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甘薯主栽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高全军 夏英三 张焕伟摘 要:山东省临沭县甘薯以其优异的品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在分析临沭县甘薯主栽品种的基础上,总结包括良种选用、培育壮苗、大田整理、插秧、大田管理等内容的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甘薯;主栽品种;育苗;大田栽培;临沭县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22-80-3
0 引言
甘薯又名地瓜、红薯、山芋等,广布于亚洲、欧洲、美洲。由于甘薯适应性强,我国大多数地区均有栽培。以前我国种植甘薯主要是为了解决温饱,栽培的甘薯面积较大,且以淀粉型为主。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再以甘薯为主食,我国甘薯栽培面积逐渐减小,栽培品种也由淀粉型为主向鲜食型、烤食型、蒸食型、淀粉型共存转变。
山东省临沭县地处鲁东丘陵地区南部,大部分属于五莲山低山丘陵范围,地形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大小山峦44座,海拔60~400 m,丘陵面积占到72.8%。根据2006年土壤普查结果,临沭县棕壤面积为53 899.03 hm2,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土壤类型,棕壤中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3.9 mg/kg,碱解氮质量分数为99.0 mg/kg,有效磷质量分数为15.4 mg/kg,速效钾质量分数为98.0 mg/kg,pH值为6.1左右[1],土质疏松,土层深厚,非常适合甘薯生长。临沭县栽培甘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甘薯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疙瘩”。
优良的地理环境条件,使得临沭县生产的甘薯品质优、产量高。2017年12月,临沭县甘薯被原农业部确认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19年12月,临沭县青云花生产销专业合作社等多家合作社生产的甘薯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临沭县是我国甘薯核心产区,主栽品种有苏薯8号、烟薯25、普薯32、苏渝303、济薯26、济薯33等[2-4]。现将临沭县主栽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简述于后,以供参考。
1 临沭县甘薯主栽品种
1.1 苏薯8号
苏薯8号俗称红苏八,是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以苏薯4号为母本,以苏薯1号为父本,杂交后选育出来的红皮红心鲜食品种,每667 m2平均产量为3 000 kg。苏薯8号抗黑斑病,中抗茎线虫病,抗旱性强;株型半直立,分枝多,蔓短,叶片鸡爪形,叶片呈深复缺刻,顶叶绿色,叶脉紫色;结薯早且整齐,薯块大并呈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橘红色;适于食品加工、烘烤及作水果生食。该品种萌芽性好,出苗较快,块根膨大速度快,早栽可提前上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1.2 烟薯25
烟薯25又称蜜薯、烟台蜜薯,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鲁薯3号为母本,以红肉红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每667 m2产量为3 500~4 000 kg。烟薯25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茎线虫病;叶片、叶脉、茎蔓都为绿色,顶叶呈紫色,叶片心脏形、浅裂,茎蔓中长,分枝5~6个;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单株结薯5个左右,大中薯较多,薯呈纺锤形,薯皮淡红色,薯肉橘红色,最适宜做烤薯。
1.3 普薯32
