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肥对黑木相思生长的影响试验

作者: 梁大瑜

基肥对黑木相思生长的影响试验0

[摘 要] 黑木相思原产于澳大利亚,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树种。我国华南地区气候和土壤与黑木相思的原产地环境条件相近,适宜黑木相思生长。在黑木相思栽培过程中采用施基肥与不施基肥处理进行对比试验,调查黑木相思的生长情况,探索黑木相思优质高效栽培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打穴后施基肥,经沤制充分腐熟后再进行栽培,黑木相思的各项生长指标明显优于不施放基肥栽培的黑木相思。

[关键词] 黑木相思;基肥;生长指标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0 引言

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原产地为澳大利亚南部。黑木相思为含羞草科相思属常绿乔木,为相思类高大乔木之一,一般高达20 m,最高可达35 m,胸径约为0.35 m,最大胸径可达1.50 m。黑木相思叶状柄直且较小,长披针形,长8~13 cm,宽0.7~2.0 cm,主脉3~5出;小枝不下垂,与主干呈锐角。黑木相思是强阳性树种,具有喜光性强、耐干旱、耐瘠薄、寿命长、适应性与抗逆性强等典型生物学特征[1]。无性系黑木相思的主根根系较浅,但侧根发达,适宜在森林灰壤或赤红壤中种植[2]。黑木相思的根系具有丰富的根瘤,固氮能力强,可净化空气,是生态友好型的中短期珍贵树种之一[3]。黑木相思树枯枝落叶较多,树叶腐化后,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提高林地肥力[4]。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通门镇广东省郁南林场通门管护站小葵工区3小班,地处东经111°06′~111°37′、北纬22°13′~22°59′,年平均气温21.6 ℃,极端最低温度为1.0 ℃,极端最高温度为37.0 ℃,年平均降雨量1 600 mm,雨季集中在5—9月,雨量充沛,年平均湿度82%。试验地土壤为沙页岩、层积岩和花岗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pH值4.2~5.5,肥力中等。林地主要杂草种类有大芒(Miscanthus sinensis)、芒箕(Dicranopteris dichotoma)、乌毛蕨(Blechnum oritntale)、白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ior)等。试验地为2016年采伐迹地,前茬为马尾松,小班面积9.4 hm2,试验区(施基肥)面积6.0 hm2,对照区(不施基肥)面积3.4 hm2

2 试验地处理

2.1 试验区处理(施基肥)

2.1.1 劈杂。试验区于2016年将马尾松采伐完成后,当年10月6—13日在采伐迹地上进行除杂作业,将采伐迹地上的所有杂灌木、杂草等进行全面劈除。之后将杂灌木、杂草等整齐地堆放在两条种植行的中间位置。为了便于后期作业,堆积杂灌木、杂草的宽度控制在1.5 m以下,并形成整齐通直的带状,在带两边清理出宽度不少于3.0 m的种植行,种植行与堆积带平行。

2.1.2 打穴。采伐迹地清理完成后,10月13日至11月30日,按株行距2.0 m×3.5 m(667 m2种植95株)、穴规格60 cm×50 cm×35 cm进行打穴。打穴时,将挖出的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在穴的两侧。打穴完成后,暂时不回填表土,让表土和心土在烈日下暴晒10~20 d,让表土、心土及穴内的土壤充分自然风化。

2.1.3 回土施基肥。12月20—28日开始回土,回土方法是将打穴时挖出堆放在穴两侧并经烈日暴晒、充分自然风化的表土和心土打碎,将土中的草根清除后,再回填至穴内。回土至穴深的1/3时,施入基肥,每穴施奇力牌20%有机肥[m(N)∶m(P)∶m(K)=6∶10∶4]250 g,让基肥与穴内表土充分拌匀,再把穴两侧和穴上方的表土打碎回入穴内至平穴面。之后以穴为中心,对穴周围进行扩穴,将扩穴挖出的表土打碎后也回至穴内,使穴内碎土略高于原土表层,再在穴中心位置打1个15~20 cm深的小植树穴,为后期顺利植树打下基础。至此,回土施基肥工序完成。试验区处理完成后,继续让穴内的有机肥沤制、充分腐熟(见图1)。

2.2 对照区处理(不施基肥)

劈杂、打穴操作要点、操作时间与试验区一致,但回土不施基肥。12月20—28日开始回土,回土方法是将打穴时挖出堆放在穴两侧并经烈日暴晒、充分自然风化的表土和心土打碎,将土中的草根清除,再回至穴内,直至平穴面。之后以穴为中心,对穴周围进行扩穴,将扩穴挖出的表土打碎后也回填至穴内,使穴内碎土略高于原土表层,再在穴中心位置打1个15~20 cm深的小植树穴,为后期顺利植树打下基础。至此,回土工序完成。

