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安徽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分析

作者: 许从付

2017—2021年安徽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分析0

摘 要:以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是安徽省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之一。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安徽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可以互促共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存在阶段性特征,据此提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耦合度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22-13-5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兴旺是重点,依靠乡村旅游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有望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旅游业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和“同在性”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可通过要素和主体的重组,提升社会资本的价值,助力乡村振兴[2]。

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上,刘沛林[3]从新型城镇化建设视野探索了旅游业对特色小镇建设的作用,认为特色旅游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之一,从侧面反映了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作用。黄葵[4]研究发现,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受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同时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何璇[5]从战略目标与产业关联角度论证了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关系。傅才武等[6]从价值耦合、资源价值转化机制上探究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上述研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目前,在相关案例研究方面,学界的研究成果也颇丰。沈昕等[7]以徽州卖花渔村为案例地,分析了案例地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从乡村振兴视角提出了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谭慧存等[8]对四川省成都市周边的8个乡村进行调研,分析发现乡村旅游中的部分要素对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就业效应、波及效应和投资效应。

综上所述,学界从理论与实践上对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证,但有关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关联程度的研究还较少,需要加以分析论证。基于此,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安徽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为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实践证明。

1 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

1.1 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名山胜水遍布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旅游。第一,以政策为引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安徽省在2018年制定了《关于开展绿色旅游旅游消费的指导意见》《安徽省文化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使用办法》,2019年制定了《安徽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2020年制定了《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客流管控的指导意见》《安徽省夜间文旅消费“四个十佳”品牌评选办法》,2021年制定了《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评分细则(试行)》等。第二,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如观光采摘、运动康养、休闲度假等;创建特色旅游名村、名镇,如黄山脚下的汤口镇、颍上县八里河镇、包河区大圩乡等;依托传统文化,如亳州市中医药文化、华佗文化,安庆市“黄梅戏”文化,发展康养、文化旅游;利用红色文化举办“红色之旅徒步大会”,推出“红色微电影”等。第三,利用数字技术,制作旅游宣传片,推销旅游产品,如六安市“大别山秋游宣传片”;以新科技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如黄山市新安江的光影秀。第四,利用节假日举办“丰收节”“歌会”“美食节”等文化活动发展乡村旅游,拉动“夜游”经济增长。第五,举办旅游类服务人员业务大赛,通过比赛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但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乡村旅游产品缺乏个性特征;乡村旅游景点分散,管理较为困难;旅游产品层次不高,基本属于休闲娱乐类,体验参与型的产品不多;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缺乏现代的市场和服务管理意识;基础设施落后。

1.2 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

安徽省立足农业大省的实际,连续多年以省一号文件的形式颁布实施意见,以其他政策法规作为辅助性制度加以保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产业振兴上,安徽省立足实际,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一方面,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的水平与质量,实现工农业发展相结合;另一方面,发展家禽家畜养殖业,夯实农民家庭经济基础。例如,利辛县利用肉牛养殖产业推动农牧发展,把肉牛养殖产业做到了安徽省的前列。在人才振兴上,安徽省注重向农村引进人才,注重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在文化振兴上,安徽省在建设和美乡村的过程中注意传承和彰显“徽风”特色,在村庄建设中注意突出“徽派”个性特征,以规划引领村庄建设,实现文化传承,如2023年安徽省有9个县被选为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在生态振兴上,安徽省加强农村道路、通信和物流设施等建设,优化水电供应,扩大、提高农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组织振兴上,安徽省加强乡村治理,以党建引领村镇的信用建设,实行村民自治,如淮南市毛集实验区以“积分”换产品,使环境治理获得良好效果。

2 安徽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乡村旅游作用乡村振兴的原理,笔者分别从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两个子系统构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以2017—2021年度为研究目标。从乡村旅游子系统来看,结合数据的可得性,笔者构建了反映乡村旅游效应的主要成分——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游客数、反映乡村旅游文化灵魂的最美乡村数3个综合指标(见表1)。这3个指标的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17—2021年)、2020年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做强乡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我省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成效、问题及建议》、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介绍》、2017—2021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2021年)。对于乡村振兴子系统,笔者基于吴儒练[9]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5个方面筛选18个2级指标、28个3级指标(见表2),数据分别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17—202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2021年)。表1和表2中的信息熵、信息效用、权重结果采用熵值法计算得出,具体方法介绍见2.2。

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指标体系5个维度中处于核心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其成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产业兴旺主要通过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及农旅融合4个指标反映。其中,农业生产效率主要由人均农林牧渔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人均粮食生产量表征;农业机械总动力表征农业现代化水平;农用化肥施用量表征农业绿色发展。农旅融合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效应,能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基础。

