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发布实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3〕3号)精神,着力推动河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3年11月8日发布《河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河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中医药强省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和健康河南建设。

《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河南省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更加繁荣,中医药国际合作更加深入,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发展。第一,要提升中药材种业质量。其工作目标是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优良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能力进一步提升,优质种子种苗广泛推广应用,中药资源监测能力明显提高,从源头保障中药材质量。其重点任务包括3项。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良种繁育,支持在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怀药产区和黄淮海平原等道地药材优势产区建设5个以上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库);每年选育鉴定10个道地药材新品种,认定10个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二是加快培育10家中药材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支持其开展提纯复壮、品种选育、良种扩繁和推广应用工作,推动种子种苗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三是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成果,健全河南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第二,要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其工作目标为珍稀濒危中药材种植技术取得新进展,中药材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实现有效转化和示范推广,规范化种植水平明显提高,中药材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其重点任务包括3项:一是加快完善中药材生产技术规范,深入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指导,在道地药材产区认定20个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积极推行按标准生产。二是建设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人工繁育基地,广泛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开发10种以上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并示范推广。三是依托省级药品监管体系,依据《药材检验检测能力资质认定范围清单》,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申请相关资质,面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第三,要推动中药材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技术传承创新。其工作目标为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中药饮片质量进一步提升。其重点任务包括3项。一是制定完善豫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炮制规范。二是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三是建设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挖掘与传承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第四,要推进中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其工作目标为道地药材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区域特色优势更加突出,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其重点任务包括3项。一是加强道地药材产区规划,发布《河南省道地药材目录》,引导中药材生产向丘陵山区集中。二是积极支持创建以中药材为主体的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推进中医药产业向优势道地药材产区集聚。三是着力培育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中医药产业链群,推进豫产药材在中药、药食同源产品、中药衍生产品等方面的研发应用;持续支持三门峡市全球植物源抗生素研发制造中心建设。第五,要培育壮大豫产道地药材品牌。其工作目标为聚焦“十大豫药”,叫响豫产道地药材品牌,增强豫产道地药材品牌竞争力。其重点任务同样有3项。一是支持豫产道地药材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二是支持中药材大县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是办好禹州药交会和百泉药交会,积极组织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展会,提升豫产道地药材影响力。

(记者:朱燚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