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南地区秀珍菇绿色木霉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作者: 刘明福 韦锦福 秦延春 卢玉文 陈国龙

[摘 要] 绿色木霉属于半知菌亚门木霉属,其在高湿高温、二氧化碳充足及偏酸的环境中菌丝及分生孢子生长较快。桂东南地区长期处于高湿高温的环境中,是我国秀珍菇生产中绿色木霉发生最严重的地区。培养料带菌、菌种不纯、栽培过程不规范、包装不严格等是导致秀珍菇生产中绿色木霉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秀珍菇栽培过程中,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严格保持环境卫生、严格把好原料关、选用优质菌种及菌袋、规范栽培操作、严格栽培管理及药物防治等,降低桂东南地区秀珍菇生产中绿色木霉的发生率。

[关键词] 秀珍菇;绿色木霉菌;发生特点;桂东南

[中图分类号] S436.4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0 引言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是一种食用菌,又名环柄香菇。秀珍菇外观洁白优美,质地脆嫩,味道鲜美,不但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秀珍菇的菇柄和菇盖都可以食用,甚至菇柄比菇盖更美味。不论采用何种烹调方法,如涮火锅、做铁板烧、清炒、煲汤,秀珍菇都不会烂,口感良好,因而深受消费者欢迎[1]。在5 ℃左右的环境中,秀珍菇保鲜期为10~15 d,因此,可解决秀珍菇采收后的加工和贮藏问题。同时,秀珍菇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营养食品,是现代人理想的减肥食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秀珍菇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使其价格比较稳定且有上涨趋势。

桂东南地区气温较高,光照充足,降水资源丰富且雨热同季,长期处于高湿高温的环境中,是我国秀珍菇绿色木霉发生最严重的地区。鉴于此,笔者结合长期实践,总结秀珍菇生产中绿色木霉的发生特点、症状与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控制绿色木霉的发生与传播。

1 发生特点

1.1 病原菌

绿色木霉属于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木菌属,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2]。绿色木霉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存在于植物残体、土壤中[3]。分生孢子通过空气流动、昆虫、水雾等传播,老菇房、带菌材料是首要的初侵染源。发病后发生的分生孢子能多次重复侵染。

1.2 症状

绿色木霉初入侵栽培料时产生淡白色霉层,此时与秀珍菇菌丝差别不大,但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五六天后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逐渐变成浅绿色,直至深绿色,并在菌包培养料面上蔓延出现新的菌落,产生大片绿色霉层[4]。绿色木霉的分生孢子梗是菌丝的短侧枝,侧枝上对称或互生分枝,形成二级和三级分枝,分枝角度为锐角或近于直角,在分枝末端形成瓶状小梗[5]。在秀珍菇制种和菌丝培养阶段,木霉菌分泌的毒素对秀珍菇的菌丝具有杀伤和抑制作用;在子实体阶段,木霉菌分泌的毒素影响秀珍菇的产量和品质,严重时秀珍菇子实体被病原菌菌丝包裹腐烂。

1.3 规律

绿色木霉是嗜温真菌,适宜生长温度为15~32 ℃,最适生长温度为24~29 ℃,在5 ℃或37 ℃条件下仍能生长,但在高于48 ℃的条件下基本上停止生长。绿色木霉在秀珍菇整个生长阶段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于菌丝培养期间。

无论是菌丝生长还是孢子萌发,绿色木霉都需处于高湿环境。其中,孢子萌发需要的相对湿度为93%~95%,菌丝生长相对湿度必须高于92%。绿色木霉菌丝的生命力在潮湿环境下比较干环境下强得多。

绿色木霉适宜在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最适生长环境的pH值为5.0~5.5,pH值为1.5或9.0的培养基中也可生长,但孢子萌发率不高,菌丝生长缓慢。二氧化碳对绿色木霉生长的影响取决于培养料的pH值和二氧化碳质量浓度,在稍偏碱性培养料中,高质量浓度的二氧化碳有较利于绿色木霉菌生长。

即绿色木霉菌丝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是温度24~29 ℃、湿度92%~95%、pH值5.0~5.5、不通气。在该环境下,菌丝7 d内便可长满整个菌包。4—8月绿色木霉菌丝蔓延特别快,为桂东南地区绿色木霉菌的高发期。

