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 金毅[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绿化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绿化中的林业工程技术也越来越关注。林业工程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绿化工程建设,而且直接影响生态平衡和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基于此,从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入手,阐述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工程中的多方面应用,并指出生态绿化工程中应用工程技术的一些保障措施,以期能为林业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林业工程技术;生态绿化;移栽;灌溉;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需求的增加,社会对林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林木需求量的增加使得造林绿化工程的数量持续增多,而林木数量的增多及对质量要求的提高也使得林业工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同时对其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林业工程技术推广涉及农、林多个部门,也涉及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林业工程技术的推广需要权衡多方面利弊,充分保障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而真正达到保护生态平衡、造福社会的目的。
1 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中的作用
林业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丰富的林业资源不仅能改善土壤状况、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而且能保持水土平衡,减少水土流失。因此,保护林业资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均绿化面积较少、荒漠化严重的国家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综合素质的提升,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生态绿化工程也越来越多。这使得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林业资源短缺的现象。
在这些生态绿化工程中,林业工程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林业工程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生态绿化工程中的育苗质量、幼苗培育成活率、树苗移植成活率及树木成材率等。因此,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效率,影响了我国林业资源现有量,进而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
2 生态绿化工程中应用林业工程技术的注意事项
2.1 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同农业生产一样,林业发展也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根据区域气候、土壤条件、市场需求来推广林业工程技术,大力发展林业。具体来说,在生态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不但要判断种植的树种是否适应当地的降水、温度、土壤及地理条件,而且要判断种植的树种是否符合当地的生产和经济要求。因此,在植树造林工程实施前,工程技术人员要对树木品种、当地林业资料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当地现有的生态绿化资源进行调查,充分发挥不同树木品种的不同特质,如较强的蓄水能力、较强的抗旱抗寒能力等。只有对树种和造林地段的选择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才能确保后续造林任务顺利完成。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平均气温较低,不适宜种植喜水、喜温的树木品种,而应选择油松、柏树、云杉等耐寒、耐旱树种,且松柏等树木能够更好地适应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生长,树木高大美观、生长速度较快,吸尘、净化空气等能力较强,是西南地区造林工程的首选树种。而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如黄河滩区,技术人员应选择低矮且根系发达的灌木,或者竹、茅一类。这类植物的根系可以将土壤牢牢锁住,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1]。
2.2 应注重对现有林木资源的保护
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林业工程技术在各地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需要确保在当地原有林木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工程技术的推广,并选择与现有林木能和谐共存、相得益彰的树种进行种植,避免破坏原有的林木资源,从而保障当地的生态平衡。
3 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工程中的应用
3.1 林木种苗培育
生态绿化工程建设需要优良的林木种苗,而林木种苗的培育需要工程技术中的育苗技术给予支撑,因此,育苗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种苗的质量,影响后续林木的生长及生态绿化工程的建设。林木育苗主要有2种,一种是常规育苗,一种是生物技术育苗。目前,已有科研人员利用生物技术成功培育了抗病虫害较强,或耐盐碱性强,或耐寒性强,或耐旱性强的优良品种。
3.2 幼苗移栽
3.2.1 移栽方法的选择。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土质水分含量和土层深度也不同。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移植方法,从而提高林木的成活率。除了选择不同的移植方法以外,还要针对不同的林木树种进行不同的处理。例如,对于一些绿叶较为茂盛且宽大的阔叶林木而言,移植时要将其叶子全部剪掉,且尽量保持根系完整,以达到减少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的效果。对于一些经过长途运输的林木,移植前要对其根部进行浸泡处理,给长期缺水的根部补充水分。对于有条件带土进行运输和移栽的树苗,则无须进行浸泡处理。此外,移栽方法还包括固定茎移植、切口茎移植和土捆扎移植等,只有根据不同的移栽条件和环境选择不同的移栽方法,才能实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2]。
3.2.2 栽植时间的选择。除了选择合适的移栽方法,还要选择合适的移栽时间。移栽时间不仅包括从幼苗出土到进行移栽的时间,还包括选择哪个时节进行移栽。林木移植的时间和地点受当地气候、地质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移植时间选择不科学将直接影响树苗的成活率。对于一些萌发比较早的品种,其幼苗要早一些进行移植;而对于一些萌发较晚或者较难成活的树苗,应选择在树苗生长稳定后再进行移植,且应在运输到目的地后第一时间进行移植,以确保移植后树苗的成活率[3]。对于一些运输距离较远的工程项目,应选择雨水较为充沛或气候适宜的时节移植幼苗,如此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保证树苗的成活率,确保生态绿化工程能顺利进行。当然,移栽时要考虑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因此,种苗的移植时间应选择秋季。秋季雨水较为集中,天气逐渐转凉,水分蒸发较少,这样的环境下移栽的种苗成活率较高。
3.3 灌溉
