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薄壳山核桃病虫害调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 陈洁 杨小龙 叶开云
[摘 要] 调查发现,安徽省无为市薄壳山核桃病虫害共67种,其中虫害62种、病害5种。危害较严重、对薄壳山核桃树势和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病虫害为星天牛、咖啡木蠹蛾、桃蛀螟和黑斑病。基于此,对无为市薄皮山核桃主要病虫害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包括营林措施、人工物理防治、药剂防治,以供参考。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病虫害防治;无为市
[中图分类号] S436.6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0 引言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大乔木,是一种重要的干果油料树种。为全面掌握无为市薄壳山核桃病虫害发生情况,笔者于2019—2021年对薄壳山核桃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开展了连续调查。
1 调查方法
在薄壳山核桃生长季节,采用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记录病虫种类和危害程度[1]。笔者设置标准地6个,标准地面积2 000 m2(40 m×50 m)。每个标准地内采用平行线式取样20株,用网捕、振落、剪枝方法捕获害虫;病害依症状类型诊断种类,限于条件未进行病原物的培养与鉴定。结合林农走访和林间灯诱,调查病虫害危害情况。
2 结果分析
经调查,无为市薄壳山核桃病虫害共67种,其中虫害62种,分属5目30科(见表1);病害5种,其中真菌性病害4种、细菌性病害1种(见表2)。按种群数量、危害程度和经济重要性,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的病虫害主要为星天牛、咖啡木蠹蛾、桃蛀螟和黑斑病4种。
2.1 薄壳山核桃虫害
无为市薄壳山核桃虫害共5目30科62种。分类地位上,以鳞翅目害虫最多(12科22种、占35.48%),其次是鞘翅目(8科21种、占33.87%)和半翅目(8科17种、占27.42%)。危害部位上,以叶面害虫最多,共48种,主要是蚜虫类、金龟子类和刺蛾类食叶害虫,该类害虫易于发现、识别和防治;枝干害虫11种,以天牛类、木蠹蛾类危害性较大,主要危害是幼虫期蛀食枝干,常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种群数量上以星天牛和咖啡木蠹蛾最多;根部害虫14种,主要是金龟子类幼虫,但近年来核桃横沟象危害呈加重趋势。调查还发现种实害虫2种,其中桃蛀螟种群数量较大,蛀果危害严重,这可能与当地梨树、李树等果树栽培面积不大而普遍栽培玉米有关。
2.2 薄壳山核桃病害
无为市薄壳山核桃侵染性病害有5种。其中,黑斑病为细菌性病害,危害叶片、嫩梢和果实,以果实受害最为严重,对坚果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2]。此外,真菌性病害中的枝干溃疡病在一些园地点状发生,受害后枝干溃疡、树皮纵裂,削弱树势,也需要加强监测、积极防治。
2.3 无为市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种类
2.3.1 黑斑病。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生比较普遍,侵害果实、叶片、芽和嫩梢,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3]。幼果受害后果皮先出现黑褐色小斑点,之后逐渐扩大成大块黑色病斑,果实成熟时外果皮显见大片黑斑,内部果肉发黑、口感苦涩,造成病果、落果和僵果,严重降低薄壳山核桃产量和品质。高温高湿是黑斑病发生的先决条件,风雨和昆虫是病菌孢子的主要传播媒介。病菌由气孔、皮孔、蜜腺等自然孔口或各种伤口侵入。因此,多雨年份该病发病早而重,且害虫多的园地发病也较重。
2.3.2 星天牛。无为市薄壳山核桃星天牛1年发生1代。星天牛成虫4月下旬开始出现,6月为羽化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产卵盛期。初孵幼虫蛀入木质部取食,9月下旬在树体内越冬,翌年三四月化蛹。星天牛幼虫蛀害树干基部和主根,虫粪堆积于地面,由于取食皮层和木质部,破坏了输导组织,常引起树体衰弱至整株死亡,是薄壳山核桃林分中龄期后的重要害虫。