绿色木霉生长周期短、蔓延迅速,在土壤、禾本科植物中广泛分布。在秀珍菇栽培过程中,绿色木霉较易发生在菌丝培养期。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5 d后菌棒就长满绿色的菌落,给菌包带来毁灭性伤害,严重影响秀珍菇生长。桂东南地区长期处于高湿高温的环境中,木霉菌丝生长快速,特别是近年来桂东南地区推广用豆粉、麦粉等材料栽培秀珍菇,导致绿色木霉成灾,成为桂东南地区秀珍菇栽培中的主要病菌。

2 发生原因

2.1 菌种不纯,培养料带菌

菌种不纯、培养料带菌是导致秀珍菇绿色木霉发生的主要原因。当用带病菌菌种转接时,会造成绿色木霉发生严重。选择菌种时,如果怀疑菌种不纯,则要淘汰。如果培养料本身带有病菌,在消毒和灭菌过程中未按规定操作,也会造成绿色木霉发生严重。

2.2 栽培操作不规范

栽培操作不规范是导致绿色木霉滋生的主要原因。一般老菇棚周围的空气中都飘浮有绿色木霉的分生孢子,在接种等栽培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会引起污染。另外,工作人员本身带有的病菌在操作过程中也会引起绿色木霉传播。

2.3 培养环境不适宜

菌包处于湿度偏大、温度偏高、通风不良等环境中,也易滋生绿色木霉。另外,培养料水分含量过高,培养料偏酸,会提高绿色木霉发生率。

2.4 包装不严格等其他因素

包装不严格,装袋时装得太紧或太松,袋子厚度不均,动物啃食,运转过程中处理不当,辅料添加过多等,也会导致绿色木霉发生率大大提高。

3 防治措施

3.1 保持环境卫生

栽培棚应远离污染源,如远离工厂、城区、禽畜喂养场和人口密集的场所,且需保证栽培棚排水方便、地面坚实平整。栽培棚应设置遮阳、防雨、隔热等设施,既密封具有保湿、保温功能,又可以随时通风排气,以满足秀珍菇生长发育需求。另外,要保证培养室门窗紧闭,防止老鼠钻入传播病源。

良好的卫生环境是减少绿色木霉滋生的重要途径,也是综合防治获得成功的前提。在秀珍菇生产前,要将栽培棚周围杂草、落叶及垃圾清理干净,以免滋生害虫和杂菌。菇棚的出入口及通风口要罩上孔径0.250 mm尼龙纱网,以防害虫进入栅内传播绿色木霉病源。在栽培棚四周撒生石灰粉,防止白蚁和其他害虫进入[6]。此外,用过的或剩余的培养料要及时清除。

3.2 严格把好原料关

培养料是秀珍菇栽培中绿色木霉入侵的重要途径。因此,栽培秀珍菇使用的主料及各种辅料都应保持干燥、无霉变、无害虫和螨类等,最好使用优质新鲜的原料,以减少原料带来的污染。拌料前,培养料要经烈日暴晒两三天,并用漂白粉或甲醛消毒处理后再使用。同时,要用无污染的水拌料。

3.3 选择优质菌种

注意选用与当地气候特点相适应的优良秀珍菇品种,以保证接种后菌丝恢复生长快,生长健壮,增强秀珍菇的抗病抗虫能力。选择高纯度、菌龄适当、健壮、抗性强的优质菌种。优良菌种的菌种培养料湿润,菌丝洁白、粗壮、整齐,打开菌种瓶闻不到任何的臭味、酸味、霉味,菌龄25 d左右。被菌丝纤细、灰色、不结块的菌种生命力弱,极易污染。另外不要接种过于老化的菌种。菌种使用前应加强检验,如发现有病、虫、螨害,应放弃使用,以免病、虫、螨害扩散蔓延而传播绿色木霉。

3.4 选择优质菌袋

在秀珍菇栽培中,可选用规格为39 cm×17 cm、厚度0.005 cm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完好无微孔的纯原料菌袋的特点为本色均匀,手感滑润细腻,封底焊线透明平整,袋子表面无明显晶点。在菌袋中灌入300 mL水,捏住袋口向下旋转,直到袋身变形、破裂,封底不浸水、不滴水,即表明菌袋质量合格。

