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促进乡村资源整合的路径及效果评价

作者: 陈刚 刘春富 沈越

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促进乡村资源整合的路径及效果评价0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导向的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乡村资源的高度整合,日渐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让互联网赋能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是当前值得深入探索的重点问题。为此,从应用效应、聚焦效应等方面系统阐述互联网技术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必要性;通过分析互联网在乡村资源整合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互联网+乡村资源”“电子商务平台+乡村资源”“互联网+教育资源”“互联网+乡村建设”等互联网促进乡村资源整合的路径,并对具体的路径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乡村资源整合;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3;F3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4--3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三农”实际,更加重视“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1-2]。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可以依托互联网的独特优势进行乡村资源整合,促进乡村资源(如乡村经济、文化、医疗和教育等)高效配置,切实探索出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从本质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补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最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3-4]。鉴于此,以“互联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融合为切入点,以实现乡村资源的高效整合为根本出发点,立足现状,探索互联网促进乡村资源高度整合的之路径,以期实现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

1 互联网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必要性

1.1 应用效应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到各领域,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例如,利用互联网对乡村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深化乡村综合改革,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5]。同时,利用互联网可促进乡村资源高效流通,解决乡村资源流通渠道单一问题,改变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等资源无法有效整合的现状,实现乡村产业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发展。

1.2 聚焦效应

现阶段,互联网与乡村资源的融合逐渐形成了“聚焦”效应,集中表现在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科技成果推广、乡村文化、乡村治理及医保等方面。众所周知,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存在人口分散、城乡数字鸿沟差距大、基础设施不健全及信息网络不畅通等问题。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充分聚焦乡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是当前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各种网络平台促进乡村资源不断聚集,如农户可通过互联网线上平台销售农副产品,也可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享受相关服务,有效避免了很多烦琐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资源流转效率[6]。

总之,互联网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促进了乡村资源高度整合,助力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为构建现代化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和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切实增强了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7]。

2 互联网在我国农村的应用现状

2.1 互联网在我国农村的普及率不高

受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比城市低。现阶段,我国乡村地区虽大力普及互联网技术,但整体上在某些领域的普及速度相对较慢。电力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及人口密集的乡镇互联网普及率较高,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低。对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互联网知识,更好地在基层推广互联网技术。应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在村民委员会附近成立互联网基层服务点,提供信息化服务。

2.2 互联网在我国农村的应用率不高

目前,互联网在乡村各领域的应用还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农业生产、农村教育、医疗及电子政务等方面,归根结底是因为部分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缺乏等。以农业为例,互联网技术应用率低导致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和储存等过程无法有效衔接,导致产品供应环节不畅通,难以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供应链还不完善,应用无人机技术施肥、播种、检测地表温度和湿度、预测降水等来调控生产的农户占比较低。

3 互联网促进乡村资源整合的具体路径

3.1 “互联网+乡村资源的优化配置”: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互联网+乡村资源”是指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确保资源信息传播及时化、畅通化、均衡化,保证各类乡村资源不受时空束缚进行及时整合,保证政策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等内容能全方位渗透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例如,可借助互联网的显著优势进行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快速流转,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最优化配置,提升乡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此外,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构建农业产业体系,保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及营销等环节相互衔接,动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渐打造特色产业,为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2 “电子商务平台+乡村资源”: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

“电子商务平台+乡村资源”模式转变了以往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及农产品交易和物流配送模式,实现了交易、支付、配送的一站式服务,从而实现交易成本最低化。但目前大部分电子商务平台所提供的快捷服务主要是面向城市居民,针对乡村居民提供的服务相对较为缺乏。因此,应根据乡村实际,打造一个全域互通互联的乡村资源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消费者、厂商及快递服务、仓储、运输等环节有效衔接,以电子商务平台带动乡村地区资源的高度整合,从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等入手,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3.3 “互联网+教育资源”:乡村振兴的基石

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乡村地区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导致乡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从而导致农村农业发展滞后。因此,必须将“互联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互联网+教育资源”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改变乡村教育资源现状,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通过建立农民网络培训平台、打造互联网线上互动课堂,实现农民远程学习,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多元化诉求,培养大批懂技术、会创新的人才,打造乡村人才梯队。

3.4 “互联网+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关键

我国的乡村建设主要包含物质层面和文化层面。乡村资源的高效整合不仅要聚焦在基础性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上,还应聚焦在乡村文明建设上,尤其是乡村文化建设。具体而言,要将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识形态载体,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手段,积极整合乡村的地域文化资源,尤其是整合特色的、优质的、符合人们需求的乡村文化,如东北地区的二人转、秧歌及有历史特色的中国俄侨文化等。因此,应立足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保持乡愁的同时,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提升人们的精神文明风貌。

4 互联网促进乡村资源整合的具体路径效果评价

采用德尔斐法对互联网促进乡村资源整合的具体路径进行评价。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初拟评价指标,并选择社会专家4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7人、高校研究人员4人、乡村基层干部8人对评价指标进行专家调查。

通过统计处理,对初拟的评价指标要素进行筛选,按照指标的重要程度分别赋值,重要程度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和很不重要5个层次,5个层次所对应的分值分别为5、4、3、2和1。将调查结果中专家认为重要的指标(分值≥4)选入指标体系。通过二轮次函询调查取得一致性意见,从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课题组通过对社会专家、乡村振兴局负责人、高校研究人员及乡村基层干部进行走访和调研,组织相关人员按照10分制进行打分,最终得到评价效果的得分,见表2。

综合得分计算如下:

A=9×0.3+9×0.3+8×0.2+9×0.2=8.8

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促进乡村资源整合的具体路径效果评价得分为8.8,按照各项评分为满分,则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促进乡村资源整合的具体路径效果评价得分为10。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促进乡村资源整合的具体路径有机契合乡村振兴战略,该研究成果非常适宜推广应用。

5 结语

互联网在乡村经济、教育、医疗、文化和人才等资源整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通过不断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因此,需从“互联网+乡村资源”“电子商务平台+乡村资源”“互联网+教育资源”“互联网+乡村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对乡村资源的高效利用,切实解决乡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补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高立志,王能晓,赵晓强.“互联网+”模式下乡村振兴道路探索[J].山西农经,2020(24):16-18.

[2]黄钰,安世遨.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精准扶贫的优化路径探析:以贵州省贞丰县为例[J].电子商务,2020

(12):25-26.

[3]贾芳芳,薛立刚.“互联网+”背景下振兴乡村经济的新路径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20(4):58-60.

[4]李亚东.“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策略与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实践的探索[J].通讯世界,2019(8):371-372.

[5]沈婷,李伟.“互联网+现代农业”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9(22):54-55.

[6]王昆.乡村振兴视角下“互联网+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63-64.

[7]于亚杰.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基于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8(9):1-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