在林木幼苗的灌溉方面,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灌溉强度、灌溉方法不同。在我国多数地区,技术人员可同时使用沟灌、漫灌等手段进行灌溉,避免积水导致树苗根部腐烂甚至整株死亡。对于土地贫瘠、风沙较为严重的地区,多使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目前,滴灌技术在我国绿化造林工程中的应用较为普及,其以仅灌溉树苗底部部分土壤的方式达到节约成本、减少用水、增强肥效等目的,对提高种苗的成活率有着较大的帮助。
3.4 施肥
开展生态绿化工程的目的在于帮助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其中就包括改善当地的土壤环境。因此,针对一些土壤相对贫瘠的地区,幼苗移植后要及时、科学地进行施肥。树木幼苗时期应多施氮肥,也应相应施加磷肥和钾肥,促进幼苗枝叶生长。而对于针叶林木,应多施钙质肥料。当然,微量元素如硼、锌、铜等的施用也十分重要。此外,林木生长时期不同,施肥要求也不同,移植时可结合整地撒施有机肥,造林后可结合幼林松土开沟施肥,移植数年后应适时将一些绿肥作物耕翻入土作为肥料。
3.5 病虫害防治
对于林木病虫害,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涂白树干预防病虫害,并采用差异性防治措施。以内蒙古自治区种植的云杉为例,云杉在生长过程中易发生松天牛、松毒蛾、叶枯病、紫纹羽病等病虫害,威胁云杉的健康生长[4]。因此,治理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松天牛羽化后期可以喷洒50%杀螟松200倍液进行防治,幼虫孵化时可以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松毒蛾可以采用灯光诱杀的方式进行防治,或者在幼虫孵化盛期喷施3号灭幼脲2 000倍液或敌百虫1 000倍液进行防治;蚜虫可人工捕捉,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洒防治;叶枯病在发病位置喷洒波尔多液(用500 g硫酸铜及500 g石灰兑水50 kg配制而成);茎枯病用65%代森锌可湿粉剂600倍液喷洒防治[5]。
4 生态绿化工程中应用工程技术的保障措施
4.1 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快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将内部员工定期安排到培养基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6]。每次培训结束后,应对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技术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回归原岗位工作。如此,在专业化培训和强化实践操作的前提下,可为生态绿化工程建设提供一支专业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团队。同时,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项财政资金,用于技术人员的培训、考察学习和工资补助发放及先进技术的引进,为林业生态绿化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4.2 增强社会大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往往周期较长、范围较广、规模较大,因此,除了林业主管部门做出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在全社会的大力配合下,发挥社会大众的作用,才能真正达到生态绿化工程的预期建设效果。因此,林业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可以用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对较为年轻化的社会群体进行教育宣传;也可通过发放宣传单页、宣传手册、张贴标语等方式进行普及宣传,号召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使人们意识到“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让他们为绿化工程建设共同献力[7]。
4.3 加大对林业工程的管理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禁乱砍滥伐行为的出现。对破坏林木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用法律严惩的方式来震慑破坏树木、破坏环境的违法人员。此外,各地政府部门应将生态绿化工程纳入林木资源的保护范围,对于一些生态绿化工程中出现的林木退化或低效林现象,要及时制订科学严格的管理计划并采取相应的绿化补种措施,更加切实有效地提高绿化覆盖率[8]。在进行生态绿化恢复时,要注意遵循生态绿化中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避免对原有绿化林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4 加强推广体制改革
加强林业技术推广是解决林业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林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目前我国的林业技术推广机制中存在思想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部分推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从而严重影响了林业工程技术在各个生态绿化工程中的应用。因此,各地政府在大力加强生态绿化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引进先进的林业工程技术,并加强推广体制改革。例如,强化对农林部门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多方面培训,完善林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投入机制,提高我国的林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此外,为了激励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可以将技术人员的技术等级同工资绩效挂钩。
5 结语
因工期较长、涉及因素较多,各项生态绿化工程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将各种先进的林业技术应用其中。基于科学的、先进的林业技术保驾护航,生态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资源利用率才会得到提高。当然,除了林业技术,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从而使得生态绿化工程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光美.论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中的绿化应用[J].农村实用技术,2020(3):157.
[2]程祥林.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18(15):90.
[3]周峻.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5):59.
[4]杨如龙.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20(18):84-85.
[5]兰光雄.浅谈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中的绿化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45.
[6]刘莎莎,杜俊,李均晓.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简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3):3396.
[7]王博.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中的绿化应用[J].吉林农业,2019(6):103.
[8]张立新.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9(17):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