普薯32俗称西瓜红,是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普薯24为父本,徐薯94/47-1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一般每667 m2种植3 500~4 000株,每667 m2平均产量为4 000 kg。普薯32属于中熟鲜食甘薯品种,成株呈直立形,长势中等,分枝4~6个(多的可达8个),蔓呈绿色、粗细中等、蔓长1.0~1.5 m,成叶叶片较小,心脏形,顶叶浅紫色,叶柄基绿色,节间2~3 cm;薯块呈长纺锤形,薯皮薯肉红色,每株结薯5~7个,结薯均匀、整齐、集中,食用口感糯甜。
1.4 苏渝303
苏渝303俗称303,是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和西南大学用种间杂交系宁B58-5为母本、苏薯1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并对其杂种后代多年鉴定、育成的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一般每667 m2种植4 000~5 000株,每667 m2产量为3 000~3 500 kg(高产地块超过5 000 kg)。苏渝303高产,适应性强,抗根腐病和黑斑病,抗旱,耐瘠性较强;顶叶边缘带褐色,成熟叶片深绿色,叶呈心脏形,叶脉基部呈紫色,叶柄绿带紫色,分枝5个左右;结薯较早且较集中,薯块纺锤形,薯皮呈红色,薯肉为淡黄色。该品种出苗早,生长快,栽后成活率高。
1.5 济薯26
济薯26是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以徐03-31-15为母本,经自由授粉后获得的实生种子,经逐级选拔试验育成,属于全能型薯种。济薯26每667 m2春栽4 000~4 500株、晚栽4 500~5 000株,每667 m2产量为3 500~4 000 kg。济薯26高抗根腐病,抗重茬,适合在山岭地、山地及平原旱薄地种植;叶片心形,顶叶黄绿色带紫边,成叶绿色,叶脉呈紫色,茎蔓较细、长度中等、绿色带有紫色斑,分枝10条左右,茎匍匐型;萌芽性好,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个左右,薯块整齐、呈纺锤形,薯皮呈红色,薯肉黄色。
1.6 济薯33
济薯33是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选育的甘薯新品种,每667 m2平均产量为4 000 kg,属早熟短蔓型甘薯品种。济薯33高抗根腐病和蔓割病,顶部3片叶为绿色,成叶绿色呈心形,叶脉紫色,植株半直立;薯块纺锤形,薯皮呈红色,薯肉浅橘红色;结薯集中,薯块膨大快,便于机械化收获。
2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用良种
临沭县种植户应根据生产目的,因地制宜选用优良甘薯品种。适宜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有徐薯18、商薯19、济薯25等,适宜鲜食及加工型甘薯品种有烟薯25、济薯26、普薯32、苏渝303等,适宜色素提取的甘薯品种有烟紫薯3号、济紫薯1号等[5]。种植户应选择健壮无病,没有受冷害、病害、湿害和破伤,具有该品种特征,薯皮光滑,大小均匀,质量不超过150 g的夏甘薯做种。
2.2 培育壮苗
2.2.1 建苗床
种植户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开阔、畜禽不易损坏、排水通畅、浇苗用水管理方便的砂壤土地块建苗床。苗床宽1.2 m,长度依地势而定,一般在20.0 m以内,避免苗床太长影响通风透气。苗床用腐熟牛羊粪铺施2~3 cm厚,结合耕地(深度在25 cm以上)平整,每667 m2施三元素复合肥50 kg。
2.2.2 种薯排放
薯块的萌芽数,以顶部最多,中部次之,尾部最少。种植户排种时要注意分清头尾,切忌倒排,排种时大小分开,保持上齐下不齐,薯块斜放,种薯的顶端阳面向上,以薯块的顶端压薯尾1/3。
2.2.3 冷床双膜育苗
所谓双膜育苗,是指出苗前苗床上覆盖两层塑料薄膜,用以增加床温的一种方法。种植户应根据气温(25~28 ℃)确定内膜去除时机,以防烧苗。
临沭县种植户一般在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超过6 ℃时育苗。为催芽、促全苗,种植户应确保从排种到出苗前温度控制在25~28 ℃。等到苗出齐,浇1次透水,防止干旱伤苗。出苗至采苗前3~4 d,根据天气进行通风、浇水,进行炼苗。白天通风,夜间将薄膜放下,防止冻害。采苗前3~4 d,揭去薄膜,促苗健壮。
2.3 大田整理
