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张晶 王有盛[摘 要] 林业资源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向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基础材料的重任,而且具有绿化、美化城乡环境的功能,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及净化空气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林业生态保护逐渐引起相关林业部门及广大林农的高度关注,并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然而,在实际的林业生态保护过程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林业生态保护效率与质量。基于此,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重点探讨该地区林业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生态保护;保护机制;资金投入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0 引言
林业是社会经济与生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之间关系密切[1]。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业生态建设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采取科学、有效的林业生态保护措施,在造林绿化、净化空气、林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各地在实际的林业生态保护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解决林业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扎实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推动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2]。
1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交汇地带,介于东经97°25′~103°46′、北纬36°43′~39°36′[3]。祁连山山势整体呈西高东低的特点。该自然保护区属于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具有夏季短暂且温凉湿润、冬季漫长且干燥寒冷等特点。
甘肃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7年,确定保护区总面积为176.70万hm2,主要分为自然保护区、禁猎区两大部分,前者面积为46.00万hm2,其余均为禁猎区。1988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建立,并确定其面积为230.00万hm2。1997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并指出该保护区面积为198.72万hm2,主要由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等多个部分组成,其面积分别为50.41万、38.74万、109.57万hm2,所占比例分别为25.4%、19.5%、55.1%。同时,该自然保护区布设有外围保护地带,其面积为66.60万hm2。据统计,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林地87.40万hm2,森林覆盖率为28.8%。其中,有林地16.86万hm2,疏林地1.41万hm2,灌木林地57.49万hm2,未成林造林地0.43万hm2,无立木林地0.28万hm2,宜林地3.99万hm2。
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类型进行统计发现,该区域高等植物有95科451属1 31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4种,三级保护植物有4种。另外,该自然保护区已经查明的野生脊椎动物共计28目63科28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39种,甘肃省保护动物有6种[4]。
2 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2.1 与低碳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现如今,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愈演愈烈,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在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期达到低污染、低排放与低能耗的目标。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低碳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能源优化、改变生活方式、增加碳汇(特别是林业碳汇)和高效节能等多种方式。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变化,为做好应对处理工作,2009年我国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5]。该战略以发展为目标,以低碳可持续为前提。林业凭借其自身独特性在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森林作为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为人们开展社会经济发展活动提供有利的生态支撑,低碳可持续发展一旦背离林业生态,必将演变为无源之水;第二,保护森林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途径,表现出天然的低碳优势。另外,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汇资源,占全球碳汇总量的46.37%,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全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其中,生态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有利条件。森林、湿地与海洋作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森林在其中占据主体地位。林业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紧密相关,遵循林业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林业生态保护与发展之路,逐渐成为林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2.3 关系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具有无污染、环保、低碳等特点。林业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原料库、能源库的重要角色。首先,林木是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与钢材、水泥等材料相比,林木具有可再生、绿色等特点。然而,由于林木资源具有有限性,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其保护工作[6]。其次,由于森林是50%以上陆生生物的家园,在生物质总量中占据70%以上,森林凭借上述优势发展成为重要的能源宝库。目前,我国年均生物质能源储存量为3亿t,折合为标准煤大约2亿t。面对各项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积极发展林业新能源势在必行。
3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林业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林业生态保护意识薄弱是影响林业生态保护效率与质量的一项关键因素。林业生态保护属于一项全民参与的重要项目。然而,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多数村民的林业生态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极易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乱砍滥伐现象日益泛滥。一些农民甚至毁林开发,不仅直接破坏了林地,而且导致林业、农业效益遭到一定的损失。就造林工作而言,受到其收益周期较长、手续复杂、收益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民众无法认识到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而不愿积极参与实际的造林工作,最终导致造林结构不合理且造林成活率较低[7]。
3.2 林业生态保护政策法规不完善
