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作者: 廖玎玎

摘 要:近年来,为充分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农户实现增产,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取得了良好成效。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协同高产、减少病虫害发生。基于此,从选地整地、带型规划、选种拌种、播种、除草、水分管理、土壤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西林县

中图分类号:S14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22-68-3

0 引言

西林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百色市,是广西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当地气候环境十分适宜大豆和玉米生长。近年来,为充分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农户实现增收,西林县积极推进种植模式改革,以试验田示范种植形式向辖区内农户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取得了良好成效。基于此,笔者根据西林县的实际情况,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行总结,旨在进一步提高大豆、玉米的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可行的指导意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西林县概况

西林县位于广西最西部,地处东经104°29′~105°36′、北纬24°01′~24°44′,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西林县有耕地面积约1.65万hm2,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等。西林县山多田少,土壤类型有水稻土、红壤、黄壤、石灰岩土、冲积土等,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十分适合大豆和玉米的生长。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西林县大力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农业生产得以稳步发展。

2 西林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状

西林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加之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近年来广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西林县人民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西林县共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面积147.04 hm2,经现场测产验收,玉米、大豆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29.49、85.23 kg,平均每667 m2可增收560元[1-2]。

3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优势

3.1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组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3]。大豆植株矮小,而玉米植株较高,二者相互错开种植,形成带状结构,有效利用了田间垂直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2 提高土壤肥力

大豆能够通过根瘤菌与大气中的氮结合,固定大量氮素,而玉米对氮素的需求较高。因此,通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氮素含量,增加土壤肥力,降低作物对化肥的依赖。

3.3 促进作物协同高产

大豆与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生物学特性具有互补性,复合种植有利于促进两种作物之间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作物的整体产量。因此,通过合理安排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顺序和密度,可以充分发挥两种作物的生长优势,形成协同生长、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有利于实现作物高产稳产。

3.4 减少病虫害发生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以有效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4]。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能够在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隔和缓冲区,使得病虫害难以传播和扩散。同时,大豆植株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大豆与玉米交替种植能够减少病虫害的累积和发生。

4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4.1 选地整地

选地整地是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重要步骤之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种植户应该选择光热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地块,同时要求地块平整,排灌方便[5]。整地时,种植户需要进行覆盖式深翻,深耕土壤25 cm,并将前茬作物秸秆翻入土中,以加快其腐熟发酵。在翻耕土地时,种植户还应该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作基肥,每667 m2可施入2 500~3 000 kg腐熟的农家肥,同时配合施用适量氮磷钾肥,以增加土壤肥力。在播种前,种植户需要再对土地进行旋耕、镇压,确保地块平整细碎、无土块和根茬,达到平整、通气、保水、保肥等目的[6]。

4.2 带型规划

带型规划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环节之一,西林县种植户通常采用“带状交替、错开种植”的方式,将大豆和玉米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一个复合种植带。目前,西林县种植户主要采用“2+3”“2+4”种植模式,即在一个复合种植带内,玉米种植2行、大豆种植3行,或玉米种植2行,大豆种植4行[7]。一般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采用“2+3”模式,复合种植带带宽为2.2~2.4 m;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则采用“2+4”模式,复合种植带带宽为2.4~2.6 m。由于大豆为低位作物,容易受高位作物玉米的阴蔽,为减小玉米对大豆的阴蔽影响,可适当缩小玉米窄行行距,增加大豆和玉米的间距。以“2+3”模式为例,复合种植带带宽为2.2 m时,玉米窄行行距为0.4 m,大豆窄行行距为0.3 m,大豆和玉米的间距为0.6 m。

4.3 选种拌种

大豆和玉米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二者的生长和发展互相影响。因此,在选择品种时,需要考虑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和相容性,宜选择耐阴、抗倒、底荚高度适中、中早熟、高产的大豆品种与株型紧凑、中矮秆(株高≤2.8 m)、耐密、抗倒、高产的玉米品种,以取得最佳收益。目前,适宜在西林县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有云瑞47、仲玉3号、黔单988、荣玉1210、荃玉9号等;适宜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主要有黔豆7号、桂夏3号、南豆12、南豆25等。选好栽培品种后,种植户可用20%呋·福种衣剂进行拌种,能起到预防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8]。

4.4 播种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适期播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适宜的播种时间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种植户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降雨量、湿度等因素,注意避开低温和干旱时段,以保证出苗率和成活率。西林县种植户一般于3月初至3月中旬进行大豆的早播,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进行大豆的晚播;4月中旬至5月初进行玉米的早播,6月中旬至7月初进行玉米的晚播。在播种密度方面,一般每667 m2玉米为4 500株左右,采取精量单播方式;每667 m2大豆为9 200株以上,采取穴播方式,每穴播种2~3粒。大豆和玉米播种深度以2~3 cm为宜。如果播种过深,种子将很难在土壤中发芽,导致发芽率降低,从而直接影响产量;如果播种过浅,植株将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4.5 除草

