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 韩东兴[摘 要] 针对目前农经部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观念落后、人员数量不足和素质偏低等问题,提出采取加快工作理念转变、加强农经队伍建设等切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对农经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
[关键词] 农经部门;乡村经济;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0 引言
农经部门肩负着对乡村经济进行针对性管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加快乡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农经部门的工作涵盖政策宣传、经济计划、统计和审计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负责对乡村经济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强化,从而保障基层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实现乡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现阶段,我国基层乡村经济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农经部门在实践中探索相匹配的工作模式,更快、更好地推动乡村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
1 农经部门的职责和作用
1.1 农经部门的职责
农经部门工作范围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还涵盖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农经部门负责宣传和执行国家农村政策法规和路线方针等相关规定,做好乡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为各级各部门制订乡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负责指导农民依法有序开发利用荒山等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纠纷问题进行调查、仲裁;负责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帮助解决村组债务;执行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严禁乱收费行为,减轻农民负担;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动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培训懂管理、会经营的农村管理人才,引导农民学习农业知识和技能,推动农业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辅助指导农民发展乡村经济等。
1.2 农经部门的作用
农经部门肩负着对乡村经济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调控的职责,农经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推动乡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对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农经部门在发展乡村经济中的作用大体可以归纳为3个层面。
1.2.1 促进农村居民解放思想。一方面,农经部门的工作可以拓宽农民思维视野,使其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接收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提升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农经部门可以成立培训指导小组,向广大农民推广新的农业经济理念,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并以政策支持引进大学生支援乡村经济发展,使更多高素质人才参与乡村经济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1.2.2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经部门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农经部门可以从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着手,宣传推广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机械化生产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人才保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样,农经部门的工作可以提高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和乡村旅游等新型产业,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1.2.3 促进乡村经济健康发展。乡村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多个层面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乡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还要实现各产业的全方位升级,提高乡村经济的量与质,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能力,从而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农经管理中还要关注乡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及时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纠纷,使乡村经济整体上实现平稳、和谐发展。
2 农经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经部门承担着解放农民思想、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重任,因此,加强农经管理工作有助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乡村经济和谐发展。然而,当前农经管理部门在思想认识、队伍建设、制度和监督机制建立等方面依然处于落后状态,与现阶段乡村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具体表现如下。
2.1 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然而一直以来乡村经济发展沿用传统理念和粗放式管理模式,没有深刻认识到农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发展意识淡薄,阻碍了农经管理工作的开展。农经管理人员对乡村经济发展现状认识不够深刻,依然沿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方式,甚至部分人员出现倦怠的心理,抱着随意散漫的工作态度,缺乏主动性,导致乡村经济发展受阻[1-2]。
2.2 人员数量不足和素质偏低
和城市经济管理相比,农经管理工作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优质的人才。农经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有所欠缺,高水平人员流失率高,中层人员流动性大,基层人员往往并非专业出身,从而导致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农经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实,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然而当前农经部门在人员配备和人员素质方面均存在不足。人员配备问题主要体现在新鲜血液不足。由于农经部门工作范围广、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工作人员往往要持续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且要长期往基层跑,工作环境和待遇对从业人员吸引力不强。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走出农村,前往大城市工作生活,不仅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失,三线城市以下的小城镇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问题,这导致农经部门难以找到充足的专业人才来补充队伍。随着老一批工作人员的退休,专业对口的新员工数量不多,难以满足繁重工作任务的需要。
当前的农经人才队伍,或是对农业政策了解片面,可能因误解政府文件精神而导致工作方向偏差;或是对乡村经济发展情况不了解,难以为农民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是不了解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对新兴事物持怀疑、否定态度,因循守旧,导致工作成效有限。由于农经部门人员数量和素质的不足,导致农经管理工作处于低效状态,无法为农民提供科学、有价值的指导,使乡村经济发展受阻。
2.3 管理制度建设和监管不力
农经管理制度不完善,表现为与农村经济工作相关的制度建设滞后,制度内容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不符。例如,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促进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然而目前还缺乏后续的政策提供指导,未能形成有效的衔接,导致前期工作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农村管理往往采用半自治的管理模式,政府的监管难以有效落实。在农经管理工作中,监管人员往往被村级干部以各种理由敷衍,导致乡村经济政策的落实难度较大,严重阻碍了乡村经济的改革发展。
