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与预防对策
作者: 范婷婷 杨智媛 姚宏伟摘 要:吉林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地之一,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具有直接的影响。为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简要概述了吉林省水稻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包括高温、干旱、寒潮、大风沙尘、暴雨等,论述了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农业气象灾害影响水稻生产的对策,以期实现吉林省水稻的高产稳产。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水稻生产;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22-74-3
0 引言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年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为840 390 hm2,且存在增加趋势。但近年来吉林省极端气候频繁发生,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分析吉林省常见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吉林省常见农业气象灾害
1.1 高温
高温是吉林省夏季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近几年,吉林省高温气象灾害发生率持续上升,特别是在2021年7月上中旬到下旬,全省持续19 d出现大范围高温,突破历史同期高温日数极值,个别县市创历史同期高温纪录。
1.2 干旱
吉林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春末(5月上旬到5月中下旬)易出现干旱灾害。特别是2023年,吉林省中西部多县市突破历史同期少雨记录,个别县市突破历史同期无降水日数记录,大部分县市土壤相对湿度小于60%,墒情不佳;个别县市土壤相对湿度小于40%,出现干旱情况。
1.3 寒潮
受东北冷涡活动影响,吉林省夏季易出现短时强对流天气,引发寒潮,有时伴随冰雹。进入秋季,吉林省易出现明显强雨雪、寒潮,个别县市会出现特大暴雪,甚至突破历史极值。
1.4 大风沙尘
近两年,吉林省多县市出现大风天气,最大风力达11级(28.6 m/s),同时个别地区出现扬沙天气。
1.5 暴雨
吉林省气候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夏季多雨。进入6月上中旬,从吉林省西部开始,全省各县市降雨显著增加,个别县市会出现暴雨。同时受极端天气影响,吉林省在初秋(9月上旬到10月上旬)平均降雨量增加,个别县市会出现暴雨天气。
2 农业气象灾害对吉林省水稻生产的影响
2.1 高温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吉林省夏季易发高温灾害,而夏季是水稻孕穗、抽穗、扬花的重要时期。水稻孕穗期遇高温会导致花器发育异常,进而引起后期花粉发育不良,花粉活力下降[1]。个别水稻植株会在高温下旺盛生长,提前发育出现早穗,空秕率增加,千粒质量下降,甚至无法抽穗扬花,导致水稻严重减产。水稻抽穗、扬花期遇高温将抑制水稻开花散粉、花粉管伸长,甚至无法正常授粉,个别稻花出现未开即枯萎情况,增加空壳率,致使水稻减产。
2.2 干旱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吉林省干旱灾害多发生在春季,春季干旱对水稻影响较大。在每年3—5月持续无有效降雨情况下,水稻播种、育秧、打田均受影响。例如,在土壤相对湿度小于60%时,处于育秧期的水稻会出现僵苗不发、大面积缺苗,影响后期返青分蘖[2]。
2.3 寒潮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吉林省夏季寒潮灾害多伴随大风或强对流天气,日照时间减少,影响水稻植株发育,降低水稻千粒质量、穗粒数,增加空秕率。特别是个别年份偏重寒潮的发生,极易导致水稻出现植株受损、烂根、结实不良等现象。
2.4 大风沙尘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大风沙尘灾害是指风力超出7级(风速大于等于17.0 m/s)的灾害,近年来在吉林省各县市频繁出现,可出现于水稻生长的各阶段。在大风沙尘灾害影响下,水稻植株会出现大量倒伏,进而无法正常发育,最终减产甚至绝收。