除草是保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效种植的关键要点之一,可以有效减少杂草对大豆和玉米生长的竞争,提高作物产量。化学除草是一种有效的除草方法。种植户可在大豆或玉米播种后至出苗前,每667 m2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00 mL,兑水30~60 kg喷施,进行封闭除草。待大豆及玉米出苗后,在玉米3~5叶期、大豆2~3片复叶期再次进行除草,此阶段宜采用人工除草方式,将玉米带间杂草割除或铲除,大豆行间杂草因植株距离较近宜手动拔除,以减小杂草对大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4.6 水分管理

西林县降雨集中在6—9月,大豆和玉米播种时土壤墒情可能较差,为保证大豆和玉米出苗及生长正常,种植户可在田里铺设滴灌带。在多雨季节,需要注意及时排水,避免土壤过湿;在长期干旱的情况下,需要加大灌溉频率,以保证大豆和玉米正常生长。对于土壤保水能力较差的地区,可以采取蓄水措施,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例如,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将有机质和覆盖物质添加到土壤中,提高土壤保水性,还可以建设雨水集蓄设施,如水塘和堰塞湖等,收集雨水并有效利用。

4.7 土壤管理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松土和培土是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可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松土和培土作业主要针对玉米,时间选择在玉米拔节后的14~21 d,此时玉米株高在30~40 cm,松土深度控制在5~10 cm,由内向外逐渐加深,注意避免伤到玉米的根系。松土之后进行培土,培土高度为5~8 cm。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倒伏等情况,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培土,以增强玉米植株蔸部的稳定性,从而增强玉米植株的抗倒伏性。

4.8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保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合理选择肥料种类、施肥时机和施肥量,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同时减少养分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对于大豆而言,种植户可在播种时一次性施足肥料,每667 m2分别施氮肥2.0~2.5 kg、磷肥2.0~2.5 kg、钾肥1.0~1.5 kg。对于玉米而言,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肥关键期,种植户可每667 m2施尿素20~25 kg,在距植株10 cm左右处开沟深施或结合灌溉施用,切忌地表撒施。在玉米生育后期如出现脱肥现象,特别是高产田块,种植户应在16:00以后叶面喷施1%尿素+0.2%磷酸二氢钾,也可在抽雄期追施5~7 kg尿素[9]。

4.9 病虫害防治

在西林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常见的玉米病害有大斑病、穗腐病、纹枯病等,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蚜等;常见的大豆病害有根腐病、霜霉病、细菌性叶斑病、荚腐病等,虫害有斜纹夜蛾、大豆蚜虫、大豆高隆象等。

在防治大豆和玉米病虫害时,应以“重前兼后,兼防共治”为防控原则,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重前兼后就是重视大豆和玉米复合种植前期初始虫源的减少,以一药兼治多种病虫害,玉米收获后要强化大豆虫害防治,有效控制害虫越冬总量。兼防共治就是玉米和大豆的初侵染源压低集成技术和病害预警技术的联合使用,兼顾玉米和大豆耐受性的多技术统筹防治。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害虫的动态发生,可利用杀虫灯、色板、性诱剂等,基于害虫趋光、趋色、趋化性等特点,对大豆和玉米主要同类、共有的害虫进行同时诱杀,以实现一种器具对多种害虫进行诱杀的目标。例如,大豆和玉米同类、共有的害虫有螟虫、蚜虫、烟粉虱等,可使用多波段LED杀虫灯和性诱剂装置对这些害虫进行防治。针对玉米和大豆发生时期一致且相互重叠的病虫害,通过在关键防治时期使用广谱杀菌剂、农用抗生素等,并结合农药增效剂进行统一防治,实现一次施药即可有效控制多种病虫害的目标。例如,农用抗生素不仅可以用来防治一些害虫,如大豆蚜虫和玉米螟等,还可用来防治一些细菌和真菌病害,如大豆霜霉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及锈病等。

5 结束语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协同高产,并且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在西林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作物生长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控。同时,西林县需要加强对新型种植技术和方法的引进和研究,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广西百色西林县人民政府.西林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获丰收[EB/OL].(2022-11-22)[2023-10-16].http://www.gxxl.gov.cn/xxgk/jcxxgk/zwdt/zwyw/t13724898.shtml.

[2]广西百色市人民政府.西林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12亿元 同比增长7.23%[EB/OL].(2023-09-06)[2023-10-16].http://www.baise.gov.cn/xwdt/xqdt/t17106206.shtml.

[3]陈西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应用综述[J].种子科技,2022(14):33-35.

[4]周艳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研究[J].种子科技,2022(23):40-42.

[5]付鑫,王俊,赵丹丹.地膜覆盖对黄土高原旱作春玉米田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3):239-243.

[6]吕爱淑,刘坤侠,寇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与应用[J].基层农技推广,2015(1):31-32.

[7]彭家明.江油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23(2):41-44.

[8]范宇.右玉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5):174-176.

[9]马晓明.不同肥料配比对广河县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2022(13):92-9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