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作者: 宋磊

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0

[摘 要] 为探究氮肥施用量与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抗倒伏特性的影响,选择绥玉29春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乡的向阳示范基地,设置2个因素(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3个水平,验证不同氮肥施入量、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穿刺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入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春玉米物质积累量与抗倒伏能力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氮肥施入量为200 kg/hm2、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玉米物质积累量最大、抗倒伏能力最强。

[关键词] 春玉米;氮肥施用量;种植密度;物质积累;抗倒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乡的向阳示范基地,基地规划面积226 hm2,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以黑钙土为主。试验地所在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降水量570 mm,年日照时间2 500~2 700 h[1]。春玉米生长周期内温度与降水情况如表1所示。

1.2 试验内容

此次试验所选品种为绥玉29,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提供。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共有2个因素。因素一为氮肥施用量(N),设有3个水平,依次是100 kg/hm2(N1)、200 kg/hm2(N2)、300 kg/hm2(N3);因素二为种植密度(D),同样设有3个水平,依次是6.0万株/hm2(D1)、7.5万株/hm2(D2)、9.0万株/hm2(D3)。在玉米种植管理方面,按照70 cm等行距起垄种植,每个试验小区内共有10行,每条垄长10 m。试验玉米于2020年4月24日播种,于同年9月30日收获。

1.3 测试指标

1.3.1 叶绿素含量。叶片能通过光合作用将CO2、H2O转化成有机物,而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催化剂。因此,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SPAD值),可以间接了解春玉米物质积累能力[2]。此次试验中使用CCM-200+叶绿素测定仪测量春玉米叶片的SPAD值。分别在玉米植株的抽雄吐丝期、灌浆期、乳熟期,选择叶龄指数一致的3株植株,做好标记,于叶片中部进行测定。连续测定3次,求平均值,作为最终的SPAD测定值。

1.3.2 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在7月1日(拔节期)、7月20日(抽雄吐丝期)、8月5日(灌浆初期)、8月25日(乳熟期),从每个试验小区选择3株玉米植株。取样后将茎、叶、穗分离,并分别放置在烘干机中,设定烘干温度110 ℃、烘烤时间30 min,完成杀青。之后将烘干温度调至80 ℃,至完全烘干后取出称质量,即可得到干质量。

1.3.3 茎秆形态。茎秆形态与玉米植株的抗倒伏特性有密切关系。此次试验主要测定了玉米茎秆的穿刺强度。测量穿刺强度时,分别在7月20日(抽雄吐丝期)、8月10日(灌浆期)和8月25日(乳熟期),使用植物茎秆强度测定仪(浙江托普云农科技公司,型号YYD-1)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为选用横断面积为0.1 mm2的探针,分别在茎秆的第4和第6节中间位置,使探针匀速、缓慢地穿破茎秆韧皮部,待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每节测定3组数据,求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SPAD值的影响

氮肥可促进作物茎、叶生长,合理施用氮肥能帮助植物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3]。此次试验中春玉米不同生长期施入氮肥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玉米抽雄吐丝期、灌浆初期和乳熟期,虽然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不同,但春玉米叶片的SPAD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先上升后下降。其中,D2N2处理下春玉米叶片的SPAD值最高,并且在抽雄吐丝期达到了77.5;D1N1处理下春玉米叶片的SPAD值最低,并且在乳熟期仅有46.1。以抽雄吐丝期为例,在种植密度相同(均为D1)的情况下,氮肥施入量为100 kg/hm2(N1)时,春玉米叶片的SPAD值为57.3;当氮肥施入量增加至200 kg/hm2(N2)时,春玉米叶片的SPAD值为60.0;当氮肥施入量继续增加至300 kg/hm2(N3)时,春玉米叶片的SPAD值为58.5。由此可见,种植密度不变,氮肥施入量为200 kg/hm2时,可以使玉米叶片的SPAD值达到最高。在氮肥施入量相同(均为N2)的情况下,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D1)时,玉米叶片的SPAD值为60.0;当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D2)时,玉米叶片的SPAD值为73.4;当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D3)时,玉米叶片的SPAD值为72.6。这说明在氮肥施入量不变的情况下,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可以使玉米叶片的SPAD值达到最大,但与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差异不明显。