2.5 暴雨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夏季是水稻返青、分蘖、孕穗、扬花、灌浆的关键时期,吉林省夏季发生暴雨灾害会导致水稻大面积被淹没,甚至冲毁稻田,直接导致水稻减产。同时,暴雨灾害发生后,大量无法排除的积水易引发水稻病虫害,致使水稻产量下降。
3 预防农业气象灾害影响水稻生产的对策
3.1 高温灾害预防对策
为预防高温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种植户可以选择耐热性强的水稻品种组合,确保高温下水稻正常灌浆结实。
在播种插秧时,种植户应根据当地历年高温灾害发生规律,结合水稻生育期,适当早播或晚播,以避免水稻抽穗、灌浆期遇到高温灾害。
高温热风天气即将到来时,种植户可以采用灌深水(或长流水)的方式,改善稻田内小气候,抑制水稻植株群体之间气温上升。在灌溉便捷的情况下,种植户可执行日灌夜排模式,适时落干晒田;在灌溉条件不佳的情况下,种植户可以选择短期灌深水,持续2~3 d,保留水层8~10 cm深,以水调温,减轻热害。在水稻幼穗分化的特殊时期,种植户可以对水稻叶面、穗层进行喷灌水,短期降低水稻穗部温度。
在水稻生长后期,种植户应根外追肥,达到降温增湿,同时补充水和营养成分的效果。为避免水稻后期供氮过多引发贪青倒伏,种植户应将375~525 kg/hm2的硫酸锌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1%~0.3%的水溶液,全面喷施到水稻植株叶面,同时配合灌水施50%~60%水溶态硅肥90~150 kg/hm2,以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抵御能力。
高温下,水稻易发生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种植户应提前预防。对于稻纵卷叶螟,种植户应提前喷施50%杀螟松乳油1 500 mL/hm2,或者喷施杀螟杆菌2 250~3 000 g/hm2;对于白叶枯病,种植户可以提前喷施20%叶枯宁1 500 g/hm2,降低高温下水稻病虫害发生概率。
3.2 干旱灾害预防对策
种植水稻时,种植户应优选抗旱良种,确保水稻品种熟期适中、安全齐穗。同时,为保证干旱灾害下水稻产量,种植户应依据“早配迟、中配中、中配迟”的方针,将丰产性能佳、抗性强、产量高、米质优的水稻品种杂交组合种植。个别灌溉能力不佳的稻田,可种植生育期较短的水稻品种。
在精选良种的基础上,种植户应贯彻早播早栽的原则,根据水稻品种特点,选择吉林省气温连续3 d不高于22 ℃的时期,合理安排播种。一般在海拔低于400 m的地区,可选择4月上旬播种;在海拔超过400 m的地区,可选择4月中旬播种,以避开干旱灾害。
水稻种植前,种植户应修筑囤水田或蓄水池,以便在水稻蓄水期营造良好灌溉条件,减轻干旱灾害对水稻的影响[3]。个别无法修筑囤水田的种植户,可以考虑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或节水栽培技术,提高稻田抗旱能力。
为预防干旱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种植户可以全面施用抗旱剂,减少水稻蒸腾耗水量,提高水稻根系活力。种植户可将20 g抗旱剂兑水1 kg,持续搅拌60 min,待抗旱剂溶胀为水凝胶,与1 kg种子拌匀后摊铺在室外通风透光位置,晾晒至种子不沾手。或者直接将溶解为水凝胶的1 kg抗旱剂与15 kg土混合,均匀翻拌后撒施到苗床上,撒施量为0.5 kg/m2。
3.3 大风沙尘灾害预防对策
在水稻种植前,种植户可用烯效唑持续浸泡水稻种子24~48 h,每间隔12 h翻拌1次,浸种后用少量清水冲洗催芽播种,以控制水稻植株高度,培育多蘖矮壮秧苗,避免水稻植株在大风下倒伏[4]。
在育苗阶段,种植户应控制氮肥施加量,增施磷肥、钾肥、硅肥,必要时施加叶面肥,促进苗齐、苗壮。在够苗、齐苗后,种植户应及时晒田,促进苗根生长,培育壮苗。
在秧苗移栽后,种植户应贯彻“浅水分蘖、有水抽穗、干湿壮籽”的原则,加强水分管理,减小秧苗入泥阻力,促进秧苗根系深扎,提高秧苗抗倒伏能力。“浅水分蘖”即浅灌1.5 cm深的水层,确保“后水不见前水”,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增强水稻植株基部光合作用;“有水抽穗”主要是勤灌水,保持3~5 cm深的水层,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干湿壮籽”主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管水方法,定期晒田,及时灌水,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
在降雨多、晴天少的天气,种植户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延长晒田时间,避免水稻植株在大风下倒伏。大风沙尘灾害后,种植户应及时清沟扶苗、洗苗,避免秧苗倒伏、发育不良。
3.4 寒潮灾害预防对策
种植户应加强气象信息收集,特别是在水稻生产关键期,应加强对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关注。依据“冷尾暖头”的标准,在寒潮天气到来前打田[5]。