3 栽植造林

3.1 苗木

黑木相思造林适合选择苗高30~40 cm的苗木,因为30~40 cm高的苗木造林成活率高、干形好、栽植后生长速度快。试验区和对照区都是选用苗高30~40 cm的黑木相思营养袋苗木进行造林。

3.2 造林

试验区和对照区均于2017年3月春季雨后土壤充分湿润时造林。栽植过程中,有2个关键技术环节。一是泡水:将营养袋苗放入水中充分浸透,以保证苗木在造林后20 d内有充足的水分满足苗木根系萌发新根所需[5]。二是除袋:栽植时将营养袋苗的营养袋剥除,苗木除袋时要保证营养袋内营养土的完整性,可用手适度压实营养土,避免营养土大量脱落而影响苗木成活率[5]。 植苗时要做到不坐根、不屈根、不露根。栽苗要正、直,从外到内打实土,并要培回松土。栽植深度一般以高出苗木根际1~2 cm为宜,具体应视苗木的高矮而定。

3.3 造林后的管理

3.3.1 补植。种植后20 d内,及时检查黑木相思的成活率,对死株、缺株及时进行补植,以确保造林成活率。

3.3.2 除草。黑木相思栽植后2个月进行第1次化学除草。为了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林场全部采用化学除草方式。选择晴天,667 m2用41%草膦丙胺盐除草剂0.6 kg兑水50.0 kg均匀喷洒杂草。造林当年10月进行第2次全面劈草抚育。造林后第2年4—5月进行1次化学除草:选择晴天,667 m2用41%草膦丙胺盐除草剂0.6 kg兑水50.0 kg均匀喷洒杂草;10月再进行1次全面劈草抚育。造林后第3年6—7月进行1次全面劈草抚育。此时黑木相思已郁闭成林,树高6~7 m[5]。

3.3.3 培土追肥。黑木相思栽植当年7—8月(除草后)进行第1次培土。培土以苗木为中心点,在半径50 cm的范围内进行培土。培土后,在苗木两侧约30 cm处,开深20 cm的施肥沟,将有效成分为30%的复合肥[m(N)∶m(P)∶m(K)=15∶8∶7]按100~150 g/株均匀施入沟内,再覆土。第2年结合抚育施有效成分为30%的复合肥[m(N)∶m(P)∶m(K)=15∶8∶7]250~300 g/株。第3年结合抚育施有效成分为30%的复合肥[m(N)∶m(P)∶m(K)=15∶8∶7]500 g/株。每次施肥时,添加硼砂0.5~1.0 g/株,以确保林木健壮生长,预防炭疽病的发生[5]。

4 结果与分析

试验区与对照区立地条件相同,整地方法、株行距、穴规格、回表土等措施及造林方法、抚育方式等营林措施均相同,且均采用同一批(次)苗高30~40 cm的黑木相思营养袋苗木进行造林。在此条件下,于造林次年6月开始,对试验区和对照区黑木相思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连续3 a的观察调查,主要调查黑木相思的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黑木相思栽培中,打穴后施基肥,经沤制充分腐熟后再进行造林,黑木相思生长迅速、林相整齐、生长优势明显(见图2);而打穴后不施基肥,直接回填表土后造林,黑木相思生长缓慢、林相不整齐、生长优势不明显(见图3)。

5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打穴后施基肥,经沤制充分腐熟后造林,黑木相思的各项生长指标(树高、胸径、冠幅)明显优于不施放基肥栽培的黑木相思。

黑木相思是一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可观的速生丰产树种。黑木相思能较好地适应我国南方大部分区域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大规模推广种植的可行性强。黑木相思是广东省郁南林场森林树种结构调整优化的理想树种,推广种植黑木相思对实现国有林场森林树种结构调整目标、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和整体质效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造林后第2年适当扶苗,对树干生长通直有一定作用。第3年开始修枝,沿主干修剪,剪除2 m以下的侧枝和个别影响主干的分杈枝,有利于培育通直干形,是培育高质量大径材的关键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郑家,裘珍飞,丁晓纲,等.施磷量对黑木相思苗木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6(19):1-6.

[2]谢水祥,何东雄.黑木相思引种栽培技术要点及效益探究[J].农技服务,2016(4):161.

[3]柯欢,薛克娜,杨昌湖,等.黑木相思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0(5):107-109.

[4]李志贤.黑木相思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3):204-205.

[5]张荣友.黑木相思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J].绿色科技,2021(9):108-10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