油1 500倍液、10%阿维·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对于菜青虫,可用10%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5.7%氟氯氰菊酯2 0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 000~6 000倍液或15%唑虫酰胺乳油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对于蝼蛄、蛴螬,可667 m2苗床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2.0~2.5 kg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李霞.大棚辣椒生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21(28):69.
[2]袁俊水,梁新安,申爱民,等.一本书明白簇生朝天椒生产及产业化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9.
[3]朱伟岭,芦志红,齐卫强,等.簇生朝天椒-小麦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19(5):205-208.
[4]李善奎.芫荽编绳播种及周年栽培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23(9):148-150.
[5]史红娜,刘娜.新一代三樱椒育苗关键技术[J].河南农业,2020(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