生态宜居不仅包括生活物质环境的宜居,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足,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也反映了农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环境,是评价农民生活幸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农民就业、卫生医疗、人居环境、道路交通4个指标来表征。农民能否就业,反映了城乡服务水平差距,侧面反映农村生活环境;卫生医疗是通过卫生室和卫生人员的软、硬件来反映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的卫生条件,是农村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其与农村绿化覆盖率、农村邮递线路长度共同反映了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的道路交通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可以用道路面积表征。

乡风文明是乡村旅游的文化保证,乡风民俗纯正,才能吸引游客,乡村旅游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乡风文明下设文化消费、文明创建、卫生服务、教育水平4个指标,分别通过农民的文娱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乡镇文化站数量、村镇卫生室数量及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消费表征。

治理有效主要是通过政府对接受资助人员的管理水平来衡量,指标有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农村特困人员救济供养户数及农村低保人数。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指向,是乡村振兴的价值维度,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消除城乡差距的实践路径,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生活富裕一般通过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体现,因此从价值维度出发,通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城乡差距5个指标表征。这5个指标分别由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恩格尔系数和用水普及率、农民最低保障支出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来衡量。

2.2 研究方法

2.2.1 熵值法

熵值法本来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后来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中,具有赋权客观、避免主观任意性的应用优点。笔者利用熵值法对安徽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进行客观赋值,具有科学性,能客观地反映安徽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研究方法如下。

①为消除原量纲的影响,对各变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为

[Pij=Xiji=1mXij] (1)

式(1)中:[Pij]表示各变量[Xij]无量纲化后的值。

②计算信息熵,公式为

[Ej=-ki=1mPijlnPij] (2)

式(2)中:[Ej]为信息熵,表示方案对属性[Xj]的影响;[k=1lnm],其中[k=1lnm]=5(方案的个数)。

③计算信息效用,公式为

[Dj=1-Ej] (3)

式(3)中:[Dj]表示第[j]属性下各方案的贡献度。

④计算权重,公式为

[Wj=Djj=1nDj] (4)

式(4)中:[Wj]表示各属性的权重。

2.2.2 耦合协调度法

在计算出熵值的基础上,以各三级指标的权重和对应无量纲值的积进行加总求和,得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综合水平值,并计算耦合协调度。

①计算耦合度,公式为

[C=U′1U′2] (5)

式中:[U′1]为乡村旅游的综合水平,[U′2]为乡村振兴的综合水平。

②计算综合实力指数,公式为

[F=P1U′1+P2U′2] (6)

式中:[P1]和[P2]为待定系数,一般取值0.5;[F]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综合实力指数。

③计算耦合协调度,公式为

[H=CF] (7)

式中:[H]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度等级参照高楠等[10]的研究成果。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安徽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水平分析

由图1可知,2017—2018年安徽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水平皆有所下降,从统计资料可以发现这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8—2019年,安徽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2019年后呈现下降趋势。之所以如此,是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响。总体来说,安徽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发展趋势基本相同。无论是乡村旅游还是乡村振兴,都受制于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计算得出,安徽省乡村旅游综合得分值在0.35以下,从乡村旅游的3个指标所占比重来看,乡村旅游收入所占比重较大(0.6000 0),其次是旅游人数与中国最美乡村数,分别为0.236 3和0.163 7。安徽省乡村振兴综合得分值在0.3以下,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权重得分值从高到低分别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分别为0.611 3、0.183 5、0.117 9、0.068 7和0.018 6。由此表明,产业发展对促进安徽省乡村振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安徽省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还存在提升空间。

在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中,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数量(A4-1)、乡村旅游收入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比(A4-2)、乡村就业人数(B1-1)所占权重较大。可以发现,安徽省乡村振兴水平与这3个指标关系较为密切,而这3个指标恰恰反映了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从而进一步说明安徽省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的贡献。2017—2021年,这3个三级指标的变化趋势也基本和图1保持一致(见图2)。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如下:从区位因素来看,安徽省地处长三角地区,与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上海市、湖北省武汉市相邻,省会城市合肥市到这些地区交通便捷,交通工具多样;从资源禀赋来看,安徽省拥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文化资源有徽州的古民居,以及歙县、寿县、亳州历史文化名城等;从交通要素来看,安徽省道路畅通工程的实施为乡村旅游打通了“最后的一公里”,目前安徽省已经实现乡村公路全覆盖,乡间小路基本是水泥或沥青路,建制村结束了无公路的历史;从政策环境来看,安徽省政府从农业大省的实际出发,对于发展乡村旅游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政策,为发展乡村旅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因此使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贡献较大。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的各项指标所占的权重普遍较低,这点也与安徽省的农业大省实际吻合,反映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经济基础情况不乐观的实际,从而进一步影响安徽省的乡村振兴水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