科学、完善的政策法规制度是保障林业生态安全,进而实现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条件。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针对林业生态保护未建立必然的管理与监督机制,而且与林业生态保护相关的政策不够健全。就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言,未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现有的生态保护政策缺乏具体的生态保护工作实施细则,进而阻碍了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另外,部分法律法规与生态保护政策不相符,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态政策的实施,而且大大增加了执法难度。
3.3 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强
当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落后且创新理念缺乏,掌握的林业知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第二,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大多数林区优秀学生均外出求学,返乡的优秀毕业生极少,导致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人员的后备力量短缺;第三,现如今,林业发展对工作人员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其具备林业、气象等多方面知识,然而,实际上大多数基层管护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不仅文化层次低,而且专业知识明显不足,工作人员队伍结构不平衡。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林业生态保护成效。
3.4 资金投入不足
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具有范围广、周期长、任务繁重及复杂程度高等特点,不仅需要进行科学规划,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林业生态保护领域的资金投入无法满足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加之相关政府部门未能严格做好资金管理工作,不仅阻碍了重点工程建设进度,而且导致资金使用效果不佳,影响了林业资源质量,对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4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化林业生态保护的对策
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林业生态保护意识
当地林业部门必须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如举办讲座、印发宣传单、设置宣传栏等,也可以开展主题为保护生态、保护森林、节约资源、建设美丽家园等方面的线上或线下活动,向当地民众大力宣传林业资源发展现状及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全民的环保意识。首先,相关部门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明晰林业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彻底改变之前仅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保护的错误观念,并切实将林业生态保护纳入日常工作中。其次,生产企业应升级生产设备与优化加工工艺,以构建环保、高效的产业体系[8]。最后,必须做好对广大林农的教育工作,以提升其林业生态保护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际的保护工作,保障林业资源质量,为林业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4.2 完善林业生态保护机制
一是健全林业生态保护相关制度,对林业生态结构进行优化与完善。为此,相关政府部门应使用多种方式合理配置闲置的土地资源,在保证生态安全的条件下合理改造林地资源及其配套设施。此外,需要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林项目。二是积极完善监管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制度规范做好林业资源的全面管理及其监督工作,以保证林业生态资源的安全性。三是制定严格的追责与奖惩制度。一旦发现破坏林业资源的违规违法行为,必须进行严厉惩处,既要严格追责问责,又要严厉处罚。而对于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既能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能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进而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4.3 提升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林业资源质量密切相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一是严格做好林业管护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其参加专业知识、管护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转变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人员的传统工作理念,并鼓励其积极、大胆创新。二是与林业高等院校签订就业实习协议,吸引优秀毕业生加入林业生态保护队伍,利用其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升林业生态保护效率与质量。三是优化人才结构,构建稳定的人才团队。招聘工作人员时,应聘用一些精通专业理论知识且专业技能扎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积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的生活待遇,同时拓宽其晋升渠道,既能吸引人才,又能提升林业生态保护队伍的稳定性,为高效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强大人才支撑[9]。
4.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相关政府部门应与当地林业发展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制定完善的扶持政策,在生态林业、经济林业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首先,政府部门应切实将林业建设所用的财政资金纳入财政专项资金中,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预决算管理制度,使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应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一旦发现挪用或截留林业建设专用资金的行为,必须第一时间进行严厉惩处,以确保各项资金能真正落实到实际项目建设中。最后,应严格做好资金管理工作,而且要争取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以确保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所需资金充足。
5 结语
当前,在全球人口持续增多、环境急剧恶化的大背景下,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愈加迫切。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对林业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完善林业生态保护相关机制,提升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保驾护航,以推动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文媛.试谈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44.
[2]钱乃辉,张国华.磐石市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9(20):5-6.
[3]刘明龙.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现状与保护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0(24):87-89.
[4]贾德成.浅谈祁连山保护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科技,2020(2):88-89.
[5]梁维梦.林业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及实现策略[J].南方农业,2020(35):82-83.
[6]吴信社.林业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2020(8):21.
[7]张信杰,贾刚.林业生态保护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林业经济,2019(2):107-109.
[8]屈晓琴.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13):146.
[9]田宝.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探究[J].新农民,2020(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