3 加强农经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经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窘境,需要不断探索农经管理工作的新理念新方式,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农经管理制度,推动农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3.1 加快工作理念的转变
在开展农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在于转变农经管理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从上到下深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农经管理工作对乡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3.1.1 转变思想认知。要改变基层农经工作人员对农经管理工作的落后认识,定期对工作人员和乡村干部进行培训教育,使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阶段农经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农经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了解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抓住农经管理工作的重点,将工作重心放在以农经管理工作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上来。对于农经管理人员和基层干部来说,必须树立为农服务的意识,将农民的满意度和乡村经济发展质量作为自身工作评价的首要标准,积极转变思想认识,全身心地投入农经管理工作。
3.1.2 加强在农村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在农村内部广泛宣传农经管理工作的意义、作用和方法,不仅要让村干部了解农经管理工作的意义,还要让农民认识到增加自身收入的理念和方法,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农经管理工作有助于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吸引村镇管理人员和村民参与进来。同时,要加强对国家和地方政府最新政策文件的学习和宣传。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下达新的指导意见后,农经部门应组织工作人员对最新政策文件进行讨论学习,并抓住重点向广大农民进行宣讲,传达党和国家的最新农业政策,使村民感受到政府的重视,了解政府的扶持举措。此外,要及时向农民公示农经管理工作的相关方案,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农民的配合度。
3.1.3 避免工作表面化。深入农村,做好基层调研工作,通过走访村民和村干部,了解农村产业升级、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积极向村干部和村民宣传电商、乡村旅游等先进经营理念和模式,提升农民的配合度。
3.1.4 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农经管理工作的扶持力度,使农经管理人员和村干部、村民切实感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应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尤其要考虑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等因素,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农村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使村民的收入得到有力保障。
3.2 加强农经队伍建设
专业人才是农经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应组建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完善人才队伍结构配置,提升农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农经队伍建设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2.1 扩大队伍规模。首先,农经部门应积极推动机构改革,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增加农经工作人员编制,结合乡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配置工作人员,尽量减轻一线工作人员的压力和负担,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3]。结合农经工作岗位的要求,可对编外人员、合同制员工加大招聘力度,增加体制编制配发数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参与乡村经济建设,丰富专业人才储备。要积极向全社会广聘英才,适当调整农经岗位的工作待遇和福利水平,增强岗位吸引力,丰富人才储备。应适当调整农经管理岗位薪酬与福利待遇,确定弹性奖励方案,确保薪资待遇与岗位工作相符,以增强农经部门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将人员流失情况削减到最低。考虑到农经部门人才招聘的实际难度大、专业人才缺口大、短时间难以补齐等问题,可以在前期寻求适合的替代方案,如在人才招聘和选拔时可选择基础技能扎实但缺乏工作经验的青年,或农经工作经验丰富但专业基础较弱的老员工搭配,通过新老员工的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全面提升农经队伍的业务能力水平。
3.2.2 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员工管理。农经部门要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致力于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结合农经相关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国家和地方政策,掌握最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交流工作经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寻求解决对策,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4]。人才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工作人员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培训侧重解决农村环境的封闭性问题,避免农经管理人员与农村实际情况相脱节。另一方面,要着重强化农经管理工作的技能培训,促进工作经验的交流共享,增强工作人员的实战能力。考虑到传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可以通过网络渠道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搜集农经工作先进地区的视频、文字资料,代替外出考察方式来丰富工作人员的经验,提升人员培养的实效性。
3.2.3 对岗位人员进行合理调配。要结合农经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人员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尤其要注重梳理岗位工作职责,避免人员兼职过多或岗位职责相互交叉等问题,增强队伍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因频繁变动岗位导致部分人员流失和工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5]。
3.3 加强农经管理制度建设与落实
农经管理制度建设既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开阔思维,打开思路,也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制度建设要避免以往的管理经验束缚住手脚,要给予基层员工和农民一定的参与权限,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心声。在国家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制订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详细规划,高效整合、调动农村各项资源,促进乡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同时,要加大农经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将村级干部监管考核作为重点工作,打破农村地区独立运营的局面,强化村级干部绩效考核、账目审核等工作。严格彻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强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等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各项制度规范得到有效落实。
4 结语
为充分发挥农经部门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需要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对农经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林栋.浅析乡镇农经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8(21):37.
[2]张永平.新时期农经干部应具备的素质[J].农村财务会计,2001(8):21.
[3]杨红涛.如何深化认识当前的农经工作[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1(7):10-11.
[4]门浩.刍议如何开展乡镇农经工作[J].农技服务,2017(20):110.
[5]王有顺.铸就农经工作品牌[J].品牌,201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