种植户应优选温室育秧、地膜栽植技术,减轻寒潮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在早稻育秧时,种植户应坚持保温育秧,准确掌握地膜揭盖时间。一般在秧苗扶针出现青色后,及时揭开地膜,营造良好的通风透气环境;进入水稻1叶1心期,应根据天气变化,在温度升高时及时揭开地膜炼苗;进入水稻2叶1心期,全面揭开地膜炼苗。整个育苗过程中,应保证地膜不离开育苗床,以便在遭遇寒潮天气时第一时间灌水并重新覆盖地膜。
在温室育秧、地膜栽培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种植户应注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提前预防寒潮危害。
3.5 暴雨灾害预防对策
水稻种植户应优选疏松透气、排水效果良好的种植地。同时,在个别出现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较高的低洼地区,种植户应优选生育期短的早熟水稻品种[6]。
在种植水稻时,种植户应控制插秧密度,确保田间排灌通畅,打造通风透气的田间结构,尽量减轻暴雨危害。
在暴雨灾害即将发生时,水稻种植户应及时喷施农药,降低暴雨后水稻病虫害发生率。特别是在春夏季暴雨天气后,易出现稻飞虱暴发危害。因此,在暴雨前,种植户应将25%扑虱灵375 g/hm2全面喷施到稻田内;对于个别存在稻飞虱与纹枯病混合发生风险的稻田,种植户应将虱纹灵3 000~3 750 mL/hm2全面喷施到稻田内,避免暴雨后稻田暴发稻飞虱、纹枯病。如果在水稻破口前发生暴雨灾害,种植户应提前将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1 125g/hm2均匀喷施到稻田,并进行根外追肥,可追施高氮复合肥150~225 kg/hm2,必要时增施硅肥90~120 kg/hm2和硫酸锌肥15 kg/hm2,深施到12~20 cm土层内,或者兑水配成质量分数为1%的溶液,喷施水稻叶面,提高植株抗病力。
短期暴雨后,种植户应及时排水洗泥露苗,疏通稻田排水系统,先将高位稻田积水排出,再将低位稻田积水排出,边排水边浇水洗苗,第一时间冲洗水稻茎叶上的泥沙,避免水稻植株出水后叶片气孔堵塞,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光合呼吸功能[7]。若水稻植株已出现易拔断、分蘖节变软、心叶死亡现象,应准备补苗,并打捞稻田漂浮杂物,减少机械伤害。若遇烈日高温,应先排除局部水,促使水稻植株上部露出水面,再选择下午日落时期排掉稻田多余积水,避免暴晒影响水稻植株恢复。后期,种植户应坚持湿润管理,贯彻“干干湿湿”的方针,露出泥面,避免厢面、田沟存明水,促进水稻上部节位根系生长。
4 结束语
吉林省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高温、干旱、大风沙尘、寒潮、暴雨等。水稻种植户应明确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根据水稻生长特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不良影响,促使水稻稳产高产。
参考文献:
[1]于秀玲.八五三农场2016—2020年农业气象条件及气象灾害分析[J].现代化农业,2022(5):22-23.
[2]徐永清,刘赫男,刘春生,等.黑龙江省2011─2020年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及主要气象灾害易发区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23(6):218-224.
[3]胡雪雯,刘昊峄,郭科琦.浦城县水稻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与高产种植技术[J].黑龙江粮食,2023(7):58-60.
[4]董尚荣杰.响水县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及优质高产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22(11):170-172.
[5]郭盛楠,赵鑫,张春雨,等.水稻品种吉宏6号在吉林省冷凉粳稻区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东北农业科学,2021(6):26-30.
[6]余威,汪涯.气象风险普查资料在新都区水稻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农机市场,2023(9):52-54.
[7]茆磊磊,刘立斌,张冰莲.水稻气象灾害防御栽培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3(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