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 庄岩

[摘 要]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但能为人体提供基本的养分,而且可以为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在马铃薯种植管理中,能否科学选种、种植、施肥、灌溉和防治病虫害对收获高品质、高产量的马铃薯影响重大。基于此,对马铃薯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简要总结,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马铃薯;种植;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32;S53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0 引言

为保证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应坚持科学化种植理念,选择优良品种,根据马铃薯生长规律科学开展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等管理工作,并重视病虫害防治。

1 马铃薯种植管理技术

1.1 科学选地与整地

马铃薯具有不耐连作的特点,同一地块连续种植,会降低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提高病虫害发生率,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因此,选择马铃薯种植地块时不宜选择3 a内连续种植茄科类作物的地块,应尽量选择马铃薯种植后2 a轮作玉米、小麦的地块[1]。此外,马铃薯块茎膨大期,需要土壤维持较为疏松的状态,以促进块茎生长,所以,种植地应以地势平坦的地块为宜,以便于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松软。前茬作物收获后、马铃薯种植前,应合理进行深耕,并合理开挖排水沟。对于排水条件较好的区域,可以适当放宽畦道的宽度;对于排水难度较大的高地势区域,则应尽量缩小畦道宽度[2]。

1.2 品种选择

种薯的选择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选择马铃薯品种时,应充分考虑种植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合理选种[3]。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少雨、夏季炎热、秋季多雨,马铃薯在该区域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可一年一作,选择马铃薯品种时应以耐旱品种、中晚期品种为主;河谷盆地等小气候区域气候相对湿润、温度高,适宜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的马铃薯品种,以减少病虫害对植株和果实的侵害,提高马铃薯品质和产量。同时,务必要选择通过相关部门审核的优良品种,确保种薯来源的可靠性;还应保证所选品种具有较强的耐密性、高产性和广适性。另外,优质新品种在推广种植之前应进行示范推广种植,保证新品种能适应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对于区域内农民习惯性选择同一品种的情况,应加强推广脱毒马铃薯品种,以保证种薯的生产性能。

1.3 种薯切块与催芽

通常,马铃薯种植前需要对种薯进行切块处理,以便促进块茎发芽、育出幼苗,提高马铃薯出苗率。进行种薯切块处理时,应注意切刀的消毒处理,以免造成病害传播,导致种薯腐烂或种植后缺苗。同时,应控制好切块的质量,每块种薯的质量以20~25 g为宜,并确保每个切块都有芽眼,区分放置尖芽和后腚芽,以便于种植时分开播种,保证马铃薯幼苗生长的整齐度[4]。在种薯切块处理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种薯,应及时清理,注意切刀用70%酒精、3%来苏水或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10 min,多把切刀轮换使用。

种薯切块完成后,应使用药剂对暴露在空气中的薯块进行杀菌处理,以免种薯感染细菌。例如,清水中混合多菌灵均匀喷洒在薯块上,可以降低薯块发病率,提高马铃薯出苗率[5]。

1.4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马铃薯播种受温度影响,温度太低或太高都不适合薯块生长发育。通常,西北地区马铃薯露天种植时间为4月末至5月初,此时土壤表面温度在6~8 ℃,土壤层10 cm处的温度在7~10 ℃,十分适宜马铃薯生长。因此,农户应把握好这一时机,及时进行播种[6]。

马铃薯播种方式有机械播种和人工播种2种,播种深度以10~12 cm为宜。浅层播种可以防止低温冻伤种块,降低种薯腐烂发生率,并能促进幼苗尽早发出,但同时降低了土壤的有效蓄水能力,遇到干旱天气时影响薯块生长发育。所以,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和气候环境下应合理确定种植深度。

科学控制马铃薯种植密度不仅可以保证光照、水分和养分等供给充足,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种植成本,提高马铃薯品质和产量。农户需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种植。早熟品种适当密植,晚熟品种适当稀植。通常,行距为60~70 cm,株距为20~25 cm,667 m2马铃薯保苗数以4 000~6 000株为宜[7]。

1.5 合理施肥

马铃薯具有喜肥特性,尤其在马铃薯生长关键阶段,茎叶和地下块茎生长快速,养分需求量迅速增加,务必要及时补充肥料。目前,马铃薯施肥所用的肥料以氮、磷、钾肥为主,常用的有机肥料有腐熟的人畜粪便。有机肥料主要在春季作为基肥旋耕施入土壤,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为马铃薯种植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如果出现脱肥症状,可叶面喷施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

1.6 科学灌溉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结合其生长特点及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合理进行灌溉。在马铃薯幼苗阶段,通常不需要补充水分,以保证土壤层湿度适宜根系生长发育。在马铃薯植株生长中期,需要给予一定的水分供给,以保证马铃薯能顺利生长至结薯阶段。在结薯期,马铃薯水分需求量最大,应增加灌溉次数和灌溉量,确保马铃薯迅速增大,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1.7 中耕除草与杀青