2.2 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不同处理下春玉米各个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步增加,并且在乳熟期达到最大值。从处理方式来看,各个生育期D2N2处理下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在拔节期,D2N2处理下玉米植株茎的干物质积累量为(75.9±1.8)g,叶的干物质积累量为(47.6±1.2)g,均高于其他处理方式;同样的,在抽雄吐丝期、灌浆期、乳熟期,D2N2处理下玉米植株茎、叶、穗的干物质积累量也高于其他处理方式。在种植密度相同(均为D2)的情况下,氮肥施入量为200 kg/hm2(N2)时,玉米茎的干物质积累量为(149.7±1.7)g;

而处理N1和N3玉米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130.1±1.5)g、(137.7±0.9)g,差值分别为19.6 g和12.0 g。对比可以发现,与氮肥施入量相比,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更为明显。

2.3 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茎秆穿刺强度的影响

穿刺强度是决定玉米抗倒伏能力的重要指标。此次试验中春玉米茎秆的穿刺强度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茎秆穿刺强度先增强后变弱,在灌浆初期穿刺强度达到最大。从处理方式来看,D2N2处理下玉米茎秆穿刺强度最高。在抽雄吐丝期,D2N2处理下玉米茎秆的穿刺强度为52.3×104 N/m3,在灌浆初期达到了69.5×104 N/m3,在乳熟期为66.2×104 N/m3。综上可以发现,每公顷氮肥施用量为200 kg、种植密度为7.5万株时,春玉米各个生育期茎秆的穿刺强度最大。

3 结论

3.1 不同因素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叶片SPAD值和玉米地上部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都可反映植物的光合能力。而氮元素与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进行有直接关系,因此,施入适量的氮肥有助于提升春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加快有机物的积累[4]。需要注意的是,过量施入氮肥会导致叶片变大且薄,反而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此次试验中,氮肥施入量为200 kg/hm2(N2)时,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高于300 kg/hm2,与上述观点一致。同样的,种植密度也会影响田间玉米植株叶片的光合面积。如果植株过于密集,也会导致干物质积累量降低。此次试验中,每公顷种植7.5万株(D2)时,干物质积累量高于每公顷9.0万株,与上述观点一致。因此,科学施肥和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春玉米的干物质积累。

3.2 不同因素对春玉米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穿刺强度是决定植物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关键指标。氮肥能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施入适量的氮肥可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5]。但是,过量施入氮肥会导致玉米茎秆变脆、易折断。该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施入量为200 kg/hm2(N2)时玉米茎秆的穿刺强度最高,而氮肥施入量为300 kg/hm2时,玉米抗倒伏能力反而降低,与上述观点一致。此外,种植密度也会对玉米抗倒伏特性产生一定影响,合理密植情况下植株可以吸收充足的水分、养分,长势良好,穿刺强度较高。相反,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则会导致玉米茎秆徒长,茎秆纤弱,容易倒伏。此次试验中,每公顷种植7.5万株(D2)时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高于每公顷种植9.0万株,与上述观点一致。

参考文献:

[1]刘笑鸣,顾万荣,李彩凤,等.高密度种植下氮肥和化控措施对春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2):450-458.

[2]伍舒悦,李秋祝,李文莹,等.播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玉米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1(2):117-123.

[3]高逖,李春喜,周宝元,等.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耦合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7(5):105-111.

[4]周超,王俊强,韩业辉,等.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嫩单19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12):26-29.

[5]郑迎霞,陈杜,魏鹏程,等.种植密度对贵州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1(4):738-75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