在平整好土地的基础上,挑好堰下沟(成一直线),一利于扶沟,二利于排水。堰下沟宽度为50 cm左右,深度为50~100 cm。堰下沟深度根据大田土质确定,砂壤地堰下沟深度为50 cm,黏土地堰下沟深度为100 cm。打好拦腰沟,是防止大田积水的有效方法,深度一般在40 cm左右(不要超过堰下沟)。甘薯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增施钾肥为主,磷肥为辅。种植户应优先选用自家牛羊粪作基肥,一般每667 m2施腐熟牛羊粪3~5 t。选择晴好天气,将腐熟牛羊粪均匀铺洒于地面,晾晒3~5 d后,每667 m2施用平衡型复合肥或高钾复合肥35~50 kg,用旋耕犁耙2~3遍,或用犁深耕30 cm。应用起垄种植方法,有利于红薯块根膨大。垄宽一般在85~90 cm,垄高30~35 cm,垄顶面宽35~40 cm。确保垄直、垄面平、垄距均、垄土实落、垄内无硬心、垄形高胖。采用大垄密植法,以减小畸形甘薯比重,增加中型甘薯比重。
2.4 插秧
2.4.1 插秧前的准备工作
如果在清明前10 d左右育苗,谷雨以后5 d就可剪苗插秧。种植户应选择苗龄30 d左右,百棵苗质量1 kg,苗长20~25 cm,色泽浓绿,无病虫害的壮苗剪苗插秧。
2.4.2 插秧时间
临沭县春薯插秧期一般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气温稳定在15 ℃以上),鲜食型春薯可适当晚栽10~15 d;夏薯力争早栽,以6月上中旬为宜,越早越好。春薯过早插秧易感染黑痣病且皮色不鲜艳,晚栽虽略有减产,但商品性高;夏薯不可晚栽,否则小薯过多,商品性下降。
2.4.3 插秧方法
春甘薯大垄插秧株距为12~15 cm,一般每667 m2栽插4 000~4 500棵。插秧时,从顶端第一片展开叶算起,将第3~5节栽入土层,秧苗外露2~3节、3~4片叶,其余叶片埋入窝内泥土中,随手抓一把土,压住甘薯基部。无论应用何种栽插方法(如直插法、斜插法等),要求甘薯苗上齐下不齐,一般地上留苗5 cm左右,垂直站立,以避免风灾倒伏、高温灼伤薯心。垄两头插秧时,甘薯根部向内,减少大头甘薯、畸形甘薯的产生。插秧后浇足窝水,待窝水渗下后封窝。封窝要严,用窝外细土覆盖,使苗头直立,保全母叶。
2.5 大田管理
种植户应在栽苗6 d后抓紧查苗,优选壮苗补栽,偏施少量氮肥,促苗平衡。雨季时,田间有积水须排涝,增加土壤透气性,若久旱不雨,适当轻浇(浇水量不要过大,微喷最好,防止土壤板结)。半封垄期、封垄期进行化控,对已结薯块进行促控,增加成品薯的数量。
插秧后,为防、除杂草,种植户可在雨后喷施甲草铵、精喹禾灵封垄。此时,甘薯茎叶还没有布满沟地,种植户可人工拔除杂草,避免伤害茎叶。禁止翻蔓,以免损伤茎叶,造成减产。
临沭县甘薯主要病害有黑斑病、软腐病、根腐病、茎线虫病等,主要虫害有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甘薯麦蛾、甜菜夜蛾等。为预防甘薯病害,种植户应选用抗耐病品种,温汤浸种、药剂浸种,加强苗床管理,采用高剪苗。对于虫害,种植户应在各种害虫3龄前采取防治措施,如每667 m2喷施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聚酯乳油3 000倍液。
3 适时收获
甘薯是块根作物,没有明显的成熟期。种植户一般根据霜降节气确定甘薯收获期,一般在霜降前15 d收获为宜。临沭县盖膜鲜食型春薯可在8月中下旬起陆续收获,露天栽培甘薯可在10月中旬至立冬前收获。种植户应选择晴好天气收获,防止雨淋、冻害。
种植户在收获甘薯时要轻刨,避免产出断头瓜;当天拔秧,当天收获;早上挖出后,尽量放在地里晾晒(利于杀菌),下午再装袋。甘薯经晾晒后耐划伤,易于储存。种植户在袋装甘薯时,尽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甘薯表皮,以利于窖藏。装车、卸车时,一定要轻装、轻运、轻卸,避免损伤甘薯。
参考文献:
[1]徐玉恒,刘延刚,姚夕敏,等.临沭地瓜地理标志及其独特生产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8(34):16-17.
[2]赵桂涛,葛新成,孙卿,等.山东省临沂市甘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种业,2022(4):43-45.
[3]尹秀波,张海燕.山东省甘薯产业发展形势[J].农业知识,2022(8):8-9.
[4]王周亮,刘延刚,徐玉恒,等.临沂市甘薯提质增效综合栽培集成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12):265-267.
[5]王建玲,林祖军,辛国胜,等.不同用途的甘薯栽培方式综述[J].作物杂志,2011(3):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