马铃薯播种前和出苗后应加强除草,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杂草类型选择高效除草剂去除杂草,并结合除草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出苗后23 d左右需再次进行除草,此时应注意除草方式和力度,以免损伤马铃薯幼苗,除草的同时保证垄台高度约为18 cm,垄形为椭圆形。苗出齐后及时铲蹚,提高地温;发棵期进行第3次铲蹚,高培土,利于块茎膨大和多层结薯。马铃薯是中耕作物,结薯层主要分布在10~15 cm土层中,因此,中耕除草过程中应坚持“头道深,二道浅,三道刮刮脸”的原则[8]。

杀青可显著促进马铃薯发育、成熟,减少马铃薯损伤或收获后存储期间的腐烂问题。该操作主要在果实收获前15 d左右开展,常用措施有机械杀青、化学杀青,操作时田间温度应≥10 ℃,以免出现马铃薯低温糖化现象。

2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2.1.1 晚疫病。该病害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易发生,对马铃薯生长会造成严重影响。为有效治理马铃薯晚疫病,播种前精选种薯,淘汰带菌块茎;在流行年份,收获前15 d割秧,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降低薯块带菌率;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并使用药物治理。常用的晚疫病防治药剂有增威赢绿(杜邦公司生产),通常667 m2使用15~20 mL,即可获得良好效果。此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与68.75%银法利悬浮剂联合使用,可获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2.1.2 环腐病。该病害属于细菌性病害类型,一旦马铃薯受到环腐病侵害,将会造成较大范围的传播,影响马铃薯产量。即使收获后的马铃薯放置在地窖中存储,也易出现腐烂现象,对农户的经济收益造成重大影响。种薯带菌是诱发马铃薯环腐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为有效预防环腐病,应精选种薯,淘汰带菌块茎;种薯切块分割过程中易造成细菌传播,所以加强刀具消毒十分重要。一旦马铃薯感染环腐病,可使用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喷洒防治。

2.1.3 病毒病。马铃薯病毒病以蚜虫传播为主,因此,防治时首先应做好蚜虫防治工作,可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2.5%灭扫利乳剂3 000倍液喷洒灭虫。此外,在病毒病发生初期,可连续喷洒3次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1.4 马铃薯瓢虫。防治马铃薯瓢虫应从瓢虫幼虫孵化阶段开始,使用2.5%澳氰菊酯3 000倍液喷洒防治,也可以使用40%瓢甲敌2 000倍液喷洒防治,均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1.5 地下害虫。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果实为地下生长的块茎,但是在马铃薯生长中经常会受到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侵害。为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可使用80%辛硫磷乳液800倍液喷洒土壤表面;也可以使用3 kg毒死蝉与15 kg细土均匀混合,撒施在地表土壤中,再进行土壤深翻处理,可获得良好的杀虫效果[9]。

2.2 综合防治措施

2.2.1 农艺措施。优质的种薯是马铃薯茁壮生长和提高产量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品种也会降低病虫害发病率。所以,在种薯选择中,应选择抗病虫能力较强的品种,并结合种植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客观评价种薯的适应性。常见的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和广适性的马铃薯品种有靖薯3号、丽薯6号等。另外,播种前需要精心挑选种薯,清除破损、带病和带菌的种薯,选取无病斑、无破损、表面光滑的马铃薯作为播种的预选种薯。

防治马铃薯病虫害不仅要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而且要加强田间管理。播种前需深耕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疏松性,同时消灭部分地下害虫。此外,根据土壤实际情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合理使用有机肥,能增强马铃薯的抗病虫害能力。幼苗长出后,应及时清除杂草,以免其中夹杂大量虫卵和病菌而提高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率。一旦发现患病马铃薯植株,应及时清除,并使用石灰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抑制病虫害传播。

2.2.2 物理措施。常用的物理防治方式有以下3种:①因蚜虫对银灰色具有很强的趋避性,而且具有趋黄性特点,可悬挂银灰膜驱除蚜虫,或者使用黄板诱杀蚜虫;②可利用蚜虫趋光性特点,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夜间诱杀,这种方式还可以诱杀地老虎、金针虫等;③可以利用蝼蛄对马粪的趋性特点,在田间堆放马粪诱杀蝼蛄[10]。

2.2.3 生物措施。生物防治技术也是马铃薯病虫害的重要防治措施,常用的方式有以下2种:①引入害虫天敌在田间捕食害虫,如引入食蚜蝇、七星瓢虫等灭杀蚜虫;②利用生物制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如使用苦参素防治蚜虫,使用农用链霉素防治青枯病。

3 结语

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其进行高产栽培、科学管理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户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根据其生长特点合理种植,并科学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曹丽萍.山西马铃薯种植技术及推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2):215-216.

[2]王波,张倩.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J].农家致富顾问,2021(14):77.

[3]何怀龙.马铃薯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J].农家致富顾问,2021(2):61.

[4]熊传勇.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探讨[J].农村百事通,2021(21):6-7.

[5]马海涛,马海龙,王娟,等.马铃薯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9):153-154.

[6]韩利芳.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方法[J].农家参谋,2021(15):22-23.

[7]李燕琴.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分析[J].农家参谋,2021(12):49-50.

[8]姬小英.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农家参谋,2021(18):25-26.

[9]屈建芳.浅析春播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J].农家参谋,2021(11):45-46.

[10]姜湖园.探究气象灾害对马铃薯种植生产的影响[J].新农业,2021(20):81-8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