接种前检查菌种瓶或料袋封口纸是否破损,接种后要尽量将袋口严密扎紧,不能有裂缝,以防菇蝇、菇蚊等害虫和病菌侵入,减少绿色木霉传播。

3.5 规范栽培操作

严格遵循操作流程与标准,规范秀珍菇栽培操作,是减少绿色木霉产生的主要方法。

3.5.1 消毒。首先,做好接种、栽培场地的消毒工作,即对菌种保藏室、接种室、发菌室、培养室(菇棚)等环境严格消毒。用40%甲醛(10 mL/m3)、次氯酸钠、甲酚皂等常用消毒剂及80%敌敌畏乳油(2~3 mL/m3)等杀虫剂对培养室、菇房和工具等进行48 h密闭熏蒸处理,以清除病虫源。其次,应对栽培场地周围环境定期消毒。最后,接种前需对接种工具、容器进行消毒,可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接种工具、容器。

3.5.2 灭菌。灭菌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如果菌包使用常压灭菌,当温度升至100 ℃时,保持10~12 h才能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如果菌包采用高压灭菌,气压应在1.4 kg/cm2左右,保压1.4~2.0 h才能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当温度下降至60 ℃左右时,应及时出锅,并快速搬运至接种室待接种。

3.5.3 接种。当菌包温度降至30 ℃时,应及时接种。接种前仔细检查菌种是否纯净无杂。接种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严防空气带菌污染和接种人员带菌污染。接种人员应穿专用的工作服操作,接种前1 h要进行接种室消毒,接种时用紫外灯照射。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使菌丝尽快封住料面,阻止病菌进入。尽量不要在雨天或高温高湿天气接种。

3.5.4 搬运。接种后及时将菌包搬回培养室(大棚)养菌丝,搬运过程中严防塑料袋破裂。

3.6 预防培养料酸败

为避免使用隔夜培养料,不要一次拌太多料,即随拌随用。装完袋应及时灭菌,以免培养料发酸变质。拌料装瓶、装袋后,要保证灭菌彻底。

3.7 严格栽培管理

秀珍菇菌丝在22~28 ℃的环境下培养50~60 d,菌丝长满全袋,继续培养7~10 d至生理成熟才能出菇。菌丝培养期间注意预防存封口材料受损,经常检查菌袋破损情况,并根据秀珍菇菌丝生长要求,将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温度控制在10~30 ℃(以22~28 ℃最适宜),防湿度偏大、温度偏高造成菌丝腐烂,引起菌蝇、菌蚊传播绿色木霉。菇房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防止绿色木霉发生和蔓延。高温潮湿或多雨季节要加强通风排湿。

在出菇管理方面,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温度控制在25 ℃以下,经常通风,避免出现28 ℃以上的高温。喷水应及时、适量,可采取地面浇水、空中喷雾,雾滴越小越好,避免向袋口喷水。温度高时要勤喷,温度低时要少喷。菌包不要积水,否则会使菌丝缺氧死亡,并易造成绿色木霉滋生。出菇棚要经常通风换气,确保棚内空气新鲜。

在整个栽培管理过程中要经常巡视检查,发现感染病虫的培养料时将其带离菇房,在远离生产场地的农田深埋或用作肥料,勿随意堆放于菇房四周。翻袋时,严防料袋及封口纸破裂。早期发现有污染的菌包,及时回锅灭菌。后期发现污染严重的菌包,深埋离地面大于0.2 m的土壤中或带出生产场地。

采菇后彻底清理料面,菇柄、烂菇、病菇可装入塑料袋中集中处理,不可随意乱放。

3.8 药物防治

秀珍菇栽培中应少用农药。使用药物防治时,应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且对秀珍菇无药害的药物种类,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常用的药液有5%石炭酸、2%甲醛、50%多菌灵2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0%石灰水[7]。但不能过多使用甲醛,因甲醛气化会产生甲酸造成环境酸化,形成适宜木霉菌丝生长环境。另外,对栽培秀珍菇的原料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使之达到无害化标准。

4 结语

绿色木霉是一种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繁殖迅速的秀珍菇病害。在秀珍菇栽培过程中应重在预防,严格做好保持环境卫生等各方面预防措施,降低绿色木霉发生率,保证秀珍菇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胡约民.秀珍菇及其周年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4(1):32-33.

[2]李栋海,侯桂森.工厂化制作菌棒(包)中防治绿色木霉的几项措施[J].食用菌,2010(5):63.

[3]郭现坤,柴阿丽,石延霞,等.菌糠木霉混配基质对黄瓜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蔬菜,2018(8):32-33.

[4]严文岱.毛木耳栽培过程中绿色木霉的发生及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6(4):53-54.

[5]李立平,段德芳.木霉生物学特性及拮抗作用研究进展[J].植物医生,2006(4):4-6.

[6]李月梅,贾蕊.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4):144-147.

[7]袁学军,陈光宙,李艳丽.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62-16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