2.3.3 咖啡木蠹蛾。无为市薄壳山核桃咖啡木蠹蛾1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越冬。4月幼虫开始蛀食活动,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羽化,成虫具趋光性。5月下旬虫卵孵化,孵化后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初孵幼虫蛀食叶柄、嫩梢,老龄幼虫蛀食枝干,枝干上及地面易发现排泄物,有转枝、转株危害习性。七八月是幼虫危害盛期,10月上旬幼虫老熟越冬。受害新梢迅速枯萎,受害枝条易受风折,危害部位以上的结果枝、营养枝全部枯死。
2.3.4 桃蛀螟。无为市薄壳山核桃1年发生
三四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桃蛀螟为多食性害虫,除危害桃、李、石榴等果树和松、杉、臭椿等林木外,也是危害玉米、棉花、大豆和向日葵等作物的重要害虫。8月中旬,第3代桃蛀螟成虫迁飞到薄壳山核桃上产卵。8月下旬,幼虫开始在果实内蛀食,一直持续到10月果实采收结束。幼虫有转果危害习性,常导致被害果早落、果实变小、核仁干瘪。
3 无为市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营林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改良土壤,平衡施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重视冬春季清园工作,及时清除枯枝落叶、病虫果、病虫枝,深翻土壤,杀死越冬虫茧,减少病源物。
3.2 人工物理防治
利用桃蛀螟、木蠹蛾成虫的趋光性,果园设置频振灯、LED新光源杀虫灯诱杀,可有效降低虫口数;桃蛀螟对糖醋液有较强的趋性,在糖醋液中加入少量杀虫剂,诱杀效果好,且简便易行;星天牛产卵刻槽低,呈“L”形或“T”形,易于识别,在幼虫未蛀入木质部前,刻槽处有新鲜树脂流出,可以用锤子击杀虫卵;天牛成虫飞行能力不强,具假死性,可以猛击树枝树干,振落天牛杀灭。
3.3 药剂防治
薄壳山核桃黑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展叶期和花期),采用春雷·王铜+代森锰锌或可杀得3000+春雷·王铜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防治,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4]。4—6月叶片初现病斑后,及时喷雾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脂、苯甲·丙环唑等药剂,可有效控制黑斑病危害[5]。防治星天牛、咖啡木蠹蛾幼虫,可以在枝干上新鲜透气孔和排粪孔中插入毒签或药棉,或注射药剂并用黄泥封堵全部洞口。选用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的药剂,如毒死蜱、甲维盐等。大树则以打孔注药效果最好,并可兼治蚜虫等食叶害虫,药剂选用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的螺虫乙酯、杀虫单(双)、吡虫啉等。星天牛、咖啡木蠹蛾在无为市均为1年发生1代,在成虫羽化前和羽化盛期,对主干、主枝、侧枝各喷施1次绿色威雷(氯氰菊酯微胶囊)或噻虫啉微囊悬浮剂,以树皮微湿为宜,成虫爬行踩踏时触破胶囊中毒致死。桃蛀螟的防治要抓住幼虫孵化、尚未蛀入果实这一关键时期(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此阶段每隔7~10 d交替使用氟铃脲、灭幼脲等兼具杀虫杀卵作用的药剂喷雾1次,即可有效控制当年危害。
参考文献:
[1]李仁兵,叶开云.无为县薄壳山核桃引种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9(20):67-69.
[2]巨云为,曹霞,叶健,等.美国山核桃虫害研究综述[J].中国森林病虫,2014(1):29-34.
[3]巨云为,赵盼盼,黄麟,等.薄壳山核桃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36.
[4]孙阳.不同药剂防治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田间药效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12(1):93-94.
[5]张琴,徐奎源,杨先裕,等.4种药剂防治美国山核桃黑斑病林间药效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19(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